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11部分阅读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11部分阅读

了。”

    辛普森举杯道:“这一杯我敬你……就为了你们中国人说的缘分。”

    吴先生端杯道:“这就有点象中国人的味道了,哈哈……干!”

    两人喝下一杯,辛普森一边品尝桌上的佳肴一边道:“老吴,我记得芜湖的李德宏知府明年就要述职大考了吧?”

    吴先生道:“没错,到今年他已经上任四年,明年要述职大考了……怎么?你担心换届有影响?”

    根据帝国的官员任用制度,所有公务员每五年进行一次述职大考。这种大考可谓“三堂”会审,除了上级官员、廉政总署的政绩、清廉考核以外,还要在国民议政会进行述职。一般来说,县、府一级的官员到各省国民议会述职,而省级官员要到南京的全国国民议会进行述职,还有皇帝陛下随即抽取地殿前述职。另外,即便能够通过每五年一次的大考,各级官员也只能连任两界,然后要么异地为官、要么提拔、要么退休。

    辛普森道:“其实李德宏在任上还是干了一些实事,而且也算清廉,不过就是能力上有些欠缺,而且性格有些犹豫。”

    吴先生道:“是啊,前年中汽集团计划在安徽建一个新厂,人家厂方的代表第一站就到了芜湖,唯一的要求是给建一个独立地发电站。结果李德宏担心建电站费钱,一犹豫、一算计的功夫让安庆府抢了先……你不想想,中汽集团到哪里建厂不是给地方财政增收?这件事让很多人对他耿耿于怀,而且今年新来那个副知府是个大学生,据说是个大学生,还有两把刷子……李德宏明年想要连任够呛。”

    辛普森道:“呵呵,除非他能买通那些省议政会的议员。”

    吴先生道:“没用地,知道为什么各省的议政会换届日期要安排在官员大考前三天吗?就是要你想使钱都不知道往哪儿使。”

    辛普森道:“也不知道这换届和大考时间是谁安排的,可真够绝的。”

    吴先生笑道:“这是我国陛下亲自安排的,没想到吧?”

    辛普森笑道:“没说的,我去过不少国家,不过对你们的皇帝最为佩服。二十年中国就从一个穷国变成一个超级大国,这可以用奇迹来形容,而你们陛下提出的每一项政策,到今天都成了形成这个奇迹的主要组成部分,让人不服不行。”

    吴先生笑道:“那我们又要干一杯了?”

    辛普森道:“这一杯是为了什么?”

    吴先生道:“没有陛下的英明统治就没有中国这二十年的发展,如果没有中国这二十年的发展,你也不会来中国和我成为合作伙伴……呵呵这杯酒我们为了陛下!”

    “哈哈……好,为了陛下!祝愿他能够把中国带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第11卷 一战风云第1章 钢铁洪流

    “轰——”一个闷雷在远处响起,随即绵密的雨丝将大地笼罩其中。这里本来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不到5,撒旦就挥舞着镰刀宣告了他的占领。村舍已经变成残断壁,一具具尸体横陈荒野,股股红色的积水在地上流淌……

    “轰——”这次巨响比雷声更大,在大地的抖动中,无数泥土被掀上了半空。在保加利亚军一人深的战壕里,一个上尉一边推搡着几个手下一边喝骂道:“你们这些懒猪,想要活命就赶快给我加固战壕……”

    在长官的呵斥下,几个士兵挥舞着铁铲企图修补刚刚被炸塌的战壕。“嗖——”一道流萤闪过,将一个士兵的腮帮子打了个对穿。中弹士兵没法出声,只能倒在地上不断的挣扎,而其他人根本不顾泥泞的地面,几乎是下意识的卧倒。

    “真他妈该死,医生、医生……”上尉猫着腰将那个士兵拖到安全地带,然后对几个趴在地上的士兵喝道:“你们给我继续挖……”

    上尉话音未落,一个士兵扶住头盔跑近道:“上尉,敌人上来了!”

    “什么?!”上尉扔下手里的伤兵,爬上附近的一个观察口,只见炮火的掩护下,数百塞尔维亚的士兵正猫着腰向保军阵地冲来:“敌人进攻,全体准备战斗!”

    “、、……”随着哨子声起,士兵们拿着步枪从各个掩体中冲入战壕。不一会前沿战壕里的木梯上就爬满了士兵,密集的枪炮声又一次响彻天空……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接壤处,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地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时,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教多样。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欧洲的火药桶。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德国和奥匈帝国利用巴尔干同盟内部的矛盾,极力煽动保加利亚反对其他盟国,并成功把保加利亚拉入同盟国的行列。1913年6月29日,保军突然向塞、希、门三个盟国发动进攻,拉开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序幕……

    一个多小时后,这次艰苦的战斗终于结束。一百多保加利亚士兵和三百多塞尔维亚士兵阵亡。塞尔维亚人曾经一度冲进保军战壕,被保军顽强的击退,此时战壕里虽然一片泥泞,不过刚刚处理完战友尸体的士兵们还是一屁股坐在地上,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颓然与疲惫,没有一点胜利的喜悦。一个上士坐到方才指挥战斗的上尉身边,然后递给他一根烟道:“上尉,我们连阵亡12人,受伤地21……”

    上尉在解开的军装将香烟点燃,然后深吸一口道:“他们真倒霉。明天我们就要后撤休整了……”上尉突然盯着手里的香烟道:“中国烟?哪儿来的?”

    上士笑道:“恩,刚才我去交伤亡报告的时候。看见几个中国军官在团部,其中一个跟我聊了半天……他给的。”

    上尉道:“中国人来这里干嘛?”

    上士道:“听少校手,他们是中国派来的观察团……不过好像中国人对铁丝网、无线电和步枪的性能比这场战争本身要关心得多……”

    上尉拍拍手里的步枪笑道:“那当然,这些枪是中国人卖的,他们当然关系性能怎么样!”

    上市道:“说实话,中国步枪不错,刚才在战壕里地混战,我们手里的短步枪起了大作用了……再来一根?”

    上尉笑着接过烟道:“中国步枪好,中国地卷烟更好,哈哈……好久没抽到中国烟了……”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规模不大。参战国也不是什么世界强国,不过飞机、装甲车、无线电等新式武器装备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在战术方面,以前那种密集冲锋的战斗队形开始变成分散冲锋;进攻多采取机动作战和迂回包围,军队行动更注意隐蔽;防御作战中。野战堑壕、铁丝网、堡垒群开始广泛使用,阵地战成为趋势。由于这些战术和技术在一战中广泛使用,因此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虽然远离欧洲。不过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让世界都开始重视起来。面对一场即将到来的世界性战争,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华帝国根本无法完全避开。为了让军官们尽快接触到一战中的新战术,袁世凯用5000支“轩1911式卡宾枪”和50发子弹换来了派驻“观察团”的权力。

    对于保加利亚这样的小国,送两、三千支步枪就能把他乐死。袁世凯这么大的手笔,除了换来“观察”地权

    有就是希望在实战中凸显中国军火的优良性能。一中国就能在军火市场中抢得先机。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观察团里,除了中国国内赶来的军官,还有100刚刚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地中国军事留学生。自从《中德协定签订》后,应袁世凯的要求,德国柏林军事学院专门组建了一个“中国班”。每年为中国培养50到100军事人才,至1913年,已经有近千名中国军官赴德深>德国化地方向发展。让接受欧洲军事教育的军官去看欧洲人的实战,对于这些军官的成长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713,数天的苦战后保加利亚全线溃败;810保加利亚与塞、希、门、罗四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此后保加利亚失去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分得的土地,而它也只能紧紧的与德国的命运绑在一起。此时,战争的结果中国人已经不再关心,回国的中国观察团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次全军性的军事演习……

    1913年10月清

    蒙古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五、六月为春季,不过要到五月底天气才会转暖;七、八月为夏季,昼热夜凉,最高温度35度,

    第2章 另一场战争

    这段时间在整理后面需要的资料,因此耽误了昨天更见谅。各国经济实力设定已经上传至作品相关,军事实力设定也整理得差不多了。后面很多地方会用到这些东西,所以没法不写。

    普法战争之后,欧洲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化,就开始酝酿着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特别进入1900年,大国之间的矛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公开化。各国一边疯狂的扩军备战,一边又有所顾忌的保持着对战争的谨慎。在这种心态下,1899和1907年两次国际和平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

    第一次和平会议中,与会各国代表清谈空论,假惺惺地大谈裁军,但却没有就裁军问题作出任何实质性决议,仅仅在一个公约中表示“希望限制陆海军军力及军事预算”。而这次和平会议最大的成就是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陆战法规、禁止从汽球上投掷炸弹和爆炸物三项“宣言”。到了1907年的第二次海牙会议,与会各国干脆连虚伪的具都懒得戴上,直接把限制军备的问题丢到一边,专门讨论战争的种种法规,最后通过的陆战和海战的法规达十项之多。与其说这是一届“和平会议”,不如说是战争的预备会,是制定战争底限规则的一次讨论……

    1913年,巴尔干半岛隆隆的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