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27部分阅读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27部分阅读

    地水平,可谓固若金汤……”贝克曼曾经是德国陆军的现役军官,在巴尔干战争中担任过保加利亚军事顾问,退伍后来到中国担任驻华武官。他还有一个身份:中华帝国陆军学院的德国籍外教。此刻由于国内战事吃紧,贝克曼很快就要被召回德国参战……

    袁世凯笑道:“若是我国地1万士兵驻守此阵地,你觉得贵国需要多少士兵才能将其攻占?”

    “这……”贝克曼面露犹豫,心中疑惑。他在中国两年,知道中国的军演从不对外公开,不料前几天他和克林德都接到了袁世凯的邀请,一起乘专机来蒙古观看中

    |的军事探讨还是别有目地?

    克林德担心贝克曼这个军人应对不好,赶紧插嘴道:“陛下,贵国《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呵呵,战场上变数太多,怎能以兵力简单比较呢?”

    袁世凯笑道:“哈哈……克林德先生可真会说话……既然如此,我也不多说了。我国明了一种突破堑壕的新式武器和新战术,我们一同看看。”

    贝克曼压住心中好奇,随着众人来到远处的观察所。袁世凯一声令下,一绿色信号弹射向天空。不到半分钟。天空中响起阵阵呼啸,炮弹开始密集的轰炸着固若金汤的“阵地”。演习进行到这里,一切与贝克曼的设想一致:火炮攻击,然后就应该是步兵进攻。就在贝克曼期待着中国步兵的冲锋时,远处响起“隆隆”的轰鸣声,整个大地都在颤抖。十几辆坦克向阵地扑去,在它们身后才是紧紧跟随的步兵……

    中国的坦克部队外界早有耳闻,但谁也没真正地见过,大多道听途说。当这些战车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贝克曼一脸吃惊:“这、这是何物?”而克林德则是心中了然:“陛下。这是否就是贵国的装甲战车?”

    袁世凯笑道“路途不坦,吾克之。此战车我国称为坦克。先不要着急,看看再说……”

    展现在德国人面前的坦克是中汽集团的“仿古”产品,即以袁世凯前世记忆中的“马克1型”为原型进行设计。这种坦克外廓呈菱形,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装有两40毫米火炮和6挺机枪。虽然是仿古产品,不过其时速、装甲、火力以及机械性能上都要比英国正在研制的马克1型强上很多。

    这些坦克三辆为一个战斗小组,并排着向前冲锋。每一组冲到阵地跟前的时候并不是全部越过堑壕,而是有着明确的分工:左边第一辆在越过第一道堑壕之前就会向左转向。然后沿着与堑壕平行地方向行驶,并用右侧的火炮、机枪向第一道堑壕击,杀伤里面地敌人;中间一辆越过第一道战壕后向左转向,与前一辆坦克同向而驶。它可以用左侧武器杀伤第一道战壕内的敌人,而右侧的火力则可打击第二道防线的敌人;最右侧那辆坦克越过第二道防线后才会向左转向,与前两辆坦克同向而驶。它的两侧火力同时杀伤第二、三道防线的敌人。当然,这种战术亦可让三辆坦克全部向右行驶。不管选择何种方向,在这三辆坦克的打击下,三道堑壕内的敌人基本不会再有藏身之地,而且铁丝网也会全部被破坏,它们身后的步兵则可以顺势占领堑壕形成突破……

    见两个德国人一脸震惊,袁世悠悠的解释道:“这些坦克装甲最厚处达100米,正面可抵御所有地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攻击。另外,两米以内的堑壕可轻易跨越,而且它的火力你们也看到了,十分强大……”

    “这种……坦克,以及这套战术确实是突破堑壕的利器……”坦克巨大地破坏力和攻击力让贝克曼折服,他思索片刻提出了意见:“不过它们不是不可战胜的,若是事先做好准备,例如加宽堑壕、在后方准备威力较大而且密集的火炮……只要将它们击毁,他们身后密集地步兵就会成为靶子……”

    克林德此时有些醒悟过来,他打断贝克曼的话道:“陛下,您邀请我二人来不单单是为了证明贵队可轻易突破这样的防线吧?”

    “你们先下去吧……”挥退众人后,袁世凯道:“不瞒二位,这些坦克的技术资料是我国情报人员在英国所获……”

    “什么?”吃惊过后,贝克曼连忙问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说英国人已经有了这样的武器?”

    袁世凯点点头道:“是的,不过他们还在试验阶段。正如贝克曼先生所言,我的目的是希望贵国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也想将这套技术资料赠予贵国……”

    “多谢陛下……”克林德一边做感激装一边思索着袁世凯此举的目的,不过袁世凯接下来的一番话再次让二人震惊。

    “二位,我国情报人员还传回一个消息,贵国的密码已经被英国人破译。”

    “什么?!”克林德有些不敢相信:“这、这怎么可能?”

    袁世凯口吻平静:“据我国的情报显示,去年8,俄国在芬兰湾击沉贵国的‘马格德堡’号巡洋舰,并从沉船残骸中现了贵国的密码本与旗语手册。这些东西现在在英国海军部,也就是说,英国人已经可以轻易的破译贵国无线电密码。这也是我一直坚持要你们用我国的无线电系统与柏林联系的原因……”

    第46章 航运争夺

    上帝是站在大工厂和大军队一边的”——美事分·鲍德温

    随着欧洲大战日益激烈,军事词典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工业动员”。这个词汇把各交战国的工业引向战争的无底洞,对农场实行监督、征收更高的所得税、实行食物配给制。无数的民用设施,例如公园里的铁栅栏、下水道的井盖、邮差的自行车,甚至百姓家中的铁锅、窗框都被运到工厂,然后在各种机器中变成弹药和军事装备。但是再大的生产量依然满足不了前线的消耗,工业达的中立国成了交战国的海外工厂。

    到1915年底,中美两国工业出现跳值达到298美元,比战前增长39;中国这两个数字则为和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超过美国的原因有三个:先,中国不仅垄断了同盟国的战时物资销售权,而且还有协约国中最大的客户——俄国。其次,英法的工业达、殖民地广袤,两国总兵力约为协约国兵力的三分之一弱,它们本身消耗的进口战争物资数量不大,只是为了支援占协约国总兵力三分之二的600俄军作战两国的工业能力才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不得不依赖进口。此刻中国成为俄国的供应商,英法两国对美国的进口量自然下降。第三,由于英国为俄国买单消耗了大量现金和黄金,因此它只能用战前给美国的贷款充抵向美国购买物资的款项——美国人这两年输出的物资基本是在还债,而中国得到的现金却可以用来扩充工业规模。

    若是战争保持这样地态势僵持个几年,中国工业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情。然而当1916年、也是战争消耗最大的一年到来时。战争形势开始生变化……

    从1915年11月:=段。由于此前德国海军对地中海上的商船进行了三个月的潜艇袭击,用20艘潜艇的代价把所有来往于欧亚之间的协约国商船逼到了线,这正好给新成立的德国亚洲潜艇部队创造了机会。为了能够取得最大战果,在亚洲地43艘德国潜艇被划作两个分队:第一分队“海狼三c型”潜艇、5“幽浮式”潜艇以及两艘“海马级”补给潜艇,他们部署在印度洋西南部的莫桑比克海峡附近,专门袭击绕过好望角后北上印度的商船;第二分队为30艘“幽浮式”潜艇和一+=级”补给潜艇,部署在印度洋东部,袭击来往于澳大利亚或东南亚的协约国商船。两个分队第一个月就击沉了近百艘商船,特别是第一分队简直把好望角以东的海域变成了商船墓地。

    面对印度洋上越来越猖獗的德国潜艇。英国海军部几次想从本土大舰队中分兵围剿,但这个时候德国公海舰队充分挥了“存在舰队”的价值。为了配合亚洲的行动,德国海军部以公海舰队为后盾,用潜艇、飞艇和水雷在英国沿岸动了一场来势凶猛的进攻战役。11和12两个月,德国齐柏林飞艇出动30余架次,对英国沿岸的数个城市:进行轰炸;12月,12艘德国快速巡洋舰~扰着英国海岸;同时,德国国内的潜艇部队开始频频出击,偷袭那些在大海上游弋地落单的英国战舰。1916年1月。一直以力主进攻闻名的赖因哈德·舍尔被任命为德国海军总司令。这个消息加上先前德国海军的举动,让英国海军部以为德国正在酝酿一场大规模的海上进攻。不列颠岛沿岸顿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英国人更不敢分兵增援水深火热中的印度洋。

    其实英国海军部坚持不分兵还有个重要原因,他们截获了一封德国总参谋部给公海舰队司令的电报:“英国海军即将分兵亚洲,速做全面反击之准备!”英国人屡屡通过这种手段得知德队的重要战略,所以破译德国电文得到的消息也成为英国海军最为倚重的战略调整依据。当这封电报送到丘吉尔手中时,他得到了一个结论:德国潜艇活跃在亚洲地目的是吸引英国舰队分兵,从而让德国公海舰队突破英国本土舰队的封锁。于是他决定继续死死的将德国公海舰队压制在北海之内,只向亚洲派去了6艘巡洋舰作为增援。

    英国舰队不敢分兵,正中德国人地下怀,他们的亚洲潜艇分队更是猖狂。两个月半后。施佩手下43潜艇击沉的协约国船只为:商船余艘、巡洋舰5、战列舰1艘,还有十余艘其他类型地军舰损失了7艘潜艇。1916年1月的时候,英国人才整个印度洋已经没有敢冒险出海的英法商船。由于过去一年里协约国共有超480吨的商船被击沉,而制造船舶总吨位不过120吨,第一海军强国也不得不面对尴尬的实事:他们商船紧缺……

    中国南京。皇宫。

    “参见陛下!”一进御书房,克林德恭恭敬敬的施礼。

    “哦,是克林德先生……”袁世凯放下手中正在阅读的文件道:“请坐、请坐,我正要给贵国道喜呢,施佩将军这段时间取得的战果可谓辉煌啊……”

    “多谢陛下……”克林德坐下道:“一切都是仰仗贵国的帮助与陛下的慷慨……在下还听说英国人为此向贵国抗议施压,这让我国深为不安啊……”

    是个人都知道活跃在印度洋的德国潜艇是中国销售,而且组建一支能够操40艘潜艇的部队,并让这支部队到达印度洋西部作都离不开中国的援助。尽管没有证据证明中国帮助过德国潜艇部队,但潜艇是中国所售毫无疑问。于是朱尔典不久前向唐绍仪递交了一

    书:要求中国停止向德国销售潜艇。唐绍仪虽表面求,但此刻中国地北方影响着协约国东线战事的成败、南方则威胁着英国的命根子印度,所以他根本没把这份抗议当回事,当天下午便与德方代表签订了一份增购10艘“海狼3c型”潜艇的合约……

    袁世凯笑道:“克林德先生此话言重了。我们两国是盟友,从盟友的角度出自然希望贵国能够取胜……对了,贵国增购的潜艇价格上还满意吧?”

    “满意、非常满意……”用感动的语气再次表达感谢之情后,克林德露出一抹为难和尴尬的表情道:“呵呵,真让在下不知该说什么好……在下这次来还有一事想厚颜相求……”

    “克林德先生所言之事我心里清楚,虽然我国还未答复英国人,但此事有些难办啊……”

    对于克林德此次前来的目的袁世凯心里门清。此刻英国与印度之间地海上联系实际上已经被切断。加之正处于在战争期间、物资消耗极快,于是英国已经出现工业原料短缺、粮食价格暴涨的现象。若再不改善,恐怕英国本土将出现千年来的第一场饥荒。虽然英国政府已经通过加大进口的方式解决粮食危机,但是进口毕竟是缓解之计,想要彻底解决还需要尽快恢复海上交通。本土舰队不敢轻易挪窝,采用其他国家的商船又有一定的风险,于是英国海军部想到雇佣中国商船将印度的物资运到欧洲。就在今天上午,英国大使朱尔典再次造访南京外交部,不过他这次没有提出抗议,而是提出了请求。希望中国商船能够承接印度到英国的运输业务,而且开出运费比正常情况高出一倍。此刻克林德前来的目的不言而喻——希望中国不要接受这笔“运输业务”。

    “陛下。我国上千名海军将士奋战数月才取得如今局面。若是贵国再次帮助英国人,那我国危矣……”克林德起身一拱手道:“还望陛下念及两国情分……”

    “克林德先生误会了……”袁世凯打断道:“我说难办,并不代表不能办……”

    “陛下有何要求,我国一定尽量配合……”

    袁世凯摇摇头道:“克林德先生,您总是把我们两国之间地关系看得如此庸俗……难道我总是向贵国张口提要求吗?”

    “在下一时心急,言语有失,还望陛下见谅……”克林德看似有些尴尬,心中却已经暗骂虚伪、骗子等词汇。

    “由于向贵国提供潜艇,英国人已经对我国颇为不满,甚至愤怒。这段时间我国开往贵国本土的商船已经多次被英国海军为难。若是直接拒绝,恐怕今后就再也无法将物资运往贵国了……”袁世凯顿了顿道:“不能直接拒绝,所以我国只能采用间接性地拒绝……”

    克林德不解的问道:“恕在下愚钝,陛下所说间接性拒绝是何意?”

    “就是开出高额运费。高到让英国人无法接受,比如按照货物价值的30收取,或比正常运费高出十倍……”说到这里。袁世凯露出苦笑:“为了贵国,我国又要背上贪婪的骂名了……”

    仿佛怕袁世凯反悔一边,克林德赶忙道:“请陛下放心,贵国的帮助我国定会牢牢记住……”

    “克林德先生,你别放心太早……”袁世凯提醒道:“我国虽不承接英国人的运输业务,但有的国家会抢着去承接,最起码美国人就会出面……贵国还是早做准备的好……”

    “多谢陛下提醒……”达到目的后,克林德再无心逗留,闲聊几句便匆匆告辞……

    看着德国大使的背影,一直伴随袁世凯身边地副官拱手问道:“陛下,您真的不准备承接英国的运输业务?”此人身穿帝国海军军服,挂少校衔,年约二十五六,身材高大、面庞方正,坚定的目光让他显得一脸刚毅之气,正是新任御前海军参谋副官陈绍宽。

    袁世凯看看这个一脸英气地参谋官笑道:“哦?厚甫有什么想法不妨提出来。”

    “是!”陈绍宽清清嗓子道:“虽然英国承诺给我国自由通商权,但屡屡在欧洲阻挠和滞留我国商船,使得这种自由通商权大打折扣。若是此次能承接英国货物。今后我国商船在欧洲境况将大为改观,而且英国人开出的运费极高,还可趁机刺激我国航运业的展……”

    听完陈绍宽地话,袁世凯对另一个御前参谋问道:“忱,你地意见是否如此?”

    “臣基本赞同陈副官的意见,不过觉得此时还不到火候。应该再拖延一段时间,让英国出现物资短缺后再为其承运。这样一来可以抬高运费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还能间接支援德国在欧洲的战事……”被唤作忱的年轻人身着陆军少校服,与陈绍宽年纪相仿,不过身材矮上半头。而且脸上多了些俊朗少了些刚毅,他就是新任的御前陆军参谋副官张自忠。

    “分析得不错,不过只对了一半……”袁世凯点点头问道:“你们觉得英国人为何要让我国承接印度物资的海运业务?”

    陈绍宽答道:“英国人雇佣我国商船有很多好处:第一,我国与印度接壤,路途较近;第二,英国人知道德国亚洲潜艇部队需要我国供给,所以不敢对我国商船下手,用我国商船运输货物的安全性要大很多。”

    袁世凯笑道:“我来补充一下,英国人用我国商船还有两个好处。其一,若是我国承接了英国运输任务。必定会为了减少风险而减少对德国销售潜艇的数量;其二,德国攻击协约国商船的目地是为了阻断英国与印度的联系。若是我国再次破坏德国计划,那么中德关系自然出现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