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如意 > 重生如意第25部分阅读

重生如意第25部分阅读

大雁来做什么?

    沈大人还在一头雾水着,就听世子清润醇美的声音已经正在吩咐书房外头伺候的丫鬟:“这两只雁拴好了,帮我送去六小姐那里。”

    因是在沈大人书房里说的话,那丫鬟自然以为这也是沈大人的意思,殷勤地和同伴一起,一人提着一只乱扑腾的大雁向后宅里走过去。

    沈浩然也是从年轻那会子过来的,想当年也曾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眼珠子只转了一转,便明白了女婿的心意。

    借了大雁,来表示自己对婚姻的忠贞之心吗?

    沈大老爷轻抚胡须,老怀甚慰。对于准女婿当着他的面就吩咐他家的家人去给女儿送礼一事便当做没看见了。

    大雁提进后宅,引了无数的下人围观。送进慈安堂的时候,连老夫人也给惊动了。

    见那灰色的脖子上用红绸绑成的花球,老夫人哈哈大笑着让人去唤蕙如来看。刚好玫如也在,姐妹两个手拉着手出来,就看见慈安堂院子里两只大鸟抻着脖子在那儿使劲地叫唤。

    “这是什么?”蕙如是没见过大雁的,见了这两只鸟觉得甚是好奇。宅院里的夫人小姐们虽也有养鸟的,但大多是些鹦鹉鹩哥,或是云雀画眉之类小巧漂亮的鸟儿,却没见过这么大,又像鸭子又像鹅的东西。

    “这是大雁。”玫如是见过的,便指着那鸟儿对蕙如说,“一般人家下定的时候,能送上一对活大雁便是极有面子的事。寻常人家打不到活鸟,便拿着家禽凑数儿……这是谁送来的?精神这么足,个头儿又大!”

    就听一个粗使的丫鬟笑嘻嘻地回答:“是前头桃子姐姐拎来的,说是老爷客人送来,要给六小姐呢。”

    “给我?”蕙如惊讶地指着自己的鼻尖,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忙将手指放下去。

    会送大雁来的人,除了那位还能有谁?蕙如脸上烧起两朵红云,嘴角却泛起一抹笑意来。

    他是想让自己能安心,能放心,所以用了这么个法子。

    虽然跟他并没有见过多少次面,蕙如却觉得自己仿佛能看见那个男人的内心。坚韧难破,却唯独对她露出一条细缝,将那里柔软的部分呈现给了她。

    老夫人笑着问她:“那是世子跟着皇上围猎猎到的,就这两只活物,你瞧着要怎么处置?”

    虽说这两只雁是指明了要送她的,但有祖母在,哪里轮得到她去处置?祖母这是要笑她呢。蕙如红着脸,转头对站在门边上,正好奇地看着那两只大鸟的竹香说:“你去叫外头管禽鸟宠物的刘家嫂子,让她收拾个干净的窝,将这两只鸟儿好好地养起来吧。”

    “是得养起来,”老夫人笑着点头,“等你出阁的时候,一起带到宣王府去。”

    听到消息赶过来的萧氏盯着那两只鸟儿盯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宣王世子已经第二回上门了,可自己的皇子女婿她还一根头发没见着。这是要她等到何时啊!看着外头进来的媳妇撵着那两只大雁跑,大夫人眼红心热,真想将这两只鸟儿给抢了来。

    突然就听外头有人来报信儿,说是宫里来人送东西了。

    老夫人立刻让围观的下人们都散了,媳妇子提了抓到的鸟儿也快速退了出去。刚打理干净,就见外头进来个年纪十五六岁的小黄门,身后跟着两个穿着禁卫军服侍的青年,一人拎着一只大樟木箱子,“吭哧吭哧”走进来。

    “请问哪位是沈家三小姐?”小黄门年纪还小,声音清脆尖细却也悦耳。

    大夫人连忙上前一步,拉着陪在身边的芳如出来:“这位小公公,不知您是打哪里来?”

    小黄门脸上堆着笑给她行了个礼,见着这位夫人身边站着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小姐,眉目如画,气质娴雅,寻思着这位应该就是三皇子妃了,连忙又给她行礼。

    “小的是近身伺候三殿下的,今儿得了殿下的令,来给三小姐送些书。”说着挥手让禁军上前,将箱子放下,又亲自去揭开盖子,对芳如殷勤笑道,“都是殿下亲自在藏百~万#^^小!说里挑出来的,里头有许多孤本古籍。殿下说,若三小姐喜欢,他再给您继续拾掇。若您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列了单子来让小的带回宫里去,殿下也能帮您寻寻。”

    芳如早臊了个大红脸,宫里的太监哪知道什么宅子里女眷们的规矩,心里只听了主子的话。主子要送书,他便带人过来送书,主子要传话,他当然也是一字儿不差地将话传到。却哪里管这里还站着未来皇子妃的亲母,祖母,姐妹以及服侍的丫鬟婆子。

    虽然是已经定下来亲事的,但这样明目张胆直接给未婚妻子送礼的,三皇子可算是京中贵介里的独一份儿。

    但也可以知道,三皇子对这门亲事有多满意了。

    大夫人乐开了花。谁不知道三皇子是个爱书如命的?他能送两大箱子珍贵的书籍来,可见在他心目中女儿的份量。

    规矩是什么?只要女儿得了好,那它就是个屁!

    大夫人可大方了,直接就让人拿了十两银子的封儿赏了小太监,又给那两个抬书的禁军一人三两银子买酒吃。

    老夫人瞧着也欢喜。

    蕙如和玫如对视了一眼,忍不住笑了起来。

    从沈府出来,李晟刚走到朝阳大街,迎面便碰上来报信儿的近侍仲秋。

    “怎么了?”李晟见了仲秋的脸色,招手唤他近前来说。

    “爷,您暂时先别回去。”仲秋笑嘻嘻地低声说,“太夫人这不又来了,王爷不耐烦搭理她,躲在丹房里说要练功,昨儿她来训了郑侧妃一顿,今儿侧妃娘娘也不想理她,让人说她在丹房里帮王爷抄经呢。”

    李晟听了眉头挑了挑:“倒是难得。不过,这次不会是她自己一个人过来的吧。否则侧妃怎么会避而不见?”

    “是啊。”仲秋嘿嘿笑了两声,“带了几个亲戚来,说是侧妃娘家的哥哥和嫂子,特特从太仓送女儿过来的。”

    李晟眉头一皱:“他们来干嘛?”

    “不知道啊,就在前堂里坐着不走,说是定要等着您回府呢?小的先来给您报个讯,瞧着他们那架势不太对啊,不如您在外头转转,等那一家子走了咱再回府吧。”

    一旁朱明啐了他一口:“你这是什么话,弄得好像咱们世子爷怕了他们一样。”

    说完一扭头,对着李晟笑着说:“爷,您不是说许久未见陆爷了吗?不如咱们去他府上喝酒呗。”

    李晟抬手给了他一巴掌:“陆琅老娘前几日已经到了,让我去见他老娘,还不如回府去见那一家子呢。”

    朱明嘴里叽咕:“陆夫人又不是吃人的大虫,陆爷怕他老娘也就算了,怎么世子爷您也会怕!”

    “不是怕,是不想见。”李晟又给他一巴掌。

    “走吧。”

    “咱哪儿去啊?”

    “回府里去。”李晟笑了起来,“外祖母到了,当外孙子的怎么好避而不见?”

    一进房门,李晟就见到堆成了小山一样的红漆木箱子,有些箱子盖儿半开着,露出里头流光溢彩的锦缎和器物来。李晟嘴角微微一翘,迈进了门槛。

    “外祖母,您今儿怎么有空来王府里了?”虽然一身风尘,但一身玄金色蟒纹世子袍服穿在李晟的身上,还是让他显得光华灼灼。

    他这一进来,除了正坐上的卢国公太夫人坐着没动,坐于一旁的几个人俱都起身,给李晟见礼。

    “见过宣王世子!”

    李晟连瞧也没瞧他们一眼,直接越过众人坐在了太夫人的身旁,盈盈笑道:“也有好些天没瞧见您,您气色倒还不错。昨儿陪着皇上去围猎,打着了只黄羊,回头让人烤了来吃。皇上还把他打着的一头鹿给了我,秋膘正肥,拿了那上好的鹿脯子肉炖得烂烂的,我记得外祖母您辣文吃这个了。”

    见着了心爱的外孙,卢国公太夫人心里存着的那点怒气早给她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想将人搂在怀里肝儿肉儿的叫上一遍。

    “好好,知道你是最孝顺的,还记得外祖母爱吃的东西。”太夫人瞧着这个与二女儿长得极为相似的外孙儿,越看越是喜爱。拉着他又是问昨儿在哪里睡的,又是问有没有吃好喝好,下人伺候得尽不尽心。过了半晌,才想起来等着见礼的那一家子人来。

    “对了,快来见见,这是你郑家的叔叔和婶婶。”太夫人拉着李晟的手,向他介绍下面站着的几个人,“你叔叔现在任太仓府丞,这次他带着你表妹玉芝和表弟玉龄进京,一来是为了送嫁,二来也是想给玉龄在京里找个好先生指导文章。”

    李晟目光淡淡地扫了一眼。

    那对中年夫妇正热切地看着这个未来女婿,眼神中说出不来的满意。在他们身侧站着一个年约十八|九岁的女子,身材高桃,弯眉凤目,下颌尖尖,倒是颇有几分姿色。另一边,是个看起来十三四岁的少年,跟他姐姐长得有几分相似,不过目光有些游移不定,不知在看着哪里。

    李晟点了点头。

    “怎么不叫人?”太夫人轻轻拉了拉他的手,小声催促。

    “一个府丞而已,算我哪门子表亲。”李晟压低了声音在太夫人耳边说,语气中满是不屑。

    “下官略备薄礼,略备薄礼。”郑府丞并不知道这位世子大人没打算认他这个表亲,因为知道宣王府里差银子,他可是特地送了重礼来,想着搏了世子一笑,将来女儿在王府里地位更稳,于是急急地去掀了箱盖。

    银光灿灿,箱子里铺的满满,俱是白花花的银锭子。

    作者有话要说:多谢尚品童鞋送的低调霸王票,您破费了。还有,谢谢你对我写文的肯定!功底深厚什么的愧不敢当,我就是个新人,还请大家多多爱护!~(≧▽≦)/~

    尚品扔了一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3-12-19 19:02:33

    嗯,估计今天晚上还能再写一章出来~~看在我三更半夜不睡觉在更新的份上,帮我加加油吧~

    大婚快了~真的快了~~

    ☆、咱家可穷了

    他一脸期待地看着坐在上方面目俊雅的年轻世子,果真在他脸上看见一抹极淡的笑意,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郑府丞倒是会送礼,知道咱们王府里短少银钱。”世子笑着对太夫人说,太夫人的脸上却是闪过一丝压抑的怒气。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郑府丞搓着手,脸上堆起笑。银子并不是大问题,只要女儿在王府里能站得稳,掌得了权,拴得住世子的心。等好修道的宣王爷死了,世子变成了宣王,那无底洞就能变成聚宝盆。

    宣王府短的就是银子,他郑家能供银子,就算女儿不是正室,那底气也能比正室足。

    想到这里,他看了看自己的夫人,二人相视一笑。

    像世子这般芝兰玉树的人物,才真不委屈了女儿。

    正在心里斟酌着语句,要如何婉转提出请世子善待女儿且不让世子觉得他是拿着银钱为胁因而生厌。

    却见外面进来一个长相齐整,干净利落的少年小厮,对着世子行了一礼说:“世子爷,外头三清观的方道长送上回王爷要的符纸来了。还有,下月初王爷要在三清观打醮的银子还没赐下。如今王爷在闭关,所以小的来回世子,您瞧这银子……”

    李晟抬眼看了看他,脸上露出为难之色来。

    “不是下月初才去吗?怎么这会子就来要银子了?”

    主家这是在讨论银子的事,身为外客,郑家的人都默默地退到一边,就连太夫人也闭上了嘴巴。

    这里虽然是她女婿家里,但涉及用银钱的事,她也不好张嘴。在道观打醮布施,至多不过一二百两银子的事,想来应该不会犯难。她端了茶来喝。

    “因着上回子送来府里的上好朱砂和蟾酥银黄到现在还没支银子,想来方道长那边是有些急了。”那小厮恭恭敬敬地回答。

    “怕咱们欠着银子不给?”李晟笑了起来,目光一扫堂前的箱子,“瞧着,银子这儿多的是,他想要拿多少,只管报了数儿来。”

    那小厮精神一振,应了一声。

    “这个月要给三清观一千五百两银子,清虚道长那里设坛作法还要六百两,加上丹房里黄老神仙还要一千三百两银子的薪火钱,一共是三千四百两。”

    这数儿一报出来,太夫人手抖了抖,茶盏险些落到地上去。而郑家人全都吓得傻了。

    三千四百两!

    一户五口的普通人家,一年的吃穿用度也要不了二十两!宣王府光是支给道观一个月的银子,就能养活近二百户人家!这哪里是无底洞,简直是万丈深渊,落进去就尸骨无存!

    “胡闹!”太夫人放开茶盏,闷声骂道,“怎么能用得了这许多银子!定是那些道士虚报账目来讹王府。”

    “回太夫人,并不是讹的。”堂下站着的小厮应声道,“每个月用度都是有数儿的,这几年月月相差并不大,确是差不多要这些。”

    太夫人脸色发黑,没等发火,李晟就挥了挥手道:“这儿没你的事,去叫人将这几箱银子搬出去,点点差多少,先打发了三清观再说。余下的等明儿侧妃从丹房里出来,你去与她说,让她想法子去。”

    门外头早等着的朱明青玄和仲秋三人听着里头传来的声音,俱是低头闷笑了一声,然后进去帮着搬箱子。

    一箱银子有足足八百两,整整齐齐码着。四个少年一人扛了一箱子就这么出去了。

    郑府丞觉得整个身子都似浸到了冰水里,连点儿热乎气儿都没了。郑夫人更是青白了一张脸,俱是惊骇难信之色。她觉得郑家家底丰厚,虽然宣王府穷名声在外,有郑家支撑着,女儿一样可以过得滋润丰足。

    却万万没想到宣王府竟然是这么大的手笔。

    一个月光修道的银钱就要花去三四千两,一府几百口子的吃穿用度,园子的修整维护,京里亲友的往来应酬……

    郑夫人只觉得眼前发黑,只差一忽忽就要晕过去了。

    怪道宣王府堂堂亲王府邸会在外头被传成那样,真是一点点也没有夸张。这次上京,她备下了三千两银子的见面礼送来王府,本以为够体面的。没想到连个声响儿都没听见,三千两银子已经化为飞灰。

    郑夫人揪着胸口的衣襟,觉得喘不上来气儿。郑家也是一大家子人,一年所有花销也不过才二千多两……她看了看女儿,却见女儿垂着头,脸上的神情看不太清。玉芝从小跟着她打理家务,知道银子花用的额度。宣王府这哪里是花钱如流水,简直就是花钱如飞瀑。

    郑家总不能倾家荡产去支援女婿家里啊。

    就听上头宣王世子笑着说:“天气也不早了,如果外祖母不嫌弃,就在这里用饭吧。”

    “也好,你也未见过你郑家的表妹和表弟,正好趁着这空多亲近一些。”太夫人声音有些干涩,脸上的笑意也有些牵强。

    李晟的目光在郑玉芝身上停了停,之后移开。

    “既不是兄弟姐妹的,也不好同席。我陪着外祖母用饭,郑府丞一家就在花厅用饭吧,我让厨子加两个菜也就是了。”

    别说连声表叔不肯叫,竟然连同席也不肯!太夫人的脸更显阴沉。

    郑府丞却觉得这是皇族世家的规矩,以为理当如此,忙起身连道不敢。

    “外祖母宽坐片刻,我亲自去厨房吩咐着,底下人不知道要怎么炖那鹿脯,别白糟蹋了东西。”李晟笑盈盈地对太夫人说,袖子底下微一使力,已挣脱了太夫人死死掐着他的手。

    长衫宽袖,潇潇洒洒地走了出去。

    “爷,怎么样?”刚一出门,朱明他们几个就围了上来。先前进屋里报账的小子也在,笑嘻嘻地上来讨赏。

    “爷,小的刚刚做的像是不像?”

    李晟笑了笑,在他脸上拍了拍,带着人扬长而去。

    郑府丞坐在厅上,觉得这椅子上头就像装了钉子,戳得屁股疼。

    “表姑妈,这宣王府花银子怎么这么厉害的?”想想那几箱银子,郑府丞不觉有些肉疼,“若按这么个花法,咱们就算给玉芝陪送两万两银子也不够他们花一年的啊!”

    “你闭嘴。”太夫人沉着脸,闷了半天才说,“宣王实在不像个样子!”

    这话也只能当着自己人的面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