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阉党 > 阉党第8部分阅读

阉党第8部分阅读

义有些奇怪,看了看董太生,可惜他脸被包在白布里,看不出什么表情来,无法捕捉他的真实想法。

    难道董刮刮是被人威胁说这番话的?胡义不由想起干爹王继来来,恐怕除了他,也不会有人如此帮自己了吧。

    …………………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梁芳再也站不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董太生竟然会为那帮小太监脱罪。要是按他说的,自己不就是在污蔑胡义吗?

    他又不是傻子,哪里看不出宪宗与一帮朝臣对胡义的偏坦,一口一个神童称着,宪宗更是打心眼里高兴。要是事情真成了自己污蔑胡义,那玩笑就开大了。

    梁芳心道就算皇上不将自己如何,贵妃娘娘铁定也要跟自己算帐的,不为这件事,单凭他对胡义做的那些事也够喝一壶的。

    伺候万贵妃十年了,梁芳如何不知道她的个性,心里不由感到害怕。可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刚才在镇抚司大堂还被胡义的同党给打了一顿,这口气不出他以后还有脸在宫里混吗?

    “董太生,你这在是信口开河!那日印绶监方得意方公公可是真真切切瞧得明白,明明就是这帮小太监围住你殴打,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练什么狗屁神打?!”

    “梁公公,我说的是实话啊,方公公那天过来时,正赶上小的被这些小太监打,他看在眼里就以为我被他们殴打,故而才让人将他们关押起来的,事情就是这样,我并无欺瞒公公之意。”

    娘的,你敢在我面前睁眼说瞎话!梁芳急了,顾不得皇帝还在跟前,冲上前去就一把抓住董太生的肩膀,拼命的摇晃。

    “不可能!事情绝对不是这样的,你快说,谁让你这么说的?”

    董太生被摇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两手用力抵住梁芳,挣扎着说道:“梁公公,你快松手啊,小的…小的快喘不过气来了。”

    当着皇帝的面,梁芳竟敢这般,简直就是混帐透顶,宪宗再怎么宽容,也容不得一个太监在自己面前这般放肆,不由动了肝火。

    “狗奴才,真是越来越放肆了,你当朕的昭德殿是你家的吗?来人,把他给我拉出去杖死!”

    当下便有殿前亲军冲了进来,梁芳一看,脑子清醒过来,吓得一推董太生,三步并两步的跑到宪宗面前,一头跪在地上:

    “皇上,奴婢错了,奴婢再也不敢了,求皇上饶了奴婢这次吧!”

    宪宗一阵厌恶,恨不得他马上消失在自己面前,对冲进来的锦衣亲军叫道:“你们还在等什么,还不把他给我拉下去!”

    皇帝已是盛怒,锦衣亲军不敢怠慢,上前拖住梁芳就要往殿外拉。

    梁芳知道宪宗这次可是真的动怒了,吓得是心肝俱丧,嚎啕对万贵妃叫道:“娘娘,你让皇上饶了奴婢这次吧,奴婢以后再也不敢了!娘娘…”

    再怎么说梁芳也跟了自己十年,万贵妃对他多少有些香火之情,见他这般可怜,也不忍心就这样让他死,心就软了下来:“皇上,梁芳这奴婢虽然胆大妄为,但平日里对臣妾还算忠心,伺候得也妥贴,要是真没了他,臣妾一时倒也有些不适应。不如看在臣妾面上,饶了他这次吧。”

    宪宗平日里对万贵妃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听她这么一说,便也就软了下来,不过却见商辂他们正看着自己,不由又有些犹豫。梁芳刚才实在是不像话,如果不处置一二,这些个臣子看在眼里,岂不是自己这做皇帝的太没威严了?

    可是贞儿的面子也不能不给,当下沉吟一声对梁芳道:“难得贵妃替你求情,朕就饶了你这次吧。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朕剥了你内官掌印太监一职,你明日起去都知监当差吧。”

    梁芳听了一阵心苦,都知监是负责清扫皇宫的衙门,是苦得不能再苦的地方了,让他去都知监当差,做那清扫小厮,这比杀了他都难受,可是再怎么说也算捡回一条命了,当下跪了下来,连声磕谢宪宗的不杀之恩。

    照董太生自己的说法,他受伤是因为练那神打所致,所以也怨不得这帮小太监,宪宗便让校尉们替他们松绑,吩咐怀恩道:“你将他们先领出去。”

    怀恩应了一声,将童吉帆他们给带了出去。事情发生的太过戏剧化,童吉帆和邹龙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直到出了大殿,才意识到自己自由了,不由都是一阵欣喜。

    殿内万贵妃却走到胡义面前:“本宫不是调你到我昭德殿来了吗,你怎么会成了混堂司的人?”

    胡义老实说道:“是梁公公安排的。”

    又是这奴婢搞鬼,我就知道!万贵妃狠狠的瞪了一眼垂头丧气的梁芳:“你这老奴,死性不改皇上既然罚你去都知监当差,本宫也就不跟你再计较了,不过若是让本宫知道你还背着我做了些其他的事,本宫定不轻饶于你。”

    “娘娘…”

    梁芳委曲的叫了一声,不过见万贵妃一脸怒容,知趣的闭嘴不敢再说。

    “皇上,老臣有一事禀报!”

    商辂好不容易等到宪宗把太监斗殴的事情解决,见缝插针就想把自己的事情给解决了,毕竟流民作乱不是小事,星火燎原,一个处置不好可是要动摇国本的。

    “首辅说吧,朕的好心情已经没有了,不妨再听些坏事吧。”

    &p;lt;href=&p;gt;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第三十九章 流民

    商辂如果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是不会在早朝后还要进宫的,宪宗对此深知,他今日难得心情好,并不想让那些麻烦事扰了自己的兴致。不过眼下好心情已经被梁芳闹的这一出消弥无存,索性就听听自己的首辅又要告诉自己什么坏消息吧,不过眼下天下太平,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朕这个首辅就是小题大作,宪宗如此想道,返身走到殿前御桌旁。

    “湖北巡抚丁宝林八百里加急奏报,荆襄流民原逆首刘通部将李原勾连流民首领王洪、王彪兄弟二人再次率众作乱,乱民依附者近百万。现已攻陷南漳、内乡、渭南等地。丁宝林奏章上说,贼兵兵分二路,李原自领一路直指关中,王氏兄弟领一路进犯河南,若朝庭不火速调兵平乱,势将酿成大祸!故老臣一接到奏报,便来见驾,还请皇上早作决断!”

    “什么,百万乱民!”

    宪宗听了失声惊呼,大明开国以来还从未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百姓作乱,不由身子一轻坐倒在龙椅之上,随即脸色铁青,怒道:“白圭不是对朕说荆襄流民问题全部解决了吗,朝庭再也不用担心流民作乱,怎么今日这些乱民又闹将起来了,还形成百万之众,这不是要动摇朕的江山社稷吗!白圭误我!”

    宪宗说的白圭之事指的是成化二年,率军平叛的白圭回到京城,信誓旦旦的向宪宗保证:贼首已经伏法,叛乱已经平定,天下已经太平。不过白圭人都死了两年了,现在追究他这番话又有何意,难道还将他从棺材里拉出来,问个明白不成?商辂和陆远对视一眼,轻轻摇头,意思暂不要接这个话茬,以免宪宗盛怒之下再与一个死人计较。

    一时之间殿中除了宪宗的大声呼吸声,竟然无人说话,就连万贵妃都小心的立在宪宗身后,她虽然也干涉朝政,但对于这等军国大事向来是不插手的,自己一介妇人,焉有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又不是那一代女皇武则天,这等事情还是让内阁的这帮老头去处理吧。

    胡义却是脑门深锁,深知明史的他自然知道成化年间的荆襄流民大作乱,第一次流民作乱发生在成化元年,流民首领刘通(号刘千斤)联合石龙(号石和尚)、刘长子等,在房县大木厂立黄旗聚众起义,称汉王,国号汉,年号德胜,攻略襄、邓,屡败官军。成化元年,明延派工部尚书白圭为提督湖广军务、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会合湖广总兵李震、河南巡抚王恕入山进讨。

    尽管带兵的白圭和李震也都是将才,可战争却打得旷日持久。二十多万流民们拧成一股绳,妻子送郎上战场,父亲送儿打官狼。数十万官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梅溪一战,李震的湖广军全军覆没,数万官军和三十八名将官被杀。义军声势浩大,趁乱向邓州和汉中地区接连发动进攻。荆襄战线,一时间摇摇欲坠!万般无奈之下,统帅白圭咬牙切齿:只有用最笨的办法了,啥兵法韬略剿抚结合统统不讲,只一句话--挡我者死!

    得到补充的明军重新进发了,从四个方向齐头并进围剿流民根据地。这次什么花招都不用,就是与敌人拼消耗。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后,明军终于在寿阳古口山一战中击败刘通,俘虏刘通本人,所部两万义军全部阵亡,无一投降。为彻底瓦解流民反抗意志,明军竟将捕获的一万多义军家属尽数杀害。那是一幕悲惨的情景,鲜血染红了整个荆襄平原。

    第二次便是这次李原跟小王洪、王彪率领的流民作乱,声势远超上次。

    李原原是刘通部将,他与王氏兄弟二人召集旧部,再次作乱,拥者百万。明庭负责这一次平乱的是都御史项忠,项忠用更残暴的手段对付这些流民,先是假意诱惑他们投降,然后对放下武器的流民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死于这次屠杀的流民有数十万人。更为甚者,明军还把义军的尸首用盐腌制,充作军粮。那些政府治下只想吃饱肚皮的流民们,居然被他们自己的同胞活活吃掉!

    一想到那些被吃到官军肚子里的流民,胡义不由一阵颤抖,如此惨剧万万不能让他再发生,否则自己良心何安!

    “内阁有什么章程没有!”

    冷静下来的宪宗开始正视这次流民大作乱了,军情火急,一个不慎,自己这龙椅怕都不保不住。流民首领李原率军攻关中,王氏兄弟入河南,这摆明是两路合攻要直逼京师。自古以来进占关中者便可虎视关东,入中原者可得王霸之资,若是让流民占了这两处,大明不亡也得亡了。

    商辂道:“老臣与内阁诸位同僚议过,为今之计当火速调集京营南下,选一得力之人任为总督军政事宜,集京营、各地卫所之力,合而剿之。”

    “何人可当此重任?”

    “老臣认为都御史、陕西巡抚项忠可当重任,此人才干颇著,又通兵法,故臣与内阁几位学士一致认为此次平乱人选非莫他属。”

    “项忠?”

    宪宗轻轻道了一声,这人他不陌生。宪宗为太子之时,他的父亲英宗便对他说过这个人。

    项忠是正统七年的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后进员外郎。十四年时,随英宗北征蒙古瓦剌,于土木堡被俘,敌人命他喂马,他乘间挟两马南奔,马疲,徒步七昼夜始归,可见其胆大心细。

    景泰年间任广东副使,因镇压瑶民起义有功,加俸一级。天顺初年,任陕西按察使,时值陕西饥荒,项忠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天顺七年召为大理寺卿,因当地人要求他留任而改为右副都御史,仍令巡抚陕西。英宗提及他时曾用“文武全才,国之栋梁”来赞之。

    既然父皇和内阁对此人都甚为重视,可见其也是干材,宪宗便准道:“朕就任项忠为湖广总督,令其总掌军务,平乱荆襄!”

    &p;lt;href=&p;gt;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第四十章 剿抚

    “皇上,万万不可任那项忠为湖广总督!”

    一旦任命了项忠这个屠夫,历史必然按照它本来的规律前行,那么屠杀就不可避免,胡义下意识的就叫了一声。他这一叫立马把众人的注意力又给吸引了过来。

    “胡义,你好大胆子,皇上和首辅大人议事,你如何敢当殿咆哮!”

    好吧,我承认你这小太监脑袋瓜子聪明,可这不代表你能学那梁芳一样放肆,万安不安好心的看着胡义。

    商辂也有些不快,现在商议的是军国大事,你个小太监乱叫嚷什么,不过他倒没跟万安一样喝斥胡义,只是略微不满的看了他一眼。

    彭时一边偷偷的朝胡义摆手,一边说道:“这孩子,一时嘴快了些,并不是真的放肆,皇上恕罪!”

    宪宗虽然对胡义今日的机智甚感欢喜,但也不能容忍他对朝庭政事指手划脚,尤其是对自己的决策有异议。

    面色一冷,道:“为何不可任那项忠为湖广总督,你给朕一个合理的理由,否则朕定要治你这君前失仪之罪!”

    胡义深吸一口气,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小的认为荆襄流民作乱并非一定要派大军镇压,实在是另有他法可解决。若朝庭大军一到,势必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大违天和。”

    商辂是力主调军平乱的,听胡义这么说,脸上挂不住了,上前两步喝道:“你个小太监懂什么,乱军已有百万之众,若是大军不到,如何能定。念尔尚小,不明事理,老夫也不与你一般计较,你速速退到一边去,以免误了朝庭大事。”

    胡义小脸一昂:“首辅大人,你能不能听小的说完,再下定论?”

    好不容易找到机会跟皇上奏报,你个小太监怎么就这么不知好歹的,商辂当下便要拒绝,万贵妃却开口了。

    “商大人,反正流民已乱,不妨就听听这小家伙说些什么吧,就算说错了,也耽误不了多长功夫,若是他能别出心径,真能不必大动干戈,倒也是一桩美谈。皇上,你说是吧。”

    宪宗看了一眼万贵妃,见她朝自己点头,只好说道:“既然贵妃开口了,首辅就给朕一个面子吧,听听这小家伙说些什么。”

    “是,皇上。”

    商辂只好讪讪的退了一步。心中却对胡义很是头疼,待会你若是信口开河,看老夫怎么教训你,竖子阉人,竟然妄议朝政,此风断不可长!

    胡义感激的看了一眼万贵妃,这女人对我倒是不坏。理了一下思路,朗声说道:“小的未进宫前,曾听人言过,荆襄流民成化元年曾有作乱,朝庭派兵镇压,费尽牛九二虎之力方将乱子压下,为时长达三年。因此小的认为如果一昧大军进逼,流民与朝庭势同水火,战事必不会短期结束,将重演数年前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事,最终苦的还是百姓,于咱大明江山无利。流民也是咱大明的百姓,因此能避免无谓的杀戮就避免,如此方是百姓之福,天子之德!”

    听完胡义的话,万安颇为不屑:“朝庭不派大军,乱军就会自动散了不成,真是掩耳盗铃,异想天开。只怕按你说的办,朝庭不派大军进剿,那流民都能打到京师来。”

    胡义转头看向万安,反问道:“试问学士大人,如果大军进剿,你认为需多长时间方能平定流民之利,平了之后又是否能保证流民不再起乱?”

    万安“哼”了一声:“这个本官如何能知,战事瞬息万变,我又不是那诸葛武侯,料敌于先机,运筹于唯幄之间,焉敢下那断言。流民乃是朝庭痢疾,其间小人当道,平而复乱非人心所测,你这般问话是想让本官哑口无言还是想以此显示你那所谓神童之才呢?”

    “不敢,小的绝无此意。小的只是想说,朝庭如果要彻底解决流民作乱,保证他日不复,势必先要搞清流民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组织,如果这两点做不到,就是暂时剿了这次流民作乱,日后也会再次为流民而动兵戈。而且小的并未说不剿乱军,只是这剿法须得从长计议。”

    陆远见胡义说得条条是道,不由问道:“你说这么多,到底想说什么?”

    胡义朝他一拱手:“敢问这位大人,何为流民?”

    彭时道:“流民者,四处流离之人,无固所在。”

    “正是,流民就是因为没有自己固定的居住地点,而四处迁徙。但凡稍有薄田之人,绝不会流离家园,做那四处流浪之人。其实百姓最是实在,只要有几亩地,勉强混个温饱,他们绝不会响应那野心之人,犯上做乱的。拿荆襄之地的流民来说,他们去那谷阻山深,人烟稀少之地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土地,为了能够养家活口!”

    彭时道:“流民之所以形成,与你所讲倒也不差,你方才所言那组织之法又是何意?”

    胡义道:“小的也曾看过一些史书,大凡有民众作乱,其中必有邪教妖徒居间策划鼓动,因此小的想,这次荆襄流民作乱也一定有邪教的身影。邪教者,秘藏于民间,以某神或某佛为其信仰之神,从教主到教徒,以上至下一级管一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