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水怜黛心玉娇溶 > 水怜黛心玉娇溶第5部分阅读

水怜黛心玉娇溶第5部分阅读


    黛玉方替奶娘谢老太太的赏,然后带着丫头出了荣庆堂,往外边走去。

    贾母看着黛玉象牙色折枝绣花的对襟长袄的身影袅袅婷婷的消失在软帘之外,若有所思。

    “老太太安。”王夫人进屋来给贾母请安,却见贾母呆呆的坐在那里,也不与人说话,便有些莫名其妙。

    “啊,你来了。我正有事要问你呢。”贾母回神,淡淡的看了王夫人一眼,叹了口气说道:“这个家交给你这么久了,想不到竟会发生周瑞家的那种事。你也太过分了些,她不过是个小姑娘家,不说当初她来的时候带来了那许多银两如今都被咱们用了,她就是果然分文不带投靠了来,你们总要看她母亲的几分情面收留她,哪里就嫌弃到这个地步?竟然让宫里的公公撞见。这种事若是果然传到太后和皇上的耳朵里,贵妃娘娘只怕也不好回话吧?人家会说我们府上连个尊卑都不分了,况且你的名声也更加不好,有心人还不要给你加上一个‘不慈’的帽子?”

    王夫人忙低下头,连连自责:“媳妇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个周瑞家的向来是个周全之人,那天想必是有什么缘故才那样。媳妇想着,她也是无心之过。不过老太太放心,即便是无心之过,媳妇也不曾饶恕了她。当日林姑娘一进宫去,媳妇便责令管事的婆子打了她二十板子,割了她半年的银米,一个月不许她出门。”

    打板子,割银米,禁足。

    三项处罚一起施加到周瑞家的身上,不可谓不重。

    贾母叹了口气,点点头说道:“你平日里就是太仁慈了,才纵容的家人这样放肆。若你早这样惩罚,那天也不至于险些酿成大祸。”

    “媳妇管家不严,请老祖宗责罚。”王夫人此时不敢多说,要知道太后若真是怪罪下来,那可不是贾府一家子倒霉的事情,恐怕连自己的娘家也会受到牵连。

    “嗯,罢了,只要宫里没事,我又责罚你做什么?这两天你都忙什么了?听凤丫头说,宝姑娘和宝玉的事,已经放定了?”

    “回老太太的话,昨天我刚与那边姨太太拟定了纳吉的日子。便是三日之后。”王夫人忙欠身回道。

    古代男女婚嫁都讲究一个“六礼”。即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

    纳吉,便是男方家问名之后,已经卜的吉兆,男方家仍以大雁作礼物请媒人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贾母沉默不语,王夫人也不敢说话。屋子里静悄悄的,丫头们全都漫无声息的退出去,连向来不离老太太左右的鸳鸯也悄悄地出门,然后将房门带上。

    “有件事情,我知道你一直不同意。你留着你妹妹带着儿子女儿在我们家住了这几年,你的心思我也不是不知道。宝姑娘那孩子很好,我也很喜欢。只是玉儿怎么办呢?早时你们嫌她无依无靠,是一个孤女,对我们家族没有帮助,我也不跟你们争辩。可是如今,玉儿深得太后的喜爱,若是她能跟了宝玉,正是我们家族的幸事。如今她也十三岁了。论理也不小了。今儿正好说起了这件事,我想听听你的意思。”贾母沉着脸,不看王夫人一眼。

    太后喜欢黛玉的事情,王夫人不是不清楚,昨日黛玉回府,太后竟然让北静王护送而回。这种礼遇本朝上至太祖皇帝都未曾有过。若是黛玉能成为贾门的媳妇,那将来太后的这种恩泽还不都是宝玉的?况且自己这几年用了林家给黛玉留的嫁妆,少说也有十多万两。若是黛玉果然聘出去,自己怎么也要拿出一两万银子来陪嫁。而如果黛玉跟了宝玉,这一笔银子自然又省下来。王夫人不傻,面对这种好事,她又岂会不动心?

    “老太太的话很是,林姑娘从小伶俐,才貌俱佳,和宝玉也合得来。她们两个能长久的在一起,自然能够百年好合。只是薛家姨太太那里,我们又怎么去说呢?毕竟薛家也是皇商,在京城里也有几分脸面。我们这样做,让宝丫头以后怎么见人呢?”王夫人低着头,宝钗是她自己选好的儿媳妇,就这样放弃她实在不甘心。

    “哎!我又没说和姨太太家的这门亲事不算!”贾母皱起了眉头,这个儿媳妇素来只是装傻,怎么这会儿倒是真的傻了?

    “那?”王夫人眼前一亮,老太太的意思,不会是让宝钗和黛玉二人都嫁给宝玉吧?这——虽然于祖宗家法没有什么不合,可薛家会同意吗?想来薛家那边自己好好去解释一番,幸好宝钗原本就是姐姐,二人一同嫁给宝玉,宝钗自然也会为大的,但太后会同意黛玉做二房吗?

    不过王夫人的迟疑并没有太久,太后不同意?太后忙着呢!太后她老人家又不是月老,哪里管得找一个小女子的婚姻之事?再说了,黛玉从小依附于荣国府长大,自古以来,婚姻大事都是父母做主,黛玉没有了父母,舅父舅母便等同于父母。她的婚事也只能也只有自己说了才算。就算是太后不同意,到时候生米煮成了熟饭,再去求了娘娘,在太后面前说几句宝玉和黛玉从小感情就好的话,想必太后十分欢喜也不一定呢。

    王夫人在贾母的提点下,终于想通了这一切,于是忙喜笑颜开的站起来,对着贾母一福身道:“还是老太太想的周全。这‘娥皇女英共事一夫’的事情,自古就有先例的。如今宝丫头和林丫头二人共同服侍宝玉,倒是宝玉一生的造化了。”

    “我统共一个宝玉,不疼他又去疼谁呢。哎!”贾母长叹一声,想起宝玉,她便奇道:“宝玉今天怎么没上来?是不是昨天出去受了风?”

    “回老太太的话,昨晚上宝玉回来的晚了些,身上有些发热,袭人打发人来我这里取药了。我叫他多躺一会儿,中午好些再起来。”王夫人忙回道,其实是她怕宝玉知道黛玉的奶娘死了,要闹着去祭奠,所以才吩咐袭人把他看住了,不许他出。然后又找借口来贾母跟前搪塞。

    “哎!我就说嘛,他老子天天不是逼他读书,就是带他出去访客,整日这样跑来跑去的,怎么能不生病呢。”贾母听说宝玉身上不好,又急得坐不住了,非要去园子里瞧瞧他。

    好在王夫人劝住了,又问了些黛玉和宝玉之事如何提起等话,和贾母二人好好地商议了一通,直到凤姐儿进来了,二人方又把‘娥皇女英共事一夫’的话说出来,让凤姐出出主意。

    凤姐儿原来和黛玉走的也近,听了这样的建议,心中以为有些不妥,但此时贾母和王夫人二人难得异口同声,自己再说不行,那不是找不自在吗?于是凤姐又锦上添花一番,贾母和王夫人便更加觉得此事很好。

    黛玉此时在王嬷嬷的灵前哀哀欲绝,却不知自己的终身大事被人家算计的滴水不露。

    哭了一阵子,王沐晖的妾氏容姨娘带着丫头把黛玉劝住了,然后请到静室奉茶毕,黛玉便问起了容氏这几日家里忙的怎样,需不需要再增添些人手之类的话。

    “多谢姑娘费心想着。老爷他原本就不喜欢和那些同僚来往,所以我们老丧事,也十分的简朴,明儿把棺木送到城外的水仙庵停放,之后待老爷有机会外放到姑苏,再将棺木送至祖茔安葬。所以也没什么用人之处,姑娘今儿能来,想我们老奶奶在天之灵也能含笑了。姑娘一个人住在那深宅大院里,想来也不得什么自由,倒是请姑娘多多保重身子要紧,别为一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带累了身子才好。”容姨娘坐在黛玉的下手,殷切的劝说着黛玉。

    “嫂子这番苦心良言,我定会谨记在心。哥哥从小读书,家中基业有些浅薄,嫂子跟着哥哥东奔西走,倒是难为了嫂子。”黛玉看着容氏的头上连一件像样的首饰也没有,心中越发的不忍,于是回头对紫鹃道:“原来我准备的那些金器嫂子是用不上了,你倒是把我当年的那些首饰带来了没有?怎么还不拿出来给嫂子?”

    “带来了,姑娘一进门便拉着姨娘说话,奴婢哪里能插得上嘴呢。”紫鹃答应着,捧出了一个小檀木盒子,放到黛玉的手里。

    破茧成蝶 第20章 求荣华嫡母让女

    “这些原是我早时替父母戴孝的时候用的首饰,如今我父母孝期已满,这些首饰也用不大着了。嫂子若是不嫌弃,便拿着用吧。哥哥跟前多亏了嫂子照应。虽然哥哥不喜欢那些官场上的来往,但起码的礼仪还是有的,嫂子也少不了跟那些官家的太太奶奶们打交道,这些东西虽然不怎么名贵,但也多少拿得出手。嫂子别多心,若是嫌弃或者错会了我的心意,那我就无话可说了。”黛玉真诚的看着容氏,细声说道。

    容姨娘哪里还会嫌弃?于是忙起身离座,对着黛玉深深一福,谢过黛玉的赏赐,方亲手接紫檀木的盒子,打开看时,里面除了上等的银质簪环便是南洋珍珠穿成的珠花项链等物,样样精巧细致,名贵不凡。于是容姨娘忙又行礼道谢,只说太贵重了,不收又怕拂了姑娘的心,收了心中又不安。黛玉还想再说什么,外边小丫头在门口回道:“回姨奶奶话,贾府的二爷在外边催林姑娘回府呢。”

    黛玉一听这话,眉头又皱了起来,容氏忙劝道:“姑娘不必伤心,等俾妾这几日忙完了大事,收拾完了家里。自然会去给姑娘请安的。姑娘且先回去,虽然我们老爷和俾妾心里很舍不得姑娘回去,这里房舍窄小,也不是姑娘能常久坐的地方。”

    “嗯,罢了,我且先回去吧。等你忙完了,一定记得来瞧我。”黛玉点点头,便缓缓起身,扶着紫鹃的手,慢慢的出了屋子。

    黛玉这里出王家的二门,上马车准备回去,容氏带着丫头送至门口,王沐晖也站在车前,只是有碍于男女有别,他只在一群婆子之外站着,贾琏一脸的傲气,有一搭无一搭的跟王沐晖说话,而王沐晖却眼不错见的看着黛玉稳稳当当的上车,只不时的提点一下赶车的仆从,根本不看贾琏一眼。

    再说荣国府今天果然忙的很。这里贾母刚打消了去看宝玉的念头,外边的婆子忽然回道:“南安太妃打发管家娘子来给老太太请安。”

    南安太妃如何会打发人来给老太太请安?贾母王夫人和凤姐儿三人都是明白人,皆想着黛玉进宫得太后的优待,定然是瞒不过南安太妃的。再说,南安太妃那日临走时别有深意的看了探春一眼,说不定她依然决定从贾府选一个女孩儿认作干女儿呢!果然这样,那荣国府的地位岂不是更加稳固了?

    “快请进来!”贾母急忙挥手说道,丫头们一叠声的对外边喊道:“快请!”

    两个四十多岁的婆子穿着讲究,衣服料子甚至比王夫人的一点不差。石青色棉绫长裙上的刺绣功夫也十分了得,就连身上穿的点翠色大毛皮袄也不是俗物。二人进屋来只对着贾母轻身一福,口中称一声:“老太太安。”便稳稳当当的站在那里。

    “两位娘子快请坐,老身给太妃请安了。”贾母忙客客气气的说着,又对凤姐儿道:“快看茶!”

    凤姐儿亲手接过丫头们手里的茶杯,放在两个管家娘子座位中间的高几上,然后垂手立在王夫人身边。

    “老太太,奴才两个今儿是来给老太太道喜来了!”坐在上手的管家娘子满脸堆笑,先端起茶来浅尝了一口,然后说道。

    “不知老身喜从何来?”贾母心中虽然已经猜到了不离十,但人家的话未出口,她表面功夫依然要做的。

    “我们太妃说,贵府上的三小姐天资聪颖,贤淑端正,兰心蕙质,品貌极佳,所以要认了去做干女儿。只是不知老太太舍得舍不得?”那管家娘子口齿十分的伶俐,说起话来连珠炮儿似的,比凤姐儿差不了多少。

    贾母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终究是三丫头争气,能为家族争得一份荣光。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她心中的不舍。总归是自己的亲孙女,养在身边十几年,花儿一样的年纪,美玉一样的容貌,一旦被南安太妃认了去,在家的日子便不多了。于是贾母的心中一酸,便落下泪来。

    “老太太,莫要伤心,这是三丫头的福气。”王夫人见状,忙起身相劝,只是她自己也要做出一副舍不得的样子来。自古嫁女尚且要流泪,况且女儿要去和亲?自然要哭几声的。

    “老太太放心,三姑娘的房舍我们太妃都叫人收拾出来了,比我们家郡主的屋子都精致呢,老太太不信,只叫人跟着奴才们去瞧瞧罢咧!况且三姑娘也不是以贵女的身份出嫁,我们太妃凭着我们家王爷的战功,替三姑娘求下了‘郡主’的封号,将来出嫁的时候,连太后都有一份嫁妆赏赐下来,老太太和太太还不放心吗?”那管家娘子舌灿莲花,一味的含笑说着她们家太妃的贤良慈善。

    贾母也不好再哭,便渐渐的止了眼泪,方问和亲启程的日期。

    王夫人暗暗的打算探春之事,既然探春是以太妃之女郡主之名和亲南藩,那么自家的这一份嫁妆又省下了。再说了,就算是自己准备了,只怕也用不上,两个国家之间的和亲,哪用得着自己一介臣子之家胡乱掺和?想至此时,王夫人的脸色又好看了一层,于是忙道:“我们老太太素来是最疼这个孙女的,如今这一说要出嫁了,心中自然舍不得。有太妃为我们三姑娘做主,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老太太,是不是啊?”

    “哎!理是这个理,这女孩儿长大了,终究是要嫁出去的。只是想不到迎丫头刚嫁出去,又要嫁探丫头了!用不了一二年的功夫,我这老婆子面前,可就没几个孩子说笑了!”

    “老太太放心,虽然孙子孙女都长大了成家了,但总还会有重孙的嘛!只怕将来老太太闲闹得慌还不一定呢。”南安王府上的管家娘子果然了得,一句话便把贾母的悲伤引开。

    众人便都换了笑颜,说说笑笑一阵子,王夫人方问起何日要送探春过南安王府上去,这管家娘子忙道:“我们太妃的意思,自然是越快越好。”

    “如此就过四五日吧,我们总要为这孩子准备些随身用的东西。”王夫人巴不得探春早日去南安王府,如此那体面尊荣也来的早些。而且探春走了,那赵姨娘也只会更加收敛些,原来这老仗着探春管家,没少出幺蛾子,原来也是看在探春的面子上不跟她计较,等探春一走,王夫人可要好好地跟赵姨娘算这笔账了。只是想到宝玉和宝钗的纳吉就在三日之后,要送探春,怎么也要先办完了宝玉的事情。

    “是了,我们太妃说了,一切依照太太的意思。”

    如此大事一定,两个管家娘子便起身告辞。王夫人等忙带着婆子丫头送至门外,看着两个婆子上了车,正要转回屋里,却听门外一声爽朗的笑声,回头一看,却是两个相熟的官媒。于是笑道:“什么风儿把二位吹来了?”

    “哟,我的太太,怎么大冷的天站在这风口里?可是哪家的诰命夫人刚走?或者是应付宫里的贵人来着?”官媒的口角更是了得,一上来便拍王夫人的马屁。

    王夫人其人,在面对太妃王妃以及比自己诰命品级高的那些命妇们自然是谨慎小心,处处机警应对的,在面对这些官媒的时候,可就无需用那么多心思了,于是淡淡一笑,一边转身给凤姐儿使了个眼色,让她回去给贾母回话,一边往自己房里去。且边走边道:“你们向来是无事不登门的,又是跟我提起那些小姐来了?”

    “唉哟哟我的太太!您家的宝哥儿已经定了亲事,这个我们知道了!我们今儿来呀,不是跟您提及哪家小姐的,我们是来给您府上的表小姐提亲的!”传绛红色皮袍子的官媒一边侧身看着王夫人紧跟着她的脚步,一边献宝似的笑道。

    “表小姐?既然是表小姐,那我就管不到这等事了,婚姻大事向来都是父母做主,我只管得了我们家的几个姑娘也就罢了。”王夫人心头一冷,这些官媒也太没眼色了,虽然宝钗住在这府上,但这官媒也不打听一下,自己一直点拨她们,说宝玉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且是亲戚,她们怎么就不明白呢?还嫌这里不够乱吗?

    “我的太太!您且听我把话说完哪!奴才说的这表小姐不是您说的那位薛大姑娘,而是您府上的林姑娘!”

    王夫人原本疾走的脚步呼的一下子停下来,吓得一直紧跟的媒婆一个趔趄,差点没摔倒在地上。

    “你说什么?”王夫人吃惊的看着这官媒,黛玉住在府上七年之久,从来没有一个媒婆上门提亲,不是黛玉姿色不好,而是外边的人都知道,这位林姑娘身体很弱,一年四季都离不开药,试问哪个公侯官宦之家愿意娶这么个媳妇回去?可是黛玉昨儿刚进了宫,今天便又官媒上门提亲,王夫人心中思虑,到底是谁的消息这么灵通?又打着太后的主意上门提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