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美帝国的衰落 > 美帝国的衰落第7部分阅读

美帝国的衰落第7部分阅读

定它将来是否会是发展成民主和自由的体制。西方报刊杂志和广播一直在向我们宣传普京治下的媒体真的走向正常。政府把一家家电视台和报社陆续收服,西方媒体居然承认这是为了打破1990至2000年伪自由的无政府时期诞生的寡头统治,并非为了取消新闻自由。不管怎么说,不久前法国还存在电视垄断,受到人们的质疑并肯定会被取消。但任何明智之士都不会因此而认为戴高乐主义的法国会走向集权制。  俄罗斯的总统是全民投票选举出来的,他集大权于一身,还有民选出来的议会,但权力比总统小。此外,各种政党层出不穷,它们都像法国一样由国家资助,而不是像美国由财团资助。我们可以分清三大政治派别:共产党,政府的中间派和右派的自由党。俄罗斯和日本一样没有效仿美英法等国采用的传统的轮流执政制度,如果现行的政治制度稳定下去,我们可以说它将成为人类集体民主的另一种形式。  俄罗斯的民主目前处于政府的控制下,这也是经历了1990至2000年十年无政府状态后所必需的。普京政府在俄联邦的边境地区车臣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我们完全可以抨击它所使用的那些手段。但我们也要承认一点:俄联邦境内少数民族繁多,禁止俄罗斯征服车臣会让国家最终走向分裂。美国中央情报局近十年在高加索的活动以及在格鲁吉亚设立军事顾问都使车臣冲突扩大到国际范围。那里还有俄罗斯和美国的冲突,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这两大强国分别负有重大道义责任。  如果一定要评价俄罗斯,我们必须往远处看,以免后人批评我们短视。我们应该在俄罗斯今天面临的数不清的经济和社会困难中看到过去十年里俄罗斯取得的成绩。  它废除了人类历史上建立的最复杂的专制体系,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东欧卫星国的独立,以及此后波罗的海三国、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几个共和国的独立。它接受了俄罗斯国家核心区域的解体,容忍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脱离联邦。它承认,新独立的国家拥有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的事实并不妨碍这些国家的独立。任何事情都不能理想化。我们注意到俄罗斯别无选择,让这些少数民族独立出去是俄罗斯为将来的强大投下的赌注。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不得不佩服俄罗斯领导人的智慧和冷静,他们将问题留给遥远的将来,而不是轻率地采取无用的暴力手段。塞尔维亚的米洛舍维奇都拒绝接受的撤退,十年前还是个超级大国的俄罗斯却接受了。俄罗斯的这种做法显示了它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精于算计且富有责任感。将来某天我们会不得不带着对斯大林主义的恐怖承认俄罗斯对人类历史所做的积极贡献,包括俄罗斯享誉全球的文学家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屠格涅夫等等。一味谴责从前的共产主义并不能全面地描述俄罗斯历史。&nbsp&nbsp

    国人的“全球化”理念

    要评价俄罗斯给当今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首先要认识到过去它对世界的影响力有多大。它所创造的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沙皇俄国以外还吸引了大批的工人、农民和教师,他们使对共产主义的憧憬变成了一支全球力量。共产主义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世界上很大一片地区尤其是欧亚大陆的中部存在着专制的信奉平均主义的家庭结构,他们易于接受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认为它是美好的、自然的。俄罗斯又何以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共产主义并成为共产主义帝国的核心呢?  俄罗斯具有普世主义气质。在俄罗斯的农民家庭中,因为实行完全对称的继承制度,平等二字深入人心。早在皮埃尔大帝时期,俄国的贵族们就放弃了长子继承制。如同法国在大革命时期刚刚脱盲的农民一般,20世纪刚刚脱盲的俄国农民本能地意识到人与人之间首先应该是平等的。共产主义成为一种普遍的、传遍世界的学说(不过我承认世界因此而受难)。普世主义的观点让沙皇俄国演变为苏联,布尔什维主义使苏联领导人笼络了帝国的少数民族:波罗的海居民、犹太人、格鲁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像法国一样,俄罗斯因其人人平等的习惯而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共产主义垮台了,前苏联地区开始慢慢地演变。新的俄罗斯民主如果成功必然会有保留自己的特性。我们要预见俄罗斯重回国际舞台就要大胆设想这些特性。俄罗斯自由化的经济永远不会是盎格鲁—撒克逊式崇尚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它将保留集体特征创造横向联合形式,现在对这种形式下定义还为时过早。它的政治体制也不会仿效美英实行两党联合组阁。想要预测俄罗斯未来形态的人一定要读一下阿那道尔·勒鲁瓦—博里尔1897至1898年出版的的古典名著《沙皇帝国和俄罗斯人》参见该书的最后版本。第一版于1881~1882年间出版。最近的一版见自1990年rober t lffon出版社发行的bous系列中。,该书在共产主义大获全胜之前20至40年就详尽地描述了俄罗斯人的集体化的个人行为和组织机构。  普世主义对俄罗斯处理国际政治的影响将继续存在。对待国际问题时,它会像法国一样本能地做出反应,但同时也会进行思考,比如俄罗斯用平等的态度处理以巴问题从而激怒了美国。与美国人相反,俄罗斯人头脑中没有先天地将拥有全权的人和印度人、黑人和阿拉伯人等其他人截然分开。从17世纪征服西伯利亚起,他们也没有对当地的“印地安人”(指巴什客尔、奥斯底亚克、马利斯、萨莫耶德、布里亚特、通古斯、雅库特、尤卡吉尔、土库什等土著民族)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正是这些民族的繁衍形成了俄联邦今天复杂的民族结构。  最近国际政治中极为缺乏俄罗斯的这种普世主义精神。苏联曾一度给国际关系打上平等主义的烙印。它解体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开始肆无忌惮地对其他国家搞三六九等。法国人的小小普世精神失去了苏联的威力成不了气候。俄罗斯在国际力量对比中占有一席之地对联合国而言只会是一张王牌。假如俄罗斯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者专制主义的深渊,它就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平衡因素:一个强大的民族,不称霸,向其他民族宣传其平等观念。更何况俄罗斯不像美国那样在经济上依赖世界为其供应商品、资金和石油。&nbsp&nbsp

    俄罗斯经济战略的自主性

    鉴于当前仍然存在的人口和医疗问题我们还不能将俄罗斯的复兴当成世界新面貌中的一个确定因素。但我们可以将假设进行到底,考察俄罗斯一旦恢复均衡和经济增长潜力后可能拥有的特殊优势。俄罗斯将成为一个独特的经济强国,兼具就业人口教育水平高和能源完全自给自足两大特点。同拥有北海的石油资源的英国相比还不能说明实质性问题。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足以使它在能源方面扮演世界性的角色。不要忘记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蕴含丰富的其他自然资源。与依赖世界的美国相比,俄罗斯十分独立。它的贸易处于顺差状态。  这种情形不是人们可以随意选择的。它取决于社会系统:俄罗斯国土辽阔,它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使之有可能实行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当人们热衷于讨论全球化和相互依存性时,就像一个集中了所有最美好假设的剧本,俄罗斯可能会作为一个巨大的民主国家出现在世人面前:平衡外部债务,能源自主。总之在由美国主导的世界里,俄罗斯将体现一种戴高乐式的梦想。  如果说美国领导人的焦躁不安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所面临的商品、资金和石油中期供应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想象将来俄罗斯领导人必定高枕无忧:只要能够稳定政权和边界现状(无论是车臣还是其他地区),他们就不会依赖任何人。俄罗斯已经拥有罕见的制胜法宝: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俄罗斯的弱点在于人口上,但它也可以成为一张王牌。更具讽刺意义的是,这一切都会让非共产主义化的俄罗斯成为一个令人极其放心的民族,因为较之依赖别国维持生计的美国,俄罗斯不需要世界其他地方的能源。&nbsp&nbsp

    俄罗斯竭力重新成为东欧国家的盟主

    俄罗斯的首要问题不在于它的国际形象,而是找回它的专属战略空间,这一空间既非严格意义上的内部空间也非外部空间。前苏联结构独特,一部分继承了沙皇时代的某些特征,不能排除这种影响比共产主义要深。围绕俄罗斯形成了两个圈子:首先是“斯拉夫核心”或者说是广义上的俄罗斯民族,包括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其次是独联体的剩余部分,包括高加索和中亚各国。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将逐渐给这些国家带来生机,重建前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不是恢复传统意义上的统治地位。  俄罗斯的经济活力原因有二:首先,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衰落削弱了西方经济,使其未能在过去10年中填补俄罗斯曾经出现的空缺;其次是得益于俄体制核心圈内的经济复兴。  惟有波罗的海三国真正进入了欧洲势力范围,确切地说是斯堪的纳维亚范围。苏联势力范围的重现不比俄罗斯的复兴更加确定,但俄罗斯的重组无须经济有多大起色。在前苏联的废墟上诞生的那些民族早在共产主义诞生以前就存在着亲缘关系。  这一势力范围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拥有共同的家庭结构,传统的社会框架将父亲和已婚的儿子们联系在一起。波罗的海和高加索乃至中亚地区的民族都很重视这一点,惟一可见的区别在于某些伊斯兰化的民族略微倾向于族内通婚,比如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塔吉克人和土库曼人。哈萨克人同俄罗斯人一样实行跨族通婚。这种人类学上的亲缘关系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否认各个民族的存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样存在着,即便中亚那些共产主义解体后诞生的国家原来基本都是奥里维·鲁瓦所说的苏联的“政治产品”(olivier roy, l nouvelle s iecentrle ou l fbriction des ntions, le seuil, 1997)。在前苏联各民族间还存在着广泛的文化共同性,尤其是团体观念的普遍存在。该地区的民主进步是建立在反抗任何过激的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这种人类亲缘关系就可以让我们解释前苏联各国在后共产主义时代社会的近况并预见其将来的发展。  近况是:自由革命发生在俄罗斯领导核心的内部,并没有很快波及周边各国,这些共和国和俄罗斯一样不认为个人主义是很自然的事情。各共和国的独立,不管它们是否属于斯拉夫民族,使之避免了发生在俄罗斯的第二次革命——自由革命,也使这些国家的政权较之俄罗斯更加专制。  可预见的现象:俄罗斯周边国家的民主进程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的影响力,在这个地域西方的影响力是微弱的,而且不适合该地区。俄罗斯在寻求走出共产主义的道路,确定解除束缚的政治经济体制,同时兼顾强烈的团体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将成为该地区的领头羊。  前苏联各共和国共同的人类学根基让我们很容易在整个地区观察到相似的文化事实,比如暴力的猖獗,无论是自杀还是凶杀。与俄罗斯具有同样高死亡率的国家有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如此惊人的相似并不完全归罪于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存在,尽管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境内俄罗斯人相当多。从低于国家和政治层面的精神世界中,苏联的影响并没有彻底消除。  当波罗的海三国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时候,它们曾想为自己编出一部与俄罗斯不断抗争的民族历史。站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分析,这几乎是不现实的。俄联邦的北部和中部是俄罗斯的发祥地,波罗的海三国和俄罗斯同受一种团体色彩很浓的文化的影响,具有共同的家庭结构和共同的现代化转型期意识形态。1917年苏联举行立宪选举时,从布尔什维克的选票分布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拉脱维亚支持共产党的选民远远超过了俄罗斯的北部和中部。拉脱维亚还为苏联贡献了大批的秘密警察。因此,我们能够观察到波罗的海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之间的诸多相似点——思维方式、高犯罪率和高自杀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之相反,阿塞拜疆的低自杀率恰恰说明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国家,原因是伊斯兰亲密和温暖的家庭结构往往不会导致家庭成员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中亚其他从前苏联独立出去的共和国却有着穆斯林国家罕见的高自杀率,包括半数人口是俄罗斯人的哈萨克斯坦,也暗示了苏联留下的印迹,除了上述特点,还要加上后苏联时代中亚地区的其它特征,诸如完全脱盲、低生育率、伊斯兰教义变得无足轻重等。奥里维·鲁瓦在其杰出的著作里也许低估了俄罗斯文化在整个地区的渗透力。他所记录下的俄罗斯文化的痕迹仅仅是俄语的使用,中亚各国领导人广泛使用这门语言,但奥里维·鲁瓦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olivierroy, l nouvelle sie centrle, , et l'sie centrle ntepore, presses universitires de frnce, 2001),他根本不相信前苏联势力范围还将在地下延续。如果我是美国的地缘战略家,我说这些话时一定会谨慎。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部署的1500名战士不足挂齿,更何况他们远离美国本土。他们今天是美国的尖刀部队,明天也许就变成了人质。&nbsp&nbsp

    乌克兰问题

    1990至1998年间,俄罗斯的解体速度惊人,国家失去了对俄罗斯族人口的控制。在波罗的海三国、高加索和中亚等非俄罗斯民族为主的地区,这股移民潮可以被看成是非殖民化进程,是帝国的大撤退。俄罗斯在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北部也失去了其传统的势力范围。白俄罗斯以前从未是一个自主的国家实体,哈萨克斯坦北半部也不是,俄罗斯失去对这两个地方的控制可以看做是当时无政府状态下,机械地遵守前苏联时代所划定边界而引起的矛盾后果。乌克兰的情况更加复杂,它包括三个次区域:西部信奉天主教,中部信奉东正教,东部则是俄罗斯族居住区。更现实的做法可能是使乌克兰永远分裂。但是,亨廷顿认为乌克兰注定要回到俄罗斯的轨道上来,听起来比布热津斯基更有说服力。但我们不能认同亨廷顿所作的简单化的宗教诠释。乌克兰对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一种微妙的、但程度很深的依赖。  乌克兰的革新始终来自俄罗斯,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历史常量。布尔什维克革命在俄罗斯爆发,更确切地讲是在其历史上统治的地方爆发,即围绕莫斯科——圣彼得堡的广泛地带。这是俄罗斯的发源地,15~16世纪所有的现代化浪潮都是从这里开始的。90年代的自由主义的渗透也起源于此地。今天的俄罗斯废除共产主义,开始改革浪潮并以俄语为载体向外输送。不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如何忧虑不安,脱离了俄罗斯的乌克兰的改革只能缓慢地进行。  乌克兰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讲是个结构模糊的地区,从没有什么重大的现代化现象发源于此。它似乎是俄罗斯的郊区,受制于中央政府,以保守主义为主要特征:1917至1918年的反布尔什维克主义革命和仇犹运动,1990年后斯大林主义又在此根深蒂固,比俄罗斯都厉害。西方人被其位于西部的地理位置和拥有大量亲天主教会的合并教徒的事实所迷惑,不明白乌克兰在宣告独立的同时也脱离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民主革命,尽管它可以获得西方的贷款,我们也不能对乌克兰的保守主义夸大其词。它走出独裁总统制的难度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比显然要低多了。  布热津斯基描绘的场景其实并不荒谬。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文化要区别对待,让乌克兰意识到自己的特性。由于自身缺乏动力,乌克兰要逃避俄罗斯的影响就会选择依靠另一个强国。美国太遥远,在物质上也不能和俄罗斯对抗,欧洲是以德国为中心?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