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崇祯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 崇祯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第7部分阅读

崇祯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第7部分阅读

),正是该把自己拿出去卖钱的时候。

    可我自己就是帝王家,我该卖给谁呢。

    第零二二章 神宗谢幕

    练功,习武,读书,使我觉得时间过的快多了,到妙儿二十一岁我终于熬到了那一刻,万历四十八年,我不知道皇上会在什么时候离开永远爱戴他的臣民,反正就在这最近了,因为万历四十九年的春天就是我哥的天下了,那一年将不再是万历年号,而是有了另一个带着一些阴霾意味的天启。他需要上天给他什么样的启示,是不是需要告诉他,你弟弟,朱由检,是个不平凡的人,是个能把明朝带出深渊的人,干脆把皇位传给他得了。

    在我过了九岁(虚岁十岁)的生日后,我就拌着指头数着什么时候从乾清宫发出来那个消息。这个国家已经被万历弄得天怒人怨了,他已经做了四十八年皇上,整个古代社会能跟他比肩的人不多,在他之前(先秦不算),也就汉武帝刘彻和梁武帝萧衍两人而已,但凡一个皇帝在位时间过长,其负面影响也就会越来越突出,那些人性上的丑恶也就会越来越放大。我的爷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头十年,他有张居正辅佐,政治上还算是有点建树,可一没了统领全局的大臣,我爷爷也就失去了治理整个帝国的能力。汉武帝,梁武帝,唐玄宗,哪一个不是开头像尧舜禹汤一般的明君,可到了后来,哪个又不是犯了一些不可饶恕的大错,不说别的就说万历皇帝的爷爷嘉靖皇帝,也做了四十多年皇帝,到老了不也犯错了吗。甚至有的人会说明朝实际亡于嘉靖,而不是亡于我之手,你说他犯的错能不大吗。

    就拿我们朝的o太祖来说,夺取全国政权之前,谁不说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还是文学家,可是你看他老人家后来做的事,能称得上伟大吗!杀戮功臣比朱元璋还厉害。我不想去揣测伟人,但要是在朝鲜战场上没有那颗罪恶的子弹,我们会不会像现在的朝鲜那样家天下,还真说不准。

    这个时候,也许快要到了给我爷爷万历他老人家盖棺定论的时候了,不过这些评价还是留到以后等张廷玉汇总出各个史料编《明史》的时候再来定夺,我是没这个能力的。

    反正后续朝代写前朝的断代官史都是约定俗成的惯例了,所以,你要认为古代的二十四部正史记录了整个古代的文明史,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我看来,这史书跟帝王的起居注都一个样子,只不过仅仅记录了围绕着皇帝身边发生的事情,而且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对当下的朝代有利。客观公正是不可能出现的美好愿望。所以,我们老有人在自豪,说我们从黄帝开始,历朝历代发生了些什么事情,都清楚明了,而外国两百年前发生了什么都不清楚了,这是因为我们有《二十四史》,有各个朝代为之努力的史官,编修。按我也不够客观的想法,除了人名和年号是真的外,其它的都值得商榷。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你要不去经历过,你不会知道历史的真实是不是和史书的真实相一致。不过,万历大抵马上要死了应该是真的。

    史书可以分三部分看,对当下朝代有利的,你就当他在吹牛,对当下统治不利的,你把他反着看,除了这两点之外的部分,你当他是真实的好了。

    对于万历的死,不要说全国人民弹冠相庆,就是我也准备喝两杯庆贺一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啊。

    这个偌大的明朝舞台,他已经独力把持了四十八年,上演了无数的哑剧和闹剧,我都觉得有些长了,我终于深深地理解到,为什么民选的政x最多五年一届,在权位上呆的越久,对权力就越迷恋,不死不休。

    穿越到古代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华盛顿有多么的伟大,对权力像鸦片一样迷恋的人们啊,看到那座金光闪闪的皇位和上面悬挂的利剑了吗?

    当时米国最先独立的十三个州大多数民众都支持华盛顿当皇帝,但他就是不,你知道要拒绝这样的诱惑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

    作为后世经历过共和国的我来说,一回到明朝发现自己有当皇帝的可能的时候,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爬上那金銮殿的宝座,那种俯视众生的感觉一定很爽,而且一定是我所期待的。因为作为后世的二世祖,我之所以如此目空一切,就因为有那么两个字“x裁”,要没有这两个字,我想我是不敢那么嚣张的。

    人们早就送走了万历四十八年的新年,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明朝的芸芸众生们都在这个春天里安排着自己这一年的生活,却不知道,今年会发生什么样的大事。

    也许谁当皇上跟他们无关,但他们却那样容易地轻信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蛊惑。

    这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国,除了粮食还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剥削的,除非他们不吃饭或者自己劳动,但很明显的是,这两点他们都不可能做到。

    也许他们渴望过上那样的生活,可是那样的生活直到六百年后的后世都没有真正实现过。

    如果你说,一个二世祖,怎么开始忧国忧民了,那我就告诉你好了,我忧的不是国,而是我的地位。

    万历四十八年秋七月壬辰,乾清宫终于传来了消息,皇帝快不行了。我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虽然在我刚出生那几天,万历皇帝还抱过我,对我略显疼爱,但明显的是,我比不过他库房里面的白白花花的银子和他宫殿里白白嫩嫩的宫女,过后这么多年,他再也没有理会过我。

    他的死只会让我感到,我的出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打乱历史的进程,该死的还是要死了。

    可要死了并不等于已经死了,我不得不露出小心,陪着他们的泪水,在哀叹,皇上大渐,我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像我哥一样,努力地爬上女人的肚皮。

    我哥就是这样的,他爷爷就要死了,他居然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的伤心,这也难怪,平时不给他关爱,死的时候又何能赚取到他的泪水。

    可是我不一样,我是喜极而泣,至少在我登上皇位之前,我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旁观者,他们的死才符合我既有的历史观。

    按理说,这么些年,我什么也没做,根本不会影响到历史的进程,所以,我应该不必去担心,要死的总死要死。

    二世祖是天生的乐观派。

    可我父亲就不那么乐观了,相反,他这两天更是战战兢兢,生怕一辈子小心,到最后却得不偿失。

    这个时候的我的父亲,站在皇帝的寝宫外面,他想知道父亲的病情,他更想知道皇帝的死活,这是他既为儿,又为储君的双重身份决定的。

    我不是一个阴谋家,因为我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崇拜阴谋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只有一样东西最管用,力量。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阴谋都不会起任何作用。所以,我身处深宫,但我远离了这些权力更迭时的阴谋诡计,因为我没有力量,所以,我不能表示出对这一切的好奇心。

    我躲得远远的,看着。

    皇帝总算是死了,我松了一口气,四天后,乾清宫传出了消息,万历皇帝殡天了,这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他的继任者,心满意足的走了,虽然他的万历只不过历了四十八年,不过,他满意了。满意了,他也开始悔过了,他在最后死前几天,检点了自己这么多年的是非功过,遗诏把自己这么些年积攒下来的银子让自己的儿子拿出去充作了军费,并且取消人人怨恨的矿税。

    当然这些消息对于只有九岁的我来说,是没地方去打听的,而且,这个时候还不是去讨论这些矿税的时候,而是新皇帝继位,权力的再分配,这些就更是我没法关心到了,我只知道历史还是向我事先知道的那样发展着,看来,在这点上史书并没有作假,可能万历的死对后世的清朝来说,属于无利也无害的部分。

    第零二三章 短命皇帝

    新皇帝继位了,那就是我的父亲朱常洛。到了八月一日,我的父亲正式继位为新的皇上,他这个时候总算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熬到头了,他终于不用再有顾虑了,我为他感到高兴。

    我父亲一改往日颓废谨慎的神态,恢复了一个帝王应有的自信,并且也着实做了些新帝王登基后该做的事情,给这个死气沉沉的朝廷带去了新的希望。

    全国七千万人都以为明朝将迎来新一轮的振兴,因为他们似乎认为这个皇帝具备了当好皇帝的潜质,免了矿税,收回了各地的矿监,把他父亲收在宫里发霉的银两发给了急需饷银的边境士兵手中,那些被万历罢免的官员也都回到了各自的官位上。这些有的是以万历的遗命来执行的,有的却是新皇帝履行从前的承诺,那些为保住他太子之位的人付出的官位和鲜血,需要他去回报。

    对这次有拥立之功的大臣封赏,升官。对那些图谋不轨的制裁。大家都要开始欢呼,皇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在以新皇帝为核心的朝廷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生活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里。

    只有我一个人例外,以我这十年对朱常洛的一些了解,即便他不会在一个月后死掉,他也不可能把明朝拉上正轨。他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上,他已经快四十岁了,已经失掉了进取的锐气,由于在他父亲的影子下生活得太久,他的性格是扭曲了的,他只可能在更多的地方跟万历学,而不是凡是万历认为正确的就该是自己反对的。

    总之,他不会吸取教训。当然,我希望我的猜测是错的,可事实上,这些东西是没法印证的,因为他会在一个月后死掉。

    我父亲在前朝干的热火朝天,我在一如既往地成长着,每天状似呆傻地关注着朝廷的变化,当然,这些关注只能是在我能够关注到的地方。我不知道朝廷这几天都发生了那些具体的事情,我只知道有人会升官。

    升官的是那些有拥立之功的人,这是皇帝和这些人的协议,潜规则,他顺利当上皇帝,这些拥立的人换回更高的地位,在这一点看来,皇帝其实并不是孤家寡人,他有一个团队在为他战斗。

    从来的皇位继承都不是平静的,到处都充满着血腥和阴谋,好在我的这位父亲是太子,名正言顺,而且是许多大臣用鲜血捍卫来的,所以,没有人对我父亲继位造成任何威胁。

    只不过,有一个郑贵妃仗着自己是先皇最宠爱的贵妃,并且先皇有遗旨,封贵妃郑氏为皇后,对皇帝提出要求,那意思就是要新继位的皇帝封她为皇太后,我父亲虽然愚笨,但不傻,这个和他斗争了三十多年的女人,这个把自己母亲害得那么惨的女人,自己能答应她吗,当然是不能。

    我想如果我父亲答应她的要求的话,说不定就不会有后面的那些事情发生了。我父亲以为自己掌握了大权,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但他忽略了一样东西,那就他自己的能力。

    虽然他贵为皇帝,但要是抛开这一点,他就什么都不是。

    他肩不能挑,背不能扛,从小生在深宫,长在妇人之手,由于得不到万历的喜欢,十三岁还不认字,即便到了现在,让他去考试,他肯定连个秀才举人都考不上,并且一直担心受怕,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不是那种简单的唯我独尊的自信,也不是那样任人宰割的无奈。

    他不给郑贵妃封皇太后,一是对这个女人的恨,二是对自己权力的自信,他认为自己已经成了主宰世间一切的九五之尊,连一个女人小小的要求都拒绝不了,那这个皇帝可就没有传说中那么霸道了,好在,大臣们也都明白这一点,帮腔作势地让郑贵妃没有得逞。

    我想这是我父亲这辈子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了,其它的,不过都是应该的,顺理成章的。

    在老皇帝还没有下葬之前,我们作为后辈子孙,当然要在他的灵柩前跪拜,状似悲伤地抹去眼角的泪水,其实,举国上下,多半没有几个人会对万历的死表示伤心,就连奉旨进京的福王朱常洵,他的眼泪也并不都是悲悲戚戚。

    我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彻底失去希望而悲伤,只要有他的父亲在,他就有可能当上那个太子,然后当皇帝,或者只要他哥哥死在自己前面,那么,他的皇帝梦就会得到实现。

    可他哪里知道,这个新皇帝仅仅一个月后就挂了呢,却给了他的儿子们合法的继承权,而他这个福王就永远只能是福王了。要是他朱常洛早万历死几个月呢,会是怎样的情况。

    过了几天,这个郑贵妃给父皇送了几个美女,我父亲好像从来没见过美女一般。史书上说,他一夜御四女,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很大,我父亲到现在三十九岁,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爬上了女人的肚皮,他在这方面根本没有节制,这是做帝王或者做太子最随心所欲的事情。除了感官和身体上的享受外,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壮大整个皇族,开枝散叶,他可能恨不得全天下都是他的种。

    可他就活下来两个儿子,女儿也只有三个,跟他的投入相比,产出严重不成比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听说现在全世界数千万的人口都是铁木真的子孙,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他的子子孙孙,不像我们说的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那样宽泛,不知道是不是确有其事,但我相信有这个可能。一个女人一辈子再怎么努力,能生下二十个儿子了不得了,但男人不一样,理论上一个男人可以让无数的女人受孕成胎。

    不过,这些对我而言,都无所谓,我虽然在这个皇宫里生活了九年,但除了跟母亲和妙儿外,跟其他的人都不是很亲,也就是没什么感情。我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由于母亲并不受到我父亲的宠爱,平时她们也都不怎么来玩,对于这些姐姐妹妹,我也是没多少感情的。

    身在皇宫里,是没有办法随意走动的。我不知道自己还有几年才可以出去,大概是十五岁,因为到了十五岁,我才被哥哥天启封为信王,也就是说,到了十五岁我才行冠礼,才算出阁,才算长成大人。而在这之前我都必须生活在皇宫里。

    这三年多,我读了不少的书,也让我母亲,我哥哥,以及王承恩等给我讲了一些宫廷礼仪,也算学了个三三四四。

    我知道,明朝的皇子可以在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行冠礼,行了冠礼就可以被封王,然后就到封地去生活,不宣不得进京。

    可是,到了现在,我根本已经不想在这樊笼里多生活一天,我宁愿带着母亲和妙儿寻一处山脚,躬耕半亩薄田。哪怕受封去某个地方做王爷,也比留在京城舒服,可我又想体验一下当皇帝的感觉,我不知道如何调和这个矛盾。

    当皇帝并不是每个人的梦想,但当皇帝之位离你很近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会伸出手去抓一把,哪怕抓不住,最后头破血流。

    但是,我知道自己是能抓住的。

    就如同我这个倒霉的父亲,为了当皇帝,活活了等了四十年,但当他真的如愿以偿之后,却又在一个月后梦碎紫禁城。皇帝宝座都还没坐热就这样惨然放手,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了。找个地方,领一片封地,当一个土皇帝(王爷),不是一项更好的选择吗。

    何必为了这个皇帝之位丢掉自己的生命。

    作为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二世祖,我无法理解这些人的感情。虽然经过十年的耳濡目染,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那闪闪发光的宝座有多么的吸引人,但要我拿生命来换的话,我肯定是不干的。');

    第零二四章 两颗红丸

    该发生的事情继续发生着,皇帝由于操劳过度,病倒了,这万历皇帝的尸体还没有冰冷,新的皇帝就快要不行了。

    当然,在这个时候,没有一个人会觉得皇帝不行了,他们都认为皇帝不过是小病,休息两天,吃两副药也就好了,但我知道,皇帝的劫数在这里了。

    作为皇子,我去给病中的父皇问安,发现他眼球深陷,眼圈发黑,但脸上却泛着红光,身体是极度的虚弱,这很明显是纵欲过度的表现,上火。

    我不知道他为何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这女人那不是随时都能得到,何必急在一时呢。他难道没读过,“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句谚语吗。

    可惜了,我心里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