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永徽长歌 > 永徽长歌第26部分阅读

永徽长歌第26部分阅读

神情,脸上更多的则是落寞和如同一个对于生活和人生看透了的智者的微笑。

    看到坐在饭桌后一脸笑容的李治,长孙无忌不知道怎么的有些迷茫了。

    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时代,自己是太宗皇帝的宠儿,也是这样的宴会,所有的人都要给自己斟酒,和自己寒暄,自己若是和哪个人说上几句话,他就非常的高兴。

    如今这里却是孤孤寥寥的就皇上一个人,可长孙无忌却感觉不到孤单,因为李治那一脸的笑容,让他似乎找到了以前和自己儿子以前吃饭时候的感觉。

    “舅父真是老当益壮,想当初朕准备来洛阳的时候,本来是不打算舅父同往的,可毕竟中书省离不开舅父。”

    李治亲自给长孙无忌斟了一杯酒。

    长孙无忌一脸的淡漠,他当然明白皇上虽然不喜欢他,还是将他留在中书省的原因,他可不会以为当今的皇上会看着已故太宗皇帝的面子,所以理所应当的答道:“皇上不必介怀,如今中书省的那些年轻的愣小子,都已经被老臣调教了一番,虽说不一定能扛起朝廷的大梁,但总比那些年纪轻轻,丝毫没有经验的傻小子硬来来的强些。”

    “怎么,舅父已经厌倦了吗?”

    长孙无忌的口气中确实是充满了无奈,李治才有此一问。

    看他沉默不语,李治又道:“昔日曹操曾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如如今虽说已经垂垂老矣,但正当壮志在心啊。”

    若是从前,长孙无忌肯定要猜疑不已,皇上将他比作曹操,那岂不是说他有谋反之意,可如今的长孙无忌早已经不问窗外事,对于朝廷上的事,管的时候很少,所以心清的很,自然不需考虑这些了。

    “皇上,还能怎么样,臣为大唐操劳了一辈子,这临死了,难道还非要在干点什么吗。”

    人一旦老到一定程度,就不在追求享受,而是关心起名誉来,李世民如此,如今的长孙无忌也是如此。

    “皇上,臣真的老了,在没有雄心壮志,如今只想着能安心度过剩余的几年了。就像这菠菜,若是以前,臣是不会喜欢的,可如今却离不开了。”

    虽然长孙无忌话里并无奉承之意,可李治还是如心里撒了蜜一般甜。

    长孙无忌说的是实话,若是之前,他肯定是喜欢那些肉食,或者说是凶猛的野兽的肉,却绝对不会喜欢这软软的菠菜的,尤其这还是异域的东西。可如今他的转变,也正是大唐的风气的转变,而这里,正是因为李治的关系。

    自永徽三年,李治就嘱咐四处游走的玄奘,在各国交流的同时,还要将地域之间的文化,物流互相多交流交流,这样,这些年自异域而来的食物,文化已经悄悄的在大唐的土地上扎根了。像李治知道的西瓜、葡萄,还有他不知道的,但也很适合大唐的东西,这些都无声无息的被带了进来。李治突然想起前年还有一个王爷离开了长安,到甘州去种西瓜去了,不禁莞尔。

    “以前皇上刚登基的时候,微臣,不但是微臣,就是高季辅,张行成的心里,也都认为皇上是不如太宗皇帝的,毕竟皇上在登基之前,表现出来的仁孝之外的,大多是优柔寡断,可如今这些年过去了,谁嘴上不说,可心里都觉得自己当年是看走眼了,皇室家族的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人物。皇上对于李恪的态度,让天下人都知道了您的仁义,让皇族中少了些许血腥,而皇上对于高句丽一战,可以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如今又轻而易举的让突厥臣服,四海威慑。皇上,老臣可以凭着这一辈子的戎马生涯告诉您,如今的您,比之太宗皇帝丝毫不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孙无忌说这话的时候,丝毫不觉得自己是在奉承阿谀,眼神始终清明的很,而且动作也很随意。

    “毕竟你还是忠于我大唐的啊。”

    李治没有说出口,而是在心里感叹了一句,长孙无忌如今的态度,倒是让他松了一口气。只不过对于他的话多少有些不以为然,毕竟自己是穿越而来的人物,长孙无忌说这话的时候不知道的是,若是历史上的李治,恐怕真的是他们预料中的那样,非但如此,两年以后,长孙无忌恐怕就要被武媚娘咔嚓了。

    “不过皇上立武媚娘为后这件事,老臣始终觉得不妥,不知道皇上到底有什么理由?”

    酒到酣处,长孙无忌的胆子也放开了,话也说开了,李治心道,来了。

    一零九 后浪推前浪

    新建群一个,给大家聊天用的,无聊的就加吧。31738898,随便加。

    ——

    这几年来,喝一点酒不但不能让李治吐露真言,反而他能借着酒精的作用越加兴奋和激灵,大脑运转的速度也呀比平常加倍。李治也不知道这是哪一天练出来的,反正自己每每喝酒的时候就注意着,久而久之就如此了。

    长孙无忌突然的发问,让李治心中顿时明朗起来,对于长孙无忌与武媚娘的恩怨,他还真不知道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归宿。没有自己的时候如此,有了自己,两个本来应该没有交集的人还是如此。

    “怎么,皇后与舅父之间有什么吗?”

    长孙无忌摇摇头,皇后这一话题,一向很敏感,毕竟武媚娘是先皇的妃子,虽然李治可以说是子承父业,李世民抢了兄弟李元吉的妻子,而李治也差不多,但这向来都是人人心知肚明,谁也不说。如今长孙无忌是酒喝多了,话刚说出口就后悔了。

    苦笑了一声,长孙无忌不得不接着往下说,头好开,尾不好收啊。

    “皇上,臣说的是,皇后如今在洛阳,是不是太过活跃了,有的时候,竟然跑到中书省来,似乎是对朝政很感兴趣。老臣直言,这可不好。”

    长孙无忌没有说的话是,皇上你为什么要给皇后这样的权利,让一个女流之辈对我们指手画脚,难道你就有面子了。

    李治突然离开了椅子,走到长孙无忌的身边坐下。

    “是吗?朕可不知道,不过皇后也是雄才伟略,帮朕处理一下国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是这样?”

    长孙无忌疑惑的喃喃了两声,才发现李治狡黠的眼神,这种眼神,他在熟悉不过了,在皇上刚刚登基的时候,与他们这些大臣周旋的时候,就是这种笑容,让长孙无忌无比介怀。

    “皇上,原来你玩的是这种把戏。”长孙无忌突然醒悟过来,他自然明白必先予之的道理。

    “你真的连自己的皇后都不信任吗?”长孙无忌虽然早就把李治定义成了六亲不认的人物,但对于他这般还是有些惊异,毕竟太宗皇帝还是信任自己身边的女人的,可如今的李治,竟然连自己的妃子皇后都不信任,可以说是最无情冷酷的君王了。

    长孙无忌人老成精,转移话题可是一流好手,李治也并不想说这些,没过一会儿,两个人又聊起以前的事情来。

    “皇上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喜欢孝敬先皇的。”

    李治眯着眼睛,脸上微微有些红润,让人看了还以为在害羞呢。

    “舅父还是比较喜欢小时候的治儿吧。”

    长孙无忌毫不介意的笑了两声,皇上说的没错,他确实是喜欢小时候天真无邪的李治,不光是因为他的听话,小时候的李治,确实是个能讨人喜欢的孩子。

    说说笑笑,似乎两个人都忘了这君与臣之间的关系,也忘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也不知看似混沌的长孙无忌知不知道,但李治的心中却一片清明,他了解如今的状况,实际上是两个人矛盾的偏移化,如今的长孙无忌开始往李治希望的地方转变,虽说矛盾是肯定有的,但如果不涉及到一些敏感的地方,李治这个皇帝,还是要对这个舅父尽孝的,毕竟有了长孙无忌的大力支持,他才能登上这个皇位。

    “皇上,老臣有个请求。”

    渐渐的过去了半个多时辰,长孙无忌看吃的也差不多了,郑重道:“老臣非常喜欢洛阳,所以想留在洛阳养老,不知道皇上准是不准?”

    “哦。”李治愣了一下,看长孙无忌不似说笑,才知道他这次来,实际上是真的有了退出江湖的想法。

    “可以。”

    “可以?”李治轻描淡写的回答让长孙无忌不仅瞪圆了双眼,皇上就真的放心放自己离开?

    毕竟长孙无忌是威望最高的老臣了,皇上如此轻易就松口,让长孙无忌离开他的视线,这只有两个可能,一是这个皇上很傻,不懂得这些,二就是皇上根本就不在意他。二长孙无忌根本就不会认为是前者。

    “李世绩在洛阳年了,如今舅父也想到洛阳住,朕也放心,洛阳本来就是个不错的地方。只是舅父一生都喜欢北方的大漠沙场,如今怎么就喜欢这婀娜的洛阳了呢。”

    长孙无忌看皇上答应了,心中的压抑感顿时消失,说话就越发的轻松了。

    “臣如今老了,自然不喜欢那些打打杀杀的了,不只是微臣,朝廷上好多大臣都希望能在洛阳颐养天年。这里真的不错。”

    “是吗?”李治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忧,自己是不是答应的太早了,不过想想自己如今也就只是答应了长孙无忌一人,其他人不松口就是,什么时候这个过渡期过了,在答应也不迟,毕竟主动权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皇上,阎立本求见。”

    正在忙于整理这一年的六部公报的李治,被一声通秉惊醒了。

    阎立本?

    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这个人的资料来,阎立本在宫中出任画师已久,向来为皇室画像,作为大唐最为杰出的画家,李治也曾经萌发过与他深谈的想法,不过后来就忘掉了,毕竟这个时代的画,李治还是看不上眼的,毕竟他也不懂艺术,不能苛求他对什么都懂,在长安书院开一个书画的辅修课,已经是他做的极限了。

    “叫他进来吧。”

    古代时期的艺术家,不似现代,他们对于为艺术献身的觉悟性大多不高,纵观历史,那些震撼天地的作品,都是在官场失意所做吗,在古代,不管是学什么,都是为了做官。

    阎立本当然也是如此,如今他任河南道黜陟使,这些年与李世绩多有交集,如今的洛阳可以说是也有他的一亩三分地,只不过因为皇上的缘故,他收敛了许多罢了。

    阎立本年纪也不小,反正和李治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如今进宫,自然是有事情。他也是心血来潮,看看能不能让皇上青眼相加,毕竟没有人会嫌自己的官职小。而他的哥哥阎立德,已经出任工部尚书了,这品级可要比他高出不少。

    “皇上,臣来此是为了荐贤。”

    “哦?”一说到人才,李治倒是打起了几分精神,这让阎立本有些儿高兴,毕竟从当今的皇上表现出来的外在的精神就可以看出,对于人才,当今皇上是不会放过的。

    “臣偶遇一人,可以说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此人有大才,皇上不可不用。”

    阎立本说完,将自己的奏章呈上。

    李治原本不以为意,什么明珠,遗宝,在他眼中,还真没有哪几个人能当此称呼。可当他看了奏章之后,不仅冷笑道:“果然是朕的遗宝啊,朕怎么把他给忘了。”

    阎立本没有抬头,虽然他有些惊讶皇上是如何知道此人的,但还是很高兴皇上的态度,他却不知道,如今李治的眼神里杀机毕现,一旁伺候着的小桂子不仅打了一个寒颤,他对这个表情虽说不是很熟悉,但绝对是记忆深刻,皇上每次要杀人的时候,总是这样。

    “狄仁杰,哼。”

    阎立本所举荐的,正是狄仁杰!

    要说这阎立本和狄仁杰也真是倒霉,若是等李治解决了武媚娘之后,阎立本在来这么一手,也许他还会被皇上嘉奖,而狄仁杰也会被皇上中用,可如今武媚娘风头正盛的时候,阎立本突然将这个在历史上与武媚娘脱不开关系的任拉出了水面,岂不是正撞在枪口上嘛。

    李治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儿,脑中唐风上一次关于狄仁杰的报告渐渐被回想了起来。

    狄仁杰如今年纪比李治小两岁,按理说李治早就应该动用这样一个年龄和他没有隔阂,而又有才德的贤人,但历史上的际遇让李治退却了,毕竟在武媚娘还在的时候,中用狄仁杰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狄仁杰受冤入狱的时候,李治还想着找些罪名让他在里面蹲上几年了着,不过后来给忘了。如今被阎立本给救了出来,让李治不禁有些头疼。

    “到底是——”

    李治有些犹豫,他知道自己不是心胸广大的人,对于那些萌芽中的危险,李治扼杀的多了去了,如今这个,是不是也要这么办呢。

    一一零 男女不平等

    狄仁杰比之如今的天子李治,到还要小上两岁,可这还是让李治生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按理说他也来了很久了,和这个世界也已经比较契合了,甚至已经熟悉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但如今见到比自己小的,却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过他的事迹的狄仁杰,还是让一直以来很少认识这些‘小名人’的大唐皇帝郁闷不已。

    如此年纪的狄仁杰本不应该出名,所以当这位一直在底层阶级混迹的人蒙天子垂青召见,心中的惊喜和忐忑自是不言而喻了。

    “起来吧,这里也没有什么外人,坐。”

    狄仁杰依言坐下,偷眼看了皇上一眼,心中暗暗思量,这皇上看起来果然如外界形容一般仁厚而性合温雅,看那身上的龙袍,就知道他不喜约束,那铲除朝廷之中的老一辈势力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李治不知道这个狄仁杰心中在想什么,只是这么一亲眼见到他,心中还真就升起一股子愧疚之情来,暗暗高兴自己没有过早的做结论,将这颗星星扼杀。毕竟如今一看,狄仁杰正值壮年,性情刚刚定型,而且丝毫未接触过位武媚娘,怎么会对自己有威胁呢。

    相反,这样的璞玉在如今的大唐虽说很多,可却很难发掘,如今知道这样一个人物,李治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先日阎立本上奏章说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极力举荐你,朕还是相信阎卿的,只不过口说无凭,还要你有真才实学才行。”

    阎立本实现并为何狄仁杰通过信息,是以狄仁杰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眼睛还是忍不住大大的瞪了一下,从他微弯的嘴角就知道他心中的喜悦之情了。

    都说读书人一身正气,应以自己的才能上报君王,让君王酌用,不过狄仁杰可不是那么正派的人,朝廷有人好做官,如今阎立本一封奏章,就让他得见天颜,可见这后门,还是要走的。

    “说说你对我当今大唐的看法。”

    狄仁杰愕然,没有想到这个皇上如此直接。

    “皇上,微臣只是一个小小判佐,怎敢妄言朝政。”

    “朕让你说,你自然能说,莫非是想欺君不成。”

    李治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说话都这样咄咄逼人,或者说成是盛气凌人了,如今他是从骨子里都记住了自己是个皇帝,而旁人,都是皇帝的手下。

    狄仁杰说实话有些害怕,但毕竟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若是得皇上的赏识,岂不是要青云直上九霄了。可他以前一直是做个小官,最常做的就是查查案子什么的,如今让他谈朝政,真还是不知从何下嘴。

    “皇上,微尘不太懂得治国的道理,但想来这治国就如同办案,须得小心谨慎,不能意气用事,不能无中生有,更不能有中生无。”

    狄仁杰也不清楚自己在说些什么,他毕竟没有经验,这若是哪个在朝堂上混了几年的老臣,必定会给李治胡诌一番天衣无缝的说法。

    “治国可不是办案。”

    李治摇摇头,见狄仁杰有些不解,也不说,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术业有专攻。他研究的是办案之道,贴近百信,而李治研究的是皇帝之术,贴近的是一个国家。办理一个案子,最重要的是证据,你若是宣判一个犯人的罪行,就必须拿出有力的证据,而国与国之间就不一样,像大唐对高句丽开战,值需要冠冕堂皇的接口糊弄一下百姓就可以了,这不是证据,不需要真实,只需要嚎头。

    “皇上,臣有一议奏上。”

    李治沉思了片刻,在抬起头来,正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