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崇祯盛世 > 第0546章 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第0546章 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公径,甚至与猫共处。”光绪《顺天府志》卷六九的记载称:“崇祯十六年,先是内殿奏章房多鼠盗食,与人相触而不畏。旦后鼠忽屏迹。”

    嘉庆《庐州府志》卷四九《祥异》有更明确的记载:“崇祯十四年大疫。郡属旱蝗,群鼠衔尾渡江而北,至无为。数日毙。“

    明末鼠类异常活动的现象,结合近代鼠间瘟疫流行过程中鼠类异常活动来看,说明着瘟疫的发生。文献中“毒瘤杀人”、“大头瘟”、“疙瘩瘟”等记载,更加清楚瘟疫的临床症状。起初患者突然发起高烧,有的胡言乱语、行为失控,或者从睡梦中惊醒;然后在腹股沟、腋窝、双腿出现肿胀,一些人长期昏迷或精神错乱。他们的结局多数都是死亡,更为可怕的是,有时候人们正在街上或家中交谈着。一个人突然就开始摇晃,猛然倒在地上死去。人们毫无征兆地成群倒下。无人再去理会街头、闹市、民居里到处都是倒毙后无人掩埋的尸体,尸体腹部肿胀。眼睛通红,张大的嘴里不断流出脓水。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全世界医生们回天乏术。

    今天的医学研究证实。瘟疫是啮齿科动物或身上的跳蚤携带的病菌引起的,主要是鼠类。一般先在鼠类传播,人畜接触后感染,死亡率高达十之六七,发病到死亡可一天内。瘟疫一般分两种:接触传染的腺瘟疫和呼吸传染的肺瘟疫。

    1644年发生能在北京的这场瘟疫,判断为先是腺瘟疫后是肺瘟疫的混合肆虐。1644年是近一万年来最冷的几十年的末期(1580-1644)。回归线南移,我国华北地区地处北纬40。地区,平均气温下降4到6摄氏度,气候寒冷。于是草原植被南移,大量的啮齿动物跟随南下,与原来的农耕大明子民争夺生存空间。对中国人明朝人而言,这是一场惨厉结局的争夺。啮齿动物带来的瘟疫病菌,最终消灭了明朝几百万人口。

    更加悲壮的是,这次瘟疫主要发生在中国北方,而这里是中事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域。瘟疫的发生,直接造成了中国北方人口锐减,军队的巨大非战人员损失。预备役兵源的严重不足。

    史料记载:北京沦陷前夕,明军守城部队严重匮乏。仅有的一些能上城墙的守军士兵,也是被疾病折磨虚弱不堪。军官,“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如故”。尽管北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坚固的军事堡垒,城坚而沟深,但却无奈于可御敌之兵。

    这次瘟疫对北京的影响是空前绝后,惨绝人寰的。死鼠尸体污染了战备粮食仓库,也污染了水源,军队和百姓食用后造成瘟疫更大范围扩散;疾病造成的劳动力损失,使紧急战备生产计划化为乌有。瘟疫笼罩下的北京城人人自危,无暇顾它,人心惶惶的京城官民对步步逼近的起义军只能是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