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崇祯盛世 > 第0771章 杨鹤洪承畴

第0771章 杨鹤洪承畴

县境东西长60千米,南北宽58千米,全县总面积1682平方千米。

    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

    偏关县的由来,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其地东仰西伏,故名。”,城临偏头关,以关名县。

    五代北汉乾佑四年,刘崇在晋阳称帝时于韩光岭(今偏关城东一里处的山梁上)建立偏头寨。

    北汉天会元年(957年)北汉王刘钧继而在原址扩展建寨,寨为土夯高墙。偏头寨东靠双凤山,西俯关河川,“地控西北,为守城之权舆”。又西距黄河20里,杨继业、杨延昭与契丹征战于雁门、偏头一带。杨家将在这块土地上兵来将往,浴血疆场,威镇三关,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世代佳话。

    辽于今县境东部置宁边州,属西南招讨司。

    金正隆三年(1158)析置宁边县为州治。元至元四年(1338)废。明成化二年(1466)置偏头关千户所,治今城关,属太原府。

    明代长城设九边重镇防守,其中太原镇又称山西镇驻防偏头关,管辖的长城西起保德,东达黄榆岭(今山西和顺县),全长800公里。其中在偏关境内分大边、二边、三边、四边、黄河边,内边计六条长城,再加北魏长城、北齐长城,总长500公里。

    偏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辖边墙四道,总长数百公里,至今仍有三十公里保存较好,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壮观。“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关的赞誉。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赵武灵王破林胡的战场,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宋代杨延昭威镇三关。现存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始建。

    “雁门关曹文诏大人派人来报,京师特使检荀楼大人请大人即刻到雁门关去参加对反民大军的战前会议。”一个士卒飞奔而至。

    杨鹤的老眼猛的睁开,“少爷在雁门关吗?”

    士卒点点头,“在,小的特地跟那信使打听过了。”

    杨鹤身边的洪承畴一直没有说话,眼睛始终眯细着,却一直在暗中观察杨鹤的表情变化,但是他什么都没有看见,杨鹤那张满是皱褶的老脸上面,什么变化都没有,像是一张死人的脸。

    杨鹤轻轻的摆摆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你怎么看?”等那亲兵一去,杨鹤马上看着洪承畴问道。

    洪承畴微微的沉吟一下,急忙道,“学生都听恩师的。”

    杨鹤苦笑着摆摆手,“不是都听我的,大明的账都算到我们的头上,实在是说不过去,反民越剿越多,谁也不想!看来皇上这次是要动我了,我只求能够保住嗣昌不受牵连,保住你不受牵连,足矣!”

    洪承畴微微的有些感动,平心而论,杨鹤实在是待他不错,一个上司如果不提携下属,下属万难有机会发展,而且这次皇上亲自下旨赏拔他成为延绥巡抚,他也是对杨鹤感恩戴德的,觉得杨鹤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至少没有参劾过他,世上没有多少上司能够看着下属飞黄腾达的,尤其是非亲非故,官场上的事情,洪承畴并不懂的少。

    明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的,很多制度,在上升的过程中,可以掩盖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当面临重大考验的时候,封建官僚体制本身,就会成为推翻政权的一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