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北美大唐 > 337 教育

337 教育

二百年来的教育演进和变迁,更是有许多人体会过一些西方实验性质的先锋教育,在共和国的教育体制中成长,也更是明白该教育体制的短长,也就是重数理能力而轻人文。这样设计的教育能够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齿轮和螺丝钉,成为一个期待复兴的民族国家卑微但是有效率的一部分,但是在思想和艺术的领域,这样机械流水线型教育培养出的受教育者,很难诞生出优秀的人才,同样轻德育和精神的发展,也导致受教育者过于现实,而社会整体素质难以有明显改善。当然在顶层设计的时候,由于国家思想的一元化,这种教育方式会更好地保持一元思想的中心地位不动摇。

    大唐的教育决策者在顶层设计的时候,显然并无太多这一方面的考虑。基本目标是,在社会团结和和谐的中心主轴下,实现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共存,促进社会和文明的宽容性,并且取精去糟,不断进步。

    明眼人能够看得出来,大唐的教育体制中,最核心的不是中学教育也不是大学教育,甚至也不是职业教育,而是最基础的小学教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小学教育能够促进人格的完善,为孩子们灌注正面精神和能量。他们会从小背三字经、百家姓,接受传统的蒙学教育,不跟传统文化和道德脱节,同时他们会拥有比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广阔的眼界以及充分的社交与协作能力,最后他们还被期待在小学教育结束之后,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可以说,大唐小学教育才是大唐教育中最精华的部分。

    至于中学教育,因为现在毕竟是十八世纪末,虽然大唐用了无数佚名的来源搞出了大量的科学定理之类的东西,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比较齐全,但是中学基本课程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都不可能出现太复杂的东西,进行简化之后,完全可以在四年之内学完。同时中学课程中虽然不会有政治课,但是却有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这个是最基本的。实际上以上内容仍旧不够丰富,所以在高中之后,学生可以选修更多课程,修够学分之后顺利毕业。可选修的课程包括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人科(世界文化、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语言类课程以及有利于升学的大学预科课程(比如微积分、经济学等)。

    还有一类是职业高中,学习范围就没有那么宽阔,课程也相对固定,而且出现分科,比如电焊专业的学生,就会相对加强物理学尤其是电学的内容,纺织专业则会接触更多力学方面的内容,师范专业则会延长一年,并且接触更多教育学内容,并且职业高中会有半年的实习时间。

    至于大学方面,上海特区倒是还不是比较着急,计划五年内设立复旦大学,毕竟准备大学师资难度相当大,实际上国内现在综合类的大学实际只有洛都大学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