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北美大唐 > 530 越南海外领

530 越南海外领

召见了大唐驻清大使朱永芳,表达了对此事的遗憾。当然遗憾也只能是清廷使用的最大的外交辞令了,甚至他们连不满这样的词都不能说出来,嘉庆在这件事上还是抱有着一直以来的谨小慎微。而这样的外交抗议,对于大唐来说没有丝毫的作用。

    虽然丢掉了安南这个附属国,但对于清国来说实际利益上并没有什么损失,中原王朝历来跟周边小国的外交交往都有比较强的赔本赚面子的意思。很多小国打着朝贡的名义而来,实际上是为了进行贸易的,他们随便送出一些当地土特产,然后能够获得来自朝廷的丰富赏赐,再加上朝贡贸易中免税的情况,很多小国朝贡一次就是大赚一笔。最初欧洲人来到中国,也是用朝贡贸易的名义进行贸易的,他们甚至还想增加朝贡的次数。当然清人又不傻,随便来一来让自己有面子就行了,一年来好几趟,每次带走那么多赏赐而且还做贸易不收关税,朝廷也有些撑不下去,所以朝廷往往会用念其路途遥远,允许三年一朝贡或者五年一朝贡什么的借口,也算是借坡下驴。

    倒是京城事变之后,大唐得到了塘沽、上海和香港三个港口,并且用自己强大的资本和影响力,基本控制了清国的商贸流通渠道,这也使得欧洲人来到远东跟中国做生意,实际上并不是跟清人贸易,而是“二道贩子”唐人做生意。唐商利用自己的能量和优势,将各种商品集中在上海、香港等地,然后跟欧洲人直接打交道。

    实际上欧洲人也比较倾向于这种模式,虽然毫无疑问唐人在这个过程中牢牢掌握着贸易,控制着定价权和诸多其他商业权力,西方人也很少有议价的实力和基础,但在大唐特区进行贸易,关税要更低,而且大唐商贸公司的服务能力也是极强的,使得来华商人的贸易更加便利。同时在上海香港等地,还有着不少能够提供金融支持的大唐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体系上就比跟清国商人直接贸易完善许多,所以哪怕是对唐人的垄断十分不爽,但欧洲人也只能跟唐人进行交易。

    对于欧洲人来说,虽然失去了在远东地区争夺殖民地的机会,但是由于大唐出色的治理能力,几个东南亚海外领又成为了对于欧洲商人有利可图的地区。大唐对当地经济的开发和拓展,使得当地出产的贸易品增加,有些不仅是简单原料,而且还是二次加工品,大唐在本地建立的工厂,也能够生产一些欧洲所不能生产的产品。而且他们来到这里能够以最快的时间收购到所需求的货物,由于唐人对于一些贸易港口的修建,使得这些城市往往兼具商贸、造船修船、金融服务和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从而使得贸易的成本下降、利润增高。

    一些欧洲商人在得知越南也成为大唐海外领之后,甚至还存在一些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