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北美大唐 > 578 莱比锡战役 10

578 莱比锡战役 10

送到前线,从南方为联军打开一条通路。

    奥地利军团会经过德累斯顿,直接出现在莱比锡南面,无需跨越易北河防线,所以威胁系数更大。一旦奥地利军队成功的拖住德军,那么普军就更有机会渡河成功,两厢合力,拼着比较大的损失也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其次,腓特烈?威廉二世还意图将更多的欧洲盟友带入这场战争中来。他连续致信了英国国王、荷兰执政、丹麦国王、瑞典国王,出于对俄罗斯人的不信任,倒没有去找沙皇俄国,在信件中他将这场叛乱称为欧洲全体国家的重大危机,应该合力解决,并希望这些国家能够派兵援助。

    北欧的丹麦和瑞典等国,对于德意志的这场革命虽然也有担心,但是认为并不会影响到自己,相反革命会削弱普鲁士等国家,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好处的,丹麦和瑞典都比较担心普鲁士做大。虽然德意志共和国的出现,可能对这两个国家威胁更大,然而不论是丹麦国王还是瑞典国王,都认为这就是普通的一场叛乱,最终会被平息下去,不足为惧。

    荷兰的态度比较暧昧。三年前荷兰国内爆发的革命将贵族执政威廉五世赶下了宝座,是普鲁士军队帮他重拾权力的,而且双方有着姻亲关系,更加亲密一些。但是荷兰并不想这么简单地为普鲁士火中取栗,他们想要从中获得一些好处,并且荷兰拒绝单独从一个方向出兵,至少有一个军力相近的盟友辅助才行。这也是他们看到了德军的强大,而感到心虚。

    荷兰人能指望出兵的,显然就是隔着海峡的英国人了。这场战争里英国人跟德意志邦国一样,有着最大的理由去镇压革命。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同样也是汉诺威的君主,汉诺威被革命者占领了,国王的尊严被挑战了,乔治三世自然有权利去收回属于自己王冕之下的领土。

    实际上,不必腓特烈?威廉二世的邀请,英国也有很强的作战倾向,他们在战争爆发之后,就开始做战争的准备。德军的装备水平和战术模式,都极为类似于唐军,英方也有意通过这样的作战,了解他们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大唐的真正实力。毕竟已经多年没有跟唐军正式交手,英国人也是微微有些心虚的。

    经过多年工业发展和国力进步,英国人自觉自己在工业革命中取得了卓越成果,实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在装备上,英军的程度可以说是欧洲最好的了,但这些装备显然跟唐军的武器还是有一定差距,军队打仗也不是完全看武器,英国人需要知道现在的自己能否跟唐人抗衡。

    他们实际自己也知道,现在的大唐也逐渐成长为一个可怕的强国了,上千万的人口,庞大的国土以及昌明的科技,都让英国羡慕而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