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北美大唐 > 634 阿尔萨斯洛林

634 阿尔萨斯洛林

朝德意志领地和尼德兰领地的南北走廊,也是连接法国和德意志的东西要道。

    效忠于法国,却不是法国人,为了维持波旁王朝在阿尔萨斯洛林的统治,波旁王朝给予了这一地区不少的优惠政策,比如在法国新教合法地位被废除后,阿尔萨斯仍旧允许信仰新教。

    波旁王朝给阿尔萨斯-洛林带来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是当地居民对法国人的身份并不认同,他们只是因为法国能提供安全的环境才选择效忠法国,在战乱频仍的德意志,安全是昂贵的奢侈品。

    可一切随着德意志革命的胜利而终结了。

    一个叫作卡尔?马恩斯的德裔犹太人,从大唐取来了国际主义的火种,并使其在德意志的土地上熊熊燃烧起来。这场战争中,初生的德意志共和国,依靠着国际主义的伟大信仰和自己坚定的勇气,最终击败了两个欧洲强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统一了除勃兰登堡等少数地区以外的德意志地区。

    更重要的是,由于德意志国革的先进性,严密的组织和可靠的执行力,再加上一点来自大唐的援助,这场革命极为彻底,也使得成果格外丰硕。平等自由等精神深入人心,如犹太等一直被歧视的民族获得了地位,而且由于有着大唐现成的发展经验以及援助,德国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出现了极大的进步。

    这些都使得阿尔萨斯洛林人变得眼热。他们效忠于法国,是因为法国能够给予他们安全保障,而现在法国现在反而是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德国强大到可以直接击败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强国,背后还有世界头号强国大唐的支持。

    那么,成为德国人显然比成为法国人更有吸引力了。

    在这个时候,同一民族和同一语言的优势才最终有了一定体现。

    在十年前,阿尔萨斯洛林就初步有了一部分人在传播国际主义的思想,德国建国之后,一条莱茵河自然也阻止不了大量承载着国际主义思想精华的小册子来到这里。虽然同时法国大革命思想也在传播中,但是德意志革命的成功似乎给了这里的人们更多的信心,所以加入国革的人也逐渐增多。

    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国革党相对独立,甚至不隶属于法兰西国革,这也使得他们ca作一些事情的时候拥有更多的自主性。

    当然去法入德这样的大事,必须经过第一国际的点头同意。而德意志国革方面对于阿尔萨斯洛林也有着很大想法,毕竟德国的莱茵鲁尔区拥有大量的煤炭储量,但是却缺少铁矿,发展钢铁行业这一工业核心产业,就瘸了一腿。而洛林则拥有大铁矿,足以使得德国钢铁工业起飞,所以德意志国革从接触阿尔萨斯洛林国革以后,就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希望这件事可以最终实现。

    本书来自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