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北美大唐 > 817 交通建设

817 交通建设

结束五十年代初的层次。这也并不奇怪,没有强敌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大唐毕竟在积累方面还比较浅,一些方面走得很靠前,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有欠缺的短板的。就比如核工业,大唐已经前置研究了十年时间,一个反应堆都没有造出来。而一些其他工业,比如电子工业,实验性集成电路都开始跑程序了,只是尚未大规模推广。

    大唐官方手上有钱,财政收入是一部分,主要来源不仅是税收还有国有企业的利得。另一部分则是大唐的主权基金,专门用于投资的主权基金现在的总规模甚至比年gdp总量还大。投资生钱自然是基金的主要存在目的,但大唐主权基金还有投资国内基础建设的职能。

    在华夏地区的投资中,交通运输类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优先的,耗资也是个大头。穿越者们是在“要致富先修路”的宣传声中成长起来的,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唐交通部门计划了八横八纵的华夏铁路网络,能够更好地促进内地和沿海之间的经济交流。铁路是大唐华夏地区一个重要的运输手段的情况不会变。在此之前,清政府已经在唐人的帮助下修建了京九、京沪和陇海等多条重要铁路,现在唐人需要做的就是将其网络化。

    与此同时,沿海城市的开发也是个重点,沿海省份都有一两个重点的港口建设项目。

    比较引人瞩目的就包括大连建市。虽然人们还不太明白为什么唐人把金州卫改成了大连市,不过显然在国家规划中,大连成为了与青岛、天津并重的三大北方港口之一。大连将建成一系列的工业部门,甚至还会建成规模不亚于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的造船企业大连船厂。但这并不能掩盖大连这个新城市的尴尬性。

    尴尬的来源在于经济腹地。新政府虽然不再束缚关内百姓来到东北垦殖,但大唐实在太大了,一个百姓如果有了移民的打算,移民局的宣传册中,有数百页对大唐各地区的介绍,任君挑选。温暖如春、土地肥沃的地方不在少数,东北垦殖的吸引力就大大降低了。乃至东三省,外加面积六百万平方公里的东瀚海省,在整个华夏的大建设中地位其实有点边缘化。除了有限的几个城市建设项目,通车通铁路,跟其他省份没得比了。

    相比另一位面中,二战前日本侵略东北将其当成宝贝,甚至还有人呼吁天皇移民东北的。建国后,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大搞工业建设。此时大唐下辖的东北如此尴尬,本质还是因为这个国家在土地资源方面太阔绰,明明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宝地,然而却在整体环境中排不上号。

    国内不少学者都觉得,东三省无需激进开发,保护当地sh地生态环境都比干别的有意义。白南看到智库们这样的评语,也只能慨叹一声,真是有钱有地就能任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