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北美大唐 > 第868章 863 粮

第868章 863 粮



    另一方面,大唐是存在粮食战略储备的,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忧患意识,使得大唐储备着海量的粮食。当然这也是对粮食的年产量的一个调节,产的多了入仓,产的少了从粮仓里调配。只是基本上没见过产量不足需求的情况。

    大唐在北美不得不建立了地区性和全国统筹的粮食供应体系,一个区域内本地国家粮食公司会设立一个预测的粮食需求数字,按照市场浮动价格每年保价收购本地粮食,这等于保障本地粮农的基本利益。超出指标的粮食,农民可以自己选择怎么处理,粮食公司会以市场价格收购余粮。这个价格有的时候可能会低到运输费都不如,不过好歹粮食公司身上不仅肩负着市场的问题,还有国家和社会责任。最起码粮食公司不会让农民们把余粮给倒进河里去。

    非国有的粮食收购公司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他们不存在保价收购,仅负责处理市场这一部分,私人粮商主要是将粮食运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出售。

    本身从事农业的移民们,多少还都带有原本的产粮兜底的传统思想,认为种粮食能够防祸患。所以不但国家储粮,一些农民自己还储粮。基本上过上几年,粮食变成陈化粮之后,农民们才会心疼地转变生产模式。

    大唐出产的大量粮食行销全球,也打击了不少国家本土的农民,很多国家已经对大唐进口的粮食进行保护性关税,这是属于华沙体系中合法的部分,少量进出口贸易品可以保护性关税,但是数量有限。用在粮食上,其他的东西就不能保护了。

    大唐国家储备的大量粮食,放久了还麻烦,所以用来作为一种福利形式,也算是有点用途了。不过粮食用到西南地区,真正的价格不在粮食本身上,而在高昂的运输成本上了。大唐也算是船运火车公路运输齐用,解决这个麻烦。有时候直接采用人移民走了,在船运港口领粮的方式。

    大唐的粮食问题,最终还是靠市场解决的。很多农民因为苦于粮价太低,已经开始生产其他经济作物,只保留少量的田地生产粮食,大唐也不怕最后谁也不种粮,因为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者还有国家储备兜底,不存在问题。

    每年已经不能食用的粮食,比较粗放地直接沤制变成肥料,有条件地则生产变为酒精和酒精燃料。这些过量充足的酒精,也催生了大唐的酿酒工业,大唐不仅酿造符合本国人口味的白酒,还会生产大量的伏特加、威士忌、啤酒等出口,这些唐产酒类已经成为欧洲等国普遍的消费品,价格低品质还比较好,深受欢迎。而一些白酒企业甚至考虑白酒能长久储存而搞储备,大有一百年后再卖的投资心理。至少白酒比粮食容易储存得多。(92 就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