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北美大唐 > 923 海外领之助

923 海外领之助

那批最早服役于唐军的家伙们最后成为了这个日本海外领社会中的上流的,他们无不怀有复制当年那条路的心思。

    小泽慎吾就是如此的,他也有几分灵巧心思,毕竟报纸上到处都在传560万的庞大扩军计划,作为唐军的主要兵源地之一,日本肯定会贡献更多的兵力。小泽慎吾这样的普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的海外领政府的本地势力,在闻听国家做出战争法案的时候,奋勇争先地提出有日本提供百万的兵力,前往欧洲作战。这种疯狂的举动肯定不能被中央政权所答应的,不过最终日本海外领还是摊派到了约50万人的征兵额度,也是所有海外领中最多的。

    人口最多的北印度海外领反而却不如日本,总计有35万人的征兵计划,这是国防部认为唐印军的战斗力不如唐日军的结果。其他海外领也有一些摊牌,加起来总规模正好是一百万。

    召集大量少数族裔参战,并不是让这些人替华裔去送死。没有什么比为一个国家奋战而更能团结不同民族的人民的事情了,军队是一个增长认同感的地方,海外领的少数族裔在非歧视的情况下,身负大唐国徽,为大唐而战,无疑可以强化他们的国家认同感。想要拉拢一批人融入国家、认同国家,并不是给他们所谓的自治,或者不用他们交税,让他们走一套跟国家主体不同的政策,而是让他们与国家中其他的人一起共命运、同奋斗。少数群体的优待并不算优待,反倒是增强异化,从而引发撕裂。

    大唐从建立第一个海外领到现在,之所以能够维持这么多海外领的正常运转,不仅仅是具有强大的武力,提高了海外领居民的生活水平,重要的还有有这么一套正确的方针大略,能够连接国家中的每一个人。这一点在进入19世纪之后更为明显,大唐统一了所有海外领的经济计算,并且更加统筹的安排发展。海外领居民并不觉得自己被歧视,而是这个国家平等的一部分。

    战时状态下,不仅华夏和北美的工业被推动起来,各海外领的工业也加速运转来满足军事需求。日本的工业规模虽然不及华夏和北美的密度,但是说起来也不逊一个欧洲国家了,技术上更是先进,毕竟要满足成为大唐工业体系中的一环。日本主要生产大量的辅助性军事物资,包括军粮、伞包、道具等,当然也有数量不小的企业,生产完整的武器系统,如装甲车、小型作战船舶等。借着战争的这一春风,日本一些企业也得以获得更新的技术拓展,从而为军方服务。如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企业,都在战争中获得了大量的订单,为北方工业、波音等大唐军工巨头,授权生产武器装备。当然日本工业是碎片化的,极不完整,更是十分依赖连接在大唐这个整体工业体系上才能够正常运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