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 >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第4部分阅读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第4部分阅读

    数与王润相近,日后说不定就是陪嫁通房的身份了。

    杏儿桃儿很衷心地打压地她们低头不敢言语一声。那四个新来的战战兢兢地听候前辈的训示,又看看跪坐在那里执着卷书看得入神的少女,挺直端庄的背脊,温润浅笑的神情,从骨子里透出的不可逼视的高贵风华。偏偏又温和御下,浅笑怡人。

    自卑之情油然而生。

    不过还是觉得自己实在太幸运了,能够伺候这样的主子。

    咳咳,直到很久以后,她们才发现,这个主子最擅长的就是用这样的神态将周围的人哄得团团转,让人帮她把自己给买了,然后还帮她一起数钱。

    此是后话了。

    杏儿和蔼,桃儿爽利,俩人合作起来便是套话的高手。没多久便将这四人的家世秘密特长爱好等给套的一清二楚。两人正谋划着应该怎么□这两个丫头。李奶妈只笑呵呵得看着她们笑,小娘子长大了,也该是让丫头们出手了,她也该好退休了。

    11长安

    长安是个好地方。

    这个王润也知道,长安是多朝古都。中国历史上有多个皇朝在此建都。

    秦始皇陵在长安,华清池也在长安。

    但在这个时代,这些都不重要。在此时,长安是一国之都,天子脚下。其热闹繁华之态难以用言语表达。

    王润此时正坐在马车中,掀起窗纱的一角往外看去。

    此时已是未时,正是街市最热闹的时候。从窗子里看出去,可见到街市之上繁忙的人群,来自各国的打扮奇特的商人用着诡异的口音与买家讲价。

    身后的缠枝绕枝姐妹两个看得啧啧称奇,呀,这是什么人啊?怎么顶着个黑圈儿?那个人是黄毛的!眼睛怎么是这个颜色的?太奇怪了,是不是吃人的妖怪啊!

    ……

    缠枝绕枝从小未曾出过门,从前最远的地方也就在罗山县外,何曾见过那些这些怪模怪样的人?顿时就奇怪的不得了。只叽叽喳喳得说个不停。

    王润被她们闹得头疼,道:“罢哟,少大惊小怪的,倒让人小看了。日后咱们要在这里常住的,等日后闲了,咱们就出去逛逛去。到时保证你们看个够。”

    缠枝绕枝姐妹两个顿时喜得不行。她们今日猜石头剪刀布赢了纹枝绣枝,才得了出门的机会,如今更得了这个好消息,顿时喜得见牙不见眼。等下回去就和她们显摆去。

    王润看得摇了摇头,这四个丫头倒都是好的。缠枝绕枝是双生姐妹,心灵相通,互补有无,将王润的生活伺候得十分舒适。纹枝绣枝一个嘴巧,一个手巧,俱是难得的好丫头。

    唯一的缺点就是爱斗嘴,虽然叽叽喳喳得也挺热闹,但那是平日。闲了看她们斗嘴是挺有趣,可也得是空闲的时候。

    今日王仁祐夫妻带了子女刚从柳氏娘家回来。

    他们从罗山回到长安已经有几天了。

    王仁祐在罗山的任职已满,自然要回京叙职。因父母族人俱在长安,便带了妻子儿女一起回来。多年未见,老父老母发已斑白,好在身子康健。彼此相见,自然悲喜交集。不说母亲崔氏,便是老父王思政,也是欣喜不已。而后族人听到消息,自然也有来问好送礼的。又要收拾箱笼打点人情,又要接见故友亲眷,还要顾着儿子女儿适应环境,夫妻两个忙得脚不沾地。直到今日方才有空往柳氏娘家去。

    柳氏的娘家祖籍蒲州。如今在长安的只有兄长柳奭一家。柳奭如今已官至中书舍人。王润对此时官职不大熟悉,只好让王沣在来长安前给她恶补了下知识。

    她方才知道这中书舍人是在中书省掌制诰等事,正五品阶。官阶虽不高,但却能接触权力核心。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主席的秘书。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实权,但是见面三分情,能见着领导就能说上话啊!

    可是太亲近了也不行啊,你总不能上去就说,领导啊,我那妹夫不错啊,你看有什么职位适合他,给他一个好的吧!!

    要真这样,得,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回家种田去吧!

    毕竟在古代,举贤避亲是有必要的。

    王仁祐此时任满归来,政绩不错,他又出自高门大族,父亲王思政乃是北魏名将。圣人也时常想起这位名将,屡次邀请入朝为官都被拒,深敢惋惜。王仁祐虽然从文,作为他唯一的儿子,很难被人忽略。此番回来是一定会升迁的。只是这职位品级等事,还是来此和舅兄商量一下比较好。

    柳奭对着唯一的妹妹还是很疼爱的。兄妹两人多年不见,此番相见,彼此都有沧海桑田之感,难免落了几滴眼泪。柳家舅舅有三子,并没有女儿。至于庶出的,她们也懒得问。柳氏先给了外甥们见面礼。舅母郑氏生了五个儿子,只养大了三个,并没个女儿,虽也有几个庶女,毕竟都隔着肚皮呢!一见了王润,便喜欢得不得了,拉着柳氏一起一旁说话去了。三个表兄弟的年岁也相差不大,都与王沣王濬相近。相较起来,只有王澈最小,几个多年不见的小郎君便抱起小豆丁往后院玩蹴鞠去了。

    这里王仁祐便与柳奭一叙温寒。柳奭对亲妹子妹夫也是倾囊相授,将能透露的一些事都透露了。比如说如今圣人最宠爱谁,最听得进谁的进言,对谁不满意……等等等等,让王仁祐受益良多。

    说着说着,柳家舅舅就提起来一件事,笑道:“说起来这事也是你们家的喜事。”

    王仁祐奇道:“我们家?舅兄说笑了,我们家能有什么喜事?”

    柳奭摸摸胡子,道:“不几日后便是同安长公主的寿诞,圣人准备加封同安长公主为大长公主。”

    王仁祐眼前一亮,道:“这可真是喜事。”只是和王裕那一支离得远了些。

    同安长公主是王仁祐的婶母,嫁给了与王思政同辈的堂兄王裕为妻,同在京中,两家的关系倒是亲近。每年同安长公主生辰时,王家都会送去贺礼。平时年节往来也未曾断过。

    同安大长公主是高祖的同母妹,也是现任皇帝李二同志的嫡亲姑姑。她这个长公主的位置那可是杠杠滴。据说当初隋炀帝有疑李渊之意,她的女儿那时候是隋炀帝的后宫,便传了消息给李渊,让李渊避免了灭顶之灾。结果风水轮流转,李渊带着儿子们反了隋,而且还成功了,同安就成了公主,她的女儿也就成了前朝寡妇遗孀。高祖对同安公主那是十分感激,也带一点歉疚的。建国之后,对她大加封赏,她就成了长公主。便是到如今的圣人日后的太宗对这个姑母也是十分尊敬的,今年是她的七十寿辰,加下厚赐为大长公主,并加封了食邑。

    王仁祐人不笨,能在官场混了那么多年还平平安安的人都不是傻子。

    这是个好机会哦!

    柳家舅舅只差明示了。

    这同安公主的岁数大了,性子却越发偏执了。不过想想也是,听说她与王裕的关系不是很好,唯一的女儿也凄凄惨惨戚戚的去了。是个女人都会暴躁忧郁的。

    虽是个好路子,却是一条不太好走的路子。

    王润被舅妈拉着说完了话,再进来时听了两耳朵,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在听见同安公主的名字时,只觉得心头一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说不上来是什么,但就是觉得心里很不安。

    不过王润从来都是随遇而安的人,不一会儿便把这事给抛至脑后了。

    回至家中,王仁祐带了儿子们去见父亲,王润则跟了柳氏先与祖母崔氏问了安。

    崔氏如今也上了年纪了,满头银发,却保养的很好,人也收拾地干干净净的。对着孙子孙女十分疼爱,拉了王润在身边坐了,道:“润娘可饿了,大母这里有好吃的芝麻胡饼特意给你留着的。”

    王润对上祖母热切的眼神,很没有免疫力,笑道:“原来在车上时不饿的,到了大母这里就饿了。”

    崔氏笑眯了眼,道:“真的吗?”

    王润最受不了祖母这样星星眼的老人,好话像不要钱似的往外倒,道:“大母这里的东西最好吃了,一定是大母想着我,那心意就到了食物里,所以我吃到了,就觉得特别好吃。”

    崔氏听了,只笑得合不拢嘴。柳氏嘴角抽了抽,对女儿的行为不置一言。

    崔氏此时方问道:“可见过亲家兄长了?”

    柳氏忙道:“见过了,大兄嘱咐儿媳向阿家问好。说改日有空一定亲自前来请安。”

    崔氏叹道:“我岁数大了,也不耐烦见人。你那个兄长还只是你们成亲的时候见过一面的。不过听说现在已经入仕多年了,颇得圣人信任。前途无量啊。”

    柳氏笑道:“阿家盛赞了。”

    崔氏点点头,道:“我这里正有一事要与你说。”

    柳氏道:“阿家请吩咐便是。”

    崔氏道:“过两日便是同安长公主的寿辰,那边府里已经送来了请柬。你阿翁的意思是让你们夫妻带了孩子们去。我们就懒怠去了。王裕那一支和咱们虽亲近,可那边人少,王裕那个儿子又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我们这里你们夫妻俩又带了孩子未在京里。这几年倒是冷落了不少。同安长公主近年越发不好说话了,我们老两口可不想去惹不快去。今年你们便去吧!”

    柳氏忙答应了。那边王仁祐也被父亲吩咐了这事,十分惊喜,这正是瞌睡送枕头呢!

    王润听见说起同安长公主,方才的感觉又来了,听了祖母说让父母带了孩子们一起去,不由道:“大母,我也要去么?”

    崔氏道:“自然要去。”

    王润苦了脸,她可不可以那天不舒服啊?

    崔氏只当她被方才形容同安长公主的话给吓到了,便搂了她道:“好孩子,不怕。她不过是个公主,又不是什么鬼怪。便是天皇老子咱们家也不怕。你去了那里该吃吃,该喝喝。若是不想吃不想喝,大母这里给你准备你爱吃的等你回来。只是你要是不去,可就没的吃了哦!”

    王润苦得跟吞了黄连似的,大母啊大母,你这样连哄带骗的招数实在是太小孩儿腔了啊!姑娘我不小了啊!

    12静娘

    没法子,柳氏既然应下来了,便是一定要去的。王润总觉得这个同安长公主与自己会有什么联系。但是想了两天,就是想不起来这个同安长公主有什么典故。她知道太平公主、安乐公主这样彪悍出名的公主们的事迹,但对这样不太出名的,实在不了解啊!

    这感觉好糟糕。

    就好像你坐在高考的考场里,面对着一道古文背诵题,你看过背过,可就是想不起来该写什么内容。没法子,交卷时间到了。等你交卷了,走出考场了,立时就想起来了。

    好悲剧!

    王润此时恨不得自己大病一场,不去才好。但是从来健康的身体,便是饿个一二顿也没事。病容是那么好扮的么?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吧!

    一早,长安城内的钟鼓还在遥遥响起,便被奶娘给叫起来了。

    奶娘已经很久没有亲自出马了,今日被柳氏亲自吩咐,打扮上是要一丝不苟的。

    王润足足被折腾了一个时辰,方才被带出门。

    在马车上,王润对纹枝道:“车上放的菱花镜呢,拿来给我。”

    纹枝不知道她要做什么,只好从车内小屉子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菱花镜来给她。

    王润接过来一看,嘴角抽了抽。

    这个审美观代沟问题,真要和阿娘奶娘她们沟通一下了。

    纹枝道:“小娘子这样很好看啊!”

    王润道:“哪里好看了?”嘴巴那么小,脸上那么白,眉目那么怪……

    绣枝道:“我们在柳家时看到的女子不都是这样的么?”

    王润:……

    原来是她out了。

    王润在车上的时候把浓妆给卸掉了些。用帕子将脸上的粉擦去了一层。好在柳氏给她的粉都是上好的珍品,不会有类似于水泥的困扰,很容易擦干净。粉薄了,露出本来如玉的肌肤,倒是能入眼了。眉毛不能擦,只能回家洗,不然只会越抹越黑。口脂便抿了两下,将那一点红抿开,倒更添一份艳色了。

    这样的装扮,又是乖巧伶俐的样子,口中说着吉祥话,很容易讨人喜欢。

    无论哪个时代,官僚亲戚,裙带主义总是存在的。

    古人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是这个道理。

    同安长公主是李氏王朝兴盛后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矛盾在她身上纠结成了深深的皱纹,刻在了她的脸上,将陪伴着她进棺材。

    今日是她的寿辰,为了今日给她添光彩,圣人亲自下旨进封她为大长公主,加封食邑。她却并不高兴的样子。眉头依旧紧紧得皱着,似乎能夹死一只蚊子。

    王润由柳氏带着到了同安长公主面前,行了礼,贺了寿,便乖巧地站在一旁,让人很容易忽略。

    同安大长公主端坐在正位上,眼神凌厉地看着下首拜寿的人。见到柳氏,脸上倒是松了几份,道:“你是仁祐家的?前几日听说你们回来了,倒想着见一见。”

    柳氏忙道:“公主万福,劳公主惦记。”

    同安大长公主是个不耐俗礼之人,柳氏从前也与她交往过几回,心中有数,言语简略,态度谦逊而不卑微,并不多加奉承,倒入了她的眼。

    同安大长公主点点头,见她身后站着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儿,便道:“这是你女儿?”

    柳氏称是,道:“小女润娘,今年十一了。当初离开长安的时候,公主还抱过她呢,那时不过豆丁大。”

    王润此时已经定下心来,在柳氏的示意下,上来给同安公主磕了个头,口中称道:“润娘给叔大母请安。愿叔大母长寿安康。”

    同安大长公主点点头,淡淡道:“起来吧,倒是个规矩的孩子。抬起头来,让我瞧瞧。”

    王润闻言,便抬起头来,与同安大长公主对了个照面,终于将这个彪悍却圣眷隆重的公主给仔细的打量了一番。

    只见她花白的头发梳成了高髻,步摇钗环,金光闪闪,衣着华丽,姿态端庄。高贵是有了,但又显严肃刻板了。

    同安大长公主和陪驾的侍女一对上王润的脸,不由一愣,眼中均闪过怔愣,柳氏和王润被她们的动作给弄的一惊。王润更是后悔,是不是是她的妆太吓人了?早知道不把粉涂掉了,这该死的文化美丽代沟……

    正寂静着,同安大长公主突然放松了脸上的表情,带着一丝温和,与王润招手笑道:“好孩子,过来我瞧瞧。”

    呃?!

    这是怎么了?

    柳氏和王润这回是被她给吓到了,抬首对上柳氏的脸,见她微点头,便起身往同安大长公主跟前三步远站定。

    谁知同安大长公主又道:“再走近些。”

    语气亲切和蔼,让王润的心越发忐忑了,又走近了,在同安大长公主跟前跪下,对上公主越发激动的眼神,心都直哆嗦。

    同安大长公主便拉了她的手,上上下下地看,道:“阿练,你说像么?”王润被她看得毛骨悚然。

    同安大长公主身边的老侍女,激动得点点头,道:“像,真像。若说容貌只有五六分,但气质可像极了,当初小娘子可不是这么个模样的么?又乖巧,又可人,要是如今还在……”

    话说到这里,赶紧止住,话音却已变了调了。

    同安大长公主含泪点点头,哽咽道:“是啊,我可怜的静娘啊……”想到苦命的女儿,一把搂住王润哭了起来。

    王润被她的样子给吓了一跳,不过看她哭得这么可怜,也不好推开她,反倒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抚着。

    柳氏呆愣了一会儿,看同安大长公主哭的这样悲伤,又听到静娘的名字,自然也猜到了大概,也只好陪着哭了起来。

    同安大长公主口中的静娘就是她的独生女儿,王静娘。还在隋朝的时候,因才貌出众,被隋炀帝选入宫中,倒也得宠。谁知后来,京中悄悄兴起一股流言,说“李氏将兴”。隋炀帝忌惮,便杀了不少李氏官员。谁知在召集李渊入京时,却不成功。因为李渊接到外甥女儿的密信,知道入京必死,当然不来了。后来就直接带着儿子造反了。隋炀帝知道后怒火中烧,哪里会给她好果子吃。宫中虐人之术层出不穷,王静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