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 >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第22部分阅读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第22部分阅读

口气后的放心与纯粹的欢喜。李治不由心中一暖,笑道:“对不住,忘记打发人告诉你一声,累你等我。”

    王润听他避重就轻的话,便知道定是有事,只是他不说,自己也不好多问,便顺势笑嗔道:“你还知道呢,可不许再有下次了。还当你出什么事呢,我险些要他们敲箩打鼓去寻人。若真是这样,可丢大脸了。”

    李治听了这话,不由也笑了,握住王润的手,眉头一皱:“手怎么这么凉?”

    王润故意把眉一挑,道:“那该怪谁?”

    李治听了这话,又好气又好笑,道:“是,都是为夫的不是,还不成吗?”

    王润忍不住也笑起来。

    夫妻俩个说笑着入了内,李治又问平郎,听道已吃了奶睡了,便罢了。众侍女服侍着洗漱了,便退出不提。

    青年夫妻,正是情欢爱浓的时候,王润生得又好,之前因生育平郎,夫妻俩许多时候是盖棉被纯聊天,而后又做月子。到此时出了月,王润身子又恢复得差不多了,夫妻俩才又亲热如故。

    此时女子偏好丰美,王润嫌自己产后身材略见丰腴(已现代女子的骨感美审美观而言),但于李治眼中,却是手感触感更添了三分。

    王润虽也想,但毕竟有些不自在,半推半就间,犹犹豫豫地对正在啃着自己纤白的脖子的丈夫,道:“九郎,我是不是胖了?”

    李治低低一笑:“胖些才好,夫君更喜欢哩!”一面说一面手便从襟口探了进去,肉贴肉罩住胸口那一团,这里是产后变化最大的地方,不过做为丈夫的李治似乎很喜欢,在此处下的功夫最久。

    王润又是羞又是窘,昏昏沉沉间已被褪尽了衣衫。尔后便被压在身下不得翻身,夫妻坠入极乐的世界。

    待从天之端回到人间,王润累得手指都抬不起来。

    李治将妻子拥在怀里,亲亲她的眉眼。妻子对他的晚归并未追问,让他有些松口气一一到底对兄弟相争帝位一事还入得不深,还颇有些羞意,不比魏王李泰已是很顺手了。

    次日起来,果然迟了,王润在众人略带笑意的眼光下,尽量淡定地更衣梳妆。李治起得早,体贴地让她们别叫她,却只气得她牙痒痒。

    慈娘抱着已经吃饱喝足的平郎过来,王润抱着儿子笑眯了眼,哪里顾得上其他。小平郎十分乖巧好带,慈娘和六娘两个人带他十分宽裕。这让王润又喜又忧,喜的自然是儿子乖巧,日后大了估计也横不到哪里去。忧的却是小孩子不想娘,日后会不会不亲近她呢?

    愁啊愁,王润抱着儿子一遍遍地告诉你长大了要孝顺云云。看得两位奶娘直抽抽。

    而后儿子又困了,被||乳|娘抱去过猪的生活去了。王润才用了早膳,袁十娘带了人来禀告一些事务,而后便开始练字——多少年了,也只在出嫁,生产和月子里被拘着才省了。其他日子决不更改。

    练字可以平心静气。

    今日临的是书圣王義之的兰亭集序。字帖还是从前同安大长公主送的,褚禒良的临本。从得了字帖那日,她便勤加练习,如今已有八九分神韵了。

    快写完的时候,袁十娘满面惊慌地进来了,众人皆有些诧异。袁十娘伺候王润已经不少日子了,也算是见过大场面了,什么事竟惹得她这般慌张?

    王润也是有些诧异,道:“出什么事了?”下笔流畅继续不停。

    袁十娘犹豫了一回,道:“宫中旨意,圣人钦定侯君集之女侯氏,为太子妃,要择日成婚哩。”

    侯家?侯君集之女?她记得侯君集的子女岁数都已大了。

    袁十娘道:“是嫡幼女,年方十五岁,才刚及笄呢。”王润挑挑眉,她于侯家来往实不多,京中贵人多如牛毛,实不能事事了解,又道:“怎么选了他家的小娘子?”

    以圣人皇后对太子的宠爱,这回定是会选个天仙配与他,这侯家小娘子声名不显,可见并不是甚才貌出众的,怎么就得了太子的青睐呢?

    袁十娘道:“听说是太子自己选的,圣人皇后皆满意。”

    长孙皇后最近在替太子选妃是事实,但这个出结果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些。倒也些不合常理,但也配得上。只是想不到竟是太子自己选的。

    侯君集市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深得太宗信任,时任兵部尚书,一辈子带兵打仗,只在后来才读起书来。其妻乃是糟糠原配,勉强可算清秀,家中子女只称得上端正。这太子是被娇花养刁了眼的,即便侯小娘子怎么端庄有度,只怕也不合他的胃口。

    等等,兵部尚书!

    王润心头一跳!

    她依稀记得太子承乾是自己谋反找死才被废的,难不成如今竟已经在发生了吗?是了,有什么比掌握着兵部尚书还要更有造反的本钱呢?

    写字的手顿在了半空,王润压着心头烦躁,见袁十娘还是一脸踌躇的样子,道:“竟还有什么事不成?”

    袁十娘咬咬牙,头都不敢抬:“圣人还给咱们王爷也赐了婚,是礼部侍郎萧允家的小娘子。”

    啪!王润拿笔的手一松,那湖笔便掉在纸上,毁了一张好字。

    满室寂静。

    王润此时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太子,什么侯君集,只觉得火都往头上冲,咬牙道:“萧氏,哼,萧氏!”

    忽然,王润抓起桌上的盖碗狠狠砸在地上,骂道:“皇帝都是王八蛋。”

    61萧氏

    那样惊煞人的话,当然没有传出去。屋里都是王润心腹,虽然不是很明白“王八蛋”是甚物,但心中却也肯定不是好话,皆都当没听到。

    而此时的王润却是心潮澎湃。

    这个萧氏,就是日后的萧淑妃吧!

    虽然也是武氏的手下败将,但在那之前,却是很夺了王皇后的宠爱,又有子有女,锋头之盛,让正居中宫的王皇后也要避其锋芒。最后,不得已之下,王皇后竟出了个馊招:接武氏回宫,一手将彼此推入地狱。

    提起笔,醮足墨,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一个字:忍。

    那字迹挺拔,笔锋尽现,力透纸背。

    缠枝等丫头见了,都有些担心,皆拿眼去看袁十娘,十娘无法,只好小声道:“王妃不必忧心,那萧氏即便入了门,也越不过您去。而且王爷也是重情之人……”

    话未说完,却见王润一眼瞥过来,那目光中的讽意却让十娘说不下去了。

    王润面沉如水,好半晌方道:“去将那萧氏的事情好好查一查,越详细越好。”

    该来的始终都是要来的。

    萧氏的事她之前不是没想过,但是实在怨她从前的历史太差,只知道萧淑妃姓萧,其余的却是一无所知。她便是想查也是无从查起。

    萧氏在此时还算是大姓,王谢袁萧,四大侨望,虽然早已大不如前了,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萧家有几个小娘子,多大年岁,生得如何,才貌如何,品德如何,是那么好查的吗?那么些人,却萧氏只有一个,她怎知哪个是日后的萧淑妃?大片撒网,重点捕捞,也对看对地方啊!而且大面积调查萧氏的小娘子,难道不会惊动他们吗?到时候要怎么解释?总不能说,这个萧家小娘子是我日后的“姐妹”,我先来和她亲近亲近?

    宫中那个定时炸弹武氏,即便知道放着后患无穷,可她还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何况一个还不知道在哪里的萧淑妃?

    轻揉着眉心,腕上的羊脂白玉手镯随着她的动作往下滑,更衬得那截手臂如玉一般。

    算算时间,晋王殿下还有不久就要回来了,她也该想想该怎么面对晋王殿下了。

    是该撒娇撒痴,还是该贤良淑德呢?抑或是梨花待雨?

    此时的晋王殿下会比较喜欢吃哪一套呢?

    王润不愿丈夫娶小妾,那萧家的人也不愿小娘子嫁给人家做侧室。

    萧家和许多的世家一样,经过隋唐的战乱,到如今已败落许多了。但架不住人家历史悠久,能人辈出,如今依然很牛叉。想想也是,中国历史上出过皇帝和宰相最多的家族,能不牛吗?

    但是万事都有发展的过程,兴旺过后自然是败落。经过战乱,萧家早已风光不再了。

    梁朝早已成为过去,最近和皇室有关联的便是前隋时,还是晋王的杨广纳萧岿女为妃,他登基后,册封萧氏为皇后,兰陵萧氏于是一跃成为外戚。这位萧后据说也十分贤良,但还是抗不住老公太败家祸国,最后隋朝灭了。她的亲弟弟萧瑀却是唐高祖的心腹之一,贞观初拜为尚书左仆射,只是和太宗的心腹们不是一路的,几次与人争执,数被贬官,渐渐地,官也就越做越低了,最后萧瑀觉得朝廷“欺人太甚”,便辞官回家。太宗虽然也挽留过几次,不过这萧瑀半真半假的手段有点过了,太宗多的是能臣名将,谁耐烦哄他呢?也就不管他了,萧瑀越发冷淡了心肠,萧氏家族也慢慢淡出了贞观朝的政治核心。

    这个萧小娘子便是萧瑀的族侄女,称呼萧瑀便是“伯父”,虽然这个叔父不大得当今的圣心,但是也是如今萧家数得上的人物了。萧小娘子之父软弱,只勉强做个七品小吏。此番太子选妃,便是萧瑀授意。

    萧瑀在前隋之势脱不了与萧皇后的关系,如今再靠裙带上位也不是不可为的。他赋闲在家,也颇受了些人情冷暖,眼见萧家渐显颓势,能不让人焦心么?便欲要压下高傲之心,为萧家谋个出路。只是他年岁渐大,如何放得下脸面去与太宗跟前的宠臣们打交道?正不知如何是好,可巧,太子死了太子妃,皇后殿下要替太子续弦,广选京中适龄的小娘子相看,这可天大的好消息。萧瑀便替侄女报了上去。

    若是萧氏的小娘子当上了太子妃乃至皇后,萧氏便是后族,岂会不复当年的风光?

    萧瑀当下便拣选了族中适龄的小娘子们。

    萧小娘子闺名鸾娘,年方十五,容貌娇美,从小听着萧家老人讲述“当年的那些事儿”,自然对当年萧氏的辉煌艳羡不已。只恨自己没有早生了几没赶上萧家最辉煌的时代。萧瑀千挑万选,既不能显出萧家的意图,又要一击击中,这萧鸾娘却正中他心意,暗叹:天不亡我萧氏。

    这伯父与侄女一拍即合,萧瑀令人教她宫中礼仪,又将打听来的有关皇后与太子的喜好告知于她。萧氏本也聪明,既然存了青云之志,便含羞待怯地答应了,到了时候便入宫觐见。

    说来,她在那一群小娘子中表现名列前茅,又看其余几个出众的,不过胜在是当朝几位重臣之女而已。不是品德欠缺,便是容貌普通,不及自己容貌家世品德样样俱佳。

    萧鸾娘便思自己没有十成,也有七八成的把握。

    谁知最后关头一匹大黑马杀出,貌不出众的侯家小娘子居然夺魁,还是太子殿下钦点的。最糟糕的是圣人皇后一点意见都没有,立即对侯家小娘子亲昵有加,旨意当即传遍天下,侯家小娘子成了铁板钉钉的太子妃,再无变数。

    萧鸾娘意志满满而去,却灰头土脸而归,沮丧之心可想而知。只当这事也就完了,毕竟参加的小娘子众多,等时间过去了,便好了。

    不想竟然还有后招,圣人旨意,将她赐予晋王李治为侧妃。从太子正妃,日后的皇后到区区一个王爷的侧妃,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而且晋王正妃王氏也是出身世家大族,并州王氏不逊于兰陵萧氏。且这位晋王妃这一阵可是风头正旺,她即便在闺中也听过她的大名。

    听说她容色绝佳,嫁入皇家一年多便生了嫡长子,圣人皇后宠爱,公主王妃们交好,背后还有个不将道理到将近蛮横的同安大长公主撑腰,晋王爷与这王氏也是恩爱的很。自己这个半路进去的侧室,能有什么好?王氏有子、有宠爱、有娘家,早已在晋王府中站住脚,自己进去得有多难?

    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萧鸾娘便昏倒了。——没远见的家伙,你不知道你这才叫幸运好不好!蒙也叫你蒙到了一个皇帝。虽然目前看不出来。

    不过圣旨已下,到底没有办法了。萧鸾娘在母亲怀里哭得肝肠寸断,估计哪天她亲爹死了也没这么伤心。

    却不想她的未来却被她自己的这一哭给哭坏了。

    萧家此时的状况不比从前了,萧鸾娘之父在家族中也不甚出彩,其母治家也是平平,便有几个多嘴的将萧鸾娘的事传了出去,虽然不久便被萧瑀听到命人喝阻了。但到底漏了些出去。

    可巧王家正派了人来查萧鸾娘的事,听了这事,来人不由眼前一亮,协同萧鸾娘的资料一起送给了王润。

    王润看到消息时,甚觉有趣。这个萧氏似乎眼光不够长远,心志也太高了。

    不过这样才好,王润笑眯眯地将信收起,命丫头烧了,而后道:“将这事儿传于王爷知道,不然多无趣。”

    果然,晋王李治在知道这事儿的时候,脸色很难看。

    本来他是个男人,而且是封建皇朝的王爷,脑子里自然没有什么从一而终,你我夫妻就两个一起好好过日子,再没有旁人的想法。对于父亲给他赐了个小妾的消息,他并不是很惊讶,也没有拒绝。他是王爷,虽然现在没有侧妃,但日后总还会有的。(你确定吗?)

    只是在想起妻子王润对自己的情深意重时有几分歉疚,却只是暗思自己一定要对妻子更好才是,不叫委屈了她。同时也让人去查萧家与萧鸾娘的资料,他也得知道她的背景与能带给他的好处才好。

    萧家虽然是不错,但是毕竟也没落了,可架子还是在的,世家的架子撑了几百年了,总有自己的传承。自己能娶到萧家的小娘子为侧室,还是有些委屈她家小娘子的,毕竟他如今只是个王爷,若是太子,便也无碍了。罢了,日后进了门,也不叫人薄待了她也就是了。

    忽又见心腹赵得福苦着脸,一脸有话不好说的样子,便皱眉道:“有什么话不说,做出这幅样子来?”

    赵得福是李治自小就伺候的,自然是一等的心腹,王润入府之后没少“照顾”他。他自然也会投桃报李,虽然大半的心还是归李治的,但剩余的却是归了王润了,李治的心思他猜得八九分准,知道这事后,便想着怎么替王润挽回一局来。可巧听到萧家小娘子的消息,便有了主意——和还未见面的萧氏比,王妃当然是比较重要的

    赵得福依旧苦着脸,道:“王爷,奴这不是不敢说吗?”

    李治啐道:“什么事,还不快说,还等我赏你顿板子吗?”

    赵得福道:“那奴要是说了,王爷可别生气,若是伤了身子,王妃殿下还是得赏奴一顿板子的。”

    李治又好气又好笑,道:“再不说,直接让他们再这里打你一百板子!”

    赵得福“哎哎”了两声,见胃口吊得差不多了,方将萧氏小娘子昏倒哭泣的事给慢慢说了。

    李治原还听着,可听到后面,脸黑的如同锅底一般,一口气差点上不来。

    原来这个萧小娘子的志愿是成为他的长嫂。

    任何一个男人看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觉得膈应的——即将嫁给自己的女人想的居然是嫁给自己的兄长!

    很好,很好!

    李治的拳头攥地死紧,青筋都爆了出来。

    赵得福瞧了瞧,心道:哎呀,别是刺激太大了,王爷可比气过头了。忙劝道:“这萧氏不识抬举,王爷前往别为她生气,伤了身子可划不来。”

    李治不语,虽然知道这萧小娘子看中的并不是太子李承乾这个人,但这样更可恶,可见这个萧氏是奔着太子妃,未来皇后的主意去的。那这就更过分了。只能说这个萧氏只是个势利之人,一心想的只是权位富贵,这样的女子如何与他的妻子润娘相比?自己居然还想着日后不可薄待了她?

    想到妻子润娘,又想到才几个月大的儿子平郎,李治深深地忏悔自己的行为来。

    当下便问道:“赐婚的事,府里可知道了?”

    赵得福道:“王爷问的是……”

    李治骂道:“蠢材!自然是王妃!”

    赵得福挨了骂,心里却高兴,知道计已成功,总算能向王妃交差了,不知这回能得什么赏,脸上却只作苦瓜状,道:“这圣人旨意一出,各处便有宫人传下往府里送,王府里也有各处送消息的,想来,王妃是已经……知道了。”

    李治跌足大叹,忙令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