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遗孀 > 遗孀第33部分阅读

遗孀第33部分阅读

    处,空处各悬有一木桶,墙那边的厨佣把做好的饭菜和碗筷分放置于空桶里,下课的女学生,跳跃着,欢笑着,奔到东墙边,排着队取碗领饭菜。吃过之后,再将空碗放置于空桶之内。而墙东边的厨佣将两个空桶取走之后,放桶的空处,立即被木板挡实。这样以来,墙这边的女学生与墙那边的男厨佣,不见面皆可取食餐饮。而今日来学校视察的青霞,午餐时与在校学生,同桌吃饭,有说有笑,貌似一家人亲近。

    刘宪德看呆了,觉得三姨太非常有眼光,非常有心智,这便宜不占白不占,别说两个女儿哭着闹着要来了,就是两个女儿不来,今日一见,他刘宪德是非要占这便宜的。刘宪德思想着,直到离开华英女校,还直庆幸把女儿送来读书是明智的。

    以前,听刘宪德煸惑说,自由就是男女在一块随便乱睡觉的人,见他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送到了青霞创办的华英女校,碰到刘宪德便问:“六爷不是说,自由就是男女在一块乱睡觉的吗,你怎么一下子把三个女儿都送到了自由人创办的学校了?就不怕女儿也跟着学自由吗……”

    刘宪德便皮笑肉不笑地回对方;“我也是道听途说的,哪知道这女孩子自由,就是读书识字呀……”

    第109章:袁世凯下野,访一品夫人(1)

    宣统元年,即1908的初夏,在安阳通往开封尉氏的南北大官路了,一辆暗红色的油蓬布马车,正不紧不慢而又孤独地行驶着,它的周围,虽没有前呼后拥之扈众追随,却仍不失尊贵之威仪。在这辆孤独而威仪的马车里,却端坐着一位体魄健硕之中老年男人,他五官圆润,却双眉不展;他双目虽灼灼炯炯,但眉宇之间,却溢露着一种无可奈何,一种不甘心,一种壮志未酬的忧郁,却又毫无悲观绝望之虞;他冷寂静坐于不华而贵的马车里,沉静独思,随着马车的颠簸,他有时会移动健硕得有些笨重的身体,将饱满圆润的五官,缓缓地探出车窗外,皱眉凝望着遥远的地平线,和近处一闪而过的原野乡村,然后,望了望遥远的前方,笨拙而不失稳重身体又缩回车内,重新端坐静思。

    他,便是青霞曾捐巨资于豫学堂的起人袁世凯。只是,与十多年创办豫学堂不同的是,他现在已不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是一介下野的草民。

    袁世凯,老家本是河南项城人,青春年少时,曾数次科举不弟,年轻气盛的他一怒之下,撕碎书课,离家出走,弃笔从戎,借祖父袁三甲故交,依附于淮军吴长庆门下。常言说,山不转水转。数次科举不弟的袁世凯从军之后,恰蓬大清的属国朝鲜内乱,朝鲜求助于大清,袁世凯便随平乱清军入朝。因为他头脑灵活。做事机敏豪爽,重情重义。在朝鲜平乱欺间,又表现了非常卓越地外交才能和军事才干,深受朝鲜当地的黎民百姓所拥戴敬仰。和朝鲜官员们地尊重和敬佩,被当时任的李鸿章保举,荣升为驻朝鲜总理大臣。

    年轻有为的袁世凯意气风。时走大运,荣升驻朝鲜总理大臣地第二年。便被授命于道员衔赴,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在新式陆军里,袁世凯如鱼如水,如虎添翼,他身体里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极大的挥和运用。紧随其后,他便擢升为山东巡抚。直隶总兼北洋大臣地鸿章病世之后,再加上八国联军攻陷京城时的护驾有功,袁世凯理所当然接替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军事才能横溢地袁世凯,在施展军事才能的同时,身体里的政治才能也随机而。他在天津督练新军的同时。扶持了属于他自己的巨大势利,再加上权重一时。清政府恐惧他手握重权又势力旺盛,便采取明升暗降的计谋。将他调离直隶,到京城做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

    只是,智千虑,必有一失;天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早在袁世凯督练新军时,大清光绪皇帝因为听从康有为的唯有变法,才能强国的陈述之后,准于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事项,与顽固派为的慈禧太后所不容。慈禧随决定趁赴天津阅兵之时,动兵变,逼光绪皇帝退位,另立新君。变法领康有为得知此事后,焦急万分,可他只是个总理衙门章京之职,没有兵权,无法保护光绪皇帝。走投无路之时,康有为想起了袁世凯。康有为虽说与袁世凯不识,却早就听说袁世凯是一位礼贤士,顾及下属,豪爽仗义、又重情重义之人,现在的袁世凯又是手握新军兵权地新式陆军督练,再加上慈禧太后又是趁到他所督练地新军去阅兵时动兵变的,所以,康有为立即想起了他:如果他肯相助地话,那光绪皇帝才可稳保皇位,变法才能继续下去;可是,如果袁世凯拒绝效忠光绪皇帝怎么办……康有为百思千虑,千思百虑,无计可施、无良策可行的时候,还是决定派遣维新派地谭嗣同赴天津新军处,劝说袁世凯效忠光绪帝,拒绝替慈禧太后动兵变。可当时的袁世凯,因为深受李鸿章保举之恩,李鸿章呢,又是慈禧太后跟前的红人,而当时的光绪皇帝虽贵为君主,却孤立无依,没有实权,让所有的大臣都看不到半点希,他仅靠几个变法的举人学生,怎么能成得了气候呢!基于这些考虑,袁世凯便表面上答应谭嗣同提出的要求,待谭嗣同一离开,他马上向当时的直隶总督劳禄告密,出卖了谭嗣同。导致了光绪皇帝被囚禁瀛台、谭嗣同等六位变法之人被腰斩于京城宣武门外菜市场口的刑场上,而变法的起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则逃亡日本。

    袁世凯每每想起此事便后悔莫及,当时的他只是出于忠心,只是出于李鸿章曾经的保举情义,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牵连无辜生命被斩。

    因为后悔莫及,袁世凯时时惊恐,夜梦乱挠。他最担心的就是,毕竟慈禧太后年事已高,保不定哪一天一命乌呼了,一旦垂暮的她太后早死在光绪皇帝前边,那年轻的光绪皇帝便苦尽甘来了,他光绪皇帝一旦得势之后,恐怕就要先拿他袁世凯试问了。到时候,他的下场不次于被腰斩于菜市口刑场上的谭嗣同等人了。

    令袁世凯欣慰的是,年轻的光绪皇帝终于没有熬过垂暮的慈禧太后,早慈禧太后几个时辰先走一步了。可同样令袁世凯惶惶不安、心情肉跳的是,可恶的慈禧太后临死之前,竟然指定由光绪的同胞弟弟,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续大统,而载沣又被临死之前的慈禧太后指定为监国摄政大臣。

    载沣做监国摄政大臣的第一件事,就是报袁世凯当年告密之仇。立即宣袁世凯进宫议事,将袁世凯软禁于宫,以便罗织更多的罪名,将他名正言顺地处死及招家灭族。因为袁世凯的告密,他的同胞哥哥虽贵为皇帝,却被囚禁瀛台,忧郁而终。所以。这些年,连他这个做弟弟地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噤若寒蝉。谨小慎微地如覆薄冰,不敢直直起腰杆去做人做事。现在,朝权终于在手。载沣恨不得立即将袁世凯碎尸万段,满门招斩。但是,载沣知道。袁世凯在朝野之中,威望之高。无人能比,他身居要职的幕僚、亲信和下属,不但对袁世凯言听计从,忠心耿耿,同时又手握重权,如果他载沣大张旗鼓地公开处死袁世凯,他又害怕失臣心,引起袁世凯那帮幕僚、亲信和下属地共愤,导致他们动兵变。载沣千思百虑,决定效仿康熙先帝除权臣傲拜的计谋。以下圣旨以宣袁世凯进宫议事之由。先将袁世凯监禁起来,在观风望火的同时。以罗织更多袁世凯地罪名,好名正言顺地将他处死。

    载沣主意拿定。连天亮都等不到的他,立即连夜宣袁世凯进宫。

    袁世凯一接到宣他时宫的圣旨,便预知大事不好,吓得胆颤心情,怕鬼偏偏来鬼,让他惶惶不可终日地事情还是在他的担心拒绝之中出现了。但他不甘心就此走上不归路,出门进宫之前,他如赴黄泉一样绝望,悲痛地吩咐长子袁克定:“如果天亮之前我没有回府,立即通知段芝泉(段祺瑞)赴京!”

    袁克定深知其中厉害。天亮见父亲没有回府。立即急电给任陆军统制并兼任保定陆军学堂地段祺瑞。

    段祺瑞。1865年生人。原名段启瑞。字芝泉。安微合肥人。十七岁投奔在威海驻军中任营管带地族叔段从德。被安排在营中当司书。二十一岁考入天津武备学堂。为一欺预备生。随后又被分入炮兵科。从武备学堂毕业之后。又被官费保送到德国柏林军校学习。学成归国之后。先在北洋军械局任职。次年。调往威海。任随营学堂教习。

    而袁世凯。在危难之际地关口。之所以选择段祺瑞做为救自己于危难地天神。是因为袁世凯早在天津任新军督练时。段祺瑞也被分到了新式陆军里。袁世凯第一天走马上任。点名唱卯。连喊数声段祺瑞地大名。却始终无人应声。经询问。才知道段祺瑞在没有向任何人告假或让人代替告假地情况下。私自己离开军营。回合肥老家大婚去了。在所有人都认为袁世凯会怒冲冠地开了段祺瑞地时候。而袁世凯地那张饱满圆润地大五官。却是满面地微笑。立即吩咐人从他地俸饷中拿出一百两银子作为贺礼。亲自带人送到段祺瑞老家。私自回家完婚地段祺瑞本来就惴惴不安。担心恐慌。他怎么也没想到。袁世凯会如此大度宽容。亲自己带人赴自己地婚宴。那一刻。他便在心里民誓:对袁世凯死心塌地。言听计从。特别是从德国学习归来地段祺瑞。因为军事才能过硬。他一直是袁世凯手下地得力干将。其军事才能和军事实力无人能出其右。

    段祺瑞接到袁克定地急电。立即赶往京。了解了事情地经过之后。向袁克定保证说:“我呆在京城无大用。常言说。虎不离山。龙不离水。我现在就回保定。和实力为袁大人说话!”

    段祺瑞回到保定。得知载沣真地是要对袁世凯下手。立即集合部队。准备动兵变。威逼载沣网天一面。放袁世凯一马。

    但段祺瑞手下地谋士徐树铮认为。段祺瑞冒此大险。很可能于事无补。他极力阻止段祺瑞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贸然兵。毫无取胜之把握。倒终身背上大逆不道。判变朝廷之罪人地名号……”

    对于谋士徐树铮的劝说,段祺瑞言听计从。他征求过徐树铮的计谋之后,便向大清朝廷称病开缺,却暗中吩咐属下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到处动兵动枪动刀的。如果日后朝廷查起来,他便称自己养兵在家,不知其中内情,借以推卸一切责任。

    而大清的皇宫后院,光绪皇帝和慈禧大后同时大丧,而段祺瑞所统管的陆军兵营却举行真枪真炮的冬季大演习,载沣知道段祺瑞是为袁世凯而来,可他也给段祺瑞较上劲了,就是不放袁世凯,因为他不相信,大清立国近三百年,军队就那么死心塌地听从袁世凯和段祺瑞的摆布。

    而段祺瑞见载沣不买账,立即决定给他动真格的,借故京城第六镇陆军兵因饮酒闹事为兵变,名正言顺地出兵进京镇压判乱了。大清朝野上下,皆知段祺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纷纷劝说载沣,不要因为袁世凯而让激变成真实的兵变,让他立即放了袁世凯。

    载沣终于撑不住了,他也早就听说段祺瑞是个讲义的浑人,天不怕,地不怕,今天他载沣算是见识了。于是,载沣立即做了让步,以“足疾”为由,除去了袁世凯所有官职,让他回河南老家,安心养“病”。

    因为段祺瑞的奋力相救,袁世凯才拣回了一条命。但他害怕夜长梦多,不敢在京城多逗留一刻,连夜带着全家老少,逃难似的离开京城。因为陡失权贵,他一路北行,连一个送行之人也没有。直到路过保定时,突然看到段祺瑞带着袁世凯的全班幕僚,站在夜色茫茫之中,恭候谒见袁世凯。

    袁世凯感动得泪流满面,一把握住段祺瑞的手,哽咽不成语地说:“芝泉,这次多亏了你呀!”

    袁世凯回到河南,隐居在安阳。而他是项城人,之所以隐居在安阳,第一是因为,袁世凯不是嫡生,他的生母去世入葬时,因为他的嫡生大哥地老家主持家务,认为袁世凯生母不是正房,紧决不让走正门出殡,袁世凯生母的灵柩也不能入祖坟正|岤和袁世凯的父亲袁正保合葬。当时,袁世凯已是山东巡抚,可他的同父异母大哥就是不买他的巡抚帐,袁世凯与大哥争执不下,甚至跪下哀求大哥,但终终都没有得到大哥的同意。袁世凯一怒之下,只得另拙坟地,安葬了生母。因此,他与大哥闹翻了脸,盛怒之下誓,永不回项老家。

    袁世凯隐居安阳洹上的第二个原因是,安阳洹上位于河南直隶交接处,交通方便,离京城又近。再就是,相传商朝名相伊君在朝中遭人诽谤,就是到安阳洹上村隐居三年,后来,商王亲自己到洹上村迎他复位。还有就是,安阳也是袁世凯的远祖---汉朝大将军袁绍的祥之地。袁世凯早在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之时,就现了洹上村这块风水宝地,当时他就在这里购买了几百亩田地。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并且,还差点送了不是太老的命。

    袁世凯最初隐居的这几个月,因为他颐养天年的养寿园由他的长子袁克定来监督筑建,所以,门可罗雀的他无事可做,忽然想到了多年之前,为他起创办的豫堂捐巨资的马吉樟小妹。当时他就对青霞敬佩不已,再加上他回到洹上村之后,经常看到报纸上宣传青霞热心公益,捐款贫穷的事迹,特别是青霞出资,创办的河南省唯一的一所华英女校,从内心里佩服青霞,心想,如果自己永远学寂于安阳洹上村的话,还不如学一学吉樟小妹青霞呢!基于这些考虑,袁世凯便趁他的养寿园还没竣工,再加上正遇着初夏的好时光,便只带一两个保镖,驱车从安阳出,直赴尉氏而来。

    第110章:袁世凯下野,访一品夫人(2)

    将近巳中之时,袁世凯乘坐的马车,趟着如金汤一样的阳光,缓慢、尊贵而又有礼仪地驶进尉氏城。不时掀开车帘观看窗外风景的袁世凯,让车夫稳住马车,他亲身探身车外,满脸的谦恭微笑,温言软语地向过往行人打探:“劳驾,请问您一下,一品诰命夫人创办的华英女校怎么走?”

    “哦,你问的就是那个大脚丫学校吧!”行人看着一身布衣,五官圆润饱满,而又气质稳重、且威仪高雅的袁世凯,一点不敢怠慢,像草民回答长官的问话一样,热情而受宠若惊地用手指着前边说,“您一直向前走吧,到前边的新街口,再向南行走,如果不清楚,到新街路口之后,您再接着询问行人吧。”

    “多谢!”袁世凯双手抱拳,谢过行人,健硕的身体缩回车内,便忍俊不禁地窃笑,嘴里同时重复着行人的回话,“大脚丫学校!有意思!哈哈哈……”

    在袁世凯的窃笑中,他乘坐的马车,如鹤立鸡群的尊贵,像一位寻幽探胜的,向尉氏县城深处驶去。

    袁世凯到尉氏视看华英女校而这一天,正赶上学校规定的礼拜天。而华英女校,每个礼拜六和礼拜天,都要组织学生们学习刺绣、编织和植桑养蚕的日子。

    而青霞,她每隔十天半月,都要抽出空闲,到华英女校视察学务,与几个女教师和众学生们同吃同坐,谈心拉家常。有时候,她会趁着视察的课余时间,像回到青春年少时那样。与朱炳麟、燕斌和高山爱子她们欢声言语,笑声爽朗;兴致高涨处,她们仍然会大声地唱《自由女权歌》。

    当袁世凯的马车,缓缓停在华英女校大门前的时候,青霞正在华英学校视察。此时此刻,青霞正挤身于教师和学生们中间。与她们一起,专心致志地观听资深养蚕女师的桑蚕讲解和躬身示范。青霞看着,听着,眼前突然出现了幻觉,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岁地年纪。随家父马丕瑶远赴南方边垂,父亲为改善当地人的穷困,奏报圣上得到准许之后,在当地大力展植桑养蚕,那时的她,时常跟随到农家访察的父亲,到植桑养蚕的农人家,静静地站在一边。入迷地观看农人操作养蚕,看农人喜收蚕丝,看农人靠植桑养蚕,摆脱了贫困。也可能是那时结下的情结吧。青霞始终对植桑养蚕念念不忘。创办华英女校,她便把学生在礼拜天地志趣活动里,按排了植桑养蚕这一项。为此,青霞还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