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复夏之民族崛起 > 复夏之民族崛起第23部分阅读

复夏之民族崛起第23部分阅读

    兵们野蛮的驱赶百姓,来不及关门的商家顿时被祸害一番。顿时北京四九城的气氛一下紧张起来。

    在上书房中,光绪此时就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从下午开始,他就感觉着不对劲,伺候的太监被换了一批,侍卫也都换了个遍,任自己怎么问那些小太监,都没有人敢于对自己回话,到了傍晚,更是严厉,光绪被小太监挡在了书房内,不得出去,光绪此时才知道,一切都完了,到现在光绪已经在上书房呆了一下午,除了太监们送了点膳食进来,在没有一个人就来,房内静的要命,静下来的光绪越想越怕,越想越怕,一向对自己严厉不已的亲爸爸不会将自己真正的废了吧,会不会杀了自己,大清国难道就没有在起的机会?终于要败在自己手中?

    就在光绪胡思乱想的时候,门被推开,一个面白无须的太监走了进来,光绪抬头一看,不是李莲英还有谁。

    “太后懿旨,皇上近来多受维新党人蛊惑,倒行逆施,扰乱朝纲,哀家遵从各个辅政大臣亲王爷们的哀求,与明日开始训政,哀家罚皇上于瀛台好好反省。不得离开一步。哀家已经严令荣禄袁世凯与天下广为搜捕维新党人。望皇帝好好反省。”李莲英一走进来,瞄了一眼颓废的坐在椅子上的光绪,快速的将慈禧的旨意宣读。

    “还傻愣着干嘛,还不扶皇上去瀛台。”李莲英见光绪就如蔫了的茄子一般,听了懿旨后丝毫话语都不说,只是眼睛直直的盯着门外。

    李莲英对着旁边两个小太监吼了一句,立马两个太监上前,躬身对皇帝报了声歉,架起光绪就往外走去。

    “放开朕,放开朕。你们不怕灭九族吗,你们这可是大不敬之罪。”光绪此时终于反应过来,立即歇斯底里的嚎叫着说道。无奈,本就是体虚身子弱的他,哪里挣脱的了。

    但是两个太监只是微微的说了声得罪,然后拉着光绪就往外走去。一路上,光绪坐在龙辇上瑟瑟发抖,心中巨大的恐惧袭来,还不知道慈禧会怎么处置自己呢。

    而在寝宫内的珍妃得知消息后,一直与光绪感情甚好的她,立即慌了神,连忙批了一件衣服,就由太监带路,往慈禧驻扎的宫殿走来,但是出乎意料之外也在她意料之中的事儿还是发生了,慈禧对她大加咒骂,并严令其伺候不得与光绪帝见面。失魂落魄的珍妃哪能料到今日之祸,只得跌得撞撞回宫。

    在光绪被强硬的拉往瀛台的同时。北京步兵统领属下的八旗兵们正在四九城的大街小巷打砸抢烧,一时,漆黑的夜空被燃起的房屋印的通红,这一夜又不知道多少家庭破散,多少良家妇女被蹂躏。

    康有为等人由于事出仓促来不及出城,便被堵在城内,感觉着风向不对的康梁二人,连夜躲到了英国公使馆内,寻求庇护。而另外几人,如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还有对此次事件负有很大责任的杨锐也遭逮捕,陆续还有许多维新党人士本逮捕入狱,而一些无辜百姓也遭殃及池鱼,大多人被逮进去后被大加勒索,以至倾家荡产。

    北京城的鸡飞狗跳一直持续到天色大明,而刑部大牢也关了好几百人,由于没有搜到康梁二人,所以慈禧并没有宣布搜捕的结束,到天色渐明时,袁世凯的一个协的北洋新军开抵离京城五里远的地方,袁世凯单马进城,觐见慈禧,在殿上,袁世凯痛哭流涕,“臣恭请太后老佛爷圣安,微臣护驾来迟,死罪,死罪。”

    慈禧看了看地上的年轻人,满意的点了点头,此人还是比较明事理的,在光绪的诱惑下也没有倒向那边,嗯,是个可造之材,不过就是心机重了点。“起身吧,来人赐座儿。”

    等袁世凯将半边屁股放到凳子上,慈禧又问道,“慰亭来的可够快的。一路辛苦了。”

    “回太后老佛爷,微臣一接到荣大人的电报,就点起士兵,马不停蹄连夜赶来。不过为老佛爷办事儿,弟兄们都不辛苦。”袁世凯一副大义凌然的模样。

    “嗯,很好,歇息片刻,立即让你的兵接替步兵衙门的人搜捕康梁二人,此二人不除始终不放心,记着,一定要尽快,昨晚荣禄手下一帮人可是闹了个鸡飞狗跳。洋人公使已经几次派人询问了。”慈禧眉头紧凑,昨晚北京城发生的事儿她并不是不知道,那些个旗人兵是真的不堪大用了。

    袁世凯领命下去,立即吩咐自己手中士兵接替荣禄的步兵衙门的旗兵搜捕康梁二人。袁世凯不得不说他还是带兵有方的,北洋新军的素质显然要比步兵衙门的兵们高很多,不仅不抢掠百姓,看见乘机闹事儿的青皮流氓们还一律困了起来让顺天府的衙役们捉了回去。

    天一亮的时候世铎和恭亲王奕䜣就联袂给各国驻京公使知会,告知他们这是老佛爷在清理政敌所以不需慌乱。

    ——求一下票票,谢谢支持。

    第二十五章 政变始

    求推荐收藏————————

    不过即使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上来,一天下来也是毫无收获,袁世凯此时也大致猜到两人在什么地方了,他将二人可能的藏匿地点向慈禧报告。

    慈禧一听二人可能藏匿于洋人公使馆,当下也是傻眼儿了,这就没办法了,不过好歹,维新党的主要骨干已经落网,最主要的光绪也已经被控制,所以她也不是很在意二人的下落了,反正两人没了光绪的支持也造不起什么风浪来。

    可以说到此时为止,光绪和康梁等人一心想要强国的变法梦彻底破灭,至于他们将要落得什么下场这暂时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在北京风起浪涌的时候,奉天,傅恒和谭嗣同一直在喝酒,谭嗣同不断的唉声叹气,既是对变法失败的感慨也是对光绪康梁等人的下场担忧,还有就是为国家命运的感慨了。

    而傅恒同样是眉头不舒,因为此次既有光绪的密旨,让他带兵入京,可谓是一个良好的楔如北京城的良好机会,不过因为东北现在实力还不够壮大,还不能够以三省之地完全控制慈禧手中的权力,所以不得不含恨而止,这让傅恒很是郁闷,如果此次实力充足,接着光绪的旨意,光明正大的入京,到时只要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拿下,在将光绪架空,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样的话,在段时间内控制中国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人各怀心思,一杯接一杯,很快便陷入大醉境地,虽然傅恒醉了,可是东北的一些列机构还是高效的运转,情报部在叶向祖的示意下,在北京城的情报人员不断的散布消息,说慈禧将要废帝,重新执掌政权,那样一来她又会将国家拉入一个泥潭中,还将甲午时期慈禧挪用北洋舰队经费用作建园子的事儿翻了出来,一时间北京城的角落里到处都是对慈禧的不满的声音,甚至一些得到确切消息的在京学子,在某些人的推动下联合上书都察院,还要求慈禧彻底还政于光绪,不得干扰朝政,更甚至一些头脑发热的学子还搬出祖制,说什么妇人不得干政。

    接到上书的都察院恨不得将这帮不懂行情的学子们一个个全都掐吧掐吧了,也不看看风向,不过由于聚集的学子们数量颇多,甚至还有老些百姓也渐渐的聚集,所以他们也不敢隐匿不报,于是颤颤巍巍的将学子们的公车上书给递了上去。

    “混账,一个个都是干什么吃的,马上命令袁世凯,让他驱散这些个蠢货。有不听的,都给哀家扔到刑部大牢严加审问。”慈禧狠狠的对着前来报告的都察院的督察御史发了一通脾气。

    而前来报告的御史值得老老实实的听着慈禧的训斥,得到慈禧命令后,屁滚尿流的回去吩咐命令了。

    接到懿旨的袁世凯可是大大的头疼了,如果自己真按照慈禧的意愿对这些学子举子们加以驱赶或者是抓起来扔进刑部大牢,可想而知,自己会在读书人的眼中成为一个什么样子。不过如果不遵守慈禧的意愿,那样一来恐怕眼下自己的差事就得玩儿完。权衡利弊后,袁世凯当即命令士兵对聚集的近千学子们加以驱赶,刚开始袁世凯还命令士兵们好言相劝,不过随着越来越激动的学子们越来越骂的难听的话语和肢体抵抗后,饶是袁世凯在想保存形象也按捺不住,当即就命令士兵们抓捕不远散开的学子们,当然这些平常被这些读书人们看不起的丘八可就不会顾及那些了,直接用枪托砸,继而发展到用刺刀刺,接连躺下好几人后,被袁世凯抓得抓,驱赶的驱赶,围绕在都察院门口的学子们不得已只好散去。

    而被抓起来的维新党人,被关在刑部死牢内,此时几人已经几乎被慈禧下令折磨的不成|人形,折磨一通后,主审还是没有从他们的口中知道康梁的藏身之处,最终几人都被判刑,斩立决,于三日后押赴菜市口斩首示众。

    第二日,金銮殿上,慈禧还是坐在黄|色垂帘后面,前面是被严令不得说话的光绪,待得大臣们三呼万岁三叩九拜后,李莲英罕见的走了出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亲政以来,先有甲午之战,后有俄人之战,国家局势艰难,而朕年少识浅,经验甚匮,为了抱我大清江山社稷,今特恭请太后老佛爷重新训政,还望各位大臣严密配合。”一张光绪根本就没有看过的圣旨在李莲英尖锐而又渗人的声音中宣读出来简直就是对人耳朵的折磨。

    “臣等恭请老佛爷训政。”杜撰的光绪帝的诏书宣读完毕后,在几个大臣的带领下所有的臣工都跪下一起喊道。

    “既然皇上和众位臣工极力邀请,那哀家就仗着这把老骨头在为大清江山操劳操劳。”终于慈禧千呼万唤始出来。

    慈禧一宣布重新训政,就光明正大的宣布之前光绪皇帝下发的一切关于变法的事儿都停止,并全城搜捕维新党领头人康梁二人,而之前因为变法而被光绪罢免的各大臣纷纷官复原职,至于在东北的谭嗣同,没有人会在这个景儿欠揍的提出来。由于袁世凯办事极得慈禧之心还是继续署理直隶总督一职。

    这样一来,就正是宣布了变法的流产,也正是宣布了光绪亲政生涯的结束,好在慈禧并没有孤注一掷的废帝。

    变法到此共进行了四月零二十天,除了京师大学堂的修建被慈禧保留,其余大部分都被废除,所以说这次变法基本上没有改变现状。

    各国公使也被慈禧风行雷厉的手段震惊,本来对于光绪以及这次变法很支持的各国公使也是没法,现现在还能说什么呢,帝党已经被一网打尽,即使你再怎么反对还有什么作用?所以各国公使也落得个干脆,都采取了保持缄默的态度。

    胜王败寇,光绪等人显然没有得到京城百姓们以及王公大臣的支持,光绪被囚禁后,除了珍妃以及少数几个大臣,居然没有人为光绪据理力争。此时康梁二人正在积极谋求出国留洋去呢,对于光绪他们也无能为力了。

    就在所有人都沉默的时候,《东北时报》在谭嗣同犀利的笔尖下对这次的变法以及政变坐了极为客观的评论,报纸指出,这次变法虽然有颇多有待商榷的地方,但是这始终是国人进行变法改革的第一次尝试,但是慈禧一党采用如此极端的方式破坏变法,真正是大逆不道,也是极其野蛮的,还有如果大清国不变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陷入苦难的深渊之中,当然这些话都是说的极为委婉,隐秘。这篇文章是谭嗣同酒醒后书就的。当然用的是他的笔名,落霞散人。看到消息的慈禧又一次的陷入了暴走中,但是这个报纸是东北傅恒的,虽说现在慈禧的势力并不比傅恒手中的差,但是她却不打算现在动傅恒,没办法,现在人家刚刚登了一篇文章,你就要迫不及待的对傅恒下手,这不是此地无银三两吗。

    叹一声气后,慈禧也没多说,只是心中暗道,在过几年,等时机成熟,哀家一定将傅恒你这个乱成贼子五马分尸。

    “濆。”傅恒正在看阅文件,猛地身子一哆嗦打了一个喷嚏,暗道,丫的,谁在背后说老子。

    由于东北时报敢于刊登别人都不干刊登的的新闻,而且上面都是些为光绪抱不平的话语,所以一出现就被一抢而空。无形间光绪又一次帮了一个大忙,很多读书人看着报纸上的文章以及态度,一下子就对东北的好感上升不少,于是纷纷往东北而来。

    ————求推荐收藏谢谢支持。

    第二十六章 李经芳和张佩纶

    求推荐收藏,万分感谢。————

    随大流前来的还有被李鸿章举荐而来的李经芳和张佩纶还有之前李鸿章的一些幕僚,执掌北洋近二十年的李鸿章在傅恒来到的这个时代经过甲午风云后并没有被慈禧重新启用,而是被雪藏了,现在闲居贤良寺,反而本在历史上会退后两年才会大放异彩的荣禄和袁世凯成为了慈禧的第一心腹,荣禄被慈禧任命为京师步兵统领兼任九门提督,掌管着京城的治安,而袁世凯由于这次政变再一次高升,当上了直隶总督,与铁良共同掌管着北洋六镇新军,以及一镇旗人新军。

    做了一辈子裱裱糊匠的李鸿章此时也确实对这个风雨飘摇的朝廷失去信心了,加上自己身体越感不适,如果不是各国公使对自己关系良好,朝廷在某些时候还会询问到自己,他恐怕早就回合肥老家了,不过即使他心灰意冷,但是崛起的傅恒还是让他多少有点吃惊的,虽然傅恒对朝廷不甚恭敬,但好歹人家用自己十分之一的时间办成了自己一生都没办成的洋务,所以李鸿章抱着一股复杂的心情,将自己的儿子和女婿送去了东北,一同去的还有几个能力较强的幕僚,至于盛宣怀,这个早就抱上袁世凯大腿的能人早就不需要自己担心了,一封书信将两人送去东北,李鸿章安心的住在了贤良寺,抱着玩味的心情,准备看看这朝廷将会走到哪步田地。

    对于李经芳和张佩纶的到来,傅恒可谓是意外之极,本来,着急赶回来的傅恒还以为能借这次慈禧与光绪的决裂之机会,将自己的触手伸进北京城,继而染指整个天下,不过事情的发展还是让他唏嘘,看来,还是得有绝对的势力之后才能想这些东西。

    李张二人到了奉天,显得很是低调,刚到的第一天二人一起拜会了傅恒,而傅恒也是很礼貌的接待了李张二人,看了李鸿章的书信,傅恒也不禁唏嘘,。

    看来,这个东方的俾斯麦,确实是对清廷失去信心了,信中李鸿章对二人的事儿避而不谈,只是一个劲的夸傅恒年少有为,办成了自己一辈子都办不到的事儿,如今整个东北建设如火,发展神速,令他佩服不已,表示有机会一定会合傅恒面谈,只是在最后的时候顺带提了一句,说二人对于洋务和政务方面都还算熟悉,让傅恒喜欢就用不喜欢则算了。

    傅恒将手中的书信看了一遍,呵呵的笑了,让一旁的李张二人疑惑不已,傅恒暗道,不愧是成精的政治家,知道现在洒家极为缺懂洋务明政务的人才,这老小子还一副你爱用不用的语气,即使你用了,我也不欠你人情,丫的,仿佛这不是你亲戚似的。

    不过想归想,傅恒可是不会放过这两个人才的好机会,当下整理一下心情,微笑着对两人问道,“老中堂大人身体可好。”

    “劳大人挂念,家父身体倒还算硬朗。家父也很期望与大人会晤。”李经芳语气恭敬的回到。

    “嗯,好就好哇。不过二位既然来了东北,那我肯定是不会放二位回北京的,不知道二位想做点什么?或者说担任什么职位。”傅恒的话其实是出于真心来将的,根本就没有试探二人的意思。

    “劳大人错爱,如果大人实在是不方便,我二人即可就回转北京城。”显然,二人理解错了傅恒的话语,以为他是在试探自己。

    “哪里哪里,你们误会了,我是真心实意的想问一下二位擅长什么或者想做什么而已,毕竟,物尽其用才是硬道理嘛。”傅恒连忙解释,并暗道,丫的,还是政务高手,外交高手,洋务高手,连这话的真伪都听不出来。

    “是我二人曲解大人意思了,还请大人恕罪,家父让我二人来东北也是存了让我二人所学能为国家做点贡献的心思,至于职务安排悉听大人尊便。”李经芳不疾不徐的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