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三国好孩子 > 三国好孩子第25部分阅读

三国好孩子第25部分阅读

就又说傻话了?”陶应笑骂道:“传国玉玺何等珍贵,徐州与长安又远隔千里,我们的送玺使者不管是走那一条路,都必须要穿过其他诸侯的地盘,其他的诸侯能不起贪念?能让我们的使者带着传国玉玺通过他们的地盘,到长安请功邀名?我们周边的诸侯,那一个是这样的傻子?”

    “送不到天子面前,那怎么办?”陶基面露难色。

    “简单。”陶应抿了一口茶,淡淡说道:“既然我们没办法把传国玉玺送到天子面前,那我们就可以推托别人送还天子,先把这枚传国玉玺交给一个实力足够的诸侯,请他帮忙,替我们把传国玉玺送还天子。这么一来,我既兑现了誓言,传国玉玺也可以平安送还天子手中,帮我们忙的诸侯也可以跟着捞点功劳,皆大欢喜。”

    “二哥,你又说书呆子话了。”陶基埋怨道:“请别人把传国玉玺送还天子,你就不怕那个诸侯把这枚传国玉玺给扣下了?”

    “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陶应眼皮都不眨的说道:“我以诚意待人,人必以诚意待我,我相信不管我委托那一个诸侯送还玉玺,他必然都会顾念君恩,遵守承诺,替我把玉玺转送到天子面前。”

    陶基大急,正要反驳陶应的胡说八道,陶应却挥手阻止他的质问,转向旁边的鲁肃问道:“军师,依你之见,我应该拜请那一位诸侯送还玉玺?”

    “公子心中已有成算,又何必问我?”鲁肃微笑着反问道。

    “我心中确实是有成算,但还是那句话,我的战略目光不如军师。”陶应答道:“所以还请军师不吝赐教,以正谬误。”

    “那在下就冒昧直言了。”鲁肃也不客气,朗声说道:“依肃之见,徐州周边群雄中,曹操应该首先排出,曹贼素以j诈著称,不会看不穿公子用意,把玉玺给他毫无用处。北面的袁绍和公孙瓒正在死战,不决出雌雄前无力南顾,等他们分出胜负后,公子你也差不多用不着怕他们了,所以他们也可以排除。吕布反复无常,贪似豺狼又实力较弱,把玉玺给他既无必要,又有可能让他认为公子你软弱可欺,对徐州贪念更生。南面的刘繇、严白虎和王朗等人皆是庸碌无能之辈,公子你不去收拾他们,他们就已经感激不尽了,所以他们也不用考虑。”

    “至于最后那个诸侯。”鲁肃在这顿了一顿,微笑说道:“无论是战略需要还是战术需要,他都是最理想的托付人选,而且把传国玉玺交给了他,公子还有再次取回玉玺的机会。”

    陶应露齿一笑,道:“军师,看来我们又想到同一点了,不知军师可愿辛苦一趟,去担任这个使者?”

    “公子差遣,肃敢不从命。”鲁肃一口答应,与陶应对视哈哈大笑,旁边的陶基和章诳等徐州众将则满头雾水,不知陶应和鲁肃说的到底是谁,又究竟有什么战略战术目的?

    ……

    陶应和鲁肃哈哈大笑的同一时间,孙坚和孙策父子的两个旧部程普和黄盖却是在哇哇大叫,怒火冲天,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来得及带着孙策的尸首登船渡江,就被袁术军大将陈芬率领的水师堵在了岸上,然后船上袁术军迅速登岸,把几百孙策残兵迅速包围,逼着孙策残军放下武器投降,孙策残军里的少部分袁术军士兵很痛快的就放下武器,而黄盖和程普权衡再三,终于还是放下了武器暂时保住性命,在陈芬面前极力为孙策辩白,言明孙策并无反叛之心。

    让程普和黄盖愤怒万分的是,陈芬根本就不听程普和黄盖的半点解释,一口拒绝将孙策尸体送到曲阿交给孙坚遗孀的请求,决定孙策的尸体先行送往寿春,交给袁术处置。同时陈芬又解除了所有孙坚旧部将士的武装,暴敛天物的把这些百战精兵打散编制,放到了战船上当出苦力的摇桨水手,程普和黄盖也被解除了武装打入了囚车,连同孙策的尸体一起送往寿春,交给袁术处置。

    程普和黄盖还不算惨,最惨的人还是孙坚的旧从事官朱治,为了给孙策报告纪灵出兵的消息,朱治抛弃了他在寿春的妻儿老小单骑出逃,结果孙坚的旧恩倒是报了,这会再次落到袁术军手中时,朱治甚至连到袁术面前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被陈芬按照袁术的命令拿下斩首,他在寿春的妻儿老小,也已经早被关入大牢,等待被贬为奴仆的命运。

    比较幸运的人是周瑜,因为周瑜并非孙坚旧部,又是以巢湖长的身份率领民间义勇加入袁术军,所以陈芬也没有过于难为周瑜,还决定把周瑜收编入伍,和其他的孙策残部队伍里的袁术军士兵一样,继续留在袁术军队伍里当兵吃粮。然而周瑜并没有接受陈芬的好意,还主动对陈芬说道:“陈将军,请把在下也打入囚车,送到寿春去交给左将军吧,孙策是在下的总角之好,他的一切在下都知道,请将在下送去献给左将军,左将军一定会重赏于你。”

    “你这话什么意思?”陈芬惊讶问道:“难不成,你想到主公面前揭发孙策小儿的罪行?”

    “不错。”周瑜也不顾远处程普和黄盖等人疯狂怒吼,无比平静的点头答道:“孙策确实有不臣之心,也有对左将军的不敬之语,孙策这次出兵广陵的其他打算,在下也一清二楚,在下愿意戴罪立功,当面向袁公揭发孙策的种种罪行。”

    说到这,周瑜顿了一顿,又道:“陈将军,在下也算是名门之后,在下的祖父周景公与伯父周忠,都曾出任大汉太尉一职,在下的父亲周异,也曾出任洛阳令,他们都与左将军有过一面之缘,所以袁公一定会接见我,更不会责怪将军小题大做。”

    周瑜把话说到了这一步,陈芬当然不可能拒绝,所以陈芬也不再犹豫,马上就答应了周瑜的请求,决定把周瑜连同孙策的尸体和程普、黄盖等人一起送往寿春,交给袁术发落。但是寿春距离长江实在太远,把周瑜等人押往寿春反倒不如走陆路方便和快捷,所以陈芬很快就安排了一队人马押送周瑜等人西进,陈芬率领的袁术军水师则暂时驻扎在广陵渡口,一边封锁广陵徐州军与袁术军另一个敌人刘繇的联系,一边等待纪灵率领的主力抵达,或者等待来自袁术的下一道命令。

    孙策刚死,与孙策亲如手足的周瑜就如此翻脸无情,还连到袁术面前揭发孙策罪行戴罪立功的话都说了出来,黄盖和程普二将当然是暴跳如雷,大骂周瑜无情无义,禽兽不如,周瑜则是默默无语,任由程普和黄盖如何大骂都充耳不闻,就好象已经忘记了与孙策的手足之情一样。只有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周瑜才会缩在囚车一角默默落泪,口中喃喃自语,“伯符,你不要急,请再耐心等待几天,我一定会把陶应小儿,送去给你做伴……”

    因为这一次路上没有君子军捣乱,押解周瑜等人返回寿春的袁术军走得很快,才用了四天多时间就把周瑜等人送到东城,而纪灵率领的袁术军东征主力也已经抵达了东城,驻扎进了孙策替袁术拿下的东城城外,只是纪灵已经收到了孙策全军覆没的消息,无法继续执行捕拿孙策问罪的任务,所以纪灵也没有继续东进,正在东城县城里花天酒地的等待袁术的命令,到底是继续东进拿下广陵,还是收兵返回寿春?

    看到纪灵按兵不动,尽管纪灵并没有说见不见周瑜等人,周瑜还是主动的在囚车里大喊大叫,请求纪灵接见,还说有一个天大的秘密要当面禀报纪灵,也有一个天大的功劳要送给纪灵。看守无奈,只得向纪灵禀报此事,纪灵也万分好奇,下令将周瑜押进东城,抽时间见了周瑜一次。

    满身镣铐的被押到纪灵面前,一向自命清高的周瑜难得露出了一些谄媚之色,先是在纪灵面前双膝跪下行礼,又自己报了家世和姓名,让纪灵对自己产生好感后,周瑜又满脸谄媚的说道:“恭喜纪将军,贺喜纪将军,有一个天大的功劳,已经在等着将军你去拿了。”

    “什么天大的功劳?”纪灵好奇问道。

    “不知将军可曾听说过传国玉玺?”周瑜笑嘻嘻的说道:“之前民间传言,董卓之乱时,那枚传国玉玺落入孙坚之手,不知将军可曾听说过?”

    “怎么没听说过?”纪灵没好气的说道:“我主还再三质问过孙策小儿,要求孙策小儿献出传国玉玺,那小儿矢口否认,一口咬定此事只是传闻。”

    “孙策小儿在撒谎。”周瑜换了一副严肃神色,道:“传国玉玺不仅在孙策手中,在下还曾经不只一次的亲眼见过,五龙交纽,铭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真在孙策手里?”纪灵跳了起来,大怒道:“那传国玉玺现在在那里?陈芬为什么没有派人送来?”

    “将军不要误会,此事并非陈芬将军贪墨,而是那枚传国玉玺已经易主了。”周瑜赶紧替陈芬辩解,又把陶应骗走传国玉玺一事向纪灵详细说了一遍——其实陈芬也从袁术旧卒口中听说了此事,并且在书信中向纪灵禀报了此事,只是咱们的纪灵将军只顾着花天酒地,还没来得及看信而已。

    听了周瑜的介绍,又迅速拿出陈芬的书信观看,确认了周瑜没有说谎,纪灵顿时勃然大怒,“好个孙策小儿,原来传国玉玺果然在你手中!好个陶应小儿,玉玺乃是天子之宝,你小小一个无官无职的徐州牧次子,也敢夺走藏匿!”

    “纪将军,这是你为主公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请不要错过。”见火候已到,周瑜立即怂恿道:“玉玺乃是天子之宝,袁公定然不会坐视此宝落入陶应手中,将军还请尽快挥师东进,直逼广陵城下,攻破广陵拿回玉玺,献于袁公面前,袁公大喜之下,必然重赏将军。且陶应小儿虽然击败了孙策逆贼,自身伤亡也十分巨大,将军此刻东进攻城,正好可以收到趁虚而入的劝效,拿下广陵,易如反掌!”

    “不错!”纪灵一拍面前案几,咬牙说道:“传国玉玺这样的天子重宝,岂能被那陶应小儿独占?我当立即挥师东进,替主公夺回此宝!”

    “将军请放心去吧。”周瑜乘机说道:“还有,请将军速速派人将在下押赴寿春,在下到了袁公面前之后,一定会向袁公禀明此事,请袁公为将军速发粮草救兵,拿下广陵夺回此宝。”

    “你也可以乘机脱罪是不是?”纪灵看着周瑜笑道。

    “让将军说中了,在下确实急于将功赎罪。”周瑜惭愧的低下脑袋,又飞快抬头说道:“再有,纪将军,在下与陶应小儿交手多次,深知他的战法战术,若蒙将军不弃,在下愿将陶应君子军的战法战术合盘道出,向将军献上破敌之策。”

    第五十七章 棋高一着

    为了能让纪灵攻破广陵,并且砍下不共戴天仇人陶应的狗头,周瑜毫无保留的向纪灵道出了自己与君子军交战中积累的心得体验,并且提出三个好建议,帮助纪灵对付陶应。

    周瑜提出的三个好建议如下:第一,建议纪灵把弩手单独编制,组成一支骑弩军,专门用来对付君子军。

    第二:专门准备一支弓手预备队,用来对付君子军步兵的竹矛阵——当然,周瑜也知道以陶应的j诈,绝不可能在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的使出这个破绽极大的竹矛阵,只会在特殊环境下突然使出,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但为了预防万一,周瑜还是把君子军竹矛阵的特点与作战方式向纪灵详细叙述了一次,建议纪灵重视此阵,不要重蹈孙策军的覆辙。

    第三:周瑜建议纪灵不要和陶应打流动战,避开君子军的流窜所长,同时又建议纪灵采取一力破十巧的正规战术,把主要力量用于正面攻克广陵城池这个战术上,逼迫惧怕硬仗的陶应正面对决,发挥袁术军的兵力优势,迫使陶应暴露兵力不足的致命弱点。

    除此之外,周瑜还主动向纪灵献上了君子军的骑射秘密,把这个孙策用近千精兵换来的秘密无偿奉送给纪灵,还当着纪灵的面亲手做了一个带有两个绳套的马鞍,帮助纪灵军骑兵提高奔袭能力与骑射努力,更进一步增大纪灵军的胜算,削弱君子军的优势。

    听完了周瑜对君子军的介绍和提出的三个建议,又看到了周瑜亲手制作的绳套马鞍,沙场经验丰富的纪灵当然是大喜过望,也极其的欣赏周瑜的才具,当场提出给周瑜在袁术面前做保,要把周瑜留在身边参谋军机,帮助自己攻克广陵。然而周瑜却拒绝了纪灵的好意,恳求纪灵仍然把自己押到袁术面前,当面向袁术请罪,揭发孙策的背叛恶行。

    “公瑾,你又何必到主公面前自讨苦吃呢?”纪灵也是确实欣赏周瑜,又说道:“依我之见,你到主公面前请罪就不必了,有我给你做保,主公肯定会赦免你的一切过错,等你帮我拿下了广陵,我再在主公面前给你说几句好话,肯定还能给你捞一个官职,又何必坐着囚车到寿春去受罪?”

    “将军好意,罪人周瑜心领了。”周瑜还是摇头,诚恳的说道:“但周瑜坚持要到袁公面前请罪,也不全是为了在下个人自己,有很多关于徐州五郡的军国大事,在下必须向袁公当面陈述,还请将军不吝成全,把在下押往寿春,交与袁公处置。”

    见周瑜坚持要自讨苦吃,纪灵也没有过于勉强,很快就答应了周瑜的请求,派人把周瑜继续押往寿春,同时纪灵又接受了周瑜的请求,给袁术去了一封书信,禀明传国玉玺已经被陶应骗走一事,再有就是请求袁术接见周瑜一次,让周瑜当面向袁术陈述事情经过,周瑜再三拜谢不提。

    就这样,在程普与黄盖愤怒的咆哮怒吼声中,拒绝了纪灵好意的周瑜再一次坐进了囚车,在袁术军士兵的押解下继续西进,用了五天时间回到寿春。进城之后,周瑜又在袁术派来审问的官员面前大力献媚,极尽阿谀谄媚之所能,还顺着袁术军官员的意思,对孙策是百般辱骂,万般污蔑,帮助寿春官员给孙策定罪,获取袁术心腹的欢心,也换得了这些官员在袁术面前说话,请求袁术接见一再表示要将功赎罪的周瑜。

    周瑜的努力没有浪费,被押回寿春的第三天,周瑜就获得了袁术即将召见的消息,确认消息无误后,周瑜又让前来探监的家眷厚贿看守,让看守允许自己沐浴更衣,整理仪表,把自己全身清洗得干干净净,又换上了崭新囚衣,极力给袁术制造最好的第一印象。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全身上下焕然一新的周瑜被押到袁术面前时,容貌出众又风度翩翩的周瑜确实给袁术留下了很好印象,袁术对周瑜说话的语气也温和了几分。

    “你就是周瑜周公瑾?”上下打量着姿貌出众的周瑜,袁术好奇的问道:“听说你是周太尉的后裔,真有此事?”

    “回禀袁公,确有此事。”周瑜彬彬有礼的答道:“在下的从祖父周景公,与在下的伯父周忠,都曾出任朝廷太尉一职,袁公的太尊袁逢公,还曾与在下的祖父有过同朝为官之缘,颇为亲近,所以在下斗胆,还得尊称袁公一声伯父,也得斗胆谦称一声晚辈。”

    “你既然是名门之后,那为何要随着孙策小儿造反逆,反叛于我?”袁术喝问道。

    “晚辈该死,晚辈一时糊涂,错上了孙策小儿的贼船,为他助纣为虐,在下罪该万死,还请袁公看在老辈人的份上,饶晚辈一命,晚辈愿结草衔环,报答袁公大恩。”周瑜赶紧双膝跪下,毕恭毕敬的磕头请罪。

    所谓的孙策叛乱事件中,周瑜只是一个半途加入的帮凶走狗,罪不至死,这点袁术当然知道,加上周瑜立功赎罪的表现和纪灵的书信说情,袁术早就不想杀周瑜了,所以袁术很快就做了一个顺水人情,道:“那好吧,看在你祖父周景公的面子上,我可以考虑饶你不死,不过我接下来问你的话,你须得如实回答,如若不然,休怪吾不讲情面!”

    “诺,袁公请放心,在下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周瑜恭敬答道。

    “最好如此。”袁术很有威严的点头,又迫不及待的问道:“听说孙策逆贼临死之前,被徐州的陶应小儿骗走了孙坚的传国玉玺?可是真有此事?那枚传国玉玺,又到底是不是真的?”

    “回禀袁公,确有此事,那枚玉玺,也是孙策之父?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