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马踏天下 > 马踏天下第28部分阅读

马踏天下第28部分阅读

登鹏虽然官不大,但处在这个位置之上,倒也认识这位左都副御使寿宁候李退之李大人,明白李候爷必然是来找李清将军的,赶紧跑了几步,来到李退之面前,躬身行了一个礼,“给候爷请安了。”

    李退之淡淡地应了一声,“嗯,李将军一行都安置妥当了?”

    王登鹏回道:“候爷放心,已经都安置好了,李将军就在这里最好的上房中,下官已吩咐要用心伺候。”

    “李将军怎么样,长途跋涉没有累着吧?”李退之问道。

    “李将军还好,看着挺精神的,不愧是将蛮子杀得鬼哭狼嗥的英雄人物,虽然奔波了这许多天,倒也看不出一点疲态,倒是将军的女眷身体有些不好,下官也找了医师,现在正在诊治。”

    “女眷?”李退之略略一愕,旋即反应过来,应当是跟着李清一起进京的那位定州统计调查司的头头清风。

    “前头带路。”

    王登鹏心里发苦,脸上却还小心地陪着笑脸,一路引着李退之向李清的居所走去,心道想早点回去的梦想又落空了,这候爷一来,鬼才知道什么时候才走,他不走,自己也只能在这里候着。

    轻轻地叩响房门,“李将军,寿宁候爷来了。”王登鹏道。

    房门打开,李清出现在房门口,从李清身侧,李退之看到一位大夫正在为卧榻上一个女子诊脉,想必便是清风了,在暗影给李家的情报中,给这个女子十二个字的评价,貌美如花,心如蛇蝎,手段狠辣。但就眼前看来,她与李清的关系非同一般,竟然堂而皇之地与李清住在了一起。

    “二伯来了,请进!”李清似笑非笑,与当年在定州时想比,无论是神态还是表现,都沉稳了许多。

    “你下去候着吧!”李退之对王登鹏道,王登鹏唯唯而退。房中的大夫也知机地站了起来,对李清拱拱手,“将军,贵女眷身体并没有大碍,只是长途奔波,因劳累而导致,只需好生休养,小的开几副滋补的方子,便行了。”

    李清听他将清风误认为自己的眷属,却并没有去纠正,反而对大夫抱抱拳,“有劳大夫了。”

    “不敢,不敢!”大夫躬身而退,一边的李退之眼光却锋利如刀,在清风身上一扫而过,李清这是懒得纠正呢,还是有意做给自己看呢?他在心里思忖着,如今的李清身居高位,手握重兵,却都是能征惯战之将,在李家,李清现在已是举足轻重,他的婚姻当然也不可能这样草率,没有老爷子点头,他不可能随便结婚,但李清此人性子倔强,只怕此时自己揭开此事反而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于今天自己来的任务反而不美,还是先解决了眼前之事再说。

    清风被李退之一扫,已是满身的不自在,强自争扎着要起来,却又被李清按回到床上,“你身体不好,便在这里休息,二伯也不是外人,我们换个地方就好了。”

    听到李清如是说,李退之一喜一忧,一是李清还是将自己当做李家人的,这便好得很,但看李清对这女子的宠爱,却又不大妙。一时之间,脑子都觉得有此发疼。

    两人换了个房间,杨一刀早已泡好了上好的清茶,便退下去与李退之的护卫一齐守住房门,让他叔侄二人叙事。

    茶杯里热气蒸腾,虽然还不是盛夏,但房间里已有些闷热,二人都没有饮茶,沉默相对,片刻之后,李退之道:“李清,回去吧!”二人都是聪明人,不需要多说,李清自然知道李退之的来意,转弯抹角反而显得矫情了。

    李清沉默片刻,抬起头,“箭在弦上。”

    “你父亲有些事情做得是不对,但子不言父之过。”李退之道:“你今天此举,已是大大地落了他的面子,加上前段时间在京师的流言,他现在已成了京师的笑柄了。这于你而言,也没有什么好处。”

    “那不是流言!”李清冷冷地道。

    李退之默然,虽然不知道温氏在候府涮马桶一事是如何传将出去的,但毫无疑问,这是有心人在离间李清与李氏之间的关系,而且他们的目的达到了,李清的反应是强硬而激烈的。

    “老爷子说了,这件事是他对不起你。”李退之拿出了杀手锏,“他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但是他希望你回去,越快越好!”

    李清果然动容,李怀远是什么人,当朝安国公,李氏的顶梁柱,避风墙,他居然会向自己道歉?

    “老爷子说了,这是李家的内事,不必让外人看笑话。”李退之看着李清的脸色,趁热打铁。

    “回去自然是可以的,不过恐怕要等到明天我晋见陛下之后方才能成行。”李清沉吟道,既然已撕破了脸,那架子自然要拿足,否则让人笑话自己虎头蛇尾,没有担代。

    能得到如此答复,李退之已是喜出望外,“行,明天你晋见皇帝之后,晚上就动身搬回去,我这就回去让你父亲作好准备。再者,明天晚上去拜见老爷子吧,你这个孙儿老爷子还没有见过呢!”

    李清脸上闪过一丝自嘲的笑容,若不是自己现在手中握有定州,只怕老爷子还是不会知道世上居然有自己这个孙儿存在吧!

    使性子拿架子只是一种手段,眼下自己不可能摆脱李氏这个标签,也不可能在这个时代甩脱宗族这个大牌坊,自己在定州发展,要依靠宗族的地方还很多,他能想到皇帝对世家抱有戒心,想从皇帝那里得到实质性的东西只怕很难。

    “好吧,二伯,我听你安排。”

    李退之满意而去,不但得到了李清肯定的回复,而且知道了李清与清风两人之间有些特殊的关系,这事得早些告诉老爷子,让老爷子早做打算,不要到时又让李清拿住了。李退之暗自想道。

    皇宫乾清殿,尚在披阅奏章的天启皇帝听着袁方的小声汇报,眉头不由深深地锁了起来。

    第一百一十二章 进宫

    第二天李清起了个大早,天刚蒙蒙亮,便爬了起来,身体仍很虚弱的清风也挣扎着爬起来帮着李清梳洗,一丝不苟地替他梳好头发,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贴身内衣,罩上外袍,再将盔甲一件件地穿好,戴好头盔,挂上腰刀,站在李清的面前,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好一番,才满意地道:“好了,应当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定州时,李清一直忙得要死,不是在谋划着如何生存,就是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偶而有一点空闲时间,还得挖空心思与萧远山等斗心思,那里有时间注重仪容仪表,直到与清风在一起之后,有了清风的监督,方才略微注意一点,但大都数时间还是雨天一身泥,睛天一身灰,胡子拉碴,衣衫不整,一身衣服穿得发臭还想不起换,一件盔甲伤痕累累还整日套在身上四处乱窜,何曾像今天这样光鲜过?崭新的衣服,明亮的盔甲,刮得发青的腮帮子,俗语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李清这般一打扮,倒是让清风眼睛发亮,李清原本就长得不错,历经了战火的洗礼,生与死之间的挣扎,本来俊俏小生一般的脸庞就多了一份坚毅,一份沉稳,还有一股让清风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名的气质,偏生就是这一份气质最能让人为他所吸引,似乎只要他往哪里一站,自然而然就能成为焦点。

    “宫里的规纪都知道吧?君前奏对,礼仪绝不可偏废,要是这上面出了岔子,容易让人抓住把柄,皇帝也会不喜。”清风叮嘱道。

    “放心吧!”李清道:“昨天二伯给我仔细讲了这些,不会出问题,反正今天也只是程序性的召见,用不了多长时间,皇帝只不过是认识认识我,说些场面话罢了。”

    “虽是如此,但也要仔细些。”清风替李清整理了一下帽上的红樱。

    看到清风仍是略带病态的脸庞,李清心疼地握住她的双手,道:“好了,好了,没什么事的,我走之后,你正好还可以睡个回笼觉,好好地养养身体,大夫送来的药让钟静煎好,一定要按时服用,我回来后要搬家,一天又不得安生。”

    清风笑道:“那有这么虚弱,没什么问题,你走了我便再上床睡觉就是了。”

    李清拉着她的手,在她额上轻轻地吻了一下,道:“那便好,我回来是要检查的。”松开清风,转身拉开房门,走了出去,杨一刀早已候在门外,驿馆外的马匹也已备好。

    房中,清风的眼睛湿润,痴痴地盯着李清消失的方向,半晌,方才走过去掩上房门,重新爬到床上,拉开被子将自己全身都掩藏了进去。

    大楚皇城座落于洛阳的正中心,刚好位于城市的十字交叉的正中,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隅都有角楼,三重檐七十二脊,造型华美。城墙四面辟门,正门午门最为突出,它平面呈“凹”字形,中间开三门,两边各开一门,城楼正中为重檐庑殿顶九间殿,两边端头都有角亭,以廊庑相连,五个屋顶形如五只丹凤展翅,故称“五凤楼”。

    沿着白玉石板铺就的桥面走到外城前的广场上,穿过御林军严密把守的大门,便进入到了外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千步廊,廊东(左)为太庙,廊西(右)为社稷坛,又有左辅右弼的多座院落相陪衬,浩繁的建筑群主从分明、前后呼应、左右对称、秩序井然,饶是李清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但陡然见到如此辉煌的宫殿群,仍是内心震撼,前世也不是没有去过故宫,但那里已成了观光景点,已浑然没有了半分眼前的森严气象。

    前来准备上早朝的大臣们此时已大都聚集在皇帝处理政务召见群臣的太和殿,只等着早朝的正式开始,李清扫眼看去,基本上都不认识,只有二伯匆匆走过来与他打了一个招呼,李退之的这一举动,立时便让在这里等候上朝的大臣们明白了这个年轻的将军是谁,窃窃细语声响了起来,还有不少人对着李清指指点点,这让李清很不舒服,有一种动物园里被人观赏的动物的感觉。

    一个太监匆匆地走了过来,站在人堆中东张西望,李清却认得那人是去定州传过圣旨的黄公公,正奇怪间,黄公公已是看到了李清,马上一脸喜色地奔了过来,“李将军,原来您在这里,却让咱家好找!”

    李清奇怪地看着他,虽然黄公公在定州自己是喂饱了他,但也不致于他跑到这里来与自己套交情,要知道内外有别,大楚是严楚朝中公公与外臣结交的。

    “不知道公公找李某何事?”李清低声问道,这两人的对话让本就受人观注的李清此时更加瞩目,原本还有些矜持,不愿失了体统的部院大臣们都将目光转了过来,对准了李清。

    “李将军,你可真是简在帝心啊,陛下让咱家来宣将军去中和殿候着,就不用与这些大臣们一齐上朝了。”黄公公笑得简直有些谄媚了,本来他在宫中只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太监,能去定州传旨也是因为大太监们不愿去定州这种苦寒战乱之地,才落到他头上,不想去了一趟定州,却赚得盆满钵满而回,对李清已是满心的感激,这一次皇上要单独招见李清,因为只有他一人认得李清,便又给皇帝派了出来,这一次,可是皇帝亲自吩咐,这一下,算是在皇上面前露出脸了,只要皇帝记得自己,出头之日便指日可待了,宫中太监数千,除了那些皇帝的近侍,皇上又能记得几人呢?

    听了这话,不但是李清,便是离李清较近的大臣们也是吃惊不已,外州统兵大将回京述职,按惯例只是在早朝中晋见,皇帝温言抚慰几句也就算结了,怎么这一次皇帝还要单独召见李清?

    摸不着头脑的李清只得跟着喜滋滋的黄公公向内廷走去,身后抛下一路的眼珠子,人群中,李退之眉头紧锁,苦思皇帝此举是何用意?

    解下佩刀交给守在宫门前的宫卫,李清便随着黄公公进了内城,内里却又是另外一番风景,除了与外面差不多的大气磅勃之外,更添了一些风情雅致,中和殿是皇帝平时小息的地方,殿前便有一个小型的花园,此时正值初夏,百花盛开,一股清香弥漫,拂柳清扬。

    走进中和殿,黄公公殷勤地招呼着李清,不仅替他搬来了锦凳,还让小太监泡上了茶,“将军却小坐一会儿,这早朝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朝中大臣们每逢早朝,必有一翻扯皮吵架,没有几个时辰完不了事。”

    李清看着殿前伫立的宫卫,还有屋里站着一个个木头人般的小太监,小心地问道:“黄公公,我这样会着不合规纪吧,要是让皇上知道了可不大好。”

    黄公公笑道:“将军却请宽心,这都是皇上吩咐的,不然借我几个胆,我也不敢啊!皇上说将军不必去早朝听那些言之无物的罗嗦话,废话了,却安心在这里候着,皇上下朝之后就过来召见将军。”

    摸不着头脑的李清不着痕迹的向黄公公手里塞了一张银票,“黄公公,可否透露一点到底是为什么皇上要单独召见我啊?”

    黄公公扫了一眼小太监,将那银票塞时袖筒,笑道:“这个嘛,将军,您还是等会吧,一会儿您就知道了,许是陛下对您大败蛮子的那一仗感兴趣,想听您详细述说呢!”

    一听这话,李清就知道这黄公公根本就不清楚,得,这一百两银子打水漂了。不得要领的他只得安坐中和殿中,耐心地等着当朝天启皇帝来给自己解惑。

    第一百一十三章 皇帝

    这一场等待出乎意料的长,从清晨直到午后,从开始的谨小慎危到最后的百无聊赖,李清的耐心一点点被消磨殆尽,抬头看看日头,已时过了午时三刻了,早朝居然一直持续到这个时候,这让李清有些吃惊,自己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想必还在早朝中议事的皇帝和大臣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中和殿里溜达了好几圈,墙上挂着的字画也被他欣赏过若干回了,早先泡好的茶此时连茶叶也被他嚼去了一半,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清不知道他此时的举动已经让中和殿里那些木头人般的小太监吃惊万分,能在中和殿里被召见那是做臣子的天大荣幸,那一个来这里的大臣不是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当然,那些大佬们不在此列,他们来这里是家常便饭。可这位倒好,先前还规纪得很,但过了两个时辰,便开始坐立不安,最后居然将中和殿当成了自家,踱步,欣赏字画,自得其乐去了。

    大概是觉察到了木头人们的目光正盯着自己,李清转头冲他们一笑,正转动眼珠跟着李清的木头人们都吓了一跳,赶紧端正头颅,又是目不斜视了。

    真是训练有素啊!李清在心里叹道。

    被这些眼睛盯着也不好受,李清重新坐下来,锦凳看着舒坦,但坐得久了,又没有一个靠背,便让人有些不舒服了,中和殿里舒服的椅子倒有一张,但李清胆子再大,也是不敢坐上去的,因为那是独属皇帝的。将两条长腿伸长,李清双手环抱在胸前,居然打起了瞌睡,昨天与二伯谈了半宿,今天又起了大早,在这里枯坐半天,倒真是有些倦了。

    模模糊糊中,李清感觉到有人进了中和殿,到底是武将,警觉性极高,稍有靠近自己,潜意识便开始了自动报警,霍地睁开双眼,李清便看到在距自己不到二米远处,正有一个饶有兴趣地盯着自己。

    皇帝!李清猛地惊跳起来,明黄铯的衣服不是人人能穿得,特别是那人的胸襟上还绣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金龙,虽然不知道有几个爪子,好像皇帝的龙是九个爪子,但此人身后站着两个面白无须的家伙一看就是太监,正面色不善的盯着自己,而更远处,黄公公一脸的惊慌。

    “微臣参见陛下!”李清轰隆一声跪倒在地,身上的甲叶在地上一碰,发出清脆的响声。饶是他胆大,此时身上也冒出微汗,对面是什么人,是皇帝啊,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而眼前这个,却是货真价实的。虽说对皇帝的敬畏感并不大,但人家的身份便摆在那里,自己居然睡着了,让皇帝走到跟前也不知道,在这时代,这属于大不敬,是要掉脑袋的,当然,李清知道天启皇帝不可能让自己掉脑袋。

    心里不仅有些恼恨,以前在电视上不是老看到皇帝到某一个地方,还远着哪,便有那公鸭嗓子高声大叫皇帝驾到,本以为有这?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