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情寄春天 > 情寄春天第6部分阅读

情寄春天第6部分阅读

作书籍。捧着稿费通知单和书籍,我当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接着,我不间断的写作,不但学写新闻稿,还试写了诗歌,并用得到的稿费订阅了《陕西农民报》`《延河》等报刊。仅1965年就写新闻稿件达37篇,诗歌20余首。并将全部诗歌汇集成册,题名《耕耘曲》,寄到了县文化馆,得到了文化馆指导老师的重视和支持。这一年,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就这样,我摆脱了生活的厄运,在求索的知识海洋上,开始荡起了扬帆学海的第一桨。。

    二  理想之路 在我脚下延伸

    读书写作是我步入理想之路的开端,写作得到了组织的关注和支持。1963年至1968年,我先后担任了生产队出纳`会计`大队会计职务。这一工作不但为我读书开辟了场所,而且更为我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期间,我除了努力完成会计业务工作外,身居斗室,夜以继日埋头苦读`习作。从1966年至1968年我避开“文革”的冲击,除浏览了每天的报刊外,还阅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小说、散文、诗词,并钻研了新闻写作方面的理论书籍,学写新闻通讯50余篇,诗歌30余首,特别荣幸的是我被县广播站邀请参加了“纪念毛主席为广播事业题词发表一周年”大会,并被聘为特约通讯员。1968年10月,因残酷的“文革”冲击,血腥的夺权斗争威迫,我含恨摈弃大队印章,自动辞职,担任了石头坡小学民办教师。弃干从教,天随人意,从此实现了我终生梦寐以求的夙愿。从教期间,我一面埋头教书,一面利用课余起早睡晚,仅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自修了初中`高中语文课程,并提笔为大队`公社写各种材料百余份。也尝试写了一些故事`短篇小说和戏剧(小演唱)。,1972年,组织发文调我到长青中学任教,当时这对于只仅受过小学教育的我来说,简直是强赶鸭子上架。我自知志大才疏,学识浅陋,怎敢在人才济济的学府中班门弄斧?这副担子我能挑起来吗?当时我思想斗争非常激烈,踌躇徘徊,苦恼竟使我辗转翻侧,夜不能寐。正当我把握不定的当儿,公社领导`学校老师都伸出热情之手勉励我,这又给了我勇气和无穷的力量。面对领导的信任,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想:既已逼上梁山,只得破釜沉舟。自古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采取虚心求教,不会就学,不耻下问,拜其他老师为师,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开始,我担任初一语文,记得在硬着头皮上第一节课时,我心跳`腿颤`脸红,讲课语无伦次,十分难堪,。后来我振作精神,一鼓作气,向任教多年的白岳`文宗仁`麻林等老师求教,并利用课余起早睡晚,翻阅资料,后来终于慢慢适应了教学,也受到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由于我正视困难,勤奋学习,我开始逐步由带初一语文到带初二语文。从73年至80年我先后五次获公社和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殊荣。并受到表彰和奖励。

    自学给了我知识,知识使我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此期间,我除苦心钻研教材外,注重指导学生写作,并逐步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写作兴趣又促使了我向知识的高山不断攀登。1974年至1977年,我基于强烈的写作欲望,利用课余,先后为学校主办了《教育战报》,撰写编印了22期。利用假期为长青公社`石头坡大队主办了《三夏战报》30多期,并为县广播站`市电台`《群众艺术》《延河》等写稿件40余篇,故事7篇,小演唱2篇,短篇小说4篇。其中儿童故事《小军学雷锋》被《凤翔文艺》刊登,并通过县故事队在县内机关`厂矿`学校演出,同时参与了宝鸡地区故事会赛讲。1977年,我荣获了县“优秀故事作者”奖牌。先后7次出席了县文化馆`市文研室创作会。就这样,我在理想的自学道路上苦苦跋涉,不断拓宽和延伸我脚下之路。

    三    一叶轻舟    荡我泛渡学海

    文革结束后,教育战线迎来了明媚的春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形势的飞速发展,县域各初中普遍附设了高中班,此时,学校又将我推上了高中教学讲台,在高层次的语文教学领域,我深感要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应付教学,那日子实在不好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俗话说:自己的小名自己知道。我深知自己基础的浅薄,知识的贫乏,视野的狭窄,使我在教学中很难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时常陷于被动局面。记得79年我任高二语文课期间,给学生讲词法`句法`修辞知识,赶紧连夜翻阅《语法知识》。给学生讲古诗文,赶忙借阅《古文观止》《唐宋诗词》。这样脚疼医脚,头疼医头,顾此失彼。导致今天这里翻一翻,明天那里查一查,东拼西凑,零敲碎打,常常不得要领。我为了勉励自己,曾经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志者`事竟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格言、警句作为座右铭,写在教案的扉页上,贴在床头上,来激励自己发愤苦读。但是,高中语文课教学涉及面广,对于一个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的学者型的教师来说,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涉。各方面的书似乎都应该阅读。加上语文备课任务重,作业批改量大,时间实在紧张,我真有点“书山重重望无路,学海茫茫争渡舟”的感觉了。至此,我强烈的感到:非进修深造不可!按照国家要求:初中教师要达到大学专科水平,高中教师要达到大学本科水平。我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学之舟到达理想的彼岸!然而在教学中,由于我资料不系统,安排不科学,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正当我艰难跋涉,淹留迟步时,欣悉1979年陕西教育学院函授招生的福音,我当即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考试,欣被录取。当我拿到鲜红封面的“陕西教育学院函授学员证”时,心情不已:我受高等教育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此时,茫茫学海上,我驾起了远航的轻舟,重重书山中,我找到了登攀的路径。尽管我看不见学院的模样,听不见老师的声音,但我的眼前却有了一盏明亮的指航灯。

    然而,世间任何事情都不是一番风顺的。俗话说:凡事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函授学习确有很多困难,首先是来自外界不少讽刺挖苦的声浪:什麽“快进入不惑之年的人了还自讨苦吃,外是癞虾瘼想吃天鹅肉!”等等。可我听了这些话,并没有动摇我的决心,反促我以明志。说心里话,我进修升造原本并非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再说,人活着就是为了争口气,活一辈子,学一辈子,干一辈子。当时我暗暗下定决心,打算蜕皮掉肉,拼它个十年八载,非学成不可。其此遇到的是如何处理自学与教学`自学与家庭责任田争时间的矛盾。。面对这些具体问题,并非易事,我的主要做法是:分清主次,科学安排,见缝插针,顽强拼搏。教学工作是重头戏,自学的首要前提是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绝不能顾此失彼。只有工作之余才使我自学的广阔天地。我根据学院的安排,分段制订了自学计划,平时采取“三个一点”,即饭前饭后挤一点,晚上迟睡一点,清晨早起一点。不管酷暑严寒风雨露霜,我照学无误,并雷打不动。尤其每遇到校内外放电影,唱大戏,更是我自学的天赐良机。节假日我除料理主要家务劳动外,其余时间全用在自学上。四年函授学习,我爱人主动承担了家务。为了避开世事的纷扰,寒暑假我把自学的战场摆在学校里,乡下学校假期无灶,我爱人打发孩子提些开水和馍将就充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生活虽然清苦,身体虽然瘦了,然而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都归属了我。每当我迷恋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涉猎于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时,回想起古人“劳其心志,断其筋骨”来,又何苦之有?

    四年来,我从未因函授学习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凡学院通知的每一次面授辅导或考试,我总是风雨无阻,提前赶到。有时为了“背水一战”,我不惜挑灯夜战。就这样,四年来,我系统地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全部课程,写学习笔记25万余字,摘抄笔记80余万字,剪辑资料卡片1800余张。并通过严格考试,12门课程均取得了合格成绩。“一分辛苦一分甜”,我分明感到自己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眼前展开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函授自学,扩大`丰富和充实了我的知识领域。以前靠教学参考书过日子,现在不但对每一篇作品的赏析有一种游刃有余之感,而且还能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并摆脱了过去那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窘境。以前,我对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外国文学比较陌生,讲课往往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翻译,没法咬文嚼字,学生听起来如同嚼蜡,学生问起这方面的知识,我只愧心地敷衍过去。现在学生问我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我在也不是那麽一筹莫展,望而生畏,而是脱口而出,左右逢源,寻问的学生也满有兴趣。

    我的长处是爱好写作。以前,写了并发表了一些作品,但作品的思想性肤浅,平淡,艺术上粗糙。通过系统学习文学史,文学概论,写作通论,我初步明确了写作的一般知识,增强了我业余写作的勇气。近两年来,我从当代名家名篇中吸收了营养,尝试习作,曾先后在县广播站、市电台、《教师报》、《宝鸡教育》等发表作品27篇。1984年还被县戏曲学会吸收为会员。

    总之,四年函授生活,使我终生难忘。它为我铺设了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自学的坎坷经历告诉我:学习没有捷径,是硬逼出来的。学习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至于“诀窍”记得宋朝大诗人陆游有一首介绍学习经验的诗:“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刻苦,顽强,有韧劲,有恒心,才能愚则灵。

    四   扬帆远航   求索永不止步

    回顾过去,坎坎坷坷自学路,弯弯曲曲总向前。我在自学的道路上仅仅是幼婴学步,初收成效。这成效不全属我个人的,主要是党和人民的,是上级领导和指导我的老师们的心血,也是周围关心、支持、帮助我的同志和莘莘学子们的功劳。我深感,大专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新开端。我今年即将进入不惑之年,我深信“人生从四十岁做起”是至理名言。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决心自励自勉,用开拓创新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上继续泛舟,扬帆远航,不断向大学本科目标奋进。在自学的道路上,甘愿做一只小小的蜜蜂,练好一双硬翅,酿得百花成蜜后,一生辛苦为谁甜?——为祖国,为四化,为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