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太阳鸟 > 太阳鸟第15部分阅读

太阳鸟第15部分阅读

    ,我的馋劲也是很贵的。”天舒狠狠地咬了一口。

    杨一见状不言,想在心里。天舒的生日快到了,杨一很热心地要帮天舒过生日,要请一些人来家里热闹一下。杨一刚回来,正在与时差做坚强的斗争,就又有事让她操心了。

    她觉得自己重要得一塌糊涂。

    第十四章

    整个暑假我烦透了,心情跌到了最低谷。读着可读可不读的书,看着可看可不看的电视,做着可做可不做的事。听了一首《垂死的天鹅》,柴可夫斯基把悲情写到了极点,我潸然泪下。现在好不容易开学了,我们实验室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都在预料之中。唐敏与董浩分居了,小马离婚了,都是不好的消息,哦,邝老师打算回国了,这算是好消息吧。他终于可以歇歇了,我们都为他松了口气。

    ——陈天舒一、容易受伤的男人开学后,小马的暑期项目完成了,同时他的短命婚姻也结束了。

    “小马,我们离婚吧。”

    “为什么?”

    “小马,你跟我这些日子,应该知道你不是我要的那种人。你无法给我要的那种生活水准。”

    小马知道她的意思,他确实害怕陪她上街。她在前面走,他在后面直冒冷汗,从吃的到穿的,她都十分在行,对美国的名牌比在美国生活数年的小马熟悉十倍,甚至连卫生间用的卫生纸都要好牌子。小马跟在后面,用没钱男人很虚的窘迫的声音小声地说:“这些……太贵了。”她皱皱眉:“贵吗?国内也要这个价呀。”小马弄不明白的是,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她在上海的月收人不过一千出头,如此“高尚”的生活方式从何而来?更让小马奇怪、难堪的是这么时尚的女子,有时候又特别爱占小便宜。有一次,他们去樱桃园,当地的人把樱桃装成一小袋子一小袋子,每袋三块钱。

    她只想尝尝鲜,又不想买一整袋,就对人家说,她买半袋。

    卖主想了想同意了,递了个袋子给她。她专挑大樱桃,装了大半袋,卖主面露不悦,小马脸红了,这不是破坏中国人形象吗?她挑完,付了一块五,就走了。小马赶紧又付了一块五,说了句对不起。

    但是小马还是极力挽留太太,他选择了一下表达的方式,说:“我现在的生活是不好,以后慢慢会好起来。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等我找到工作,总会好起来的。”

    ary苦笑:“小马,你真是白读了这么多年书,你的年纪和你的思想是不相称的。好,就算你找到工作,年薪六万,再高些算八万吧。除了税,你还有多少?什么时候可能买游艇?又什么时候可能在beverly hills (比佛利山庄)买房子?”

    小马瞪着眼睛看她:“那你跟我干吗?”

    “我想出国,我在国内活腻了。”

    “你这条件,要出国也不需要找我吧?”

    ary笑了:“没有人愿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我办出国,只有你。”

    小马听了,肺都气炸了。这话等于是说,没人那么傻,只有你会上当。

    “小马,你是一个好人。真的。以后找一个安分的人过日子。”

    “这点不用你教。我就算打一辈子光棍,绝不上第二次当。”

    她安慰起小马:“就权当经验吧。你受了这次挫折,一定会很用功,刻苦努力向上,以后事业上也肯定很成功。到时候,不知会有多少女孩子投怀送抱呢。那时,你会知道今天的这一切对你是一种刺激和动力。说不定你还会感谢我呢。”

    小马惊骇地盯着她,她年纪轻轻的,外表清纯,内心竟如此老到世故,像条老泥鳅。

    小马摇摇头:“你太可怕了。”

    ary自己也说:“我是那种会让男人痛苦的女人。”

    ary跟人走了。小马没有问是谁。

    无论跟谁,小马相信ary是选择过的。因为她时常评点各国男人:中国男人有责任感,法国男人最浪漫最有情趣,日本男人和印度男人都很好色,美国男人最知道体贴太太……那口气,天下各国男士都到她这儿报到且被筛选过。

    今天无论跟谁,定是层层选拔后的结果。而且ary临走时告诉他,她从来不担心,她是胆大心细的人,从来是只做投资,不会去冒险。即使这个人对她不好,她不担心找不到第二个小马,一定有人追她的。她说她对此充满信心。当时小马还说“塞翁失马,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能为祸乎?”“福祸相依”等等。现在才知道,祸就是祸,且祸不单行。这不是吗,都临到小马头上了。

    小马对ary是极好的。她来美国没有打过一天工,小马舍不得她去打工,他对天舒说,如果要太太一到美国就打工,这婚别结了。他靠着奖学金和几年来的积蓄,维持着超过他们生活水准的开支。

    小马独自一人坐在零乱的家里,想起第一次见到她,她深情的一句“有些东西不是钱可以买到的”,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一般。女人心,海底针啊!

    在百无禁忌的美国,恋爱观点是: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体重不是压力,性别没有关系。也听说了无数的风流韵事,小马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诱惑唾手可得。曾经有一次,就有美国女人主动投怀送抱,而且说得很清楚,过了圣诞节,她就走了,谁也不认识谁。作为一个东方男人,得到一个西方女子的青睐,总觉得是自己有男子汉魅力的象征,只是他成长在一个传统的社会中,内心虽然冲动,但是行为保守,把男女关系看作衡量一个人道德的标准之一。说白了——有这心,也没有那胆啊。他没有勇气承担良心上的重负。

    刚来美国时,看见电视上男女第一个镜头是在咖啡厅初遇,第二个镜头怎么就是接吻,第三个镜头竟然就跑到床上去了。起床后,两人才商量要不要交往。当时他想,美国人太随便了。现在看习惯了,虽然知道不代表美国大众,但比起他这个中国人,真的是太前卫了。在网上,他曾经看过这样的文章,说,慎独是对圣人而言,留学生独处异地,远离故土亲人,精神行为上出轨也属人之常情。小马看完破口大骂,你自己有问题就说自己好了,还拖别人下水。

    小马深深地怀念起六七十年代老套的爱情,尤其当时的女性。被别人喜爱上,觉得是一件害羞的事情,哪像现在的女生以数算自己的男朋友为荣,男朋友越多说明越有魅力。

    那时女性保守,洁身自爱,一旦失了身,一定要嫁给你了——就像《来来往往》里的段莉娜。小马上次回国正是《来来往往》当红之际,他看了几集,当时印象不深,现在回想,另有一番感触。段莉娜对康伟业说:“你做人要有一点良心。不过,即使这样,如果两个多月以前你想吹我们的关系,我连一句为什么都不会问。现在我们的关系不同了,你使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你使我从一个纯洁的姑娘变成了妇女,你就要负起对我的责任来。告诉你,我段莉娜绝不是一个在男女关系上可以随随便便的人。我跟了你就是你的人。”

    离婚后,小马整个人瘦下来,像是大病一场,老了许多。

    小马论文还没有答辩,工作没有找到,就拖延答辩时间,就不毕业,在学校里混着。大家常问小马:“找到工作了吗?”在美国的留学生见面永恒的主题是:绿卡、找工作、买房子、炒股票,没有人见面谈“你什么时候回国啊”。

    这似乎是不大讨好的问话,像是撵人走,虽然回的是自己的国家。

    找工作,总是要花时间的。小马将他的光荣历史经过装饰后,排人履历表,四处散发。大多数的命运就像“铁达尼号”。小马抱定了“四处打捞重点捕捉”的宗旨,继续四处散发履历表。重点捕捉是想进几家大公司,四处打捞是申请做博士后——那是给没事干的人去做的。

    在找工作的小马比较浮躁。在家在校都闷闷不乐,每天上网,一呆就是几个时辰。上网成了小马的主要工作,结识一些和他一样无聊的人。他自己也说:“大家都任无聊的。”

    但是有一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和他一样,学历都不低。上网的另一目的,当然就是看股市了。自从他最近开始玩股票后,也不好好工作了,拿了钱不做事,挺内疚的。别人对他说,习惯后就好了。

    工作没有,老婆又跑了,他开始对越来越多的事物不满,对他的工作不满,对他的实验不满,对老板johnn 教授尤其不满。

    johnn 教授最近新编了一本书,小马顺便翻了翻,下了一判断:东挖西补,没有真材实料,要是我写,绝对超过这个水平。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他不行,他什么都不及我,除了英语比我好,可我的中文比他好。

    大家听了,笑笑,因为在美国,没有人会把中文和英文相提并论。

    天舒说,小马哥,你现在是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啊。

    小马不理她。

    天舒多少有点歉意,常常将以前小马安慰她的话,回赠予他:“主席说得好,牢马蚤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你要看开点。”

    2  什么感觉也没有

    ary走了之后,访问学者邝老师搬进了小马家。

    邝老师要回国了。他儿子已毕业,这个陪读父亲大功告成,决定回去了。最近经常出现在实验室里,他说:“想开了,心里蛮高兴的。我太太、女儿还在国内,我想她们呀。”

    邝老师现在要回去了,既然决定了,就想好好地看看美国。中国人开的旅行社一家又一家,收费比美国人便宜,从美国西部到东部的“美东七日游”五百出头,包住包玩包机票。当然邝老师更多的时候是搭着别人的顺风车去看世界的。

    实验室里的中国学生知道他要回去了,都想让邝老师在美国最后的日子过得开心些。几个中国学生对邝老师都挺好。中国人对老师总还是比较尊重的。听说,有一位大陆留学生下课主动帮老师擦黑板,老师讶然地看着她,说了声谢谢。第二次该学生再要擦时,老师一下子将板擦夺了过来:“我自己来。”美国老师认为擦黑板是他分内之事。现在这一代,虽没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但对老师还是尊重的。虽然经过疯疯癫癫的文化大革命,但人骨人髓的尊师重道,在文革过后,很快就能还原。

    这些学生对邝老师不仅是同情,更多的是对亲人的关心,与他们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密不可分。

    天舒特别喜欢“老师”这个称呼。“教授”虽有尊重,也尊重出了距离。而老师一词从小叫到大,与成长息息相关。

    她想起她的大学老师,出国前,她专程去看望这位老师,老师开始还是高高兴兴,交待说,出门在外,自己小心。天舒点点头。

    老师又说,你的婚姻大事,也得留意,女孩子不宜拖得太晚。天舒又点点头。

    临走,老师给了她几个红鸡蛋,以传统的方式为她饯行。老师有些伤感:“十年前,你大姐姐去美国读书时,老师就是这样给她煮红鸡蛋,现在你出国,你也带几个红鸡蛋走……”

    老师说完,往她的书包里塞了几个红鸡蛋,那种属于母亲的动作,天舒顿时热泪暗涌。她明白,这些年来,老师一直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

    在美国的日子里,天舒每每想起,仍感温馨,觉得这就是人间的温暖。在美国大学,再也不会有老师把她当做女儿看待了。

    在美国,期末考往往也是师生最后一次见面。学生交上试卷,对老师说声谢谢,算是对教授他们一学期辛劳的回报;有些学生连谢谢也省下,交上试卷,扬长而去,此后老死不相往来。很少有学生与老师保持着中国人的师生之谊,即使是相处了五年的博导,毕了业,也就各奔东西了,中国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在美国则闻所未闻。

    天舒常常请邝老师来家里吃饭,其实是借花献佛。天舒请客,杨一做菜。杨一也是个好姑娘,表面上嘻嘻又哈哈,内心温柔,看到别人的难处常落泪。

    这其中对邝老师最好的就是小马了。小马离婚后,把邝老师接来住,小马本来就好心肠,现在离了婚,与邝老师相依为命。邝老师有空帮小马做做菜,而小马每个周末,都按照烨人工商》后面的旅游指南,带邝老师到附近的旅游点玩玩。小马和邝老师情同父子。邝老师常说,我女儿结婚了,不然我就把她嫁给你。

    那天他们聊天,邝老师随口问:“听说美国有很多s情场所。”

    王永辉说:“是呀,我也听说了。”

    邝老师问:“那都是怎么回事啊?”

    “不知道,我没有去过。”王永辉说。

    小马说:“我去过。我有一个同学,他每年随商务代表团来美国两次以上,他对这些地方了如指掌,哪里只是less (除上衣),哪里有botholess(除下衣),哪里既有less 又有bottoless其实像我们这些长年在外的留学生、工作人员都是比较老实的,我没有听说什么人会去那种地方。当然人家去了,也不会向我汇报。倒是听说那些短期来访者会去。”

    “怎么,老师你想看?”

    “没有,没有,好奇,问问。”

    “老师,如果你想看,我可以带你去看看的。”

    “你们想看吗?”

    “我不想。”王永辉说。

    小马说:“是呀,小王是基督徒,被上帝教育得很好。而且他还小,看了容易上火,您这个岁数了,看了也就那样。”

    邝老师说:“有道理有道理c ”

    就在要去的那个晚上,邝老师又改变主意了:“你说我这个年纪还去这种地方像是不太好吧。万一遇上熟人……”

    小马说:“遇上熟人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不过如果您觉得不太好,那就不去了。”

    邝老师却又说,那不如租片子回家看,小马一时间没有回过神来。邝老师又说:“那样比较安全。”小马明白,指的是那种片子。

    当天晚上邝老师就在小马家的客厅看了个通宵达旦。

    第二天早上,小马从房间出来,邝老师坐在沙发上,神情哀伤。

    “老师,您怎么了?”

    “我完了。”

    小马吓了一跳:“发生什么事了?”

    “我听我们餐馆一个人说,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握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有。我看这个带子,也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小马哭笑不得:“您那么久没有见到太太了。这个东西……也得有个过渡期啊。”

    邝老师心情稍微有点好转。

    小马又说:“您在美国一直从事体力劳动,您没有听人说吗,体力工作者比脑力工作者强壮。您只不过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太久了。”

    邝老师说:“我们这一代人活得比较压抑,是可以否定自己需要的一代。”

    三、沉重的午餐开学后的实验室一片萧条,大家的心情都不怎么好。

    唐敏与董浩分居了。这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小马夫妇离婚了。在小马的意料之外,在别人的意料之内。

    中午还像以前一样,大家在休息室吃午饭,由于心情都不太好,气氛颇为沉闷,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一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天舒说她要过生日了,请大家到她家吃晚饭。

    没有得到什么回应。小马和唐敏都是上了三十的人,不可能老和这些二十来岁的年轻学生玩在一起,且他们都烦着呢,哪一件事不比一个姑娘二十二岁的生日重要。只有邝老师说他去吃晚饭,单身汉是有饭必蹭。王永辉说他教会有活动。

    王永辉还是常常在餐桌上传达教会精神:“应该仰望神,而不是看人,看人没有一个是完全的……”

    大家听了,没有太大兴趣,看了他一眼,低头吃饭。

    实验室的几个人都被王永辉拉进教堂过。出了教堂,大家有同感:“在情感上可以接受,在理智上说服不了。”

    美国社会对基督教持有普遍的认同与善意。天舒刚来时,在报纸上看到一份资料,美国七八岁孩子当中愿意选择牧师为第一职业的高达百分之五十。天舒惊诧地想,如果中国社会有一半的孩子将来打算当和尚,那叫什么事儿呢?现在来了有些日子,开始了解基督教,更知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