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风云初唐 > 风云初唐第4部分阅读

风云初唐第4部分阅读

    婊岵榘欤瑉hèng fu工作作风马上就改了。其实刑部大人也知道要杀鸡儆猴,可是杀谁?那些王爷还是皇亲还是宗室弟子?

    李宽这几天一直在考虑拿谁开刀,位低了没效果,位高了也不知李世民怎么想?头疼。这天田老实拉着李宽回府,见李宽还是愁眉不展,不忍心问道“王爷,这几天你到底在愁什么?刑部敢欺负王爷,不想活了”李宽实在想不到人,就对田老实说“老田,你说说有没有一个让皇室厌恶,但是却位高权重,而且坏事做尽?”李宽根本没报希望,哪知田老实刚等李宽说完,马上就开口“还有谁,就是帮我们暂管凉州的长乐王”

    李宽一听高兴坏了,得来全不费工夫,田老实有点郁闷,王爷怎么不关心长乐王把自己的封地管的名声狼藉,百姓苦不堪言,还一脸高兴,忍着气把长乐王的事告诉李宽,长乐王,李幼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六叔李祎的儿子,和李世民堂兄弟,李宽的表叔,长平王李叔良的弟弟,武德初有人盗他的马,他就将盗马者残忍的杀死了。太上皇大怒:“盗马是有罪,你就能随意杀人?”在朝堂杖责了长乐王百下,现在长乐王任凉州都督,xg情粗暴,他身边亲信一百多人都是无赖子弟,经常侵掠当地百姓,并且私自与羌、胡互市。凉州府尹几乎每月都来汇报,可是王爷没成年,没法接管凉州,要不凉州百姓也不会怎么苦。”田老实讲完心里不好受,自家王爷的封地就被长乐王在糟蹋。

    “好,就他了”李宽高兴异常,田老实傻了,王爷怎么了,这还好?李宽没有和田老实解释,让他驾车去杜如晦府上,先不回府,只告诉田老实长乐王完了,田老实云深不知处。李宽见了杜如晦,把自己的想法和杜如晦商谈一番,杜如晦也早对一些宗室子弟不满,决定帮李宽,在李宽计谋上微调了下,李宽心悦诚服。

    隔ri有人报告李世民幼良有不轨之心,李世民马上就派派中书令宇文士及前去调查。当然在宇文士及没到凉州时,李宽和杜如晦已经偷偷告诉长乐王身边的无赖子弟,去查他们违法作jiān犯科,提也没提长乐王的不轨之心(子虚乌有),左右的人非常害怕,策谋将幼良劫往突厥,又想将宇文士及杀死,割据河西之地。又有人报告这些策谋,不过微微改动下,是长乐王想逃往突厥,想将宇文士及杀死,割据河西之地。这次证据确凿,李世民赐长乐王幼良自尽,李宽对外就讲是长乐王作为皇亲知法犯法,下旨处死,把长乐王在凉州干的违法之事昭告天下。

    长安马上就变了,人人知法,守法。要知道长乐王做的那些事,自己比长乐王做的还多还坏,可是人长乐王是李世民的堂兄弟,都处死了,看来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不是儿戏,自己还是老实点,李世民也乐得不把长乐王有谋反之意说出,这是家丑,这样很好。李宽和杜如晦也觉很好。

    注:1《贞观律》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典,于贞观元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在《武德律》基础上参照《开皇律》制定新的法典,至贞观十一年始告完成,称为《贞观律》,仍为12篇,500条。《贞观律》的修订长达11年时间,对《武德律》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贞观律》的修订,基本上确定了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本文讲的是初期的《贞观律》。

    2史上贞观元年(六二七)四月,太宗赐长乐王幼良自尽。本书五月,各位不要太计较,我这是自己想的,不是正史,见谅。

    ;

    第十三章刑部如水 发现番薯

    自从长乐王因违法被处决后,整个刑部工作好做多了,刑部尚书虽然不相信长乐王就是因为违反新定的《贞观律》被处决,但还是很乐意看到这个杀鸡儆猴,看来长乐王很不得人心,刑部尚书虽然不知道楚王在里面干了些什么,但是多年的当官直觉告诉他,楚王出手了,对李宽是更加客气,刑部别的官员见顶头上司这样对楚王,对李宽也是更加恭敬,李宽在刑部过的有滋有味。

    乐极生悲,就在长乐王被李世民秘密下旨赐死后的第三天,宇文士及也从凉州赶回,向李世民汇报长乐王在凉州的所作所为,李世民一听,赐死长乐不冤,长乐王在凉州鱼肉乡里,无恶不作,但看他表现没有谋反迹象,只是把纨绔子弟的做法扩大了百倍,怎么有人汇报长乐王准备占地为王谋反,李世民心里怀疑,面不显,对宇文士及夸奖一番让他下去,随后李世民招来暗人去打听何人散布长乐王要谋反的言论。

    一查查到了言论是杜如晦和李宽商议后传出的,李世民没有认为这是李宽自己想的,认为是杜如晦为了帮李宽,自己干出来的,只有这些老臣才知道自己对这些作恶多端的堂兄弟们早起杀心,探探自己的底线,帮自己实行新法,以前房玄龄几个做的更厉害。李世民对杜如晦没有什么想法,可是对李宽有想法了,你什么时候和我的臣子走的这么近?为帮你造皇室的瑶,想干什么?(对,杜如晦干,就是帮推行新法,李宽干,不可以)行,这么有空,找点事你做做。

    随后李世民就下了一道旨给刑部,指明要李宽就如何实行新法,做出一份计划,特别注明要李宽du li完成,刑部的人都对李宽露出羡慕的眼光,这是陛下对楚王的重视啊,还是好好抱住楚王的大腿,瞄了瞄楚王大腿还小,不管了抱着呗。李宽原不知道李世民怎么叫他干这事,遇到杜如晦才知道,李世民知道了长乐王的事,还好李世民认为是杜如晦干的,对自己只是敲打一番,没有认为自己能做出什么结果。

    李宽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更加小心,这次是杜如晦帮自己挡了,让自己躲在后面,虽说自己是真心想帮李世民,帮炎黄子弟,要有命才行。李宽本不愿再做施法计划,可是李世民几乎天天让小太监来催,李宽要是真不会也算了,心一横,做。

    隔了两ri,李宽把新做出的施法计划让小太监带给李世民,李世民刚拿到计划,还不以为然,自己的谋士都没有商议周全,黄口小儿几天就做出来了,随手打开蜀纸(早在唐代,成都产麻纸已冠绝天下。浣花溪边,集中了近百家造纸作坊。唐、五代时蜀纸是皇家贡品,更是朝廷专用公务纸。)漫不经心的看去,只看到开头“依法施政”四字,李世民便凝重了,好切合自己的想法,再看下去,李世民呆了,让人把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叫来。

    几位大臣很快就来到御书房,李世民看着他们一会,几人不知李世民想什么,没有言语,李世民拿起奏章,让几人传看,几人看完心中大惊,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这几ri就在琢磨怎样让《贞观律》更好的颁布下去,虽然长乐王的赐死让《贞观律》在长安能够施法,但是在别的州县遇到很大阻挠,先不谈五姓七望,就是乡下的一些绅士也不顾法律,地方官绅勾结,没法子管理,能全杀了?

    这份奏章,把施法总结成四块,房玄龄、长孙无忌原不知道怎样办,现在这份奏章虽然只是起大纲作用,他们却可以在大纲下补充条款,让《贞观律》稳顺的颁行下去。李宽这份奏折总结就是四条:

    第一条,提高百姓,官员认识为先,牢固树立依法施政的观念(先入为主)

    第二条,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舆论宣传)

    第三条,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人的建设)

    第四条,监督机制为突破口,促进依法施政工作更加公正、公开、透明(监察御史)

    长孙无忌等人一直在想官员执法的公正,铁面无私,从没考虑要对百姓宣传,让他们知道有法这回事,若真按奏章所讲深入持久的进行舆论宣传,百姓懂法,守法成了大势,不要谈地方绅士,就是五姓七望也无可奈何,最主要的是还有监察部门,这样官员也不敢随意和地方勾结。

    房玄龄等人看完,拱手向李世民拜谢,“恭喜陛下又得良相,不知能否引荐一番?”李世民真心想拍桌子,在秦王也没见李宽有什么才情,一个人默默呆在小院里,怎么离开秦王府,干了几件都是大事?藏拙?还是……

    李世民想想,还是没把李宽讲出来,只有杜如晦猜测可能是楚王的想法,长孙无忌、房玄龄按着李宽提出的施法方向,马上就执行开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

    李世民经过长孙多次开解,心放开些,让楚王干吧,也没再找李宽麻烦,只是有时会无缘无故在上早朝时盯着李宽出神,百官一见,这是楚王受陛下重视啊,得楚王府的拜帖又多啦几张。

    李宽见这几ri没什么事,每天下朝后也不去刑部了,还和田老实到西市逛逛,李宽看着时间还有8个多月就是贞观二年的二三月,蝗灾,这种你知道历史走向却没有办法的无力感,让李宽心急如焚。李宽在田老实车上回想玉米、番薯这些高产作物真的要到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又细想不对啊,玉米可能是要引进,但是番薯在晋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其言曰:“甘薯,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煮食之,味如薯蓣,xg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唯掘地种甘薯。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圃贮之,以充粮糗,是名薯粮。”嵇为晋时人,可知中国晋时,已有甘薯矣,何待十八世纪,印度人之传入?又何待明末,西人东来之传入?

    到底怎么办?到了西市李宽和田老实下马闲逛,李宽多往闽广地的行商中间靠,问问他们,西市的好多商人都认识这个小家伙,很是喜爱李宽,还好他们不知道李宽是楚王,要不放不开。李宽又到上次去过的福建行商店铺中,上次店铺主人讲回去进货,李宽让他帮着打听打听番薯的事,今天来碰碰运气,刚进店门,福建商人看李宽进门,没要李宽讲话,自己就先开口了“宽哥,你要找的番薯,我到朱崖洲【孙吴所置名朱崖,治徐闻(今县西),在雷州半岛,称海南岛为朱崖洲。晋废。隋再在海南岛置郡(珠崖、儋耳、临振),珠崖治所在今琼山东南。唐改崖州,废州存郡时又曾称珠崖郡。】帮你找到了,不过有两种,一种是我们本地长的,还有一种是是捕鱼人在海上遇到外国人给的,反正我没见过,你瞧瞧。”

    李宽开始听到老板说要找的番薯没在意,谁想真的找到了,李宽欣喜若狂,忙追着老板要看番薯,老板不在逗弄李宽,让伙计把自己带回的样品拿出来,李宽激动地看着眼前的番薯,好像真不一样,一种自己就没见过,还有一种和现在的差不多,两种有什么差别?

    求推荐,收藏

    ;

    第十四章无人信 自种番薯

    在店主再三推让下,李宽还是让田老实给了百两纹银,田老实和店家都觉得给多了,只有李宽明白给的有多少,回到楚王府,李宽带着两种番薯进了书房,死命的回忆关于番薯的一些言论,还好当时李宽没事就在校图书馆百~万\小!说,来者不拒,好些杂文都有点涉及。

    灵光一闪,李宽想起这两种番薯的不同《农政全书》上说:薯有二种,其一名山薯,闽、广故有之;其一名番薯,则土人传云,有人在海外得此种,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两种茎叶多相类。但山薯植援附树乃生,番薯蔓地生;山薯形魁垒,番薯形圆而长;其味则番薯甚甘,山薯为劣耳。盖中土诸书所言薯者,皆山薯也。今番薯扑地传生,枝叶极盛,若于高仰沙土,深耕厚壅,大旱则汲水灌之,无患不熟。

    看来高产的就是第二种,不过番薯这时就传入大唐了,为什么没有记载?李宽也没深究,【其实番薯在唐初被福建渔民带回过,渔民不得种植法,最后枯死,直到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重新引进中国,由东莞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让田老实找块地,来栽种番薯。

    此时已经是五月底,良田全部种满小麦,哪有地方给李宽栽种番薯,其实田老实也不知楚王到底要多大的地,就向李宽禀报没有良田了,李宽也没有在意,番薯本来对土壤要求就不高,让田老实找块沙丘地就可,田老实想不明白,还是在农庄里找了块沙地,李宽看了下同意了。

    这几天楚王府在田地的动作,又被许多人看在眼里,传到各个主子的耳边,这次长安好些大臣王爷要自家家丁死命盯着,看看怎么回事,李世民也派人盯着。李宽还不清楚自己成了长安的风云人物,田老实把沙地整好告诉李宽,可是不明白楚王要沙地干什么,要知道沙地一般就是荒在那没人种植的,种了也长不出东西。

    李宽最后决定就种海外的那种番薯,本土的一直存在,但是没听说过高产口感也差,田老实见楚王这几ri把从福建行商那带回的番薯当宝贝一样的供着,心里好奇死了,终于趁李宽查看沙地时,向李宽请教“王爷,你怎么宝贝这番薯,有什么特别?”

    李宽从找到番薯,心就放下一半,开玩笑般的问田老实“老田,你说说当今最好的良田亩产多少?”田老实一脸骄傲“王爷,从你发明了筒车和曲辕犁,咱大唐现在最好的良田,能产5旦左右,都是王爷的功劳”田老实还顺便拍拍李宽马屁。李宽一脸笑意的问“老田,你觉得这番薯亩产多少?就这荒地”不会和良田一样也产5旦吧,再加点。“8旦有吗?王爷”田老实有点问不出口,怕伤李宽忙改口,“6旦就差不多”

    李宽笑的弯下腰,田老实急了,自己是不是异想天开,把王爷气笑了只能干着急,李宽停了笑,对田老实讲“你也太小瞧它了,无需良田,每亩最少产30旦”(甘薯一般亩产可达4000-5000公斤,考虑古代,李宽少报了一半产量)田老实开始没在意,心里想了下,多少?30旦,偶天啦,一个踉跄,坐在地方,也没在意,急切地问李宽“王爷,您刚刚说多少旦?”“30”

    田老实坐在地上没有动弹,还在发呆,那些暗地盯着楚王的家丁心里挠痒痒,怎么回事,田管事坐地上了?李宽也没管田老实,自己查看田地,要赶紧给番薯育苗,李宽回府前让田老实找几个农户帮着种番薯,田老实迷迷糊糊地答应下来。

    等楚王离开后,别家的家丁就向田老实打听发生什么事了,田老实还没有缓和过来,随口问道“我们王爷找了种亩产30旦的粮食,你信吗?”家丁想这青天白ri的,你不愿意告诉我们就罢,何苦做梦。个别心眼多的,想能到楚王真找到这种粮食,不得了,赶紧汇报。

    当天传闻就到长安各个大臣院里,李世民也听到了,和长孙皇后谈起此事,长孙皇后也不信此事,建议李世民静观其变,李世民想想同意了。杜如晦刚听闻此事,马上就去李宽府上,李宽告诉杜如晦,确有此事,杜如晦激动异常,但在得知番薯不是主粮,只是可代粮充饥,就了开楚王府,李宽还有好多话没讲,番薯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制酒jg番薯还有利于排便。

    杜如晦离开楚王府,不是不关心番薯,原来在来前,他已经到福建行商那打听了,番薯在闽南地区早有种植,根本就没有亩产超过5旦的量,当地只在沙丘荒地种植,充充饥,开始他以为是另一种粮食,哪知李宽也在沙地种植,也是充充饥,便没有心情再听李宽讲解,估计李宽被谁哄骗了,希望而来,失望而归。好多人也到行商那打听,还到别的福建商人处查询,结果一样,就是闽南地区充饥的一种杂粮,产量一般般。

    所有人忍着笑,想着小家伙不知被谁骗了,只有楚王府众人还是相信他们楚王没有搞错,李宽很苦闷,为什么就没有人相信,不管了,自己先种一季多收点留种,别的在说。李宽在农庄里忙开了,这次没有什么人有心思再关注了,只有大司农和程咬金时不时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