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风云初唐 > 风云初唐第4部分阅读

风云初唐第4部分阅读

看看,程咬金原想把二儿子送给李宽调教一二,谁知他们去给老丈人拜寿要四五个月才回来,自己先来打好基础。大司农是想李宽再改进改进农具,拍拍李宽马屁。

    李宽开始给番薯育苗,大司农也来了,原以为李宽也是采用传统的番薯育苗技术,就是将秋季收获的番薯通过储藏,在chun季栽植培育薯藤,再将薯藤剪截成藤段扦插繁育成番薯苗,闽南地区就是这样。李宽不是这样的,他向大司农解释传统育苗这种方法费工、费时、费种薯,冬季的储藏技术不易掌握,影响翌年繁殖。大司农开始对李宽栽种番薯有兴趣了,专门拿个本子记录李宽栽种过程,每ri报道。

    李宽给番薯育苗用的是薯根育苗法,就是把番薯上带有根须的部分切下,在沙地里采取开小沟(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沟心距80厘米,把番薯根在小沟两旁按20厘米的株距进行栽种,一般每平方米栽种12株。浇透水,温度常温(控制在5-25c之间),10天左右就冒芽开始长藤,大司农真放在心了,这种育苗还没见过,方便易管理,待藤长到一米五左右,李宽开始采摘芽长在10—15厘米之间,茎叶嫩绿有光泽,无病虫害,无黄叶,无腐烂的叶茎扦插,扦插在大唐已经有了,可是李宽栽种方法又不一样了。

    ;

    第十五章番薯成熟一季 难推广

    李宽把一些农家肥让人堆在一起,用草盖住,隔一二天就浇水,肥料马上就发酵冒热气,大司农不解,李宽也讲不清,只告诉大司农这种堆肥比传统的绿肥更易让植物吸收,减少虫害,大司农也在本上记下。

    当这堆肥料不再散热,李宽让人把肥料散到田里,大司农原想该插番薯苗了,谁知李宽起垄把番薯苗插在垄上,没要大司农问,李宽直接告诉他番薯是短ri照作物,昼夜温差越大,块茎膨大越快。起垄可扩大通风透光面积,人为形成昼夜温差,加快块根的膨大速度。

    大司农越来越搞不懂楚王了,这些知识哪来的,私下问一些老农也不知道,看看结果,先记下来再说。随后,李宽提高种植密度,每个垄上插的番薯苗有三四百株,让人咋舌,李宽越解释越不清,索xg不再解释,就让大司农记下自己的种植方法和步骤,很快番薯苗成活了,七八分地沙地上郁郁葱葱,藤蔓爬出来了,农户想翻翻藤蔓,被李宽阻止,严禁翻蔓。这次告诉大司农番薯翻藤蔓是一种劳而无功的减产措施,一般减产10以上。翻蔓后光合面积受到破坏,减少了光合产物的积累,同时降低了地下块根的产量,故应严禁翻蔓。当然光合作用,大司农不明了。

    很快就到了7月初,这一个半月,开始杜如晦还来看看,后来忙着朝中的事,就不怎么来了,只有大司农每天到楚王府的农庄上报道,七月初四,李宽准备收番薯,提前告知下大司农和杜如晦,其实李宽心里还想着李世民能够重视下,初四这天,李宽早早从朝堂回来,杜如晦和大司农也一起来到农庄上,李宽见没有别人到来,心里不是滋味,没说什么准备动土挖番薯,大司农阻止下,拿出一篇祷告,祭拜下神农,烧掉后才让李宽动土,不管楚王讲的产量真假,新物种的收获要向神农氏禀告的。

    庄户上的农户全来了,李宽让他们挖土,把番薯摘下。农户小心翼翼地挖着土,红sè的番薯冒出黄土,李宽见农户太慢,自己动手,把土松动下,提着番薯藤往上一拉,一根藤蔓上挂着4、5大番薯,农户看见楚王的动作,知道该怎样收番薯,速度加快许多。大司农和杜如晦看着田头堆着的番薯,自己在估算产量,田老实找人拿来称,有序地给这7、8分地的番薯称重。

    李宽拿起几个番薯看看,没有虫眼,长得很饱满,估计产量不小,心放下了。果然当农户把番薯全收上来,田老实把重量一合计,张大了嘴,杜如晦见状问“老田,这收了几旦?”大司农常在田里,自己约估计下应该超过20旦,心里激动死了,但也盯着田老实,想听准确数字,田老实颤抖地说“32旦”

    竖着耳朵听着的农户和杜如晦、大司农全呆了,天啦,32旦。什么概念?这儿打死就8分地,收了32旦,怎么说这番薯亩产一定超过30旦,楚王讲的亩产30是少说了?杜如晦等不及大司农开口,“李宽,这真是番薯,我问过福建行商,他们都讲番薯顶天就5旦收成,你这种的是什么?”

    李宽这才知晓为什么杜如晦大人开始听说亩产这么高的作物不上心,搞错了,李宽对杜如晦细心解释道“这种番薯是捕鱼人从海外带回的,不是闽南当地的那种,是高产的,口感也比本土的番薯好。”杜如晦才回过神,自己搞错了,那这32旦?不敢再想下去,忙让李宽农庄上的农户围着这种番薯,自己待马上汇报,想想让李宽烤个番薯尝尝,不能再弄错。

    农庄上的农户也没回过神,李宽让田老实组织人来烤番薯,也在锅里水煮了一些,大伙分着尝尝味道,可能是古代青山绿水纯天然,李宽觉得这番薯比现代更香更甜,杜如晦和大司农匆匆尝了几口,不错。马上带着几个生番薯和煮熟的番薯奔向皇宫,李宽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心放下了。

    李世民安静地听着杜如晦和大司农的汇报,听完把大司农所做的笔记打开查看,尝了尝番薯的味道,让人把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程咬金等人叫来,没人知道李世民在想什么,当几位重臣听了杜如晦讲李宽8分地收了32旦的番薯,全是不相信,直到尝了尝桌上的番薯,翻看了大司农的笔记,几人内心震惊极了,楚王这是要逆天了。

    李世民见几个臣子都不开口,问大司农“这番薯不是闽南本地的,是海外的?不占良田?能当主粮?亩产几何?”几个大臣闻言,也盯着大司农,大司农汗又下来了“这是福建行商从海外带回的,不占良田,能充饥,但不是主粮,亩产应该超过30旦”程咬金闻听,兴奋地叫嚷“陛下,天下无饥已”李世民笑笑,程咬金感到不对劲,安静下来,李世民看着房玄龄、长孙无忌问“玄龄,辅机你们怎样看?”

    长孙无忌没有开口,房玄龄拱手施了一礼“陛下,楚王此举惠及万民,但是恐推广不易。”“怎么会,亩产这么高,不占良田,谁不种?”大司农抢白到。

    李世民看着大司农,大司农声音低了,看着房玄龄,房玄龄硬着头皮继续说“本是高产好事,但是经过隋末的大动荡,唐初人口锐减,土地大片荒芜,我朝初期为恢复农业生产,采行了前代曾实行过的均田制。武德七年(624年),实行“定均田、租庸调法”,并在这一基础上实行租庸调法。按丁分田,百姓有了自己的田地,陛下登基减税三年,百姓全忙着种水稻、小麦等主粮,楚王刚发现的番薯不占良田,高产,但不是主粮,百姓估计没空去伺弄,推广不开。”

    “可是它也能充饥”大司农自己刚嚷嚷,就知道不行,老李为了显示自己爱民,将太上皇的均田制执行的更加彻底,百姓有田种粮,能填饱肚子,谁会选番薯,加之番薯是新品种,农户估计接受不了,在场的哪个不知道番薯是个好东西,百姓种了,天下能活更多人,军队粮草也富足些,但是又不可强迫百姓栽种,要是增收赋税,百姓也许会栽种,那陛下不是在打自己的脸?

    这楚王给了一个难题,推广不好办,不推广也不好办。杜如晦和大司农刚开始只顾高兴,现在也没有办法,当初陛下制定赋税,田亩制度,都是和大臣一起商议好的,登基没到一年,就更改天下百姓怎么看?才知道为何李世民刚开始没有言语。

    李世民叹口气,自己能怪李宽吗?他是为大唐,自己能叫百姓加赋税吗?

    “先让李宽自己在长安试试,看看百姓愿意栽种吗?”李世民交代下,走开了。几个大臣苦笑一声,劳烦杜如晦去告诉楚王结果,也走了。

    ;

    第十六章送苗无人要 农庄齐种番薯

    李宽还不知道宫里发生的事,高兴地要在府里庆贺,田老实几个也合不拢嘴,这番薯推广出去,主子不知又要高升到哪,能不高兴吗。杜如晦赶到楚王府时,看到的就是全府张灯结彩,一片喜气,石信看到杜如晦来了,心里很高兴,是不是皇上要嘉赏王爷,杜大人先来通知一声,赶忙向李宽汇报杜大人来了,杜如晦看着满府的下人对他满脸笑容,田老实和石信热情地跟前跟后,看着李宽不知怎么开口。

    李宽等了会还不见杜如晦讲话,有点不对劲,让田老实几人退下,对杜如晦开口“杜叔叔,今天你进宫怎么样了?皇上准备推广了?”杜如晦看着李宽期望的双眼,沉下心,低声说:“李宽,皇上有旨,让你自己现在长安城试着推广,我尽量帮你。”晴天霹雳,李宽懵了,自己去推广番薯种植,明年的蝗灾,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够,李宽不信急吼到“是不是,李世民故意针对我,玄武门之变没有能杀了我,现在也不想这种惠于苍生的物种进行推广?”

    杜如晦也急了。“闭嘴”忙开门看看院子,没有人,才放心转身回去,李宽被杜如晦一喝,静了下来,没有言语,杜如晦见状心里也不是滋味,明知这番薯产量惊人,但是百姓不愿种植,杜如晦慢慢和李宽解释“……均田制,百姓有田,现在忙着种主粮,陛下又减税,荒地也没人开垦,没人种……”

    李宽耳里传进杜如晦的声音,开始思索,真的没有人种吗?怪谁?李宽体谅百姓的想法,从战乱中活下来,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地,加上三年减税,还不拼命种些主粮,谁知道今后怎样,荒地也没人去开垦,谁会拿自己的良田种一种没见过的杂粮,有这功夫,还不如再多种几亩主粮。

    李宽也听不下杜如晦再讲什么,脑子里就是关于蝗灾灾后的景象饿死的暴骨失肉,逃往的扶老携幼,妻离子散,挤人丛,挨棍打,未必能够走到有余粮的州县。吃杂草的毒发而死,吃干树皮的忍着刺喉绞肠之苦。把妻女驮运到遥远的人肉市场,未必能够换得几斗食。

    李宽就无声的坐在椅子上,心酸地泪直涮涮往下淌,上辈子李宽到西部,荒山小道,四川山区,没有看风景,只是从这些地方学会了尊重生命,善待生灵。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上天的赐予,没有人可以随意践踏,明明知道可以活命,去没有办法伸出自己的双手去救,这种无力感刺痛李宽。

    杜如晦见惯生死厮杀,可能没什么想法,但是李宽骨子里还是那个渴望亲情,热爱生命的现代人。这种代沟无法用言语表达,要是他们也知道明年的蝗灾,也许不会这样。杜如晦也没法子,让田老实看着点李宽,自己又去宫里汇报去了。田老实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还在纳闷。李宽让田老实进来,田老实刚进去就发现自己王爷眼睛通红,知道王爷可能受委屈了,只能干着急。

    李宽也没解释,告诉田老实今天不要庆贺了,明天到农庄再把番薯育苗,让田老实下去了。这几天,李宽总是绷着一张小脸,全府的人见迟迟没有奖赏下来,估计有了变化,每天小心翼翼的干着活,不敢喧哗。

    这次李宽把新收的32旦左右的番薯全部育苗,单单苗种就有几百亩,田老实见李宽这么疯狂,私下和田嬷嬷商议,田嬷嬷教田老实不管李宽做什么,一定要全力配合,单从这几次李宽做出的事,田嬷嬷就觉得自己小主非池中物,总有天一遇风云变化龙,抱着大腿吧。田老实知道自家老婆眼光比自己厉害,全心配合李宽,田嬷嬷身上的伤还没痊愈,让小绿要更加用心伺候李宽。

    半个多月,几百亩的番薯苗全部长成,李宽让自己庄田的农户来领取苗种,回去种植,只有几户人家来领了一些,李宽不解,问上次犁地的老农,为何没有人来领番薯苗,老农告诉李宽,他们也知道这番薯高产,但是他们想多种几亩稻子,领回去的番薯苗也只是在房前屋后随便载下去,没有像李宽一样管理,当主粮还是希望细粮。李宽真搞不明白,现在还在温饱上挣扎,怎么有了高产的番薯,会不愿意种?李宽一直想不通,要是现在大唐真的吃喝不愁,也就算了,明明不是,为何还这样?

    老农见楚王真心问,也对李宽掏心置腹“王爷,我们知道你这番薯是我们种一亩水稻收成的7、8倍,可是好不容易百姓有了自己的地,税收又少,谁不想这几年多收点粮食,你这番薯又不挑地,忙完这几年,有了余粮,开点荒地,再种不迟。我们知道它高产,不知道的百姓怎么会去种它?”李宽心想,没有灾难,晚点又如何?就怕来不及。

    李宽让田老实和石信带着番薯苗到长安附近的农庄推广,好些庄主也知道李宽番薯的高产,但是这年月,谁知道还会不会再发生战争,还是种粮食吧。李宽每天都要问问田老实送出的番薯苗多少,发觉开始还送出一些,现在一点也送不出去。李宽坐在床上一晚,让田老实查查自己农庄的余粮多少。

    田老实自豪地告诉李宽,从去年李宽让小绿转告自己,庄子上每年产的粮食没有卖出一颗,每到收获季节还收购一些,现在楚王府农庄上的粮食养活自己农户和府里能支撑5年,李宽放心了。让田老实今天把庄上所有农户集合起来,有事宣布,田老实很快就办好。

    李宽看了看,自家农田里摇曳的水稻还有个把月就能收割了,农户的笑容,还有那几百亩郁郁葱葱的番薯苗,想想年明二三月,心定了。对着农户讲“今天,我来告诉大家一件事,从今天开始,你们把田里的水稻全割了,今年不要交租子,田老实把你们家人口统计下,把你们的损失补给你们,全给我种上番薯。”全庄农户都傻了,楚王疯了,还有一个多月就能收获了,现在在干什么?胆大的直接向李宽发问,这次李宽没有解释,直接下令,不同意的农户直接不租田给他,没有理由。

    整个庄子静了,才发现原来眼前这个8岁的小不点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从前太和气让人忘了,自己的身份,没有人言语,一些老农,咧着嘴哭了,一些农妇直接坐到地上,但是没有人敢撒泼。李宽心里也难受,没有办法,只有现在种番薯。今年秋季没有雨水,现在不种,就没有收获,明年拿什么救灾。

    全长安的人都在讨论楚王,疯了。把好好的水稻全割了,去种番薯,朝中大臣的折子堆满了李世民的案头,只有一些和李宽走的进的大臣没有上奏,李世民原想把李宽叫来狠狠训斥一番,但想想几百亩的番薯苗和亩产,没有再讲什么。开始一些大臣每天上朝就攻击李宽,见皇上没有反应,渐渐也没了下文。

    李宽这次严逼全庄农户割掉未成熟的水稻,让全庄的农户怨气冲天,又没有地方发泄,就在搞破坏。李宽逮到一个就严办,把大司农的笔记找来,让石信看着庄上农户,一步一步按着种植,当农户看到自己种植的番薯成活了,满眼葱绿,心里的那把火也淡了些,李宽心也好受些,李宽告诉自己,没有几个月,他们会知道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求推荐,求收藏】

    ;

    第十七章岭南酋长遣子入朝

    八月眨眼过去了,楚王李宽的疯狂举动在长安,被当做纨绔子弟间的败家,也渐渐没有人谈论。只是原先看好李宽的大臣也不看好李宽,扶不起的阿斗。只有一些了解李宽的人,觉得李宽这么做可能大有深意,但是几次旁敲侧击也没有结果,只有放在心里。

    九月丰收的热闹只是增加了楚王府农庄上的怨气,别的没有什么。李宽看着自家良田上成垄的番薯,心里很满足,自家已经尽人事了,下面就听天命。上朝时,李宽也有闲情看着历史上的名臣将相吹胡子瞪眼,看着老李每天和全臣斗智斗勇,朝后到刑部听市井八卦,皇家杂谈,好不惬意。

    李宽觉得最近这几天兵部好像很忙,兵部尚书就是杜如晦,也已经十几天没有到楚王府来来叙叙,李靖、尉迟敬德也没来,平ri他们三四天就到李宽府上谈谈国家大事,顺便蹭吃蹭喝,(李宽把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