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海岛农场主 > 海岛农场主第28部分阅读

海岛农场主第28部分阅读

省钱。我们俱乐部的会员艇,大多都是装备yh原装进口发动机,口碑不错的。船厂提供的发动机型号有二冲程和四冲程两类,我建议选用四冲程f80这款就行,八十马力,劲头儿足,装配它最高时速可以达到三十节左右,哦,就是五十公里多。价格是六万二千元。”

    “哦,对了,这一块您不用担心,我们公司代理的全部产品,型号、价格都是公开透明的,您随时可以去市场上查询。”

    沈经理报出价格,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船体四万加上发动机六万二,那总共就是十万二千元,而且采用的是进口原装发动机,故障率应该比较低。还行,尚在承受范围之内。江逸晨琢磨了一下,又反复瞧瞧图片,还真是挺喜欢的,随之心理开始松动。

    不过还价是必要的程序,于是他要求沈经理再优惠一些。

    沈经理告诉他,这个价格是统一的,不能再低,不过可以提高内饰标准。还有赠品,包括几件救生圈、救生衣、灭火器、遮盖苫布等。

    另外赠送他一个俱乐部的会员资格,以及免费的驾驶培训课程。

    江逸晨琢磨了一下,觉得条件倒是也还可以。他又问起购买快艇是否像汽车一样,需要向海事部门登记申请上牌子之类手续,还有考取快艇驾照的程序,这些需要多少费用。

    沈经理略微沉吟了一会儿,告诉他,在粼江市以及全国很多地方,有关部门主要

    的监管对象基本上都是经营类船舶。

    至于私人休闲所用的小型机动船,比如小快艇和摩托艇,目前还属于监管的空白阶段,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当然,大中型私人游艇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至于快艇驾照,也主要面对职业人士,私人玩乐的还很少有人去考那玩意儿。

    “那就是说,小型快艇在海上是自由的了?”江逸晨颇为兴奋地问道,不受束缚的感觉当然更好。

    “呵呵,也不能这么讲。严格来说,我市目前私人拥有的用于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快艇、摩托艇、有动力装置的橡皮艇等等,基本上都不具备合法手续。不过就是很少有人检查罢了。当然,如果会员遇到什么麻烦,我们俱乐部也会协助解决,为全体会员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嘛。”沈经理笑了,说话也风趣起来。

    江逸晨也想明白了,他提出要沈经理带他去看看快艇的实物,再做定夺。

    沈经理走到落地窗边,往码头方向望,正好,那里停泊着一艘同样型号的快艇。于是他带着江逸晨出门,通过码头来到快艇泊位旁。

    经过实物观察,江逸晨还比较满意。于是答应与俱乐部签订购艇合同。

    交货时间需要半个月,先刷卡支付了定金两万元。

    办完手续,江逸晨告别了沈经理,出门去车站坐公交车返回粼江市区。

    回到管理学院二零六宿舍,已经是午后两点钟了,屋子里没人,看来马得韬已经上班去了。

    江逸晨去食堂小炒部随便吃了点儿东西,然后来到苗圃地里干活儿。

    地里的作物生长依旧旺盛,再加上从云沙岛带回的调料,估计应该可以满足千层饼项目扩张后的需要了。

    一直忙到傍晚,这才收拾东西,与廖老头儿告辞,前往鼎香园麻辣烫店。

    麻辣烫店里只有吴大娘、苏晓佳和褚连贵三位,一问,才知道张凤兰和顾子芬等人这会儿都在秀水巷的出租院子里忙活。最近几天都是这样,除了每天早晨供给两位经销商的千层饼之外,麻辣烫店这边的零售业务都停了。

    此时正值晚餐高峰时期,江逸晨也不多说,挽起袖口上前帮忙。

    今天的收工比较晚,一直持续到八点多钟。本来店里规定的关门时间是七点半,但屋内有两桌客人吃得兴起,又是喝酒,又是连续要加菜,总不能硬赶人家走吧。

    四人一起用过晚餐,褚连贵收拾碗筷去厨房洗刷,完事儿后就下班回家去了。

    江逸晨见有了空,于是把从云沙岛带回的各色贝壳交给苏晓佳,后者自然是欣喜不已,摆在桌子上挨个儿清点整理归类。

    吴大娘也在一旁笑眯眯,兴趣盎然地观瞧。

    这个时候,江逸晨突然想起驾船返航的时候,乐球送给自己的那个大蚌,正好拿出来让她们看看,是个啥东西。

    他找个借口去了趟卫生间,等回来的时候,手中端着个塑料盆,盆里面放着那只黄褐色的大蚌。

    第一百四十五章珍珠蚌

    江逸晨把乐球送的那只黄褐色大蚌放到盆子中。

    “对了,大娘、晓佳,这回我在海边捡了个东西,不认识,你们帮着瞧瞧。”他说着,将塑料盆搁到桌上。

    吴大娘和苏晓佳闻言,都颇感好奇,于是凑到盆子前查看。

    “呦,这个物件,也就是个大蚌吧,河里海里都有的。可以做菜的。”吴大娘左看右看,没瞅出什么特别。

    苏晓佳连连摇头,冲奶奶打了两个手势,估计是不赞同的意思。

    她伸手将大蚌拿起来,在灯光下又仔细查看了一阵,可能是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返回柜台处,操作电脑上网查询。

    “晓佳妹子现在电脑学得不错啊。”看着小丫头越发熟练的动作,江逸晨出言赞道。

    “丫头就喜欢鼓捣这些东西。我老婆子就不行了,一瞧那键盘啥的就头晕。”吴大娘瞧着神情专注的苏晓佳,眼中露出笑意。

    不多时,苏晓佳拿着一张纸和一支笔回到桌子前,脸上似乎带着一丝兴奋之色。

    她将白纸铺在桌面上,在上面写了些什么,然后递给江逸晨。

    后者接过一瞧,只见纸上是一行娟秀的字体:可能是珍珠蚌。

    “啥,珍珠蚌?”他顿时吃了一惊。

    珍珠是由特别的蚌类孕育,这个常识他倒是知道。没想到这次乐球送给自己这么一份儿奇特的礼物。

    “珍珠,丫头,你不会瞧错吧?咱们从来也没见过啊。”吴大娘感到不大可信,摇了摇头。

    苏晓佳冲她打了个手势,又指了指电脑屏幕。

    “好了,是不是珍珠蚌,咱们试试不就知道了。”江逸晨好奇心大起,他觉得凭借乐球的灵性和超声波探测的本事,在海底弄件好东西也是大有可能。

    他不在迟疑,从空间中取出一把锋利的折刀,展开,雪亮的刀锋在灯光下闪着寒光。

    随之左手拿过大蚌,右手执刀插入蚌壳缝子。

    苏晓佳见状有些不忍,扭过头去。

    吴大娘则紧盯着刀锋,似乎很迫切想看到谜底揭开。

    刀刃从一侧顺着蚌缝滑进去,行至中间部位,往外用力一掰,只听咯吱咔咔的声音,两片蚌壳被撬开,露出里面淡黄|色的蚌肉。

    江逸晨屏住呼吸,此时居然有了那种开即时彩票的感觉。

    接着用刀把表层蚌肉挑开,顿时——

    “有了!”他顿时欢呼一声。

    只见蚌肉中,分布着几粒大小不等的||乳|白色珠子,果然是珍珠贝无疑。

    苏晓佳听见他的欢呼声,也赶紧转过头来,看到贝壳中的小东西,两只眼睛亮起来,小嘴儿也微微张开,显然很是激动。

    “还真是啊,原来珍珠就是这么出来的。”吴大娘感叹不已,也难怪,她过去可从来没有看见过开蚌壳取珠。

    江逸晨让苏晓佳去找一块绒布,自己则端着盆子来到厨房,将珠子全部抠出,放到水龙头下清洗。

    珍珠这种东西,他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报纸或者网络上不时有相关新闻报道之类,也浏览过一二。

    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市场上现在的珍珠数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炒作价值相对早年来说似乎相应有所降低。

    另外由于珍珠可再生

    的属性,而且还有会衰老的缺点,所以自然不如翡翠、钻石、和田玉那些顶级珠宝值钱。但尽管如此,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依然有效,好的珠子还是价格不菲的。

    清洗干净,他双手捧着这些珠子返回大厅餐桌旁。苏晓佳与吴大娘已经将一块深红色的绒布在桌面上铺开。

    擦干水渍,全部珍珠散落到绒布上,终于显露出它们的全貌。

    清点一番,珠子一共有十一颗,都是||乳|白色,大小不一。尺寸是最重要的指标,但店里面现在没有精确的游标卡尺,只好用钢卷尺凑合替代。

    其中最大的两颗,直径大约在十二毫米左右,还有三颗直径为七、八毫米的珠子,形状应该是正圆或者近圆。而且光泽莹润,看着非常舒服。

    剩下的就比较逊色了,圆珠个头儿只有三、四毫米,另外还有梨子形状的,扁的,这些估计也就只剩下磨珍珠粉的用途。

    苏晓佳双手比划,吴大娘在一旁翻译:

    “丫头说,这几颗大珠子非常漂亮,应该是高级品种。”

    江逸晨听了,干脆只身来到柜台的电脑前,临时抱佛脚,上网查询珍珠的相关资料。

    这一搜索,顿感大开眼界。各行各业都有很深的学问啊。

    资料显示,珍珠分为海水珠、淡水珠,一般海水珠的品质相应要好一些。至于天然珠子和人工养殖珠的差别,不像其他宝石那么大,毕竟人工养殖珠也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当然,那些采用特殊手段进行快速催生的,品质就不行了。

    衡量珍珠的品质主要有光泽、圆度、表面瑕疵、大小四个指标。至于颜色,则各有所好。

    其实这几项鉴定标准并不难理解,“珠圆玉润”,这也是我国传统的审美观,以此对照,这五颗圆珠基本上都能达到高标准,应该属于百里挑一的范畴。

    然后是尺寸,业界通行的标准是“七分为珠,八分为宝”,一般六毫米以下的珍珠价值不高,通常拿来做配饰或者干脆磨珍珠粉用。

    七至九毫米为消费者所普遍喜爱,十毫米及以上的珍珠就比较难得。越往上,数量就越稀少,而价格则往往是几何级的成倍增长。

    按照这个行规,最大的那两颗珠子完全可以达到珠宝的范畴,而且级别应该是级。

    再查询一下价格,网上的珍珠首饰不少,类似这样的一对儿珍珠大约能值一千五、六百元的样子。

    这已经很不错了,还有关键的一点,乐球能够找来这只珍珠蚌,肯定不会是唯一的,云沙岛附近应该还有,没准儿还是一块集中地呢。这倒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以后有空倒是可以让乐球带着去探索一番,反正自己现在已经是潜水健将。另外海底探险还是乐趣十足的。

    想到这里,他不由露出了微笑。

    接下来,他把苏晓佳叫到了电脑前,和她交流了一番关于珍珠方面的资料。

    最后说明这些珍珠都交给她保管,当然,如果有什么好的想法,做成工艺品也可以。

    苏晓佳的收藏范畴还从未涉及到珍珠这种通常受到女孩子喜爱的物品,听到要交给她,于是兴奋地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小心妥善保存好的。

    离开鼎香园之前,江逸晨将清洗之后的蚌壳收好,打算作为以后与乐球交流所用。

    第一百四十六章合林街出事

    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秀水巷九号小院子被清洁、整理出来,风貌焕然一新。

    新添置的面食烹饪设备安装到位,再加上原有的,基本上已经形成一条小型的千层饼生产线。

    葱姜调料的供应也加大了不少,主管张凤兰经过计算,决定暂时先将每天的千层饼生产量定为六百张,试运营一段时间,以后再酌情增加。

    合林路上的那个小门脸房也做了必要的整修,为开业做准备。江逸晨已经得到了通知,他的个体工商户执照近期就可以发下来。

    由于千层饼项目的撤离,鼎香园从厨房到后院腾出了不少地方。

    吴大娘与苏晓佳商议一番,决定将后院开辟出一块儿,以增加营业面积。

    于是,经过苏晓佳的设计,鼎香园后院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新增营业区,靠墙摆放了一溜儿四张餐桌,另一部分为工作区,供员工们通行。

    两个区之间用盆栽隔开,这还是江逸晨找廖老头儿弄的,当然,价格比市场上优惠不少。

    这样,麻辣烫店的固定餐桌席达到了十二张,再加上晚餐的占道经营,一共达到了十七张。

    由于顾子芬被调到了张凤兰的手下,麻辣烫店只有三个人,扩张后人手明显感觉不足,吴大娘终究年事已高,经不起过多劳累。

    于是江逸晨又安排招聘了两名年轻的女服务员,一位姓刘,一位姓何,小刘归麻辣烫店,小何则先到秀水巷的小院帮忙,等口福多小店开张后再派到那里去站柜台。

    时至今日,两个经营项目合起来,聘用人员已经达到了七人,如果再算上吴大娘祖孙俩,也算小有规模了。

    不过鼎香园的营业时间并没有改动,依旧是每天五个半小时,晚上七点半打烊关门。

    对于此,江逸晨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来是为吴大娘的身体着想,这第二嘛,鼎香园在合林路上的位置虽然不与其它饭馆挨着,但终究相距不远。以目前的经营状态来看,如果大幅延长营业时间,势必会对某些同行的生意造成影响。

    通常城市里晚上八、九点至十一点的时间段,食客还是很多的,这块儿商机让给别人做倒也无所谓了。麻辣烫店在这边落脚时间不长,凡事留点儿余地也好。待以后情况有所变化再做调整不迟。

    这天午后,学生宿舍二零六房间中,江逸晨正在上网,查看有关澄海水产方面的资料。

    大块头马得韬已经正式上班了,他表示这家公司各方面的条件还算不错,据说等他转正后,每月还有六百元的住房补贴,这家伙挺满意的。

    但是房子至今还没有找好,马得韬去看了几家,不是嫌太贵就是位置太偏,或者觉得周边环境糟糕。

    江逸晨为此笑话他就像找对象一样,高不成低不就。

    不过好在现在才是六月下旬,离最后期限尚早,也不用太着急。

    叮咚,叮咚,铃声突然响起,江逸晨抓过手机一瞧,是苏晓佳发来的短信。

    这小丫头,大中午的,不好好休息,发什么短信啊?

    待他按下读取键,看到里面的内容,却随之蹙起眉头。

    他

    立即关掉笔记本,起身开门走出去。

    那条短信写得很简单,只有一句话:晨子哥,你快来一趟吧,合林街出事儿了。晓佳。

    江逸晨匆匆下楼,朝学校北门赶。

    短信中说合林街出事了,而不是说鼎香园,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街上着火了?

    不对,着火了直接说明就可以,何必这么含混不清呢。

    他快步如飞,只用了一刻钟左右就赶到合林路。

    此时,街上的气氛显得有些诡异,放眼望去,着火的迹象倒是没发现,却见到不少人,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儿的,站在街边议论纷纷,表情各色各样,有的愤慨,有的沮丧,有的茫然无措。

    这些人明显不是过路的,虽然没打过交道,但其中不少都有点儿眼熟,一琢磨,应该是街上店铺的老板及伙计。

    他们在干什么?江逸晨更加纳闷儿。

    临近鼎香园,此时已经打烊收工,吴大娘正在站门口向西南方向张望,见到他过来,连忙挥手叫道:

    “小江,你可来了。”

    “出啥事儿了?大娘。”江逸晨几步就走到了店门口。

    “哎呀,进屋再说。”吴大娘推开玻璃门,把他让进屋,然后关上。

    苏晓佳、褚连贵还有新来的小刘都在屋里,见到江逸晨来了,纷纷站起身。

    “那啥,连贵、小刘,你们到厨房去收拾收拾,我们这儿谈点儿事儿。”吴大娘把二人支开。

    待他们走后,吴大娘压低声音,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仍一头雾水的江逸晨。

    原来,今天中午接近一点钟,正当街上的各个饭馆开门营业的时候,突然来了两辆汽车,开到了大街的中段停下,随后下来十几个穿制服戴大盖帽的人,分散成多路快速进入各家饭馆,声明要进行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

    由于事前没有通知,吴大娘和伙计都有些发懵,搞了半天才弄清楚进门的两个人是卫生局的监督员,还有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

    其中一人先去厨房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