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锦衣为王 > 锦衣为王第11部分阅读

锦衣为王第11部分阅读

大案里头,身不由已。

    他是真看不清啊。

    除了一条,他记得很清楚,非常的清楚!

    于谦,是被杀的!

    这是他心里头最大的秘密,现在和谁也不敢说。大明少保,宣力一品文臣,当今皇帝言听计众的兵部尚书,在众人眼里天人一般的人物,他在张佳木的记忆里是被斩首抄家的下场!

    “师傅,袁大叔,”张佳木神情疲惫极了,他道:“两位的嘱咐我记下了,也请老伯爷放心,既然让我当了正南坊的差,那么,我一定会做出事来,绝不会叫人说闲话。”

    第051章 争执

    袁彬和哈铭尽兴而出。张佳木倒是挺奇怪的,这两位长辈和自己关系匪浅,和亡故的父亲也是知交好友,但这两位自从土木之变以后究竟在忙活什么,却是一直含糊不清,绝不肯说。

    就是在土木之变里究竟是什么角色,这两位大爷也是惜字如金,怎么说也不吐露半个字。

    他这会恨啊,自己当初怎么对历史一点兴趣也没有!

    老实说,整个明朝他就知道明太祖和郑和下西洋的事,再往后,就知道努儿哈赤和皇太极,还有崇祯上吊煤山,还有袁崇焕、李自成。

    这些能有用吗?

    他自己个就是专抓妖言惑众的,这些话,只能烂肚子里,和谁说都是找死。

    对了,还知道于谦和王阳明!

    后者知道是个极会忽悠的大师,前者就知道是土木堡之变后北京城的保卫者,然后被人杀头抄家。

    由此推论,当然不可能是当今皇帝杀他,那么,太上皇是否复位,就是昭然若揭了。

    但这个注现在还不能下,手里没本钱的人,没有当庄的本钱就算了,就算是跟着别人下注,也得最后再押,一旦押错了,人家赔得起,他一赔可就是清洁溜溜了。

    管他呢,张佳木想的头疼,把手里的小盖钟往几案上一摆,先做好自己的事再说!

    想做事,心里就爽快了许多。

    这阵子,他躲在坊管小队这边,百户府都不去了,家里也只回去过一回,任凭王琦那厮在街面上溜达,现在,也该是给他找点事的时候了!

    “来人,”张佳木拍桌打板的吩咐:“取文房四宝来!”

    小张百户不仅识字,而且写的一笔好大字,这个在锦衣卫内部都已经小有名气了。那会儿纸墨笔砚可都是值钱的玩意,等闲人家根本置办不起。武官世职家里虽然有钱买这些东西,但更重弓马功夫,就算让子弟读书,能识得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就行了。

    这会景泰年间还算好,武官也多半识得几个字,再往后去,武官到一省总兵的一个字也不识的,大有人在。

    取来文房四宝,张佳木却不急着写,冬天墨都凝固住了,正好叫了小三来研水化墨,他自己则慢慢融开狼毫笔尖,思索着要写的东西。

    等墨研好,名义也想好了,他是一个小小从六品的试百户,行文向下也没有什么名目,自己想了一想,抬笔写道:“说与那总旗官王琦知道……”

    话是大白话,字也是正流行的馆阁体,他一边写,小仆在一边看着,虽然识字不多,但居然也认得了大半,懂得了意思。

    到这会儿,这个小厮才知道张佳木那天问他那些话的意思,心中对张佳木好生佩服。

    原来张佳木下令,让王琦从公账上提三百两银子,在正南坊的几条大街上修建茅房,在最热闹的南市大街上修一个能容百人沐浴的浴池。

    这些东西,向来是没有官府管的,锦衣卫就更甭提了,况且还是自己赔银子。

    等张佳木写完,身边的小厮对他已经佩服非常,所以等纸上的字一吹干,套上封,张佳木交给小三,对方一躬身,跑的飞快,没一会功夫就不见人影了。

    至于茅房和浴室的式样什么的,张佳木倒是没有交待,他心里算的很准,没一会功夫,王琦就会过来。

    果然,没过半个时辰,王琦怒气冲冲的拿着信封跑了过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三个小旗官,十来个校尉。

    这些人,就是这些天来王琦笼络到的部下了。

    他毕竟是司礼监公公的亲戚,朝中有人好做官,张佳木又好象不大懂官场规矩的样子,打架是雷厉风行,做官却好象不大在行,这些天下来,愿意跟着王琦的已经表明了立场,就跟在这位总旗屁股后头混了。

    除了这些人,还有些观风望色不肯下注的,在张佳木和王琦两边打酱油,除了刘勇和守南宫的薛小旗外,张佳木在自己的百户府下真正得用的人就少的可怜了。

    这也是他必须得重起炉灶的原因,于其费心费力的一个个来收服这些老油条,不如一张白纸上好画画来的更舒服。

    张佳木和王琦比起来,其实背景根基还差了许多。他就是因缘际会,一下子对了几个大佬的心思,他的百户,来的非常侥幸,可以说,阴差阳错加上运气爆棚才拾来了的官帽子。认真计较起来,他和王琦还真的没法比。

    王琦也不通报,直接就进了门,见着张佳木也只是拱了拱手,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显然是气的不轻。

    三个小旗官进来,倒是依足礼数,不敢象王琦那样太过无礼。

    张佳木倒也不以为意,只道:“王总旗,我交待你做事,你跑这儿来做什么?”

    “大人,”王琦冷笑道:“你交办的事,恕下官不能从命。”

    “哦,”张佳木好整以暇的问道:“你说说看,为什么?”

    “我们锦衣卫是天子亲军,修茅房盖汤池的事也叫咱们来办,那咱们锦衣卫成什么啦?这件事,说什么我也不会答应!”

    王琦说的甚是无礼,但底下几个小旗官都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样子,看来,张佳木给他们的命令确实是叫他们难以接受,恕难从命。

    想来也是,锦衣卫成立这么多年,只管抓人杀人,得势的时候真是横行天下,谁敢惹这些缇骑校尉?

    现在虽然有点被压制的意思,但也不至于跑到街上修茅房盖澡堂子吧?

    王琦要是一声不吭的答应了下来,不要说他自己,就是他部下这一关,恐怕这位总旗官就难过的去。

    锦衣卫内部全是世袭,一个普通的校尉没准就能和指挥使说上话。小旗官说着是没品级的低等武官,但在京城当上小旗的,也不能算普通人了。

    上头的百户不怎么强势,下头又有阻力,王琦当然要来拼力争一争了。

    见他如此,张佳木也不生气,只是笑吟吟道:“我来问你,锦衣卫是不是要修理街道,疏通沟渠,煌煌上谕,你遵还是不遵?”

    这一闷棍敲的甚狠,王琦盛气而来,是要和张佳木辩论面子问题,但张佳木却不理他的话头,只问他遵不遵上命,这一下,可就难以为辞了。

    说不遵,就是一个现成的把柄,说遵,那么修理街道到底包不包含茅房厕所这些东西,又有谁说的清?

    一时间无辞可答,底下三个小旗在心头齐齐叹气:王总旗这个嫩,太嫩了!

    第052章 为官之道

    王琦无语,喉咙那儿一阵发甜,恨不得就一口血喷在张佳木脸上。

    比武比不过,好不容易以为当官可以暗中设法报仇,谁知道人家就这么公然把小鞋穿在他脚上了。

    他思之再三,终于恨恨起身,拱手道:“张大人,下官斗不过你,只能说山水有相逢,异日有机会再来说今天这件事吧。”

    说完之后,王琦就起身推门而出,他就这么走了,总旗当然是不肯再干,一定会申请调职,如此这般,倒也算是痛快。

    王琦能发纨绔脾气,底下三个小旗却都是面无人色,人家有司礼监的远房堂叔,他们三可没有这么有底气的后台,王琦发大爷脾气走人了,就把他们扔干滩上不管了,三人惊惶之余,也是大为气恼。

    张佳木对他们的心思可是把握的再清楚也不过,他笑道:“三位怎么样,是辞差还是调职,或者,和我一起去干那些不着调的事去?”

    三个小旗面面相觑,张佳木先是放权给王琦,猛一下又收权,拿捏之间,章法尽显。

    就算是积年老吏,就这么轻轻松松的用这种法子排挤走了一个钉子,也并非易事。

    当然,他也是对王琦的纨绔大爷脾气知之甚深,不然的话,也谈不上如此顺利。换了刘勇,用这种办法就绝对不行。

    既然上司如此厉害,不妨跟跟看!

    三个小旗眨眼间就想好了心思,三人一起跪下,都道:“大人,卑职们愿效犬马之劳,有何差遣,派俺们去便是。”

    “你们去怕是不行,你们知道什么民生!”张佳木此时对他们也颇不客气了,他神色严峻,道:“食君之俸禄,就不能只想着得好处,一点儿正事也不干。你们看,兵马司才多少人,人家管多少事,我们锦衣卫又有多少人,权限可有多大,但我们一年干的事有人家一个零头没有?”

    按大明传统,凡京师治安,归锦衣卫并五城兵马司及巡城御史管理,京师治安不靖,照例是拿这三个衙门来开刀。但巡城御史是属都察院下管,詹翰科道清贵,小有过失,亦不会获得重谴,锦衣卫是天子亲军,最得力的鹰犬,便有过失,皇帝也当是自家人犯错,凡事多加包容原谅。

    唯有兵马司最倒霉,官不大,事又多,一有过错,必受严责,所以张佳木这会所说,若有兵马司的人在此,非得感激下涕,有获知音之感。

    这些当然也不必细说,身份不同就是如此,张佳木不给他们细思的时间,只道:“总之,正南坊给我管,我就得管出个样子来,不能再这么因循苟且下去。你们要么留下,好生办差,要么不如早些走,不然的话,将来必有难堪,这一层,我可是先说明白了的。”

    三个小旗又用眼神交流了一阵,最年长的那个赔笑道:“大人当真是正当盛年,英锐之气令卑职们感叹敬佩,我们不走,留下来仰赞高明就是。”

    “好的很,”张佳木点点头,他看看天色,道:“现在是未时初刻,未时末刻之前,你们要带齐人手,跟我勘探地方,咱们今天,就把大事给操办起来!”

    他的语气里充满着自信与权威,几个小旗虽然对眼下的差使不那么有兴趣,但也颇觉得提神,这位大人,是有那么点子英明神武杀伐决断的味道了。

    ……

    张佳木先要动手的,就是正南坊里的南市大街。

    街道原本是挺宽阔的,张佳木默算过,总有十四五丈宽,和唐朝长安的街道是没法比的,但总也不至于到今天这步田地。

    两边房舍都建有披檐,占了道路,拥堵沟渠,居身于街道正中时,臭味难闻,拥挤难行。整条街长约两里,店铺酒楼酒庄茶楼鳞次栉比,热闹非凡,但是,也真的非整治不可了。

    张佳木要建的是标准的公厕,可以容纳过百人洗浴的公众浴室,占地极大,他踏看了一下,街是东西大街,店铺多半在北,平民所居在南,那么,非得拆大量的民居不可了。

    这一条街,按他的打算,建起一整套的卫生设施,拆掉所有的违章建筑,疏通沟渠,清理垃圾,整个正南坊要拆掉的民居,最少在几百间以上。

    当时的民居可不是影视里的那样,地方小而逼仄,极其的脏乱和不卫生,不少房子就是依地而建,房舍里气味难闻,地面污水横流,舒服两字是达官贵人才够资格享受的,明朝京师已经是首善之区,富民很多,但普通百姓的住房卫生条件,只能用极差这两个字来形容了。

    刘勇已经闻讯赶来,他年纪最长,经验丰富,心里默想了一下张佳木的打算,脸色已经极其难看。

    现在他与张佳木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所以说话也不必避讳什么,踏看完了,他就道:“大人,这种事,当真是吃力而不讨好,况且所费极多,我不知道,这笔银子打哪儿来?”

    和刘勇这种谨慎的态度相比,张佳木可就有信心多了,他看着暮色中的正南坊,笑道:“刘大哥,你看吧,年前不敢保,再过三个月,这里非得变个大样子不可。”

    “但愿如此!”

    “刘大哥,帝王将相操心的事咱们操心不了,就做些小事,还怕做不好吗?”

    刘勇被他再三鼓动,再者,锦衣卫也确实有这份责任,他只得苦笑道:“但我委实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你放心好了。”刘勇一脸愁色,但张佳木当真是一点儿担忧的感觉也是没有。

    历朝历代不敢说,反正他曾经处身的时代,要有政绩不外乎就是先从市容开始,当然,打黑锄暴也是一条好路子。

    这两个办法,都是见效极快,反应也佳。

    第一条是对上头的,哪个大老倌看到了市容清洁,街道如画,总也得夸上两句:“极好,大变样了不是?可见某官,真的是实心任事的好官,有机会的话,应当提拔一下。”

    所以修理街道,改建房舍,是升官发财的不二法门。

    当然了,这会子这个诀窍可还没有人知道,张佳木打算自己先用了,知道这好法子还不用,他不是白穿越了?

    第二条,则是对下,哪朝哪代,都少不了流氓无赖,整治他们,就是给百姓撑腰。只要把这一条做好了,也是好法子。

    况且,做的也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于自己的官声极有益处,收编坊里最得用的无赖,其实就是为了对付其余的流氓无赖,张佳木自己想想,都觉得实在是妙,简直是妙不可言。

    第053章 弹劾

    景泰七年十二月初六日,都察院所派的巡视南城御史高平上书奏事,弹劾南城锦衣卫百户张佳木滋事扰民等诸事。

    高平这一折写的甚狠,落实了罪名张佳木最少也是个充军的下场。

    上头看罢奏折,想起张佳木这个百户有精明干练的评语,金口一开,着令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并都督张軏一同去复查,查实了再回奏。

    原本这事可以交给靖远伯来办,但皇帝记得靖远伯对这个小百户甚是推崇,故而不用。况且天心难测,这件事竟是由都察院的人弹劾,再交给都察院的人为主来复查,其中深意,令人思之而胆寒。

    消息传来,刘勇和任怨一群人不免惊慌,张佳木倒是不乱,只是想起张軏府里积案至今未破,都督府几次派人来找麻烦,训斥痛责,他几次备了厚礼送到府中,张軏他是搭不上话的,但府中的几个得力的总管清客都了礼上去,所以侥幸没有真正撕破脸皮,这一回,徐有贞他不怕,但张軏非得先预先打点到不可。

    这段时间下来,朝中对立储的事已经争的你死我活。

    太上皇一边的御史曾经上书,请“早建元良”,自然,这是请早复立废太子,也就是现在的沂王朱见深为太子。

    原本皇帝为此事甚为头疼,但都御史萧惟贞和大学士王文也是一起上书,把原本的四个字只改了一个,叫做“早择元良”,就令得择储的事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建”,只有废太子朱见深一个选择,“择”,其中的蕴藏的东西就可堪玩味了。

    京师现在有谣言,说是大学士王文请皇上召襄王入京,继统为帝。襄王是成祖皇帝之孙,仁宗皇帝第四子,宣宗皇帝之弟,当今皇帝亲叔,血统亲贵,而且贤名在外,是大明诸藩王中有名的贤王。

    这个人选一提出来,京师之中各派关于立储建储的事算是真正打上了擂台,争执如此之深,已经势同水火,裂痕已成,这一回,不打出个生死来大家是下不了台了。

    这会的上谕和奏折可没有“明发”“廷寄”一说,奏折经过通政司,上谕诏旨不经过内阁的叫中旨,中旨几乎没有人理会,中旨任命的官员叫“传奉官”,几乎没有地位可言,所以宫中朝野情形,张佳木留心之下,几乎无所不知。

    一说徐有贞来查,他就放心多了。这个人还算清正,为人也很干练,前几年在外地治河很有成效,后来升官入京,持论做事都很谨慎,这一次建储择储的大事,他就没有出声。

    只要不派来热衷巴结以图上宠的小人,他就无所惧怕了。

    正在愁张軏府中的事,机会来了。

    原来春节将近,元宵亦不远,京城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两节将会接连而至,各坊之中有些身家的富户都在扎彩灯,制灯语,性急的已经在傍晚?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