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汉风1276 > 汉风1276第30部分阅读

汉风1276第30部分阅读

作为,绝不苟且偷生。 只今日事关国家法度,不可以情废法,故请郡主三思。 ”

    “哼哼,谁是留梦炎,谁是李庭芝,到了生死关头才能分明。 ”赵筠语带讥诮,平日慷慨激昂,临难苟且偷生的鼠辈实在太多,这会儿说什么都是一张嘴,当不得真。

    陆秀夫苦笑:“若是本朝中兴,下官自然寿终正寝;万一神州陆沉,下官一死而已。 ”顿了顿,又道:“今日这几个家奴,下官是定要带走的,还望郡主娘娘不要轻慢国家法度。 ”

    赵筠怒道:“本郡主就是贼囚的窝主,要抓,你把我抓了去治罪!”

    陆秀夫站起来行个礼,面上如罩寒霜:“郡主无罪,我只抓逆党家奴。 ”

    眼看两人越说越僵,楚风赶紧打圆场:“陆大人,这些孙府下人,孙孝祖谋逆,难道还会和丫环奴才商量不成?不过是攀扯牵连,何必穷究不舍?再者,论罪是充军奴、充官妓,到郡主府上效力,一样是为奴为婢嘛。 ”

    陆秀夫冷冷的看看楚风,“楚先生琉球藩国,难怪不知我大宋法度。 ”说罢就吩咐从人到外边叫亲兵入府抓人。

    一边是人情,一边是法度,一边是美女小郡主,一边是宋亡大忠臣,当此节,楚风左右为难。

    赵筠气得小脸煞白,身子瑟瑟发抖。

    “圣旨到,玉清郡主赵筠接旨~”门外一叠声的喊,陆秀夫一惊,止住从人。

    府中排下香案,一个面皮焦黄地老太监上殿宣旨:秀王以身殉国,垂拱千秋,单谥一个“忠”字;玉清郡主赵筠,节孝两全,堪为皇族表率,晋位为福国大长公主。

    打发走传旨的老太监,赵筠揉揉眼睛,几乎有点不敢相信手上的诏书,然而圣旨上玉玺印文鲜红,自然不是假的。

    除了皇帝本人,单谥为谥法中最美,终宋一朝,就王安石王荆公单谥为“文”,皇族亲王单谥一个“忠”字,已是最高等级的美谥。 自己身为皇姑,只要晋封公主就铁定是“大长公主”。 理宗朝只有个汉国公主,英年早逝,度宗朝也只有个晋国公主,年方五岁,正在行朝中,赵筠这一晋封,就成了皇族中最尊贵的大长公主了。

    大宋祖制,郡主、郡王犯法,一郡守臣可以管辖,只处置本人须经宗正司;若是公主、亲王犯法,则地方官只能报宗正司处置。 陆秀夫只得拱拱手告辞,黑着脸走了出去。

    赵筠也不送他,自顾着拿着圣旨琢磨,差不多猜到怎么回事了。

    行朝号令军民,靠地不是武力、金钱,而是大宋朝三百余年深恩厚泽,靠的民心所向,于“正朔”这两个字,就看得份外的重。

    临安全太后、恭皇帝降元,元朝发布诏书:江南既平,宋宜曰‘亡宋’,行在宜曰‘杭州’。 如此一来,行朝岂不成了海上流寇?要定下大宋正朔的名分,除了番邦朝觐,赵氏皇室宗族的拥戴,也是非常重要的。

    若是泉州还有三千宗室,也轮不到赵筠来出风头。 但他们被杀了个一干二净,赵筠身为皇姑,又是殉国秀王的亲女,地位就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正逢她上了贺表,这半年她不知道行朝中事,表文上说的是“杨太后”,这一下子不得了,杨太妃因为没有正式册封,儿子称了皇帝,自己还是个不伦不类的“太妃”,正觉得名不正言不顺呢,偏偏表文就来了。

    陈宜中颇会察言观色,就势说克复泉州为中兴之始,太后须名正言顺,方能定明正朔。 杨太后高兴之下,假意推脱了几番,就让人准备皇太后的金册玉宝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全福建够份量地近枝宗室就剩下玉清君主一个人,花花轿子人人抬,便捉着儿子地小手,下了册封福国大长公主的圣旨。

    行朝仓促之间,还来不及办册封典礼,公主地金册玉宝也没做好,就这么一份圣旨,赵筠自己倒没什么欢喜的,只为父王得了美谥,还是十分欣慰。

    待传旨太监走后,楚风假模假样的躬躬身子:“微臣祝大长公主殿下万福金安!”

    赵筠拿装圣旨的轴子在他头上一拍:“呔,大胆小贼,敢对本郡主、哦不、本宫无礼,来人呐,拖出去砍了这颗刺猬头!”

    红莺在旁边,双手抱拳装作殿前武士,粗声粗气的喊道:“遵殿下钧旨!”

    楚风摸摸自己短发,呃~成刺猬头了!不过这泉州、台湾都是湿热气候,要留宋人的长发,实在不习惯呐!

    赵筠和红莺两姐妹,看着楚公子的郁闷样儿,又一次忍不住捧着肚子笑开了。

    一时间,银安殿上十二分的旖旎,看着花枝乱颤的两女,楚风也来了兴致,学着那日在望海楼听的小曲唱道:“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 ”

    两女脸上绯红,红莺捂着脸跑入了后堂;“哼”,赵筠横了他一眼,也追着进去了。

    楚风嘿嘿一笑,只觉得军旅间歇,没事调戏调戏公主,这日子也算过得舒坦。

    第116章 发展方向

    大宋景炎二年七月,枢密副使张世杰挥兵克复泉州,杨太后偕小官家移驾上陆,以蒲氏旧居为行宫,改泉州府为行在。

    同期,广东制置使张镇孙收复广州,右丞相、同都督文天祥赣南大捷,宋军势大振,各路豪杰起兵响应,江南半壁烽烟处处,许夫人、陈吊眼畲汉义军在闽西南群山中连营数百寨,张德兴、刘源、傅高在湖北淮西举兵,收复黄州、寿昌军,阵斩元湖北宣慰使郑鼎。

    但楚风知道,这只是北方宗王叛乱,蒙元抽调灭宋的精兵强将北上平叛,江南兵力空虚的结果。 假如不抓住这个时机尽量将战线稳定下来,那么宋的灭亡仍然在读秒倒计时。

    自二月开始大规模接运移民,“闽浙之邦,土狭人稠,田无不耕”,琉球“开荒归己、不征农税”的土地政策,对佃农的吸引力大到难以想像,移民十分踊跃。 最初一个月运两千人,并以每月一千人的数目递增,到七月中旬移民总数达到了两万三千,加上原临安匠户,总人口突破了两万六千。

    汉军陆师征兵比例为二十分之一,现陆师有兵一千余人,编成钱小毛、张魁、许铁柱三个队,每队三百人,加上五十人的尖兵队、一百五十人的炮队。

    水师有剪式船九条,每条乘员定额二十五人,炮船有钓鱼岛号和新下水的太平岛号,每条炮手一百二十人、水手三十人。 以上总计水兵五百多人。

    工农业生产上也是一派热火朝天地景象。

    农历六月是早稻收割、晚稻插秧的双抢时段,移民大多数是农业人口,他们被大片肥沃土地和琉球独特农业政策,刺激出超越任何时代的劳动积极性,几乎疯狂的在田间劳作,再加上铁制农具和耕牛的帮助,他们收获了大批粮食。

    两条剪式船。 一条用拖网在近岸捕捞中间水层的鱼虾,一条出远海捕鲸。 台湾岛附近出没的主要是座头鲸,每头重达二十五吨到三十五吨,分割后精肉至少六七吨,合宋制上万斤,加上拖网捕地海鱼,平均每个琉球人每天收获一斤海产,肉类供应十分充足。

    钢铁、海盐在占城销路非常好。 各工厂都加班加点的生产,并从新移民中招收工人。

    唯一地问题就是祝家倒台,断了从北方获取硝石的路子。 硝石在黑火药配比中占了百分之七十五,是瓶颈材料,军火供应一下子紧张起来。

    楚风立刻命令驻占城的商栈采买硝石,无奈南洋一带储量虽然丰富,但开矿的不多,供应量一直上不去。 用火器大规模武装宋军的计划,也被迫推迟了。

    预备着配合朝廷展开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尖兵队和许铁柱的步队船运来泉,钱小毛则带着他地步队回琉球,轮换休整并训练新兵。

    这样,楚风手上就有了两个三百人的步队、一支炮队和一支尖兵队可供使用。 如何利用这支小小的武力。 为琉球、为汉民族在乱世中打出条活路,成为最紧迫的问题。

    和陆猛、许铁柱、张魁等军官开了大半天的会,基本上理清了目前的局势,有了个初步的思路,楚风从军营走到城中透透气——蒲府做了行宫,汉军的兵营并未入城,还留在城外。

    就在州府外最繁华地大街上,有两个招募处,左边是行朝陈宜中设的,一行龙飞凤舞的大字:“广招天下勤王士”。 排着大群纶巾、直裰的儒生士子;右边则是琉球的招募处。 全是五大三粗的壮汉子。

    虽然是汉军炸开地泉州南门,虽然楚风楚总督的名字在茶馆里一会儿和关云长并列、一会儿和姜子牙同行。 但大宋这块金字招牌的号召力,仍然百倍于琉球。 在泉州,就算出的俸禄比朝廷高、给的事权比朝廷大,读书人也没几个愿意到琉球做官,纷纷要报效朝廷,以求做个封妻荫子的中兴名臣。

    和读书人相反,投军的都是些直肠子的粗豪汉子,哪儿军饷多装备好伙食油水重,他们就投哪边。 反正朝廷看不起武人,打仗打到狄武襄、岳武穆的份上,也没见落个好下场,倒不如投了琉球,大块吃肉、大串拿钱,好不快活!

    楚风慢慢走过去,刚到队尾就被人拦住了:“先来后到,排队,排队啊!”

    楚风解释道:“我不是投军的,找前面人有事。 ”

    “哈,知道你小哥不是投军地,就你这身板,投军了只好去烧火做饭!”那人将袖子一撸,露出光膀子,捏着拳头一用力,手臂上地肌肉就像小老鼠似的乱窜。

    旁边几个人笑道:“小哥看了,须得胡大哥这样地,投军才搏个前程。 你只好去琉球乡下种田罢了。 ”

    听到这些人出言不逊,法华和几个护卫就要上来教训他们,楚风笑笑,使个眼色止住法华,和颜悦色的问那几个投军的人:“列位壮士,请教了,为何到此处投军,不去报效朝廷呢?”

    “琉球军饷丰厚!”

    “汉军吃得好,顿顿有肉,米饭管饱!”

    “他们打仗厉害,个个带种!”

    楚风笑道:“听说琉球军法厉害,动不动鞭子打,逃跑要砍头,你们不怕?”

    “呸!”胡大哥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斜着眼睛,鄙视的看着这个斯斯文文的年轻人,“怕死不好汉!爷们不怕死,就怕走后爹娘没饭吃,琉球死个兵发百贯钱,爷们今天投军明天就死,这辈子也不亏!”

    几个军汉嘻嘻哈哈的笑起来,拉着楚风:“小哥,瞧你模样也不是吃这碗断头饭的人,喏,那边是招去琉球种地的,你还是老老实实刨土去罢!”

    众人哈哈大笑,就见负责招兵的宋先生赶了过来。

    见宋先生眼睛盯着自己,胡大哥大喜:难道,难道是看见我身材雄伟,要特地参个都头、伙长?

    笑盈盈的迎上去,谁知宋先生看也不看的越过自己,到那小白脸身前跪下:“参见恩相楚总督!”

    楚风神色平和的把他扶起来,“宋先生何必如此?我琉球行礼,只当面一揖便是大礼了。 ”

    胡大哥几个粗莽汉字就吓得跪下一片,天呐,这年轻人就是海上平五虎、炮炸泉州城的楚风楚总督!都道他便是没书文上说的一丈二尺,好歹也是个八九尺高、胳膊上跑马、拳头上站人的威武大汉,哪知他这么普普通通的身材样貌,真真是人不可貌相了!

    正说话间,一匹驽马从原来的蒲府、现在的行宫方向行来,到楚风身边站住,骑手滚鞍下马,声音略带点尖锐:“小的见过楚大人。 您在这儿刚好,小的省得往城外跑一趟。 ”

    这是前些天到秀王府传旨册封赵筠的太监,叫做钱喜福,楚风给了他五两银子的赏钱,就把他乐得找不着北,这年月行朝中文臣武将值钱,太监还不如一条狗,五两银子就叫他就记住这位出手大方的楚总督了。

    “陈相爷召集御前军议,请楚总督入朝。 ”

    蒲寿庚的正堂,变做了行宫的朝堂,一切东西金碧辉煌,但大小样式有些不合制。 几上的花瓶小了些,照壁上的那幅雪山松旅图,又略略大了点……行朝中礼仪粗疏,只陆秀夫看重这些,“俨然正笏立,如治朝”,其他人就随便多了,四处散着,楚风向皇帝叩头行礼,站起来笑道:“这蒲家正堂,做朝廷用,还是显得小家子气了。 ”

    张世杰看了他一眼,皮笑肉不笑的说:“那是当然,楚总督要下手得再狠点,这里就更小家子气了。 ”

    陈宜中、刘黼等人想笑,好歹忍住了,只有杨亮节呵的一声轻笑,在朝堂上分外刺耳。 无他,这里的字画、花瓶、古董,都是楚总督指挥汉军一古脑儿搬走了,只留下了红木家具,行朝从船上搬了些东西过来,自然与原来的有些不搭配。

    楚风打着哈哈,岔开话题问陈宜中:“相爷,朝廷屯兵泉州,四方豪杰响应,下一步该怎么打,咱番邦客军说不上话,还是您来拿个主意。 ”

    “楚总督说的是!咱畲汉义军,也是这般,惟朝廷马首是瞻!”一个清脆爽利的女声响起,楚风眼前一亮:这女将军一身素白战袍,头上还扎着抹布孝带,身段婀娜矫健,充满了成熟女人的魅力,剑眉星目、鼻梁英挺,薄薄的红唇紧抿,带着一股英风锐气,正是畲汉义军统帅,朝廷钦命的闽广宣抚使陈淑桢。

    陈淑桢是参知政事、闽广宣抚使陈文龙女儿,嫁给泉州大豪许汉青为妻,所以人称许夫人。 陈文龙是咸淳年间状元,历任要职,去年十二月死守兴化(蒲田),在城头竖起“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大旗,力尽被俘后宁死不屈,被押解到临安后,在西湖岳王庙从容自尽。

    随后许汉青、陈淑桢夫妻再起义兵,许汉青战死,陈淑桢和侄儿陈吊眼辗转征战,在闽西赣南大山中联合畲族、客家人,近来连营数百寨,兵丁五万,是海上行朝最大的助力。 朝廷便破例任用女官,让她女承父职,做了闽广宣抚使。

    楚风见她容貌甚美,神情坚毅中又带着点的柔媚,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只觉得目眩神摇,忽见她目光扫过,赶紧将头转向另外一边:这个女人不寻常,击剑弄铁丸,穿柳贯风,一身少林轻功,连法华都说不是她的对手,不要惹毛了她,自讨苦吃。

    第117章 军议战略

    “我大军聚兵东向,先收兴化,后克福州,”张世杰的手指头在山河社稷图上移动,说得口沫横飞:“再令广东制置使张镇孙出韶关入湖广,右丞相同都督文天祥自赣南反攻吉安,两路策应,吸引元兵。 ”

    “然后行朝大军沿闽江逆流而上,南剑州再入建溪,进建瓯溯南浦溪过浦城,十八里铺、枫岭关走仙霞岭古道入两浙路,至衢州后由衢江、富春江顺流而下直趋临安。 ”

    “若临安砥定,则天下勤王豪杰必蜂拥蚁聚,百姓必嬴粮而景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则大宋中兴有日!”

    张世杰说完,将手重重的在桌案上一拍,昂首挺胸,仿佛已然胜利在望,杨亮节、陈宜中、刘黼、苏刘义等人纷纷点头称是,陆秀夫眼中更是射出略带狂热的光芒。

    只是那一下猛拍,砰的一声响,正好八岁大的小皇帝,在母亲怀抱里端着个小碗吃莲子羹,吓得手一抖,瓷碗跌到地上,叮当一声打得粉碎,大煞风景。

    张世杰慌忙跪下谢罪:“微臣御前失态,惊了圣驾,有罪,有罪。 ”

    杨太后却十分的客气,温言抚慰这手下头号大将:“张将军豪杰本色。 你们商议军国大事,小官家奴自照顾,不妨事的。 ”

    张世杰谢恩不迭,好一派明君忠臣的气象!

    偏偏就有笨小孩来戳穿皇帝的新衣。 楚风皱着眉头,指着山河社稷图:“张镇孙、文天祥两路。 本是各地义军,刚拿起武器地老百姓,战力和鞑子精兵相比,十不当一,在山中凭险据守有余,平地野战不足,若要他们出兵策应。 恐怕挡不住鞑子铁骑冲击。

    从仙霞岭古道入两浙,且不说一路上艰难险阻。 便是到了临安,那里地形起伏平缓,鞑子铁骑之外,还治了长江?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