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汉风1276 > 汉风1276第204部分阅读

汉风1276第204部分阅读


    华夏,以她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吸引着四方的游子,无论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波斯人依波达还是犹太人亚伯拉罕,都为这璀璨的文明之光感召,跨越千山万水投入了她的怀抱,来到了流着奶和蜜的中华,正如阿布泰马木在《坚贞诗集》中所说: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

    徜徉街头,亚伯拉罕考虑着该在哪儿建一座汉学馆,好让西来的同族能够学习华夏的文明,早日融入她的怀抱;依波达远眺西方,葱岭以西便连接着呼罗珊波斯的故地;马可波罗湛蓝色的眼睛则滴溜溜四下乱转,想寻找一点发财的商机。

    忽然小箱子里有人跌跌撞撞的奔来,一把揪住亚伯拉罕的衣袖,惊慌失措的低呼道:“亚老爷,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亚伯拉罕定睛一看,原来是泉州港的“大食海獠”马赫买提易仆拉欣,当年导元倾宋的蒲寿庚的同族兼合伙人,蒲寿庚倒台之后,易仆拉欣没少吃大汉的苦头。只因为他和蒲寿庚之间除了生意往来并没有别的不法勾当,一向口碑还好,这才没有被关进矿井做苦役。

    听说易仆拉欣这些年做生意也赚了不少钱,尤其是成为大汉皇帝的承包商之后,他也是争取入汉籍的积极分子,只不过善于经商的头脑并不适合考试,一直没有通过,自然没有取得大汉公民身份。

    此时见这易仆拉欣神色惶急,一张白白胖胖的小圆脸白中泛青,活像大白天见了鬼似的,亚伯拉罕就笑道:“怎么,你的第三位老婆和第四位老婆打了起来?”

    易仆拉欣着急得连连摇手,四下看看没有人注意,才慌慌张张的道:“什么时候了,还开玩笑!这位老爷,想必您是大汉皇帝亲信马老爷吧,我有紧急军情要面见皇帝。”

    马可波罗听他说自己是大汉皇帝的亲信,登时全身骨头都轻了八两八,什么紧急军情他是不相信的,心说多半是想结好皇帝邀宠自固吧?便笑嘻嘻的道:“其实皇帝最重实务经济之道,没有什么紧急军情,便是一般商人有了什么新奇的买卖之道,可以富民强兵的。本官也是可以引见的。”

    见马可波罗似信不信的,易仆拉欣着急的差点儿跳了起来,他附到马可波罗耳边,只说了一句话就让顾问官的眼睛瞪得像铜铃:

    本城的大毛拉要造反!

    原北元哈密力总管府,现在的大汉皇帝行宫,楚风接见了易仆拉欣,听到他的报告,楚风脸上神色没有一丝波动。

    因为北元力量的衰退,哈密力是和平回到大汉怀抱的,没有经过鲜血和战争的洗礼,许多渣滓也躲过了汉军的铁犁留了下来。而改土归流损害了这群蛀虫的利益,他们必然有所反应。

    作为蒲寿庚的同族,来自阿拉伯圣城麦加的易仆拉欣,在清真寺做礼拜时得到了本城大毛拉的绝对信任,反叛者希望他能够提供部分军费。

    可易仆拉欣早就见识过汉军无坚不摧的威力,早就见识过大汉的坚船利炮,他知道所谓的起义一定会成为滑稽可笑的闹剧,所以他虚言敷衍之后,很快就下定决心向大汉皇帝报告。

    静静的听完告密,楚风的神情一如最初那样波平浪静,没有易仆拉欣想像中这位皇帝拔剑四顾挥兵出征的场面,倒是给了他相当丰厚的赏赐。

    “难道皇帝不准备对这场叛乱进行镇压,或者,他希望用怀柔手段来解决?”易仆拉欣悻悻的想着,捧着楚风赐给他的财物,在汉军士兵保护下,直接住进了军营。

    回鹄风格的行宫有着许多幽深之处,易仆拉欣离开之后,楚风座位后面的幽深回廊的阴影中,李鹤轩缓缓踱出:“看来,没有经过战斗,有些人是不会服从大汉的,只有打痛了,他们才懂得适当的谦恭。”

    楚风笑了笑,他的情报司得到大毛拉造反的消息比易仆拉欣足足早了两天,但他还是接见了易仆拉欣——给予大汉的朋友适当的鼓励,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锃的一声龙吟,陈淑桢宝剑寒光映得一室通明,她皓腕一抖,宝剑嗡的一声大响,忿忿的道:“唐魏征曾说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我看这高昌回鹄也好不到哪儿去。楚兄。我这宝剑久未饮血,常于壁上作龙泉之鸣,此次正好拿那大毛拉的狗头祭剑!”

    李鹤轩看着楚风的目光,又开始“暧昧”起来,脸上挂着的表情分明是在说:这种暴力女除了皇帝您之外,还真没有人敢往家里娶……

    楚风嘿然一笑,自己都有点儿恍惚,这个沙场上斩将夺旗、所向披靡的奇女子,真的就是昨夜还在自己怀中呢喃的小娇妻吗?

    或许是觉得太过凶悍,和母仪天下的皇后身份不相匹配,陈淑桢不好意思的收剑入鞘,脸蛋略微有点儿红,还调皮的冲楚风吐了吐舌头。

    略微定了定神,楚风朝她摆了摆手,“不急着大开杀戒,有时候,不忙着消灭苍蝇的话,蚊子、臭虫和蟑螂都会接二连三的蹦跶出来,省得咱们费劲儿挨个去找,另外,给他们表演的机会,也好让世人看看清楚他们的嘴脸。”

    “然后再全部拍死!”李鹤轩和陈淑桢同时想到了。

    哈密力城郊高大的圆顶礼拜堂中,正进行着一场密谋,高昌回鹄的首领“亦都护”阿斯兰汗,正和留着花白络腮胡的大毛拉,召集起城中的阿訇师傅和过去亲近北元的人,预备大干一场。

    作为政治领袖“亦都护”的阿斯兰汗,他的母亲便是北元成吉思汗的公主——北元习惯下嫁公主来控制属国和国内的其他民族,只要公主的后代成为新一任首领,北元皇帝便自动成为了首领的外公。

    北元兵没发一箭没打一仗就跑掉,阿斯兰汗是很不乐意的,可他也知道战场上不会是汉军的对手,所以也只得隐忍下来,当汉军到来时以本地土王的身份前往迎接,指天划地的效忠大汉皇帝。

    可改土归流的命令一下,阿斯兰汗就傻了眼:按照改土归流的方法,他仅能保有包括王宫和牧场在内的全部财产,而所有的权力包括亦都护的称号、北元方面给的“哈密力王”封号,以及对全体回鹄人的统治权力,都得通通的放弃!

    阿斯兰汗很不甘心,所以当大毛拉勾搭上来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站到了大汉皇帝的对立面。

    大毛拉是一个留着大部络腮胡的老头子,干瘦的脸颊上一双深陷的眼睛好像鬼火一样闪烁,时不时射出几道诡诈的光芒,如果是阿斯兰汗是哈密力名义上的王,那么他才是这里真正的王,几乎所有的回鹄人都拜倒在他面前,不敢违逆他以真主名义降下的命令。

    但汉军的到来,改变了一切,他只是一个宗教领袖,不再是予取予夺的“王”了,大汉帝国有自己的法律,他手中的古兰经不再是决定一切的至高无上的法律,汉商和回鹄人有了纠纷就得去官府按照汉律处置,渐渐少有人到他的清真寺来寻求公正了,更何况,那些汉人儒生官员,似乎对他这大毛拉很不感冒,几次三番劝谕他们改宗安拉,那些可恶的哈尔比,竟敢说什么“敬鬼神而远之”……

    大毛拉几乎是本能的意识到,如果让汉军在这里把改土归流的工作进行下去,哈密力的人心迟早会跑到大汉一边,自己也就真的成了个只管念经的老和尚,再没有一星半点的特权了。

    所以他要竭尽全力阻止这一切,只有让改土归流进行不下去,他才能依旧做高高在上的大毛拉,而不是成天念经、没有权力的神职人员。

    对汉军的威力,阿斯兰汗还有着疑问,他很有点担心的问:“大汉帝国实在很强大,他们的力量就算魔鬼也望尘莫及,咱们这样干,究竟有没有成功的可能,会不会遭到镇压?”

    “绝对不会!”大毛拉充满睿智的神光在阿斯兰汗脸上停留了两秒钟,给这个亦都护打气:“据我所知,大汉皇帝在他的书和报纸,《新儒学》——也就是像咱们的古兰经一样的上说了,对内要怀柔,一定不要胡乱镇压,所以只要咱们狠狠的闹,他们是不会把咱们怎么样的!”

    那就好!阿斯兰汗定下了心。

    第601章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中)

    新任西域总督陈宜中临时驻节署衙。乃是过去的北元安西都元帅府哈密力行辕,大汉帝国陆军的英雄部队血战淮扬连充当着总督府仪仗,姜良材和他的弟兄们正在执行这个光荣的任务。

    帝国陆军会让屡立战功的英雄部队短时间充任皇宫门前的仪仗队,对于汉军士兵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想想吧,笔挺的军服、锃亮的刺刀配上胸口熠熠生辉的勋章,往大汉皇帝的宫殿前一战,会吸引多少大姑娘小媳妇热辣辣的目光,引来几许兄弟部队战友羡慕到嫉妒的注目礼?

    仅次于此的便是充任总督仪仗,这种荣誉只比大汉皇帝的临时仪仗低一点点而已,血战淮扬连已经在淮扬、大都和包克图先后三次充任皇帝仪仗了,所以他们不介意稍微降低一点儿等级,把哈密力这次难得的荣誉让给浴血同安营,而自己则率领血战淮扬连站到了总督府门前。

    更何况,充任陈宜中陈总督的仪仗也很难得,这位总督的手腕刚柔相济、恩威并施,在南洋或剿或抚,治得千岛万国伏伏帖帖,令金底苍龙旗的光彩更加璀璨,实在是一位开疆万里的豪杰。此次出任西域总督,只消他像南洋那样作为,还怕这哈密力直到碎叶城的汉唐故地,不再一次回到华夏怀抱?

    姜良材把胸脯高高挺起,身穿笔挺的呢绒大衣,里面裹着细鸭绒内胆,上好的毛线衣,再加上长绒棉内衣,四道防线阻隔了扑面而来的风雪,漂亮的黑色冬季制服上挂满了金光闪闪的勋章,向所有人昭示着他追随金底苍龙旗南征北战,屡歼强敌、迭克名城的荣光。

    细碎的雪花飘飘扬扬,姜良材和他的兄弟们肩上积起了厚厚一层,没有谁会动动手拍打,他们像石雕塑像似的站在总督府门口,脸上百战老兵才有的坚毅神情,杀气油然而生,令街面上走过的回鹄青年既羡慕,又隐隐约约带着点敌意。

    城里的姑娘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这些军衔丰厚的汉军官兵,佩戴英吉沙小刀的回鹄青年不再像以前那样抢手了;往日可以凭借好勇斗狠称霸一方,现在四处都有警察巡逻,再也不能酒后拔出英吉沙小刀随意挥舞;大汉商人的财富,那一箱箱的茶叶、整套整套的精美瓷器,还有漂亮的蜀锦、扬州丝绸和闽广细棉布,都让本地的青年们眼红,就算虔诚的祈祷也熄灭不了欲望的火苗。

    是的。抢劫在回鹄青年心目中是天经地义的,早在沙漠民族的蒙昧时代,为了争夺牲畜、牧场、水源和抗御外来侵袭,游牧部落之间经常互相攻击,战火连绵不绝,劫掠被奉为一种民族风俗,是一种自然而合乎逻辑的行动,是一种标志强盛的风尚。

    抢人驼马,掳女,抢劫商队,被视为谋生的途径之一,是游牧民族经济上调节余缺的一种方式,譬如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就是他老爹也速该从蔑儿乞部新郎官手上抢来的,一报还一报,他自己的老婆孛儿帖也被别人抢走过。

    阿拉伯帝国的情形,和蒙古帝国别无二致,倭马亚王朝早期的诗人顾托密不打自招的写下了自供状:“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回鹄本生活于沙漠戈壁,先受西来的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影响,后被蒙古帝国占据。此地世道人心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十个青年倒有九个盯上了汉商的钱财,想做一回“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无奈楚风早有防备,汉军烈烈兵威震慑之余,还有警察周密保护,各汉商自己也雇有保镖,多重保护之下,这些四十大盗们漫说抢劫,连个腥味都闻不到。

    所以他们对汉军的敌视,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又怎么样呢?姜良材从街道上来回的几个回鹄人深陷的眼窝中看到了敌意,但他毫不在乎,就这几个猴子似的胡人,不够看!

    可这几天,总督府广场对面的大清真寺,不断有鬼鬼祟祟的人进进出出,他们看着总督府的眼神也很有几分奇怪,莫不是有什么阴谋吧?

    姜良材握了握手中的击发式线膛枪,沉甸甸的,给人安心的感觉,他就释然: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嘛,咱有步枪和刺刀来招待!

    哈密力城西的大巴扎(市场),汉商和胡商的经营区域泾渭分明,经营的货品也大相径庭:胡商卖的多是天竺檀香、波斯绒毯、印度土布和大马士革的弯刀,汉商卖的则是大汉内地生产的机织布、呢绒、共析钢打造的小刀和工具。

    大汉巨商郑发子端起一盏茶水慢慢啜饮,他跷起二郎腿,悠闲中透着几分得意:看来,这次随驾北征。虽然吃了不少风餐露宿的苦头,但开辟漠北和西域两条商路,将汉地和南洋的货物运到这里出售可以获取重利,把西域出产的棉花、黄金、葡萄酒和宝石,以及漠北的牛羊皮毛和硝石运回去,又是一层重利,这样来回贩运,利润可是相当丰厚啊!

    看了看对面的胡商,郑发子就笑了,这群白痴也想和我们竞争?就是白痴都能看出印度土布的质量根本没法子和汉地出产的机织布相提并论,至于成本和价格嘛,呵呵,印度人织一匹布的时间,王李氏工厂里同样一名纺织工人可以织十五匹!

    “巴依老爷,你这个布怎么卖?”

    有顾客上门,郑发子心情不错,亲自和他谈:“每匹要大汉金钞五十元,或者说一两银子买两匹布。”

    年老的回鹄顾客摸了摸布匹,说话倒是很实在:“嗯,比对面祖儿江布巴依老爷的布细密厚实多了,每匹还便宜点,真不错,我买六匹。来,这是新兑的三百元金钞。”

    回鹄老人扛着布匹欢欢喜喜的离开,看着这一幕胡商区贩卖印度土布的祖儿江布就恨得牙痒痒,向打手们使了个眼色,两名留着络腮胡的大汉就摸了摸腰间的英吉沙小刀,嘿嘿冷笑着追了上去……

    这边,祖儿江布带着人径直找上了郑发子,一群胡商和他们的打手们,把郑发子新开的店铺围了起来。

    “诸位请坐,”郑发子知道来者不善,但他也不是个胆小怕事的主儿。当年为了赚钱连山越人的寨子都敢闯,如今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还怕哈密力这几个回鹄商人?

    祖儿江布端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灰色的眼珠子闪着寒光:“外乡人,为什么不加入我们的布匹行会?每一位到哈密力做生意的外乡人,都必须加入行会,才允许他开张做生意的。”

    郑发子笑得很开心,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不紧不慢的道:“老兄说的行会,可有在大汉帝国西域总督府民政局注册登记?”

    祖儿江布和追随他的回鹄商人们都吃了一惊,霎时有些儿慌乱。

    没想到不能唬住这汉商,到差点儿被他唬住了,祖儿江布定了定神,又道:“安拉在上,我们的行会是早就成立了的,那时候大汉还没有打到这里来,自然没有登记嘛,而且我们这个行会是本地布业的魁首,将来要登记也就是个小事而已……”

    郑发子笑容可掬,说着说着祖儿江布才发现自己上了当,半天没有说到逼对方入会的问题上来,反而被绕了一大圈为行会辩护了,他有些恼羞成怒的道:“说到底,你参不参加我们的行会?”

    同来的回鹄商人,七嘴八舌的帮腔:“外乡人,像你这样低价卖布,把别人的饭碗都打碎了,这样下去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郑发子仰天哈哈大笑,忽然神色肃然的道:“贵会没有在民政局登记注册之前,按我大汉律法,鄙人只能视为非法组织,入会一事就只好敬谢不敏了;至于布匹卖价嘛,如果你们认为鄙人有不正当竞争之行为,大可去总督府工商局投诉,除此之外,再无别的了!”

    回鹄商人们还待在说什么,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