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13部分阅读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13部分阅读

箭,冲到农耕民族那里时,他们不仅能抢到粮食、财物,还有漂亮的,他们怎么能干劲不大呢?他们当然会越干越起劲,越干越贪婪,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频繁,甚至想获得全天下的财富。蒙古人不是有句话叫做:让全天下成为他们的牧场吗?一句话,他们在掠夺的过程中获得的利益,刺激着他们不停的从事这项“事业”。

    反过来,大宋的士兵打仗会有这样丰厚的收益吗?东没有仔细看过这方面的资料,但他相信肯定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

    蒙古军的确是当时一支强悍的军队,哪个时代也的确没有出现一只超过他们的军队,但他们绝不是无敌天下的军队。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同样上演了两个集团的大对决,而其中的一方崩溃之快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即使没有创造中国历史之最,也算得上是空前绝后。当后世的人们读到这段历史时,心中不免多有疑惑,于是各种各样的理由和解释通通冒了出来。

    但只要你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问题,其实就已经接近了事实。当一方将土地分给占中国人口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时,它已经抓住了中国历史的核心所在,成功就是必然的了。试想一下,在哪个年代分给你十亩八亩地是什么概念呢?

    当弟兄们走向社会,来到南方打拼,这时候有两个公司供你选择,一个公司给你一千五百块一个月的工资,虽然你干好了能升职,还有可能提奖金,但你至少现在吃饭可能都不够,更别提还要付ri见昂贵的房租。而另一个公司先给你一套三居室,工资一千块,然后再告诉你,干的好还有晋升和提成。兄弟,你会如何选择呢?

    也许你不在乎这些物质利益,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不在乎呢?当你跑到另一个公司,听到对方原来是有外资背景而恍然大悟时,兄弟,你身边的哪位嘴一撇:“忽悠吧,别人有没有外资咱不知道,你们他娘的不也有外资,怎么不见给弟兄们分点。”他还不算什么,他傍边的哪位根本就没听,而是一直在琢磨怎么将老板的大奔给整到对方那边去,好混个进身。

    为什么某支军队大批大批的倒戈,甚至开着飞机、军舰往另一方跑,而另一边即使在最困难最艰苦的时候,也罕有成建制的投降呢?

    洗脑真的有这样的威力?不会吧。“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不是二十世纪中国才有的,“不见兔子不撒鹰”也不是才流行的。如果你需要更早的例子,东汉初年的马援还对汉光武刘秀说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

    什么样的说教都比不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你说了半天,根本就没有几亩地、一套房的威力直接。中国的百姓要求并不高,如果以前是“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那么二十一世纪又是什么呢?有房有车,美女帅哥。他们的要求实质都一样。更重要的是,他们中很多人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是愿意拼命的。

    这种分田地的做法根本不是西方的思想,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中根本没有什么分田地的高论。反过来,二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大秦帝国实施的,是著名的“军功授田”,它以此建立起了一支无敌的大军,统一了六国。而后代的汉、唐,包括现在东所在的宋,历代的《通典》和《食货志》中早有记载,建国时都以帝国的名义分土地给农民。即使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先行者、国父他也早早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为什么呢?

    西方如果有这样的思想,他们是不是抄中国人的、侵犯了中国人的知识产权,还不好说呢。

    先人早就告诉过我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决定了双方的积极xg肯定不同。如果你能够提供同样的利益,你就有了打造一个不弱于蒙古军队的基础。

    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利益基础上的秦军,横扫,一举统一了六国。有着丰厚赏赐的汉军,喊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书食货志下》中记载:军功多用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整个汉代,除了秦时创立的封爵,分田制度外,还厚赏军人金钱。哪个打得匈奴抱头鼠窜的卫青部下将士,四年间受赏黄金达到二十余万斤。

    就是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南方政权的著名五大主力,他们也是领双份军饷的。

    后世的一些文人、砖家叫兽真的不怎么样,他们的历史学得真不咋地。他们忘了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帝国争霸的游戏上演了几千年了,还需要向别人学习?如果你在打天下的时候,都不愿意将东西拿出来分给弟兄们,打下了天下你就会?有谁会信呢。

    但光物质利益不够,你还要提高军人的地位。大宋一个非常令人诟病的社会观念就是:好男不当兵。什么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让那些说起来能得不行的酸儒去对付蒙古人试试?

    反过来,您去翻翻历史,中原强悍的秦、汉、唐的军人地位根本就不是如此。因此第二件要做的事,就是改变帝国的这种状况。不改变军人的社会地位,就根本不能完全调动军人的积极xg。

    有了这些你已经有了建立一支一流军队的基础,但是,还缺一样东西,这件东西远比利益、地位的威力更大,只有有了它,在这个时代建立最顽强的军队基础才算全了。

    第四十三章 最强军

    ( )在二十世纪的小说领域里,古龙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在他所写的几十部jg妙的小说中,《七种武器》是其最著名的系列作品之一。在这个系列作品中,古大侠创造xg地用不同的兵器描述了人类的各种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深刻的体验。

    古龙在第四种武器《多情环》里,曾经下过这样的结论:“仇恨的本身,就是种武器,而且是最可怕的一种。”

    无敌天下,一统的秦军,在反抗“秦人暴虐”的号召下,即使秦始皇收缴了天下的兵器,立国15年就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同样,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也收缴了各地的兵器,甚至几家共用一把菜刀,为什么又被并不是生于马背上的、同样是农夫组成的明军给撵出中土?徐达、常遇chun等可都不是职业的军人。

    就是满清的努尔哈赤也懂得玩一把什么“七大恨”。

    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洋人们在这块东亚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不算形容过分吧?当这种屈辱与仇恨被激发出来后,他们终于在哪个半岛上领略了什么叫愤怒。

    为什么后世某支军队要新式整军?为什么要进行述苦?因为它们激发出来的是愤怒和仇恨。快意恩仇才是最令人致命的。

    在人的情感中,仇恨这东西,有时候只有人死才仇消,血流才恨灭。

    如果在这片土地上有第一强军的话,那么在东自己的心目中,它绝对是后世战斗在眼下称为高丽的那只军队。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自己的武器和对手相差多么大,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候下,即使身穿单衣也决死进攻。哪怕对手的炮火再怎么铺天盖地,哪怕他们承受的是联合平均每秒五发炮弹的打击,他们也依然顽强的坚守着自己的阵地,绝不屈服。那是一只什么样的军队?他们同样是由一群农夫组成。如果自己眼下的军队有一半那样的jg神,蒙古人的铁骑又算什么呢。

    何况,蒙古军队就真的是不可战胜的吗?就是这个所谓的懦弱大宋,蒙古人也花费了50多年的时间,而且还搭上了他们的一个大汗。

    有些东西该变变了。

    帝国的朝堂又多了一个人,他就是帝国太后的弟弟杨亮节。杨淑妃对弟弟的担忧,致使东暗中指示杜浒,在安排人向福建沿海渗透时,顺便寻访一下。无论怎么说,他也是端宗皇帝即位的功臣,又是国舅,如果自己漠不关心,那不太符合人之常情。

    好在杨亮节以教书先生的名义,就躲在福州郊外的一户人家哪里,找到他到也没有花费太多的周折。但这位国舅爷到了琼州,仗着太后和帝国君主的关系,就又有点露出喜欢揽权的味道。他当时就是因为这,被陈宜中等人一起借着筹粮款的由头给排挤出朝堂的。而让东更头痛的是,这家伙还指点东要加强对宋军的控制,实际上是他想掌握监军的大权。

    在琼州的行朝,现在名义上是个朝廷,其实也就是架子,根本就不正规。陆秀夫负责朝政,管的也就是琼州这点地方,他又是帝师,杨亮节总不太好抢他的位子吧?那么另一块就是军事,文天祥虽然是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张世杰一起主管军事,但按宋代规矩,军队出征总是派有监军的,由于监军通常是皇帝指派的,因此他是有实权的。按杨亮节的想法,皇帝年纪还小,把这个交给“自家人”还不是应该的吗?

    当杨亮节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东笑了笑没有说话。太后还在那里,面子还是要给地。但心里面,他早就有其它想法了,只是这更刺激了他的步伐而已。

    军队的基础您有了以后,另一件同样重要的事就是军队的组成和结构。从中国古代的历史来看,唐代重武,却导致后来武人乱政,许多军事科技落入游牧民族之手。明军武器极为先进,但放任边军形成家族派系,最后一旦边军投敌,华夏大地就此沉沦。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中国历朝历代始终没有建成一个与zhong yāng文官政治相称的军事制度。

    东要改变的东西很多,但他也不过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废才,他所能做也就是借鉴后代的军事制度,毕竟哪些要更合理和科学。

    东回过头来,对文天祥说道:“文相,我们大宋的军队应该变一变了。将士们在疆场上拼命,待遇低了可不行啊,先贤可是告诉过我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有军械也要改进,训练更要加强。”讲到这,他看了看文帅哥。这大半年在军中待下来,文天祥身上已经有了点军人的东西,英气多了点,嘿嘿,更帅了点。

    “另外就是将士们的地位,文相,虽然您说了要为朕扫平胡虏,但朕不想见到您因为身在军中,就此在朝中低于其他人。”您看看,拉拢文帅哥了啊。先把你的地位提高,军人的地位自然就可以水涨船高。

    就算不想超越别人,这个世上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在同等条件下,自己的地位低于别人。文天祥作为一代文魁,不说其眼高于顶,放眼天下,也不是什么人他都高看一眼的,委屈他低人一等,他心里会没疙瘩?更何况,不为他自己,他也要为那些跟着他的部下着想,别人都跟着他低人一等?听了陛下的话,他心里大为感动:“陛下眷顾,臣没齿难忘。”

    东摆了摆手:“文相,朕决定成立军械装备司,恢复禁军武学,建武学院,他们都将由您负责。”

    宋代的确是中国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它有很多举措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皇帝鉴于边关军事形势吃紧,在施行庆历新政的同时,于东京成立了历代都没有的“武学”,从而开创了中事教育的先河,但可惜只办了三个月。

    三十年后,宋神宗熙宁变法期间,又再度恢复了武学,定学制为三年,每期只选收学生百人。学习内容主要是历代兵法,即包括《六韬》、《孙子》等在内的武经七书,以及弓矢、骑shè技术等。武学里教授们还“篡次历代用兵成败次第及前世士大夫忠义之节足以训者”(《宋会要辑稿》),向学生们讲解。同时,学生还可以学列阵、cāo练,并有一定的兵士进行实兵演习。

    东京武学和太学一样,都实行三舍三等,三年后考试,决定升迁。上舍生优异者,由枢密院审查合格后录用,按其出身、经历、才能委任武职。考试不及格的,留学一年再试。后外舍生改称武选士,内舍生改称武俊士。

    宋史志第一百十选举三:神宗熙宁五年,枢密请建武学于武成王庙,以尚书兵部郎中韩缜判学,内藏库副使郭固同判,赐食本钱万缗。生员以百人为额,选文武官知兵者为教授。使臣未参班与门荫、草泽人召京官保任,人材弓马应格,听入学,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足以训者,讲释之。愿试阵队者,量给兵伍。在学三年,具艺业考试等第推恩,未及格者,逾年再试。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实战上,还是从忠义思想教育方面、人才的选拔上看,宋代的武学制度都是相当完善的。宋室南迁后,迫于形势的需要,再度恢复建立了武学,并一如北宋旧制。

    现在这个穿越者的心思已经明了,他一是要建立总装备部,二是要建黄埔军校。nǎǎi的,要想建立自己的嫡系武装,不建黄埔军校,也要建琼州军校,用人还要用像文帅哥这样的忠义人士。武器越是先进,后勤供给就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控制了装备就控制了军队。

    文帅哥这样的聪明人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臣谢陛下信任。”

    东没有含糊,立刻补充道:“文相记住,军械您可以和老师协调,但朝中大臣没有人可以指使你,朕也绝对不会允许。”

    现在东的意思已经明确,他要直接控制军队了,但另一方面,文天祥的地位也就无形中提高了,因为在军政两大块中,他肯定是军中的首席大臣了,而且陛下的意思很明确,即使是陆秀夫和他之间,也是协商,不能指挥他,这当然和以前不一样,他会反对吗?

    景炎四年二月下旬,帝国君主颁布诏书,任命文天祥为兵部尚书。这并没有什么特殊,因为在德佑元年七月,朝廷用人之际,早就提拔过文天祥任兵部尚书。但在和朝廷几个核心大臣极秘密的朝会里,帝国小皇帝却告诉他们:

    一、军事以后全部由兵部负责,朝臣除了陆秀夫外,其他的人不能过问。张士杰为步军大臣,统管所有步军;刘师勇为水军大臣,统管所有水军。国防部建立了啊。

    二、兵部下设全军指挥系统,为此枢密院改组,帝国陛下给它重新定了个名称,参谋院;所有宋军的行动,必须经过它的策划,报陛下批准,方可统一协调行动。并任命张士杰为参谋总使,刘师勇为参谋副使。总参也来了。

    三、兵部下设装备司、军情司、武学院、督军司。文天祥主管装备司和武学院;军情司仍由杜浒负责;督军司由苏刘义负责,同时他和文帅哥一样,还担任武学院的总教习。不过无耻的帝国陛下虽然自己对军事也狗屁不通,但自封了自己为武学院的院长。

    这实际上已隐形地提高了军中将领的地位,因为他们已经直接受帝国陛下的管辖,而不是再受文官的约束。其他人当然没有多少意见,陛下已经和张弘正打了赌,这要是输了,面子可就丢大了,甭管了,先做吧。可是陆秀夫和苏刘义却有疑问了。

    (哈哈,有点瞎搞了,实在是令人见笑)

    第四十四章 水陆之争

    ( )陆秀夫现在的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陛下这次所谓的改变,动静实在不小,但还好,不是不可以接受。在他看来,宋军实际上还是由文人掌控,文天祥可是正而八经的文士,因此文人在朝中的地位并没有下降。

    陆秀夫本人并不是一个喜欢揽权的人,这从宋史中就能看出。他在李庭芝幕府中时:“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xg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ri,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

    即使是历史上行朝的后期,他实际当政,他也让着张士杰,当然他也不会高尚到把自己的位子给让出来。关于文天祥在朝廷中的地位问题,他曾经向帝国君主建议,恢复宋瑞的右丞相职位,但他的“好学生”当时只是笑笑,说了句:“先等等吧”。他也以为是因为宋瑞江西兵败的缘故,现在看来,哼哼,他的宝贝学生很有点蓄谋已久的味道,直接就将军事大权放给了宋瑞。朝中现在也算是两巨头了,自己的权力也等于是被分走了部分,这个人小鬼大的皇帝用心,可是够坏的啊。

    其实让宋瑞管兵部也没什么,宋瑞是真正的忠?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