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26部分阅读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26部分阅读

元军中的地位低下所造成的。ri本人在征ri战役后,对江南新附军的评价很低,说他们怕死,没有多少斗志,其实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积极xg。

    而那一边,在火炮的掩护下,宋军是迅速登岸,张世虎领头就向前跑,边跑还边对翟国秀、刘浚等人喊:“快,别犹豫,往里冲。”

    翟国秀和刘浚、王道夫、周文英当然也没落后,新附军算老几,老子怕他们?他们对手下直吆喝:“冲,快冲,让他们水军看看,咱们步军是怎么干的。”这帮家伙实际上心里也够暗的,水师这帮小子总是牛的不行,这下吃亏了吧?还得瞧咱们步军的。后世的兄弟们也一样:炮兵、空军你再厉害,打扫战场,占领哪个地方,还是要靠咱步兵,不服气你让空军弟兄们跳下来试试。当然他们也知道,前面还有更大的财啊,这更是千万不能落后滴。

    新附军基本上没有在沿江进行抵抗就垮了,当然跑慢了的人更倒霉了,人家火炮可不等你,可是宋军这劲头让他们更慌乱。也有个别准备抵抗的停下来,只是他们刚shè过去几箭,虽然人家也停下来了,并回shè了几箭,可人家这箭能爆炸,紧接着别人就凶狠地扑上来了,这下兄弟们只好彻底放弃了。

    范文虎跑了,他一见水师完了,当时他就上马直接走人,情况不妙溜才对。老大跑了,小弟当然也要跟着跑,范大帅自己是跑路将军,他的手下冒出一大堆长短跑的运动健将一点都不奇怪。有些新附军没有跑掉当了俘虏,他们也只能叹息:为什么倒霉的总是俺捏?

    宋军迅速抢占临安,水师更是在临安之外的各个水道上到处游曳,他们的行动就是袭扰,以掩护宋军在临安的行动。

    宋军在临安的主要所为,其实用两句话就可以概括:先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大规模武装抢劫犯罪,然后就是有计划的大规模武装“团购”,而且这是目前超越历代的团购。还是忽略其它细节,只讲一点在这次前无古人的团购活动中,他们给临安商人带来的意外。

    宋代在后世最为珍贵的东西之一,是它当时印刻的书。雕版印刷业在宋代的繁使书籍在当时得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广泛流传和普及。当然,社会风气上的崇文和读书做官思想,也促成了对书籍可观的社会需求。

    宋书字大悦目,宋人又工书法,他们最崇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世风所尚,因此也影响到印刷业上,宋代早期印书多用欧体,后期逐渐多采用颜体和柳体。

    一本书就是一本字帖,这是一种多么有品位的书?煌煌大宋朝啊。

    而在纸张上面,江浙地区出的书用纸最好,多用皮约纸,即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它不仅sè白而且厚,两面都很光洁,故此最适合长期保存。但各种原因以及历代的战乱,使宋版书流传下来的,实在是太少了。

    宋版书在当时就已经是文人的宝贝,许衡在北元下江南后,就曾要求将官书全运到大都。“庚辰,遣使至杭州,取在官书籍板刻至京师,从许衡之言也。”

    到了明代,它更是在藏书家眼中宝贝的不得了。明崇祯年间,江苏省常熟县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了搜求宋版书,特地在他的家门前悬赏:“门内主人计页酬钱,每页出钱二百,有时下善本至者,别家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从此留下了一页宋版二两金的千古佳话。

    也就是说,哪个时候,宋版书已经按页来算钱了。到了后世,宋版书一散页底价就在万元以上,整书更只能以百万来计算。

    你要真以为哪个穿越者忧国忧民,那你早被忽悠了。这小子早就盘算过,这宋版书不讲别的,就讲一套《资治通鉴》,它就有二百九十四卷,四舍五入是三百卷,一卷少算点一百万,这三百卷,靠,三个亿啊,这样的大财,咱怎么能不发呢?弄来,一定要多弄点。到时咱拎个小箱装上书再“穿”回去,还忙乎啥?

    宋军三个大佬那里知道这个穿越者的心思?他们可是正正经经把买书当成事了,不说为了绘图,就冲陛下把景炎至宝都拿出来了,这就是大事,他们分别指派专人负责购书。

    凌震实际上应该是帝国江淮军的老人,他过去主要负责指挥招募来的义勇作战,可是帝国兵部的改组和军队的整编,使他的手下没人了,还有很多军中的将领都面临了这个尴尬的局面。宋瑞在和张世杰、刘师勇商量了之后,报陛下批准,把他们分别安排去了参谋院和武学院。凌震去了参谋院,他很满意这个位置,因为他迷上了沙盘。他在那上面同样找到了指挥大军的感觉,特别是当谋划被采用而又取得成功后,他极其兴奋。当然,如果由他来亲自指挥完成那就更好了,但他也知道,目前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帝队的数量还是太少了。

    他看到了陛下的地图,军人的敏感使他同样极为重视这张图的完成,在他看来,配合沙盘,天下的山川河流、府县城镇就等于尽在其中,因此他就自告奋勇地担当收集有关图书的职责。

    《咸淳临安志?京城图》中记载:从临安皇宫御苑里流出一条河,叫御河,这条河上有一座桥,叫棚桥。桥南叫棚南大街,桥北叫棚北大街。临安私人书铺当时主要集中在棚北大街,所以,私人所刻的书既称“书坊本”,又称“书棚本”,其中最著名的是由陈起(字宗之,号陈道人)和他的儿子陈解元开设陈宅书籍铺。陈氏父子刊印的书籍,在卷尾都分别题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或“临安府棚北大街陈解元书籍铺”一行牌记。他们的印书,纸墨工料上乘,刊刻技术高超,是坊刻本中的jg品,后世藏书家视若珍宝。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出版辞典》第232页“书棚本”条目中有如下解说:“南宋陈起父子在棚北大街睦亲坊开陈宅书籍铺,刊行各书颇为jg工,遂被称为‘书棚本’。此后其他书坊,如尹家书籍铺等,刊印的书与之式样相仿,也称‘书棚本’。”(陈宅书籍铺不在我们的小说范围内,看着玩啊,遇到了抢下来。)

    和凌震一起前去购书的是萧资,他们带着十几个军士来到棚北大街,在进了一家书铺,看了所经营的图书之后,决定全部买下。

    开始的时候,书铺掌柜的是心惊胆战。临安人都知道宋军杀回来了,这次回来的宋军和过去很不一样,他们的眼神都很凶,也没少杀人,哪些没跑掉的北元官员倒霉的太多了,现在市面上是谣言漫天飞。但这些武夫好象对一般的百姓也没什么兴趣,他们对官府的衙门和库房可在意多了,一直在不停的搬东西。有传言说,里面的东西差不多都空了,就是那些倒霉的官员家里也被搬了个jg光。但今天他们怎么想到了书铺呢?就是抢东西,也不该到这地方来,这不对啊。

    他拱了拱手,向为首的俩人中哪个比较顺眼的年轻人小心地问道:“不知军爷有何指教?”

    他很快下巴掉到了地面上,因为萧资和气地说道:“掌柜的,你这书铺里的书,我们将全部买下。”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啊,掌柜的眼里全是惊讶之sè。凌震却不干了,这什么眼神,把兄弟们看成什么了?他哼了一声,手一挥。后面的一个军士走上前来,把一个小袋子放到了台上,不仅如此,他还从中拿出了一些硬币,一个一个地摆放在了桌面上。

    掌柜的真的张大了嘴,这是银币,而且是漂亮的银币。景炎至宝中的银币就是这样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

    第八十八章 名士

    ( )东是在景炎五年二月下旬看到下面的人为他“抢购”来的图书的,这个时候宋军在临安的“团购”活动已经基本结束。宋军步军已陆续撤回翁州和定海,只有水师还有部分在钱江和杭州湾活动。有了前面的“彩排”,再加上这实际上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所有的人都充分发扬了后世“没ri没夜,多拉快跑”的jg神,因此整个行动的效率,那是相当的高。实际上客观形势也逼迫着他们如此。

    前往定海的元军已经快到地方了,结果范大帅又把他们招了回来,老巢都被别人端了,还不赶紧回来救驾?他们回来的速度可比离开的时候要快多了,不过他们却被拦在了钱江南岸,因为江面已经被琼州水师封锁。

    范文虎又紧急调集江南其他地方的新附军前来,虽然范大帅损失了水师和部分临安守军,但他的手下毕竟还有“雄兵”十多万。只不过这位宋代“范跑跑”的“雄兵”实在算不上兵贵神速,等他们集结完毕再到临安的时候,宋军早走人了。

    宋版书和其它在临安抄到的好东西,自然又是第一批被送到琼州。对于那些东西,东同样送到宫里让杨淑妃过目,而他自己和陆秀夫、赵与珞、陈宜中、杨亮节等留守的大臣们一起,先去查看了书籍。

    这批书的确很多,它们涉及到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宋军动用了至少两艘海船来运载它们。陛下都拿钱出来了,军中的三个大佬也发话了,那还有什么说的,统统弄回来得了。这些书籍当中甚至还包括了从北元官员家中抄出来的书。

    看着这些书,东的眼中尽是贪婪之意。这哪是书啊,这就是票子,这票子可比后世的美刀、欧元要值钱多了。要是能带着它们“穿”回去,咱先弄一乡间小别墅,闲来悠哉悠哉地躺在竹椅之上,左手翻着一宋版,右手边放一杯清茶,再来点茶点,这小资的情调到哪找去?人生亦复何求啊。

    他在那里满脑子星星的正意y,大臣们却误解了。在他们的眼里,陛下的眼神叫什么?哪叫“如饥似渴”,哪叫求知yu旺盛,哪是酷爱学习的表现。他们看了心里是说不出的舒坦,陆夫子更是老怀大慰:陛下毕竟是仁慧的。

    泪奔啊,要是让他们知道了哪个穿越者的真实想法,他们怕是要一头撞死。穿越者害人,那一般是不赔命滴。

    翻看着那些书,东一个劲地点头:“好,好,这些书一定要妥善地放好,恩,更要保存好。”这个,这个保存图书应当要防虫、防蛀、防霉,还有什么来着?他神游天外,还在转着乱七八糟的念头,边上却有人说话了。

    “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更应该让学子们多加研习,让他们懂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理。”这是一个已经知天命的人,他面容清癯,眼神湛然。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江西信州弋阳人,他和宋瑞、陆秀夫是同一年的进士,南昌有一条叠山路就是用来纪念他的。

    老谢是宋末一奇才,宋史称他“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而且他“xg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和您辩论,他老人家不仅吹胡子瞪眼,一激动还要跳到桌子上,有个xg啊。

    老谢的个xg还表现在,他在宝?年间中进士后,“以言不用,遂挂冠,赋诗曰:玉皇殿下卸恩袍,羞见冥鸿惜羽毛,天地有心扶社稷,朝廷无意得英豪。早知骨鲠婴时恙,何似山林遁迹高,次第秋风到兰菊,归家痛饮读《离sāo》。”瞧瞧,什么叫真名士,这才是真名士。

    谢枋得与吕师夔的关系最好。不太明白这两人是怎么成了朋友的,宋史上也没交代,估计也是吕大帅装酷。吕师夔投降北元后,与元军攻掠江西各地,他传檄信州,要当地上供军衣粮草。这时候老谢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老谢就也张榜:“信州米留供太皇太后皇帝御膳,信州绢留供太皇太后皇帝御衣,平生朋友,遂尔睽离,一旦相逢,惟有厮杀。”吕大帅这个气啊,真是太不咱面子了,他挥师攻打老谢。

    老谢真的不太懂军旅,他领兵迎敌,使前锋呼曰:“谢提刑来。”咱估计后世罗贯中等人书中的“某来也”就是学老谢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妙的是吕师夔拉开阵势,阵前和老谢叙叙旧,先来一段舌战,再接一场割袍断义,如此最后无论谁胜谁负,这场战斗都将成为千古之佳话。但吕大帅太没品位了,他一点都不配合,上来就shè箭。“吕军驰至,shè之,矢及马前。”

    老谢手下多是民兵义勇,哪经得起人家这样打,老谢一战败走安仁,再战失信州。等端宗即位,“以谢枋得为江东制置使,进兵饶州,”但老谢实际上已没有力量了。“时枋得败走,已不能军。”

    但老谢不愧为忠骨之人,他与文天祥约定:“宰相努力在朝,我等努力在野”,他始终活动于闽浙皖赣的边界地带,联络义士,图谋配合文天祥勤王,恢复帝国江山。但文天祥的兵败被俘就义,?山之战的大难,使他的jg神支柱就像杜浒一样几乎崩溃,他ri披麻衣朝东痛哭。

    “枋得乃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转茶坂,寓逆旅中,ri麻衣蹑履,东乡而哭,人不识之,以为被病也。已而去,卖卜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取米屡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其后人稍稍识之,多延至其家,使为弟子论学。天下既定,遂居闽中。”

    即使是到以算卦为生,人家老谢还是没有收钱,只留了点米而已。老谢的夫人李氏落入敌手,有北元的官员看上她的姿sè想强迫她为妻,李氏自杀。

    谢枋得的名气太大了,他高低还是无法幸免。至元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参政魏天?迫使六十多岁的老谢前往大都。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见时方以求材为急,yu荐枋得为功,使其友赵孟?来言,枋得骂曰:“天?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冶病民,顾以我辈饰好邪?”及见天?,又傲岸不为礼,与之言,坐而不对。天?怒,强之而北。枋得即ri食菜果。

    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问谢太后?所及瀛国所在,再拜恸哭。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yu死,汝乃yu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名士风流,他们有很多事的确做的不好,但这种风流是后世的名人能做到吗?后世哪还有什么名士。

    当然,在我们这个已经被改变了的时空里,老谢没有死去。宋军在?山胜利的消息,还是慢慢传到了建阳,特别是泉州之战,更是震动了整个福建地区,老谢闻讯,他千里跋涉步行赶到沿海,最终找到一条船跑到了琼州。

    东还是非常看重老谢的,这样的典范和楷模你不重视,你还怎么笼络人心?只是这朝廷里的位置多已有人,他一直没有想好怎么安排老谢。听了老谢的话,他眼珠子转了转,回头对谢枋得说到:“谢爱卿言之有理,朕一直再想,朝廷的国子监也该恢复了,学子们如此荒废学业,实在是不妥啊。”

    闻言,大臣们均点了点头,跟随帝国的学子不少,可是现在都没事做,朝廷到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他们。不过这国子监的祭酒,可也是比较显赫的一个位置,从宋代设立太学和其他各类学校之后,国子监就成为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有点像我们后世的教委。

    东看向了陆秀夫:“老师啊,朕有个提议,您和大臣们可以商量一下,朕以为这国子监称之为国学院好象更合适点。”

    大臣们听了都楞了一下,小鬼头又来事了啊。但陆秀夫却隐隐猜测到,陛下这除了要安排谢叠山之外,很可能他在张弘正面前所提的几个问题,怕是将来都要让这个国学院来完成了。他猜得没错,在后来的南北学术论战中,南方的领军人物就是老谢。

    他的宝贝学生接着说道:“谢爱卿,朕想让您担任这个国学院的院长,您看如何?”教育天下,首先就要用忠义之人来教育,难道教出来的个个都是见风使舵的家伙就好?不提忠义,哪是扯淡,后世的企业老板都不干。

    谢枋得躬身回道:“臣义不容辞。”教化天下,也是道义所在,这可不是随便哪个人就能干的,这是一个重任。

    “各位大人,朕的意见是,这些书分成三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