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35部分阅读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35部分阅读

秦制,但他们也知道,再反对,你总要拿出办法来吧?

    大臣是多次商议了,但他们也头痛了,因为在这个时代,提起“赏赐”,给的还是“钱”和“财”。这其实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都一样,历来就没有变过。钱就不用说了,但“财”,在这个时代的这个东亚之国,除了“地”,你还有什么真正能令武夫们看上眼的?你根本弄不出什么新的东西。

    大臣们的讨论实际上也走入了死胡同。钱,行朝现在并不多,地,也不多,真不好办啊?为了解决这件事,在老赵的坚持和劝说下,他们再度觐见了哪个令人讨厌的小鬼头。赵与珞其实也是在做和事佬,朝廷刚有点起sè,陛下就和大臣们僵了,这可不行。但这次,小皇帝召来了代表兵部的文天祥。

    东的确是故意逼朝廷大臣的,因为他要借这个机会再定下来一些事,而这些事已经很迫切。他个人认为,无论何种奖励,概括起来说,实际上就是“权利”二字。如果再把它细分化,哪其实就是“一权二利三名誉四地位”。

    “权”,或称之为“权力”,哪是文官们绝对不会相让的,这一点东也完全接受。因为“文武分途”的目的,就是各尽其责。彼此瞎参合,迟早是要弄出事情来,历史上这类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不仅如此,他除了当场再度强调了“兵部不得干涉朝政”,而且他还下了两个令文官十分满意的旨意:

    一、从此以后,军中之人除了军职,一律不得在朝中任职,就是有什么涉及到宋军的事,也只能由宋瑞这个兵部尚书来和陆秀夫协商。

    二、“兵部不得干涉朝政”作为规矩,列入到军法当中去,如果军中有人越过此线,严惩。

    在文官们看来,最重要的“权力所属”既然确定,这下他们的确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但是,小鬼头和他们正式的讨价还价也开始了。

    对于小鬼头提出的给武夫们“名誉”,文官们非常痛快地一致答应了。夫子们其实根本没把这当回事,这很好理解,回头给你写下点什么“国之义士”、“忠臣孝子”之类的话,“名誉”你不就有了吗?对这帮有文墨的家伙来说,哪简单,不是什么大事。

    而对于给予武夫“地位”,文官们踌躇了,因为小鬼头要求朝廷立下新的规矩,正式取消对军士的刺字,而且从此以后还要把贼配军和天下之人等同的看待。

    很多人都知道宋代的军士脸上要刺字,但很难想象宋代军人的地位。

    欧阳修所写的《卖油翁》故事,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或学过,但这个故事其实是真人真事。故事里面哪个善shè的陈康肃,名字叫陈尧咨。他的父亲是谏议大夫陈省华,兄长陈尧叟是状元,另一个兄长陈尧佐也是进士,而他自己是宋真宗咸平三年科举的状元。

    陈尧咨实际上对军事非常jg通,宋真宗曾派人传话,如果他愿意弃文职改任武职,朝廷将给他节度使的官位。陈尧咨回家告诉母亲冯太夫人,老太太大怒,“命杖挞之曰:‘汝策名第一,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汝yu叨窃厚禄,贻羞于阀阅,忍乎?’”

    老太太棍棒交加地教训到:你是状元郎,父亲兄弟也都以文章成为名臣,现在你竟然为了点厚禄,要去做贼配军,让家族蒙羞,你个不肖之子忍心吗?

    北宋的军神狄青,起于行伍,当他因军功升到高位时,宋仁宗都觉得不好意思了,特赐他药,帮助他除去脸上的刺字。但狄青拒绝了,他说“臣愿留以劝军中”,他要给天下的士卒做个榜样。他也的确做到了这点,“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在他任枢密使期间,宋军军士都以他为傲。

    但是,这里面反映的是什么样的军人地位呢?

    《宋史》、包括宋人的笔记中均有大量的记载,为了不当军人,宋人不惜逃亡,甚至在逃不掉的时候,更不惜自残。

    东实际上到琼州以后,对招募的军士就取消了刺字,但他认为必须要从朝廷的规矩上,彻底把这种做法消除掉。

    在人的脸上刺个字,你不就是把别人看成三等人吗?这如何能让别人愿意成为保家卫国的军人?你就是请看家护院的保镖,也要尊称别人一声:“师傅”。有你们这样干得吗?

    就是不把军人的地位凌驾于世人之上,也决不能低于其他人等。东毫不客气地说道:“朝廷必须改变过去的做法。军士的地位如此低下,不要说他们,换做朕,朕也懒得给朝廷卖命。这个规矩必须改。”咱已经做出让步,你们就同样要让步,这件事,哼哼,没得商量。

    虽然大臣们并不太情愿,但小皇帝的态度如此,而且毕竟武夫们没有爬到他们的头上去,既然陛下已经让步了,得,这事就这样定算了。

    现在,到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利”字。东毫不犹豫地狮子大开口:“朕认为,以后将士们杀敌一人,赏地十亩,杀鞑子一人,赏地二十亩。这些地,均免税二十年。”

    一直不吭声的宋瑞楞了楞,陛下怎么又加码了?

    帅哥啊,朝廷大臣喜欢玩砍半价,你还不把标价给翻一倍?

    好家伙,你是真敢说啊,反正咱们也看出来了,你就是向着那帮贼配军。可是,这样以后哪还有咱们的地?大臣们是直咧嘴。老赵的“授田”不可行xg报告,又被他们当作理由提了出来。但是,小鬼头却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方案。

    东设计的军功授田,其实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军士杀敌,先记功,一旦军士退役,所有的军功土地按良田换算成钱发放给他们,同时授予他们一个军功证,在这个军功证上注明,军士某人,拥有免税土地数额若干。

    你比如说,苏刘义杀敌二十,应授两百亩土地,这些地的免税年份数额就是四千,朝廷不给你地,给你钱,但你仍然拥有四千土地免税份额。如果你弄了一千亩土地,对不起,你的这些地就只能享受四年的免税期,但如果你弄了一百亩土地,你就有了四十年的免税时间。

    这个方法的缺陷,是后拥有土地的人会失去一些能更早获得的收益。但过去的军功授田毕竟是在人均土地比较多的情况下施行的,尤其是大秦帝国,它是建立在抢夺了六国的土地基础上。他眼下并没有怎么多土地,赵与珞所说毕竟有点道理。而立刻给钱,行朝毕竟还不富裕,这也不现实。

    但东毫不迟疑地要求,阵亡或伤残退役的军士,立刻就兑现。

    大臣们大眼瞪小眼,小鬼头就是会来事啊。但陆秀夫和宋瑞互相看了一眼,没有说话,他们俩在这个过程中一句话也没有说。

    帝国的这个军功奖励之法实际上又经过了一翻争议,在景炎六年年中的时候,才最后定下来的。它毕竟还很粗略,而以后围绕着它的种种配套措施,才是帝国真正的风波所在。

    第一百一十七章 陛下很坏

    ( )东坐在帝营大校场旁边的小山坡上,手里拿着个小树枝,有一下没一下地抽着地上的草丛。今天这个穿越者在身边的人鼓动下出来散心,但越散,他越无聊。

    帝王在这个年头,也是不能乱跑滴。你就是想一展亲政爱民的“崇高”形象,顺便实际了解点这个时代的风俗民情,当然,最妙的是还能找到点乐子,但到任何地方,帝国的军士都设了“jg戒圈”,“闲杂人等”不得靠近,这叫鸟的“散心”?百姓倒是落了个希奇,翘首以望,但咱不就成展品了吗?再说这么多人远远地看着,咱可不是后世那些什么喜欢曝光的“星”,咱就觉得三个字,不自在。还是将自己“发配”到荒郊野地里去得了。

    哪个穿越者百无聊赖地用手中的树枝又抽了一下草丛,懒洋洋地回头问道:“张将军,军功奖赏之法已传下去了吗?”

    张德咔的一个立正:“陛下,督军司已经下传各部,并按陛下的旨意,正征询将士们的意见。”

    张德现在将帝国小皇帝看的有点“紧”。这也不能怪他,他前有苏黑手临走时的严令,后又有最近张世杰的训诫:“张德,非常时期,陛下的安危决不能马虎,如有差错,哼哼……”

    张德自然知道张老大的意思。他这个人说聪明,有时候那绝对是细致。你要是说他简单,他还就给你来个直接。你比如说对近期朝廷所议的军功授田之事,他就很简单,他对夫子们说得一切都嗤之以鼻,我管你什么大义不大义,反正是陛下在为兄弟们争地。既然陛下和大臣们近来有点僵,那咱就必须防止朝中有“宵小之徒”谋乱。只是他这一上劲,哪个穿越者就真的快成“囚徒”了。

    听了他的话,东点了点头,并随口说道:“空闲之时,督军司还要督促将士们多识点字。”

    张德立刻答道:“末将遵旨。”

    但他停顿了一下,又迟疑着说道:“只是,陛下,弟兄们平ricāo练很辛苦,再弄这个识字,空闲的时间实在不多,难了点。”

    东没好气地瞪了他的殿前将军一眼:“张将军,识字很重要,军功奖赏之法实行了以后,万一发给军士们的军功证上有错误呢?督军司要和兄弟们讲明白,有些东西自己看不明白,将来那是会吃亏的。”

    伟人早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不提后世军人有了文化知识,可以更好的掌握各种先进武器,就是放在眼下这个时代,它也同样能避免有些人给你蒙事。

    张德微微一凛,他立刻一挺胸:“末将回去立刻将陛下的旨意晓谕军中,严加督促。”

    陛下的影子吉安也陪在边上。他这段时间通过休养,再练练太极,身体已基本恢复,但武功上却很难达到以前的水准。

    他知道,陛下最近有点郁闷,因为以陆秀夫为首的朝臣都不理他了。朝廷大臣们心里也跟明镜似得,好你个小鬼头,偷梁换柱的军功授田都被你弄出来了,真不愧为人小鬼大啊。你不就是爱折腾吗?你不就是向着贼配军吗?行,你折腾吧,咱们没事也懒得搭理你了。

    吉安是不会过问朝政的,这也是本朝自太祖以来的规矩。但他看着小皇帝脸上没jg打采之sè,心里多少有点同情。这么一个倒霉的帝王,让一个孩子来做,也的确是残忍了点。为了排解陛下心中的郁闷之情,同时也算是为尽忠职守的张德打个圆场,他轻声说道:“陛下,识字也不容易,这怕是急不得。”

    吉安其实根本就无法了解这个穿越者的心思,这个来自于后世的废才也根本就没注意大臣们的态度。二十一世纪的高楼里面,一个楼层里的住户,你认识的有几个?平时还不是谁都不搭理谁?人家早就习以为常了。还是有代沟啊。

    那个穿越者整天瞎琢磨的,其实是怎么整点娱乐,这才是他眼下心目中的头等大事。这个时代实在是太无聊了。

    东躺到了草地上,嘴里嘟囔着:“不难,一天认三字,一年下来也就一千多字了。”

    吉安苦笑着摇了摇头,但东突然坐了起来。不对,这个时代认字,怕还真的是不容易。

    古人识字,其实主要靠死记硬背,因为他们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字典。他们并不像后人,不认识的字,从读音到意思,随时都可以从字典中查到。而且有些即使是学过的字,他们记住的难度也比后世之人大,为什么?因为用的少。后代的人们,学过的字很快就能在生活中用上,报刊杂志书籍多啊,但古人相对就没有这些条件。他们背书,实际上也就是在背字。过去的人常说,十年寒窗苦,这个苦,不少也是苦在这上面了。

    谢枋得火急火燎的跑进了皇宫。陛下派人到国学院给他送来一张纸,那上面写了几行字,什么“阿喔鹅迂医乌迂,玻坡摸佛得特讷勒……”。这些字一个一个单独放着,毫无意义,让他看得是不明所以,但在这些字的下面又来了三行:

    巫恩----文,特烟----天,希央----祥,文天祥

    希耶----谢,佛昂----枋,得鹅----得,谢枋得

    勒巫----陆,希由----秀,佛巫----夫,陆秀夫

    看着看着,老谢的脸上红cháo涌起,这个夫子不顾一切地冲向了皇宫。在皇宫里,他又见到了赵与珞,老赵手里同样拿着一张纸,也在发楞。

    但令人可气的是帝国陛下,他坐在那里也就不说了,竟然小手上还摇了把扇子,就差将腿翘起来了。哪个神情,也只能用一幅小人得志来形容。

    谢枋得嘴唇哆嗦着说道:“陛下,这些字……”

    东得意洋洋地说道:“谢爱卿,朝廷要教化天下,那军士们就也应该教化。但朕听张德将军说了,军士们识字有困难,而且易忘。这也不能怪他们,就是老师教朕的时候,朕也是很头痛。朕就想啊,这识字是不是能简单点,先贤可是说了,大道至简啊。”得,这个借口好像你已经用了好几遍了,反正你就是懒,不喜欢麻烦。

    老谢急忙问道:“陛下可以解说吗?”

    “谢爱卿,朕以为,字可以按音,分成基本字和非基本字。这个基本字,其实并不多,就这么些。在基本字里面,咱们又可以将它分成元音字和辅音字。通过元音字和辅音字相搭配,另一个字的读音就出来了。您看,是不是这样?”

    兄弟,没有英文的声母表和韵母表,但咱有汉字的声母表和韵母表啊,把它们用起来,同样是能达到注音的作用滴。复杂不要紧,思路有就行,此法虽然笨,将来可改进。

    谢枋得眼中已经露出了狂喜:“陛下聪慧。”这对文化学习的好处,老夫子岂能不知道。

    哪个穿越者笑咪咪地对谢大侠说道:“谢大人,这个法子是朕瞎琢磨的,国学院要大胆地改进和简化。另外,朕看了书院里的书,发觉前代有一些说文解字的著述,但它们不仅粗略,而且也太简单了点。”谢枋得心中一动,他的体温已经开始升高。

    果然,小鬼头接着说道:“朕觉得国学院应该将所有的字,都收集整理在一起,编一部集古今文字大成的、真正的说文解字。这本说文解字,朕看就叫《字典》,嗯,就叫《大宋字典》。”

    “至于这个字典的体例上面,”小皇帝抓了抓脑袋,“似乎应该根据笔画和读音,从两个方面来编撰,这样方便查找。具体怎么弄,还是由你们来定。”兄弟咱的学习,说实话实在也是不怎么样。提个思路就算了,还是都交给真正的饱学之士来弄吧。

    老赵和老谢已经说不出话了。好么,这你以后只要先认识几十个字,所有的字,你也就能全认得了。小鬼头就是会来事啊,这又开始折腾了,但你好象还就应该跟着折腾。

    “这个参与编撰的人,由国学院来提,但谢大人,您是总编撰。而且,您要告诉所有的编撰,他们的名字都会印在这部字典上,不仅如此,书成之后,朝廷还要给稿费。”

    老谢的眼中已经对小皇帝有了如滔滔江水般的景仰之情。谁说小鬼头不重视文教的?咱和他没完。嗯,回头还要找一下陆君实。

    小鬼头意犹未尽地又接着说道:“赵大人,户部对这件事要支持。朕的建议是,先选一些常用的字编出来,这样既能试一试,还可便于教化军士和百姓,以后再一点一点的增加字,咱们慢慢来。”

    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老赵和老谢一起回道:“臣尊旨。”

    但是,赵与珞既然在这里,这就显然并不是光教化的问题了。

    陛下认真地和老赵讲道:“赵大人,这个字典售出,价钱一定不能高,要让所有人都能买得起。”

    虽然这也是为了教化天下百姓,但以老赵的脑子,他还是提出了异议:“陛下仁厚,但这样有用的书,怕也是不能太低的。”后世的人都知道,这个工具书,就一个字,贵。

    但小皇帝的脸上露出了坏笑:“赵大人,国学院开始弄出来的,应该叫做初版,再弄出来的,是第二版,以后每添加一次字数,就是一新版。只怕天下不少人,还是要买最新的吧?咱们不急,让他们慢慢地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