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争宋 > 争宋第57部分阅读

争宋第57部分阅读

未來西夏的命运反而会掌握在这个孩子手里,不过那都是后话。梁乙埋抱着王旁的亲生儿子,现在叫梁乞逋的这个襁褓中的孩子,高高兴兴的回到国相府。

    心惊胆颤的不仅仅是梁珞瑶,还有一个人也是坐立不安,那就是宋国的皇上,宋英宗赵曙。王旁出兵高丽,赵曙就已经看出來了,他想不发兵援助王旁都不行。王旁又在高丽获胜,本以为王旁又去攻打倭奴,总算暂时回不來京城,赵曙稍稍放心了些。沒想到京城王旁的府上出了这么大一件事。

    而且这件事与赵曙一点关系都沒有,可是,今日京城里面沸沸扬扬,百姓们纷纷议论,毕竟赵曙拘禁月下这么久,刚刚放人就出事了,他才是最大的嫌疑。

    这可真是祸不单行,王旁的义父包拯辞世,生父辞现在又妻离子散,朝廷竟然一点都不表态,竟然这么对待被派到高丽,打赢了胜仗的有功之臣。这哪里是泱泱大国对待功臣的态度?朝廷之上请求朝廷严查此事的奏折纷纷呈上,这开始让英宗赵曙感觉到压力了。

    英宗召來司马光问道:“司马翰林,您看这事可是不巧,人言可畏啊!这王旁是奉命出征,我说将他夫人接在皇宫,你们都劝我放人,结果现在人沒了。这王旁回來找我要人,我怎么办?”

    司马光倒是比较镇定,毕竟这件事和他沒什么关系:“圣上不必担心,天灾人祸谁也沒办法,圣上不是已经放人了吗?在王侍郎府上发生的事与圣上沒有关系,圣上只要做好抚恤,重修梅耶府。在派人去安抚,应该可以将圣上与这件事撇开关系。”

    “那司马翰林,你替官家去好不好?”宋英宗从心里还是真怕王旁,毕竟他发癫的时候看到了他不能理解的事。

    司马光摇摇头,这个英宗到底怎么了?难不成又要犯病了吗?

    “圣上,有一个人替您去是再好不过。”

    “快快说给官家!”

    “您的皇子,郡王仲针!他即是王旁的好友,他的身份又能代表您。”

    英宗也觉得司马光的建议不错,马上召见郡王赵仲针!皇上想委派仲针负责调查和安抚此事,不料仲针却给他的父皇提了个不大不小的条件。

    第二百零四章 打服了倭奴

    在赵仲针眼中,自己的父亲宋英宗赵曙是个严肃但不缺慈爱的父亲。父亲的孝顺是无人可比的,赵曙在仁宗皇上的驾崩后引出的濮议风波,是很多人不理解的,但在仲针看來,那是父亲赵曙对濮王表达孝的一种方式。虽然仲针也不太认同父皇的方式,但仲针和他父皇一样是个孝顺的孩子。这也是宋英宗赵曙在他的子女中最喜欢疼爱赵仲针的原因。

    而对于父皇登基之后所做的事,尤其是想改革积弊,仲针即担心自己的好友王旁,又能理解父皇。因为他看到的是一个想改变现状,国力不济而忧郁成疾的父亲。

    现在,父皇召见自己,说起安抚王旁之事,仲针即忧心又高兴。忧心在于仲针视王旁为兄长,这么多年小哥几个的相处,已经是莫逆之交,现在王旁不在大宋,家中遭遇如此变故,这让做皇子和哥们的仲针很难过;高兴在于,父皇终于拿自己当大人來看,不再像对孩子一样对自己指点,而是和自己商议让自己去做事。

    看到父皇愁眉不展,仲针决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來:“父皇,儿臣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宋英宗赵曙看看眼前自己十六七岁的长子,这个孩子如今已经成年,清秀的五官已经脱去稚气,身材稍显消瘦却是笔挺,举手投足间透着皇室的优雅与高贵。赵曙越看越喜欢,听仲针有话要说,赵曙点了点头。

    赵仲针的心突突的直跳,这是自己第一次向父皇谏言,他理了理思绪抬头直视着御座之上的父皇,恭敬的说道:“父皇,王侍郎家中遭遇横祸,这是谁都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儿臣知道父皇为何忧虑,父皇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朝廷对大臣的关爱。尤其是对王侍郎这样在外征战有功的大臣。”

    知父莫如子,赵曙不由得点点头,孩子长大了,这几句话说的实在得体。

    “能替父皇解忧是儿臣心愿,儿臣愿意前往严查王侍郎府宅失火,做好安抚工作。只不过儿臣还有一件事请求父皇:父皇当下为充盈国库,沒收、兼并了不少私家大户的土地和生意,儿臣认为如有违纪定要严查,王侍郎的梅耶府确有低价购地的嫌疑,儿臣不便多言。但听说父皇要关闭王侍郎的茶场,儿臣认为实在不可。毕竟先皇议此事之时,父皇也参与商议并让王侍郎立下军令状,茶场无论盈亏也要保证国库的茶利。如果父亲此事反悔,未免会落人话柄。”

    赵曙仔细听着仲针的话,这些话确实也说在实处,他凝眉不语沉思着。赵仲针看了看,父亲认真听着自己话并沒有生气,他稍稍安心了一些:“父皇,您是一国之君,如果断了王侍郎所有的财路,今后擅于理财的人,谁还会多为皇家着想做事。而且儿臣认为若要安抚王侍郎,应让他觉得还能尽力为朝廷做事,况且,积弊不光是节流,还需开源。解决国库问題不仅仅是为了解除积弊,更为了强国才好对敌西夏,辽国。”

    “仲针,这些话是哪位老师教你的?”赵曙的语气十分慈祥,他忽然发现仲针不仅仅长大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见识。

    见父亲并无半点责备的意思,赵曙更高兴了,他微笑着回答:“父皇,这些不是哪位老师教的,我最近认识一个人,是王侍郎的朋友。他对我说了,王侍郎提醒了他好好研究,西夏吐蕃的关系和地势,为将來我大宋抵御西夏做准备,并且在编制平戎策,准备献给父皇。”

    “哦?”赵曙眉头稍微挑了了挑,沒想到王旁竟然还有此心,天下还有这样的忠心为朝廷之人。

    “父皇,我说的这个人叫王韶,是嘉祐二年的进士,这几年一直在边境各处游历,现在已经回來京城。儿臣认为:可能父皇一直认为王旁太贪财好势,但王旁一直心系大宋。望父皇不再商议兼并茶场之事,这恐怕是给王侍郎最好的安抚。”赵仲针小心翼翼的说道。

    赵曙轻轻的叹了口气,他回想一路走來自己对皇位的处心积虑,到最后身边也沒几个真正有能力相助自己的人;而眼前自己的儿子赵仲针,年纪不大身边就有王旁,王韶,苏轼,等一代年轻的能人才子。也许这样也好,将來皇位已经是非此子莫属,让他慢慢的去积累人气吧。

    “你去办吧,拨些银两整修王侍郎府宅,也算朝廷对在外征战大臣的抚恤。至于茶场的事嘛,为父答应你了,既然你觉得此人可助你,你要善用此人。”

    赵仲针谢过了父皇,他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也许对于他心里的这个兄长,他所能做的已经尽力了。

    赵仲针走后,赵曙反复琢磨着赵仲针所谏言的话,有时候赵曙常常会想起,自己看见自己死在御座龙床之上,这种忧虑已经不再像刚刚开始那样纠结,看來他还要为自己的子孙抓紧时间做点什么。

    英宗赵曙召见王韶,命任命王韶为环庆路驻泊兵马钤辖,专门管理本路及鄜延路蕃部事务,驻扎庆州(今甘肃庆阳),李若愚为泾原路驻泊兵马钤辖,负责本路和秦凤路蕃部事务,驻扎渭州(今甘肃平凉),他们的任务是监视蕃部情况,处理蕃部诉讼之事,如对蕃部有奖赏或惩罚,就同本路将帅商量处置,大事则向朝廷汇报,并负责团结蕃部强人、壮马,在西夏军队进攻时,使蕃部老人、儿童有安身之所。

    王韶等人上任后,立即召见蕃部酋长,以宋英宗的名义对他们进行安抚、犒劳,并赏赐他们许多金银财宝,从而进一步统计蕃部城堡、兵马数量,按照各部落的大小,分成若干部分,发给各部分旗帜,使他们各自修缮自己的城堡。

    在此之前,蕃部人民大批逃亡西夏,一方面是由于宋朝边境之臣横征暴敛,另一方面则由于西夏的引诱。至此,蕃部逃亡者逐渐减少,蕃部百姓也越來越心向大宋。

    治理蕃部这件事,赵仲针举荐有功,知人善用。英宗对赵仲针更加有信心,加封赵仲针为颍王。

    王韶治理蕃部之时,王旁已率队登陆倭奴本土长崎,两万大军汇合了侬继风的部队,风卷残云般向倭奴的首府平安京冲杀过去。而此时完颜劾里钵也从倭奴的最北面登陆杀向平安京。

    倭奴苟延残喘的抵抗着伐倭的大军,最终倭奴军慌了,摄政王藤原赖通慌了,就连倭奴的冷泉天皇也慌了。

    伐倭大军兵临城下,将近三万大军将平安京围住,倭奴已经沒有了援兵,一座孤城矗立在王旁的面前。

    战争是一场疯狂的杀人游戏,一路以來王旁看到了发疯报仇的高丽人,杀人杀到了亢奋的辽军和宋军。倭奴沒有反抗要杀,倭奴稍有反抗更要杀,杀到了麻木的伐倭部队,缴获抢掠了倭奴的大批财物,士兵们各个杀的斗志昂扬。

    倭奴平安京城外,伐倭战士的高呼血洗平安京的呼声在山谷中回荡,战鼓擂擂声中城头之上的倭奴兵已经吓得瑟瑟发抖,谁都知道,冲进去血洗这座城,杀了天皇。就再沒有倭奴国了。王旁却站在城外的伐倭军阵前,望着这座城出神了。

    平安京建立之初时逢中国的盛唐时期,唐朝与倭奴两国交往密切。倭奴京都建筑与中国盛唐时期的洛阳城和长安城相似。如果不说明是在倭奴,谁会不说眼前的这座城,就是汉人的城池?

    而这一路的血洗,王旁忽然觉的战争这场游戏,把所有人性的凶残都释放出來,管他老少,管他有沒有兵器,能不能反抗。只要烧杀抢,才能让敌人彻底的怕了,才能从意志之上彻底的打垮敌人。

    王旁也知道,如果再进一步,伐倭的大军就可以彻底的占领倭奴,可是他们因何而來?宋辽联合扛着抗倭救高丽的大旗,最后像倭奴征战高丽一样,血洗了弱国的每一个角落。倭奴就此就会屈服吗?谁來统领倭奴?谁能保证不会再有战争,不会再有反抗?

    不管你做了什么,在历史的面前,只要你做了,永远沒有对错!王旁下令:停止攻城!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王侍郎?为什么停止?

    王旁指着城头之上晃动的白旗:“我们要的是这面旗,占领倭奴这个弹丸之地,难道由三国联军瓜分吗?我们的粮草消耗谁赔偿?我们的战士谁抚恤?你们谁留在这看着随时会反抗的倭奴?”

    “王侍郎,我们听您的!”众人齐声说道。

    王旁回到中军帐,既然打了白旗,就差最后的和谈了,果然不出王旁所料:倭奴国的摄政王带了几名侍卫,亲自出城來和谈。

    “第一,重新规划海域,九州岛以南皆为宋土;北海道岛以南皆为辽地;第二,倭奴要向宋辽两国称臣,年年献贡;第三,承认倭奴是战败国,赔偿侵略高丽的损失。”王旁讲出了自己条件。

    第二百零五章 凯旋闻惊变

    不同意就亡国,冷泉天皇看了以上三条,无可奈何的问摄政王藤原赖通:“前两个好办?只是这第三条,如何赔偿?”

    藤原赖通低着头回到:“天皇,他们的统帅说了,高丽这次为借兵耗资二百万两银子,这些是要我们赔偿,另外宋国和辽国出兵的军费银两各是一百万两银子。总共赔偿四百万。”

    “好好,给他们!”天皇恨不得赶紧答应。

    “可是,我们沒有那么多银两!”摄政王搓着手喏喏的说。

    “那也不能亡国啊?!沒有银两想办法去啊!”冷泉拍着桌子跳着脚。

    “天皇陛下,我也是这么说的,但那个主帅说了,沒有银两沒关系,他们可以联合驻军在北海道岛,只要天皇提供驻军粮草,打下倭奴国欠债字据,他们可以给天皇足够宽裕的时间慢慢恢复国力慢慢支付。只不过,只不过,这些我国所欠债务要付利息。逐年结算,利息也要累加的。”

    “他真的这么说的?”天皇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不就是银两吗?他们只是要钱,能保住我们不亡国,自己还是天皇就好。“好好!!只要他们撤出大军,联合驻扎一部分军队就联合驻扎,钱,咱给钱!咱慢慢给”冷泉天皇近乎狂喊,现在他已经在崩溃的临界点,只有不亡国,他什么都会答应。

    藤原赖通冷冷的看着这个沒用的天皇,可是他自己也是一点办法都沒有了。就算现在杀了冷泉自己做了天皇,也不过成了大宋王旁打工仔。藤原不知道这钱要还多久才能还完,战后的倭奴国,沒有年根本拿不出几百万两银两,可是他们一点还手的余地都沒有了,更别提在北海道养上联合军的几千士兵。

    倭奴的平安京打开了城门,伐倭的大军进了平安京的京城,平安京内,朱雀大路连接大内里朱雀门和罗城门,东筑大宫、西洞院、东洞院和东京极等大路,西修四大宫、道祖、木辻和西京极等大路东西走向的一条、土御门、中御门和二条至九条等各条大路,与朱雀大路垂直相交。

    冷泉天皇和摄政王藤原赖通强撑着笑脸,带领倭奴的幕僚们,迎接王旁的大军。所有的条款都按照王旁的条件签订。王旁冷笑着看着手中倭奴国的国债,和边界协议。倭奴彻底服了,这点银两不算什么,只要王旁想,就会让倭奴有永远还不完的债。

    回到军帐王旁升帐召集所有的人,高丽随军李恩泽,大辽的辛赞、耶律阿思,完颜部落的完颜劾里钵;大宋的将领杨士瀚,侬继风;还有自己的亲信大将折克隽张平等人。

    终于伐倭的战争结束了,王旁松了一口气:“各位,这次是真的要与各位辞行了。咱们这次出來时间也不短了,承蒙各位相助,王某总算不负重托,让倭奴彻底承认战败,各国也均有所获。”

    李恩泽笑的合不拢嘴:“王侍郎,这次打败倭奴还得了那么战利品,而且倭奴的赔偿足可令我高丽偿还大部份战争借款,我代表我文宗皇上和我高丽的百姓好好的谢谢王侍郎啊!”

    李恩泽说着躬身施礼,王旁请他免礼:“李郡王,此次你为高丽立下首功,相信以后高丽大局更离不开李郡王主持,我这次提出驻军倭奴,辽宋均远离倭奴,我提出此意也是希望倭奴能认真给予赔付。”

    “当然,当然,倭奴已经赔付了一部分,这些赔付就作为酬谢辽军与宋军的鼎立支持,剩下的由高丽驻军在此监督,王侍郎尽管放心,我还要请王侍郎再至高丽,让我好好尽一尽地主之谊。”李恩泽相当的诚恳,王旁果真不同于一般人,自己的妹夫能有这样的朋友,自己也是感到很荣幸。

    劾里钵忙说道:“兄弟,别听李郡主的,你此行哪里都去过了,唯独沒有到我完颜部落,当哥哥的还沒好好招待你,要我说,你先回咱完颜部落,好好休息一下,然后我再安排人护送兄弟回汴京。”

    耶律阿思听这话很别扭:“这位何里钵兄弟,你这么说我就不爱听了,王侍郎若是能先回咱们大辽,自然要到上京,中京。况且我大辽待王侍郎为仙人,何必说护送一词呢。”

    王旁看他们争的热闹,他笑了笑:“多谢各位美意,我王旁现在心里就一件事,赶紧回家看看老婆孩子。夫人为我添了一子,至今我还沒有京城的消息。看來这隔着千山万水,消息往來实在不便。”

    侬继风这次见到王旁,感慨颇多,几年过去王旁已经不是当年那风度翩翩的少年,战场上他持刀厮杀,俨然一名猛将;中军帐中他是一位运筹帷幄的统帅,二人行军中也有叙旧,但侬继风总觉得和王旁相处的时间太短了。见别人都在邀请王旁,自己也想邀请,但听王旁这么说,就把嘴边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王旁看到侬继风欲言又止的样子,他叹口气说道:“此次沒想到侬侍郎也來相助,王某更是感激,待我回京城看望家人之后,便找机会亲自去岭南拜访。”

    侬继风听王旁这么说心下大喜:“王侍郎对我有救命之恩,你有事我怎么不來,咱们现在是生死与共的兄弟,我就在岭南等你!兄弟你要早点來!”

    “好!那我王某今日就与大家辞行,倭奴战场的善后就请李郡主來处理。其他部队各自回去复命!”王旁?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