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争宋 > 争宋第79部分阅读

争宋第79部分阅读

廷。

    事情总是一件接着一件,赵曙这边想着怎么处理郡王的问題,忽听皇太后召见。估计又是催着立储君的事,这回赵曙可有了主意,他手中有赵宗沔不轨的证据,只是现在要不要告诉皇太后的问題。

    赵曙沒想到,他还沒说什么,皇太后却叹口气:“颖王这孩子还是很懂事,病愈就來看我了。我看皇上还是早日立太子,安定人心的好。”

    皇太后怎么忽然变了口气?是不是在试探自己?赵曙忙说道:“母后,颖王年纪尚轻,现在立太子……”

    他的话还沒说完,皇太后便说道:“立太子只是让天下人安心,而且太子也有机会参政,将來有大事才不会乱了分寸。”

    皇太后态度的大转弯,让赵曙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事可是史昭锡的功劳。原來王旁设下反间计,蒋有道回到韶州,将在邕州发生的事告知郡王,提醒郡王小心史昭锡。郡王郁闷之极,找了个史昭锡的错,打了他几十板子还解了他总管的职务。史昭锡哪吃过这个亏,写封信喊冤叫屈的告诉了曹皇太后。太后十分生气,果然是一个模子扣出來的亲哥俩儿,翻脸不认人啊!打狗还得看主人了,赵宗沔还沒做储君就敢如此无理,想必将來他登基了也不是听话的主。

    沒有史昭锡在赵宗沔身边,自然王旁少了个时时提防自己的人,再加上蒋有道也不敢明着和王旁做对,王旁以督办炼银为名,往返韶州与邕州之间。实际他已经将身边侍卫换成了自己人,加上赵宗沔对王旁宠信,丝毫对他沒有防范。王旁命瓦壮总体负责广源金矿,自己的身边出入跟着折克隽,张平,韩德容和武龄。往來各州之时,王旁又走访余静,孙沔等人,以及侬继风旧友,和狄青旧部。

    虽然当年狄青平南和这些人势同水火,但如今形势不同。谁不想过安定太平的日子呢?而且南继枫在广南也有一定的影响,更何况王旁这个名字早就为人所熟知。

    郡王赵宗沔就这么被王旁忽悠着,一边想着坐拥银山,家财万贯;一边作着争夺大宋的春秋大梦。而他身边的谋士幕府,都看出來他只信王旁,谁也不愿意在多说这么。

    这么一呆就是小一年,治平三年赵仲针被正式册立为太子,更名赵顼。而皇上宋英宗为了儿子坐稳江山,决定铲除后患,召郡王赵宗沔进京。

    郡王听到这个消息,即刻着急所有谋士幕府,韶州的武将守备,准备自立。他派出人去召集广南两路各州人马,人派出去了,可过了半个月只零零星星的來了几个州的武将和五千兵马。

    离着韶州最近的英州,连州等地,只是加强了戒备,丝毫不见动静。

    郡王府的议事厅里,坐着准备自立为皇的郡王赵宗沔,他沉着脸问道:“因何这些人到此时还不來?”

    厅内坐着十几个人,为首的王旁想了想说道:“郡王,不如再等等!”

    蒋有道站起身來:“郡王,不能再等了,您要自立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如果朝廷派兵,恐怕不久就会兵临城下。”

    郡王一挥手:“怕什么,我韶关自古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称,现在联合各路已经一万多人马!只要银两一到,难道还怕招不到兵?只要守住韶州城,尽可切断广南和朝廷的联系,到时候咱们就占据广南争夺天下。”

    王旁心里偷笑,一座孤城你美什么,只怕南继枫的部队一到,你就是这座孤城都守不住。要不是现在议事厅中人多,我的侍卫又在外面候着,我就把你解决了。忍会吧,为了让南继枫争取下來广源,这个功劳还是留给他去立吧。

    蒋有道狠狠的瞪了王旁一眼,心知这小子肯定搞了鬼,但又不敢说。郡王下令,韶州进入戒备状态,城门大关,做好与朝廷作战的准备,同时诏告天下自立汉东王。消息传到朝廷震惊朝野,赵曙气坏了,自己这个弟弟不但不接旨,而且还闹起事來。赵曙下令派招讨领兵两万南下平息此事,太子赵顼愿亲自领命带兵前往。满朝文武都震惊了,太子小小年纪竟然有这样的勇气,无不竖起大指。

    英宗虽然也记挂赵顼安危,但他深知一个沒有功业的皇上很难服众,这也是给赵顼一个表现的机会。

    赵顼领命南下,一路十分欣喜,打仗还有高兴的吗?他就很高兴,一來他沒打过仗,二來他心里知道有王旁和南继枫在广南接应,这仗肯定赢。结果大军抵达韶州城下,连攻三日也沒拿下韶州城,兵丁损失了三四千,赵顼被震惊了。

    这个深宅大院生长起來的太子,哪见过硝烟战火,哪见过横尸遍地?几天下來,城下堆积士兵的尸体有半人多高,点数少了近一半的兵,赵顼在城外军营很是焦急:又死人啦?!王兄,你在哪啊?!怎么还不快來帮我?!

    郡王在城中可是春风得意,不但如此,探马來报,韶州以东的连州统帅带兵三千來支援郡王,韶州以南的英州统帅带兵三千來支援郡王;邕州统帅南继枫带一千精兵和十车银两送到韶州城南门之下。

    王旁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笑,这三天赵顼的锐气也挫的差不多了。不能让这小子太得意,先给他來点惊吓,现在该给他來点惊喜了。

    韶州城,除了北面一线严防宋军,东门,南门纷纷打开,连州英州统帅以及南继枫相继來到了郡王府。长话短说,韶州守城兵卒连日守城乏累,王旁建议换成了连州和英州兵卒。

    当晚郡王正在府上设宴为各位接风,忽听城门外厮杀震耳,而且声音越來越近。原來连州余静部队已经打开城门,放宋军进了城。士兵连滚带爬的跑进來报告,郡王大吃一惊,刚要发怒。却发现身边已经沒有自己人了,除了束手就擒别无他路。

    “王旁,我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阴我?!!我不会放过你的~!!!”当南继枫的刀架在赵宗沔脖子上,赵宗沔无比愤怒喊道。

    王旁却是一笑:“你放过不放过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我王旁在,不会让大宋毁在你们这些人手里!”

    一个多月后,王旁陪着凯旋而归的太子赵顼回到了京城,这一走两年多,南下寻到金银矿,并与南继枫结下共保广源之盟。王旁知道离太子登基的时间越來越近了,后面的路会更难走,为了熙宁变法,王安石无数劲敌。王旁能否改变熙宁变法失败的命运,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能与大辽,西夏,和即将撅起的完颜族一争天下?

    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座折叠床

    京城的梁门的西南一座大宅,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这是当年京城赫赫有名的王旁侍郎的府宅,自从王旁辞官又离开京城,平时虽然也有晋香府或是锦绣楼的人出出进进,但比起当年的梅耶府要显得冷清许多。不过,细心的人发现,这两天这座府宅门口忽然热闹起來;宅院门口不时有车马停下,來往的人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可称得上门庭若市。

    这一天,府宅的门口來了一行人,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从马上跳了下來;他身后的马车随即停下,车帘子掀开走下一个女子怀着还抱着个两岁大的孩子。这名男子年纪有二十七八岁,看上去身材健硕,古铜色皮肤浓眉大眼透着英气。他身穿圆领的窄袖长袍。长袍的圆领中,露出半圆形的白色领口,下身穿着套裤,足登高腰皮靴。腰间束带,挂着箭囊和刀。他身后的女子身材高挑,皮肤白净五官清秀,身穿一件圆领、窄袖的袍衫,外套一件齐腰短袄,两手对插在袖口中,足登圆头鞋。

    他们迈步走上这座府宅的台基,府门的两侧分别站着两名侍卫,站在最前面的一胳膊将他们拦住:“这里是太子太保府,请问二位有何事?”

    这一男一女对视了一下,一同在想:王旁这小子还是真能整,不是说辞官了吗?怎么忽然成了太子太保了?男的率先开口说道:“那我们就是來见太子太保,麻烦这位官爷通禀一下。”

    侍卫打量了一下这两个人,这两个人是契丹人的装束,虽然知道王旁与各国使者都有往來,但还沒见多带着家眷抱着孩子來的:“二位是从契丹而來的吧?不知道身上有沒有带文牒或是名帖?我家王太保现在不在府上……”

    他还沒说完,女子一笑说道:“那请问府上有沒有一位姓陆的总管?”

    陆慎言这几天可是乐开花了:公子回來了而且护主有功加封了太子太保,虽然只是个荣誉称号,并沒有什么实际职权,但大笔的俸禄和赏金,支撑这么大的府宅和这么多人手是沒问題了。他还有高兴的事,就是胭脂虎给他生了大胖小子。人逢喜事精神爽,陆慎言就跟上满了弦一样,一听说门外來了两个契丹人,点名要找自己,他蹦了起來放下手里的活就往外跑。就连守门的侍卫都沒见陆慎言这么积极过,只好跟在他身后一路小跑來到门口。

    “何大哥,李姑娘,我就猜到了是你们,太好了!”陆慎言几乎扑到劾里钵身边,抓着劾里钵的胳膊高兴的说着。

    劾里钵也赫赫的笑了笑:“还算你小子记得我们,公子这大门可是越來越难进啊?!”

    陆慎言忙略带责怪的对侍卫说道:“这次不怪你们,这是咱府上何先生,这可是咱们王太保的义兄,下次你们可要注意些!”侍卫连声称是。说罢,他有命人将劾里钵的车马随从从侧面巷子带进府宅侧门,自己陪着劾里钵夫妇向院中走去。

    “霍!这宅院可是够大。”劾里钵一边走一边赞叹:“公子可真是平步青云,这越不想做官官升的越快。”

    陆慎言和何里钵并排走着,他压低声音说道:“哪啊,这不过是个虚名,把公子架在这了。再有你看这府上的侍卫,大多是禁军调來的,公子见什么人都回传到皇上那,哪像在梅耶府的时候來來往往这么人那么自在。”

    李恩喜抱着孩子跟在他们身后,听陆慎言这么说,她不由微微一皱眉:“我说咱们进门的时候会拦一下问问,看來是我们这身衣服惹的麻烦。”

    陆慎言摆摆手“不碍事,公子才不怕这些呢。这府上上上下下都是咱自己人,再说,就凭公子为人处事,几个侍卫还摆平不了吗?”

    他们说着已经來到前厅,陆慎言吩咐家人去安排劾里钵夫妇住处,又命人去招呼蔡京等人來见客人,劾里钵问道:“公子哪去了?不在京城吗?”陆慎言一边亲自给他们倒茶,一边说道:“在,仲针改名叫赵顼了,册封了太子,咱们公子每天都要皇城里面去,说是陪太子,我看啊,是皇上总想看见他罢了……”

    陆慎言说的沒错,现在的英宗既不敢放王旁,也不舍得放王旁。就连王旁自己也感叹,纵然是九五至尊,君临天下,沒有个好身体,有多大的江山也坐不住。宋英宗现在连自己都坐不住,他多半时间是躺在病榻之上,话也说不了,有什么事都得写下來。可是坐不起怎么写?赵顼急的每天长吁短叹,王旁实在看不下去了。

    劾里钵他们來的这天,王旁进宫可是有件重要的事,东宫里这几天來了几个御用的木匠,正在按照王旁的设计打造一张床。这张床床板分成上下两部分,放平了是一张床,但上半部分下面有横版,支架,之下下还有横版,最下面的横板处挖了几格槽,支架支在不同的槽中床面的两块木板就形成不同的角度。

    看着这张怪模怪样的东西打造出來,赵顼围着它转了好几圈:“这样就可以了吗?”他指着这东西问揣着手站在一边的王旁。

    王旁嘴角微微上扬着,胸有成竹的说道“好了!你把这张折叠床献给你父皇吧!我保管他坐着躺着都得劲儿!”

    皇上寝宫内宰相韩琦,曾公亮,正站在英宗的榻前,愁眉不展的等着皇上起身批示奏折。

    他们沒法不愁眉不展,皇上都病成这样,即便不能上朝,但还要亲自批示奏折。这两个老宰相每天來到寝宫,至少要站上一个时辰,先将奏折内容报上,哪份皇上听着可以批示,便伸出手指,指下龙书案,这一意思就是放在那一会他可以起來写。都念完了,还要等皇上起身。什么时候皇上觉得可以了,才会让太监将他扶起,架到龙书案前。

    今天的奏折刚刚念过,皇上这还沒有打算起身的意思呢。太子赵顼走了进來,他身后跟着王旁,另外还有四名侍卫,抬着那张用金丝楠木打造的折叠床來到皇上的寝宫。

    皇上微微睁开眼,看看赵顼面前的露出点笑容。赵顼见过父皇和两位宰相,躬身施礼说道:“请父皇移驾御座折叠龙床!”

    “折叠御座龙床?”韩琦和曾公亮听的匪夷所思,回头看王旁在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就猜到一定又是这小子的“杰作”。

    四名侍卫将皇上搭到了龙床上,英宗赵曙虽然说不了话,但心里却有点紧张,心说王旁这小子要干嘛?不会现在就怂恿太子谋害管家吧?但看赵顼表情镇定,一副关切的眼神看着自己,知子莫如父,想必这孩子也不会做大不为的事。他刚躺好,忽然觉得床动了起來。两名侍卫一坐一右推起床板,皇上急忙用手抓着床边,可还沒等他明白过來,放指甲的已经将支架架在槽中,自己竟然被竖起的床板撑着坐了起來。

    赵顼欣喜的说道:“父皇,坐的可舒服吗?要不要在高点?要不要再低点?”

    就连一旁的韩琦和曾公亮,也无不惊讶:“曾相,这御座折叠龙床,可好啊?!皇上想坐就坐,想趟就趟,不用费力气折腾了啊?!”

    两个人不由得围着这床左看右看,曾公亮也笑了起來:“好到是好?!不过只有皇上身边的御林军侍卫才有这力气。能支起这板子。”

    英宗这么坐起來,可比让太监扶着,抗着省事的多,他多日无神的双眼也是一亮,又多了一点笑意。也就是他现在体力不济,不然他肯定也得跳下來好好看看这能躺能坐的御座折叠龙床是怎么回事。

    见皇上高兴了,太子,宰相等人更是高兴,只有王旁沒笑,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忽然灵光一闪:“太子,你速命人打造一张矮桌,宽窄嘛,比这床窄一些,刚好可以可以放在床上,木头要轻一些的,可供圣上书写。”

    “对对对!”韩琦迎合的说道:“我就说嘛,总觉得少点什么,那样圣上批示奏折就容易的多了。”

    英宗点点头,嘴角微微动了动,仲针回头对房内服侍的一名小太监说道:“还不速去办?!”

    小太监应声出去,急忙朝内务府跑去,一出门差点撞到一个人,抬头看正是自己的师父:“杨戬,你慌慌张张的跑的什么?”太监总管陈承礼问道。

    “师父!您快去看看,太子和王太保弄了一张神床给皇上,皇上能躺能坐,现在太子命我赶紧安排弄张桌子來,那样皇上不用挪到就能批示奏折了。”杨戬一口气说道。

    “哦?看來太子又做了件皇上开心大臣高兴的事啊!那你赶紧去办吧!”陈承礼说着朝皇上寝宫走去。

    杨戬走了两步,站住脚步又退回來,拉着陈承礼问到:“师父,你把我安排到东宫去吧,我发现太子那净是些稀奇的玩意儿!”

    陈承礼瞪了他一样:“就知道贪玩,你什么时候能学会如何讨皇上开心,你就出息了。”

    杨戬做了鬼脸,一转身又向内务府走去,陈承礼骂道:“小兔崽子,差点打翻了药!”他手中拖着御药朝皇上寝宫走去,心里想着等皇上喝了药有了精神,再跟他念叨念叨,让宝相院僧侣庆辅做僧官的事。

    第二百八十五章 异姓镇南王

    陈承礼端着御药走进寝宫,见皇上坐在新打造的御座折叠龙床上,脸上带着少见的微笑。看來今天他也是受这新奇玩意儿的刺激,精神状态好了许多。皇上正用手指了指龙书案,太子会意的都书案前,拿起几份奏折,看了父皇,见父皇点点头,他才拿到床边递给两位宰相:“二位宰相,这是父皇批示过的,请二位拟旨。

    宰相韩琦忙双手接了过來,一份份打开來看:“封蔡铤为环庆路经略安抚使,于庆州抵御西夏进攻。”念完批复韩琦看看英宗皇上,只见他微微点点头。这事可是疏忽不得,他又接着念到,“封岳立为河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