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大唐之理工天下 > 大唐之理工天下第47部分阅读

大唐之理工天下第47部分阅读

    典政治家都会认可这样的逻辑。

    但是李治不这么想。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他想追求一种变化。

    所以他发问道:“你们想想啊。但凡所有的朝代,有没有一直风平浪静的。”

    诸位内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圣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虽然圣人在很多细节上并不出彩,但是对大局的高瞻远瞩的把握上,他们心里还是很清楚的。比如之前,他就提出过大型国家的治理及其依赖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理论,因此他推行了水运和电报技术,事实证明,整个国家的调度,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县级zhèng fu的政令,可以直达天听,一下子就解决了藩镇和地方势力和专权的可能。军事方面,随着军队军令的整肃,大型军队活动必须通过zhong yāng调度授权,这样便完全控制了大量的边军。边境军事活动也在朝廷牢固的掌握之下。

    李治便继续给他们洗脑:

    “虽然统一起来,很多事物很便利。比如共同防御,战争之类。但是眼下,我大唐并没有一个对手,那么朝廷的最要任务是什么?”

    “发展经济技术,防止,地方藩镇。”李治下了一个结论xg的论调。

    “如何发展,如何防止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系统内部形成竞争机制,形成自身淘汰和更新机制,而不是让整个架构因为内部而垮掉,最后大动乱,再次进入群雄并起,天下争锋的恶xg循环。”

    历史上,任何这样的循环,都会让经济文化倒退百年以上。这样的代价,任何一个民族都承受不起。而中华民族,却发生了十数次!

    “虽然,眼下这些话,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不过你们仔细想想,就明白朕的意图了。大唐中国之内,实行诸位文官的共治,是因为人口太多,大小事务,更依赖于诸位,而非人民本身,或者是朕之一身。而海外自治领,他们开疆拓土,是冒着生命危险。他们理应享受全民自治的待遇。给予他们zi you,他们只会更加感激我大唐,加上他们眼下还需要仰仗大唐的经济,因此绝对不用担心他们自家独大,叛出我华夏。”

    “陛下,你刚才说,朝廷是要反对地方藩镇,你这样全民自治,岂不也会形成藩镇?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恰恰相反。如果朕派出海外总督,以朕的赦命,在海外实行专政,这才是藩镇。如果实行全民自治……你们想想,一群人,并无强力铁腕的通知,他们能干出极大风险之事吗?全民自治的领地,是最不容易产生寡头专政,进而产生藩镇危险的!”

    以深谋远虑(腹黑)为标准,如果说当时的政治家可以看到3步以外的厉害,那么李治就可以看到5步以上的厉害。这几千年历史的证明,不是靠一个时代的天才可以超越的。

    狄仁杰叹了一口气,心想连夜拟好的海外总督方案和人选的纸条,只能揣回兜里,没有了拿出来的机会。一下子失去了几个升官的官位,他心里也是很失望的。

    贞观35年,李治登基8年,《海外华人唐皇制赦》正式赋予了海外定居点居民的自治权。海外定居点zhèng fu拥有绝大部分主权:土地权,印钞权,司法权。唐海军以雇佣形式为海外定居点提供海外防御……这毫无疑问是最省钱的做法,省下了大量的战舰雇军投资。这也是《制赦》中关于华人共同防御协定的内容。

    当时,台南,狮城和吕宋当地通过垦荒移民公选出来的zhèng fu元首在大唐松江府正式接受册封。三地也正式组建了南洋银行,南洋税务同盟,成为南洋三国的正式官方货币发行结算方和征税机构。

    在司法方面,各地都有代表议员制度的议会和立法院。垦荒居民多为宗族和以祖籍团结的定居点,因此宗族和定居点的德高望重的家族的家主就成为了第一批议员和元首的竞争者。他们以大唐民法作为基本法律参考,并且逐步加入了自身的司法。因为南洋三国的海上活动十分重要,后来大唐也反过来学习了南洋三国海上协定的法律条款,作为了规范海洋事务的法律意义的参考。

    南洋三国法律有着浓厚的“草根味道”。传统维护封建君主权威的条款无法实行,成为了“尊重唐皇,以唐皇为国家jg神象征”的虚条。唐皇的《制赦》授予了南洋三国永久自治权,法律上并不能再给予南洋三国任何命令。因此南洋三国法令的实际意义是维护民选zhèng fu机构的权利。同时,也开始思考如何避免zhèng fu元首du cái,寡头政治以及何时废止元首,废止议会的条例。

    《制赦》同样适用于未被开发的土地。因此很多大唐本土的财团,在积蓄足够力量之后,转而将jg力投向寻求海外土地的政权上。这也减弱了财团和门阀对大唐朝廷的兴趣。与其冒着巨大的风险攻略大唐zhong yāng,何不钻个空子,跑到海外自治领,冠冕堂皇的形成当地土豪,当上土皇帝呢?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随着海外自治领的“zi you”,实际上被大唐远洋航运(皇家私人公司)以贸易和运输的方式,强烈的控制着,任何妄图在海外自治领当土豪,土皇帝,走上奴隶制等退步的老路的行为,都被大唐远洋轻描淡写的化解,这些家族在军事上也无力抗衡大唐远洋和大唐海军绝对的军事力量,他们的土皇帝当不成了,只能过过土财主的干瘾。万一自己家族做了些什么欺男霸女的恶行,大唐远洋就会打着正义的旗号,发动自己的传媒力量,督促家族的议员代表甚至元首引咎辞职。你不辞职?南洋国际巡回法庭的法官都是大唐皇帝任命,负责调解南洋自治国间矛盾的,你感受一下后果罢……

    可惜,除了最高明的政治家,这条《制赦》的高明之处并没有多少人看懂,反倒引发了一大批土皇帝梦的门阀纷纷出走中原。看见大唐远洋的航路越来越繁荣,李治私人的钱包那是哗哗的猛涨啊。

    一九三皇帝的一天

    自从把实际权力逐渐完全移交给这个逐渐由新教育培养起来的朝廷以后,李治的生活就变得十分简单。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吃一点稀粥蛋花,咸菜——因为没有牙医,年近三十的李治不得不面对牙力下降的窘境。这个暂时还真是没办法,他除了努力刷牙降低蛀牙和牙石的产生,还没有办法弄出牙医来救命。

    早餐过后,他会看三到五份报纸。大唐书院会把天下所有合法刊行的报纸最新版,连夜递送到皇帝行宫。皇家电报局也专门有一个小组,负责皇帝的公务和私人的报文。

    这个阅读工作需要大概三到五个小时的时间。李治会看一个小时,然后练剑半个小时。他练剑纯粹是为了健身,剑法中杀伐之气弱了许多,反而隐隐显出一点飘忽的境界来。他的侍卫长经常崇敬的夸道:“陛下,你这个剑真是不带烟火气了!”

    完成阅读工作,李治才会去吃午饭。午饭一般是三菜一汤,这也是他提倡的“节俭自然”的生活方式,作为全民的榜样。一个肉类或者鱼类,两个时令小菜,一碗鸡蛋汤或者猪蹄汤。主食是馒头和米饭。

    午饭后,他会小憩半小时。然后他沐浴,换装,进行以下四种之一的社会活动。

    第一种是教育类。包括童子军和学子们的见面会。他会和童子军和各地来拜访皇帝的小学子们待一个下午,参观科学院,军营和他自己的博物馆,玩一场游戏或者竞赛,最后共进午餐。第二种包括国子监优秀学生的研讨会。交流最新科技和科学趋势。第三种他会亲自和国子监政治系的同学讲解政治制度,历史问题和时政热点。这三种活动,每年总共有24个工作ri。

    第二种是政治类,所有各级官员的预约拜访是保留的,名为“面圣谈话”。各级官员的一个考核内容就是两年内有没有和皇帝陛下进行过下午茶的交谈。皇帝会每个季度在京都,洛口,济南,南京和江陵郡的行宫接见各级官员十八天。这个工作十分辛苦,因为所有等级符合的人员(zhèng fu长官级别)约有九百余人。每天他的会客量大概在30人次。每次谈话大概用时10分钟,他一旦开始就会不停歇的连续工作5个小时。然后是一个2小时的共进晚宴。

    政治类的第二类是接见社会人士,每年六次,chun夏秋每季度三次,称为皇家茶会。这种形式以小型谈话方式。他每次和十二个各类人士进行一场半小时的谈话。接连6场,谈话并不一定以他为中心,他的秘书会有时把一些行业对立的大佬安排在一起,方便当面处理一些纷争。

    第三种是科研类。因为皇帝本人参与了不少的项目,目前活跃的科研项目有基础科学类,测绘类,建设类,机械和电。这样学科通报和项目进度他需要实时掌控,每年他有三十个工作ri听取科学汇报。

    第四种是经济运行类。他私人控制的皇家企业经过整顿,有两个基金会和固定资产管理公司。一个电报局,一个远洋航运,一个内河航运。一个筹建中的铁路交通系统。一个金属和火炮公司。一个jg密仪器公司。每季度他都会听取报告和运营情况,他每年花在这上面有二十四天。

    第五种是国家义务类,身为皇帝,他必须出席一定的外交场合和朝廷场合。议会,立法会等朝廷的活动他也有义务出席,就算朝会上炒得天翻地覆,他也会默不作声装作没听见,一言不发。这当然是他自找的。同样,军事系统的高层会议他也要列席参加。这样的活动每年大概也是安排二十四天。

    除去固定的126个工作ri,剩下的时间是他zi you支配或者临时安排的活动或者机动安排的临时事务。

    因为他每年要巡回行宫大概4次的时间,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也有大概二十四天。不过这个时间要么是他私人和家庭相处的时间,要么是在船上的办公室听取各类报告的时间。治理这么大的国家,除去勤奋的因素,技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的时候他最常用的时间花费大概有10天巡视军队。30天留在济南郡额外主持科研活动。10天在松江的海军基地视察海外活动。

    余下时间(约170天)他基本都留在龙首原的家中陪伴子女和妻子们。这种平静的生活差不多持续了六七年。不过这样的平静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这一天,是他例行的陪伴童子军的活动ri。这一批童子军来自童子军组织在辽东新的定居点发展的儿童们。他们有的是汉人,有的是依附过来的高丽人。新的居住模式和善水教的传播,让这些高丽人拜托了宗族和民族的控制,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每周参加善水教的活动(洗脑活动),他们的财产和健康,都受到大唐朝廷的保护。李治还尤为淡化这种影响。在所有的官方修辞中,他们都属于“辽东人”,没有强调任何汉人和高丽人的差别。

    他们受到大唐朝廷礼部新设基础教育司的安排,从辽东乘坐航船,4天就抵达了西京。他们的活动还包括参观造船厂,炼铁厂,总之怎么震撼颠覆的怎么来,让他们从心底敬仰这个强大的国家。还有和西京本地学校的童子军一起上课,开展友谊赛,就像他们在辽东地区的地区比赛一样。也正是因为他们在地区比赛夺得了冠军,才有了这样的公款福利。

    和圣人的会面是他们最希望的内容。他们见到这个传说中的,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圣人,居然也和他们一样,身材不是很高,长得是好看点,但也是个正常人。他的手温暖又坚定,眼神非常和善。于是,无数的问题就提出来了。

    一个女童子军,长着一个朝鲜民族的脸。显然是高丽人。(对不起笔者不是有意的)不过李治自然不会在社交场合露出这样的判断。她问道:“陛下,您真的什么都知道吗?”

    “当然不是,没有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朕只是比你们年纪大一点,想的问题多一点。比较幸运的是,朕从自然中,得到了一点大道的启示而已。比如我就不知道你的名字啊……”

    “我叫高美珠!”

    高美珠,高丽人王族高胜一脉的长女。情报早就显示,高丽人王族并没有因为依附和迁居而丧失对部众的控制力。高胜家族目前定居点有三千户,约两万人依然保持高丽王族的紧密联系。而另外有约七八万人,则仍然没有被汉高混居和洗脑政策所完全影响。老一辈人思想已经定型,真正的同化,需要二代甚至三代的和平生活才能彻底完成。高美珠并没有跟在身父身边。高家甚至唐朝依然忌惮依附过来的族民——实际上他们也默认了一些对高胜的适度的监视,这也成为唐皇和高丽王的一种默契。

    更深层的分析表明,高美珠是高胜寄予希望的下一任家主。她的女子身份成为一个最好的掩护。此外,她生在一个汉高混居的村落,积极参加所有官方活动,从任何角度看,都不会是再次叛独的威胁。可是高胜对自己的几个亲儿子的放任和自暴自弃的态度实在是太拙劣了,才让李治确认那几个亲儿子绝对不是高丽人下一任首领的希望所在。

    李治看着高美珠稚气未脱的长脸,心里转念想过了很多事。不过身为一个成功的老练的政治家(演员),他的表情可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

    “高美珠,名字很好听啊。来,你给朕指一下,我们现在在哪里,你是从哪里过来的。”

    活动在皇宫专门的展览房里,因为地球是圆形的已经得到过广泛论证,因此这里摆了好几个大的地球仪。高美珠很熟练的找到标记为中国的地区,找到了一个大红星,西京,然后指出了辽东的位置。

    这个地球仪并没有完全。除了中国标注比较清晰,中东只有大概的海岸线,南洋和美洲则是完全空白的。

    “高美珠,你想知道,这些空白的地方是哪里?有什么财宝吗?”李治指了指中国的南方,澳大利亚的位置。(误导他们去袋鼠国的沙漠呵呵呵呵)

    高美珠的小眼睛里,猛地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一九四 吐谷浑之变

    这个时候,一个军队信使打扮的人,突兀的打断圣人装逼的行动,把一个信封递给了他。(   钱人。)毫无疑问,这只有紧急情报才需要如此通知。

    场面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只有李治不慌不忙,低头看了一下消息,然后很轻松的说道:“朕以为是多大的事呢。是吐蕃人和吐谷浑人打起来了!”

    他走到一个平面地图前,给童子军接着讲解。

    “小伙伴们,你们都是英勇的童子军。现在呢,如果有一场战争要打,你们来看。这里是吐蕃,他们有十万骑兵。这里是大唐。我们有一万骑兵,两万步兵,三千炮兵。一个要塞,这个仗要怎么打?”

    “陛下,炮兵的威力怎么样啊?”

    “哦,还行吧。就是跑的慢点。正面遇到不管是守城,还是遭遇战,这三千炮兵,全灭十万骑兵,还是比较轻松的。”

    听到这样藐视人的言语,高美珠的小眼神,更加犀利了。

    匆匆结束了今ri的见面会,李治回宫时,直接去了枢密院。这里是大唐军事力量的指挥中心。此时内阁也位列一旁,旁听军事分析会议。这也是新的条例,国家是否进入战争状态,不能由枢密院单独宣布。枢密院内设七名高级参谋和内阁七名宰相,总共五人,内阁最少三人同意,就可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

    进入战争状态以后,枢密院拥有暂时超出朝廷内阁的权利,军事机构可以征用民事力量,并且法律条文中,关于战争时期的特别条款也可以实行。包括物资配给,宵禁和交通管制,动员令下大唐公民有协助军队实行非战斗任务的条文等等。

    吐谷浑和吐蕃的恩怨由来已久,贞观九年到贞观十二年间,吐谷浑,吐蕃和唐朝发生了不止一次军事冲突,三方在松州地区打来打去。也成为了军神李靖的垫脚石之一。贞观十三年,十四年,李治的两个堂姐被赐婚嫁到了吐谷浑和吐蕃国,他们是弘化公主和文成公主。虽然不是亲姐姐,但“和亲公主”在历史上,可一直不是什么好名声。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