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紫台行 > 紫台行第100部分阅读

紫台行第100部分阅读

这个承诺,无疑叫聂元生许多时候做事不必再束手束脚,至少心理上也要放开许多!

    不仅如此,秋皇后在命使者试探后才给出这封加盖凤印的信,最重要的一点,却是告诉聂元生,她并非走投无路,才会对聂元生如此慷慨,却暗示聂元生往她对自己很有信心上去想——她既有信心聂元生不会拿了这信倒戈向封贵妃,且也有信心给予聂元生完成这个承诺的能力,也就是说,她对自己的儿子登基很有把握!

    从而让聂元生不敢因此信肆无忌惮的狮子大开口!

    可以说,单是这一场使者与聂元生见面的试探,一切尽在千里之外的秋后掌握中!

    当然,秋皇后也有可能是真正走投无路,迫切需要聂元生阻止善福公主之事,但她的使者先前玩弄了下手段,两地相隔迢迢,秋后又深居宫闱,即使聂元生亲自派人到南齐打听,也未必能够知道其中情况,所以想怀疑,心中也不免有所顾忌!

    而且若是秋皇后并非走投无路,反而欲借此机会在北梁寻找合作之人,使者这一回试探,也等于是在测度聂元生这个朝野皆知的天子近臣到底有多近——毕竟秋皇后远在南齐,势力也在南齐,对北梁的时局未必非常了解,她的使者初来乍到,单听坊间的传闻,哪里能够了如指掌?

    所以这么一问,聂元生既然神态自若,那就说明要么聂元生心志极为坚定,绝非寻常之人!即使是突如其来的耸人听闻,也难以使他心志摇动,这样的人,自不可当常人视之!另外一个就是,聂元生心志或者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在朝中、在姬深身边的地位,却无可撼动!因此他自然不惧旁人作危言恐吓!

    如此一试,乃是当着使者的面,无可隐瞒,却比使者在坊间打探到的消息靠谱多了……

    牧碧微叹息:“当真女雄!所谓一叶知秋,难怪封贵妃盛宠且有封太后扶持,亦不能摇动其位!”

    …………………………………………

    皇后都是凶残滴……

    第一百二十八章 谣言

    聂元生很快让姬深打消了迎娶南齐善福公主为后的念头——只是六宫还不及为此事总算要尘埃落定庆贺,邺都内外都传遍了南齐欲将承宁帝爱女善福公主嫁入北梁的消息。

    不仅如此,谣言还将善福公主描绘得姿容绝代、娴雅淑宁,再配着她金枝玉叶的身份,简直是天生母仪天下的人物!

    孙氏气得在祈年殿里连摔了三四个茶盏都不解恨:“好个无耻的南使!咱们陛下看不中他们公主,居然公然把消息闹了出去!当咱们北梁怕了南齐不成?!以为把消息传得人尽皆知,陛下就不得不娶了善福公主?呸!”

    居氏劝说道:“娘娘勿要心急,那南使失心疯了,这事情荒谬的没了边,坊间的谣言算个什么呢?娘娘何必计较?左右陛下那儿也未必听不到!”

    “陛下听不到,自有人想着叫陛下听到!”孙氏对谣言里其他的话都不在意,惟独一个词却让她怎么都静不下心来,此刻就咬牙切齿的道,“姿容绝代!陛下就算先前听了聂子恺的话,不打算立这善福公主为后了,冲着这四个字,谁能知道陛下会不会就转了心意?”

    姬深有多么喜欢美好的容貌,甚至为此不在乎出身品德,孙氏自己就是受益者,靠着天赐的一副倾国之貌连北梁豪门曲家嫡女都不放在眼里这些年,这则谣言,居然传说善福公主姿容绝代,她哪里还能坐得住?!

    “她坐不住那就对了,这段时间,除了聂子恺,不拘是谁出入了宣室殿,只要是和咱们不对付的,就使人去告诉她陛下对善福公主事有所悔恨,不怕孙氏不给那人记上一笔!”澄练殿里,牧碧微微笑着对左右道,“这现成借刀杀人的机会可不能放过!”

    阿善心领神会,道:“那么奴婢等下就去告诉葛诺,使他与卓衡等人传话,这几日若是安平王、广陵王之流再度求见陛下,就不必拿陛下正与龚中使在一起的借口挡住,随他们去见好了。”

    牧碧微满意的点了点头,见挽裳在旁似有沉吟之意,就问道:“挽裳可是有什么话要说?”

    “回娘娘的话,奴婢想着方才闵青衣说右昭仪听了谣言里的姿容绝代后定然坐不住,这是因为右昭仪本身出身卑贱,全是靠着天赐姿容才在宫里有了这一席之地,自然嫉恨容貌堪与她相比还身份尊贵的人。”挽裳四挽字辈宫女里头年最长的一个,如今都是做姑姑的年纪了,只是因为从了挽字辈,还是被小宫女们叫着姐姐,她曾在内司待过,为人沉稳,虽然寡语,却向来很少无的放失。

    此刻见她开口,牧碧微与阿善都露出倾听之色,挽裳道,“所以奴婢在想,右昭仪所虑之事却也并非无风起浪,陛下素来喜欢好颜色的女子,何况善福公主身份尊贵,又是南齐主动提出,若是其容貌当真能和右昭仪相比,恐怕即使陛下已经拒绝了南使之请,亦会重新考虑。”

    闻言牧碧微与阿善对望了一眼,皆是一笑:“虽然本宫不喜欢右昭仪,但也不能不承认,如她那样绝代风华之人,实为天地所钟才能生得,这种放在美人堆里也是艳压群芳的人物,哪里是能够轻易寻到的?”

    “娘娘是说……”

    “善福公主的画像陛下看过了,宣室殿里传出来的消息,那善福公主的确是个美人,容貌绝不在本宫之下,但也不过如此——最要紧的是,她与何氏一样是姿容艳丽那一类的,这宫里已经有了一个何氏,陛下起初虽然看中,但却被提醒,这等容貌做个妃倒也罢了,若是做皇后,却难以压住满宫国色天香!”牧碧微微微而笑,“何况,那南使由己度人,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叫陛下对那善福公主顿时没了兴趣!”

    挽裳等人都好奇道:“求娘娘赐教!”

    “南使为使陛下答应聘请善福公主为后,所以一再称赞善福公主端庄娴雅、仪态威严自成又大气贤淑,虽然是承宁帝爱女,然而并无公主常有的骄矜之气,反而极知礼仪规矩!”牧碧微笑眯眯的说道,“可怜啊,南使却不晓得,当年的欧阳氏,容貌哪里会比善福公主差了?太后那么偏心她呢,到底如今也不过在兰林宫里残喘度日罢了,南使说的这个样子,的确是寻常人看来当做皇后的料,可惜咱们陛下却最不爱那一套!”

    众侍彼此望望,都是忍俊不禁,挽袂扑哧一下笑出了声来:“南使这可真是自作聪明!”

    前朝或者不知内情,后宫里,这两年来一直宠爱在身的几位妃嫔,哪个不知道姬深的喜好?他喜欢美人是没错,在姬深眼里,容貌是第一位的,性情是第二位的,姬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登基之前被高祖和先帝期望与约束太多,他非常非常不喜欢世家那一套教导出来端庄大方典雅贤淑的女子!

    譬如从前一度贵为昭训的欧阳氏,固然也是个爱吃醋爱拈酸的女子,偏生欧阳氏自诩出身高贵,在这宫里仅次于左昭仪曲氏,所以在姬深跟前时,总是端出一副世家女的贤淑端庄,却不知道姬深并非不爱她如花容貌,却厌她的端庄——在姬深看来,这种端庄娴雅,等若无趣,要是欧阳氏索性在他跟前露出真性情来,咳咳……没准当初不必太后帮她说话,姬深就会主动多到含光殿几回了……

    总而言之,端庄优雅大气贤德的淑女,在姬深的后宫里,很没有前途啊……

    若善福公主是其他身份,即使宫里已经有个同样艳丽出色的何氏,以姬深的一贯为人,一并收进来封个妃,好歹也是个新鲜,问题是这是南齐的公主,若要她,若不给皇后之位,怎么说得过去?

    更别说如今皇后之下的左右昭仪都已经有了人,其中右昭仪的出身还那么低——莫非叫善福公主千里迢迢以公主之尊嫁过来做个贵妃?南齐固然略弱于北梁,两国到底也是平等的!

    看着众侍拿着南使打趣,牧碧微端着茶盏但笑不语,心里却想:这一计却不知道是秋皇后派过来的使者所使,还是子恺欣赏那位秋皇后,特意奉送她的呢……姬深已经拒绝,且将坊间所谓善福公主姿容绝代的谣言笑为众人见识浅薄,未见过孙氏的姿容,善福公主被这么一闹,封贵妃就算想转而在南齐给她寻个门第高贵的驸马,怕被相中的那家也不是很情愿了吧?

    如此进退为难,偏生南齐又略势弱于北梁,堂堂一国公主主动提亲却被人拒绝,即使拒绝的是一国之君,到底也是南齐没脸的事情,秋皇后只需使人在朝上攻讦封贵妃擅自许婚,陷君上于不义、致南齐有颜面扫地事,就可以叫封贵妃令朝野上下失望了——嫁个公主都成了闹剧,还连带南齐丢脸,这智商怎么和秋皇后斗哟?

    ……………………………………………………

    话说,明天开始新人进宫剧情,新角色当然更加激烈复杂

    夜寒夕亲说想角色代入,于是吾打算安排伊在新人里,名字就用叶寒夕吧……

    所以吾忽然想到,吾这里对着百家姓和中华古诗词软件头疼的起着一个个名字

    不如翻翻书评区啊!

    于是你们介意吾化用你们的id吗?

    第一百二十九章 温太妃

    善福公主的谣言越传越烈,姬深不管事,也不在乎一个异国公主的名誉,朝中因为说不服他,便就想早日打发使者南归,好使谣言平息下来,虽然这件事情丢脸更多的是南齐,但北梁的一国之君的后位成日被黎庶议论着到底也不成事,更何况,议论姬深的后位,少不得再把他重色轻德的事情拿出来说上一说。

    使者自然是不甘心的,若只是婚事不成,倒还罢了,如今连善福公主的名声都赔了进去,回到南齐,封贵妃焉能放过了他?只可惜北梁虽然有兴趣挑起南齐争储,奈何姬深不肯点头,谁也别想迫使他下旨。

    到底涉及善福公主的名誉,使者再怎么心惊胆战,眼看谣言从邺都传往四面八荒,也不能不谨慎,一面派了随从连夜回南齐向封贵妃请示,一面企图再次求见姬深。

    先前左昭仪受训斥,姬深公然说出怀疑曲家有意后位,所以这回本是曲家为了证明并无觊觎后位的野心,竭力促成此事,但聂元生一句:“曲家知道左昭仪晋升无望,退而求其次,向皇后面前表现一番,也是好的。”

    威烈伯气得当殿与聂元生扭打起来!

    威烈伯曲夹武将出身,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主儿,纵然如今上了年纪,亦是老当益壮,聂元生自幼伴读姬深,弓马娴熟又正当盛年,两个人打了个旗鼓相当,待飞鹤卫一拥而上才把两人分开来,却是谁都没占到便宜,但姬深拍案大怒,斥威烈伯殿前闹事,藐视君上!对聂元生却只轻描淡写的道:“子恺今日失仪了。”

    偏心偏到这份上,威烈伯脸色铁青的道了一句:“南齐善福公主事,曲家不敢再置片言,以证清白!”话毕忍怒告退,回去写了请罪折子,从此称病不朝——这是后话了。

    有了曲家的例子在,原本很是赞同这门婚事的朝臣都惟恐被扣上了“欲在皇后面前表现、甚至于有私通南齐之嫌疑或者之望”的罪名,不肯再为使者进言。

    南齐使者无可奈何,在坊间打听到温太妃在太后跟前素有体面,即使太后接受命妇觐见亦能在侧同受礼,便使了大把银钱欲求见太妃一面。

    到底国书写的是问候太妃,高太后想给温太妃个体面,问过了她的意思,就同意宣使者至乐年殿与温太妃单独叙话。

    温太妃早有准备,使者进殿,礼毕,她遣退左右,只留了解玉伺候,就哭上了:“幼时懵懂,颠沛流离,七岁始知父母亲眷皆去,惟独一姑母尚在人间,且为左丘冢妇,自此日思夜想,莫不望能够见姑母一面,不想后来却只听到元裕皇后甍讯!”

    使者原本心急如焚,见此情况,也不能不陪她说几句元裕皇后的事情,托词皇后繁忙、体弱多病云云,故而才没顾得上温太妃。

    温太妃就着他的话头,又是伤感又是难过,足足说了一个多时辰离情,使者几欲把眼望穿,好容易等到了温太妃问:“听说你这回来,还有旁的事情?”

    “回太妃的话。”使者差点要擦把冷汗了,几乎是声泪俱下的诉说道,“元裕皇后的母家有淑女为敝上所喜,册为贵妃,封贵妃有一爱女,敝上也是爱如掌上明珠的,便是敝国善福公主,姿容妙丽、端庄美秀,为众公主所不能及!如今善福公主到了年岁,敝上自要为其取佳婿以托,闻说梁朝之君至今无后,想着与善福公主年岁既近,亦同为皇子王孙,正是门当户对,故而令下官问候太妃之余,商榷此事!不想,事情竟传了出去,如今闹得满城风雨,下官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来求太妃相助!”

    这使者也是急的快发疯了,也顾不得多想,将来龙去脉都交代了出来,温太妃闻言,故意面露诧异之色,道:“陛下无后,桂魄宫至今无主,留待高门淑女,既有金枝玉叶相配,这是好事呀,事情传了出去,又有什么关系?”

    “这……”使者顿时一噎,惊讶道,“难道太妃还不知道?”

    温太妃故意道:“知道什么?”

    “太妃,若是梁国答允此事,消息走漏,下官自不会如此担心,奈何……”使者满面惭愧道,“梁国却未肯,如今邺都都在议论善福公主即将远嫁为梁后,不想婚事不成,此事若是梁国向齐国所求,倒还罢了,却是下官先至邺都商议的,事情不成却消息走漏,这……敝国公主的名声……下官无以交代,还求太妃救下官一命!”

    说着,使者离席而起,俯地下拜,苦苦哀求道:“下官虽然头次见太妃,但家祖母昔年尝在魏宫之中,知太妃生母华世妇乃是心仁之人,料想太妃亦如是!还求太妃念在先人的这点儿情份上,救下官一救!”

    他这里不顾体统的向梁国太妃下拜求助,却不见温太妃面色温柔,眼神里却凝结若冰,口中轻声慢语的道:“使者这是做什么?我不过一个孤老的太妃,又非陛下生母,守着高阳王捱日子罢了,哪里能够当得起一国使者的下拜?”

    使者被她说的面上一红,他虽然在齐国官位不很高,但这回到北梁也是正经持节的使者,代表着一国体面,即使见了姬深,非大典与正式觐见也不必大礼叩拜的,如今也是被逼急了,想着打动温太妃才行了大礼,被温太妃说出来,心里也觉得惭愧,忙又还了座,拱手道:“求太妃援手!”

    温太妃慢慢擦了擦眼角,慈眉善目的为难道:“你既是我母妃从前的旧人之后,我多年不见故人,看着你自然也是亲切的,只奈何陛下陛下既已圣断,这皇后人选,固然是与后宫有关,可也和前朝息息相关,不瞒使者……”

    她声音一低,“想来使者也晓得,陛下并非先帝长子,而是嫡幼子!所以先帝为防兄弟阋墙,始终未给安平王与广陵王实权,我固然有一子,是陛下之弟,到底也小不了几岁,何况,太后尚在,高家势大,陛下的同母兄长都不曾有过实权,我儿如何说得上话呢?这个忙,我不是不帮,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使者擦着冷汗,绝望道:“可这……下官闻说安平王乃是朝中左相?”

    “唉,这里头的事情你不知道!”温太妃欲言又止,使者赶紧催促道:“求太妃指点!”

    解玉忽然从旁插话道:“太妃,这样的大事如何说得?太妃固然与元裕皇后是姑侄,这些年来也一直惦记着元裕皇后,到底如今是梁国太妃,为着高阳王,太妃也当谨慎啊!”

    仿佛被她提醒,温太妃脸色一凛,忙后怕道:“算了算了,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又提来做什么呢?”

    使者听这主仆的话音,暗道这话中似有转机,哪里肯放过?苦苦哀求,奈何温太妃到底不肯松口,使者见状,略作思忖,沉声道:“不想太妃这些年在梁国过的也并非全然如意,想来梁帝既然两同母兄长都一再打压,高阳王必然亦是如此,这回下官出使,正是为了贺高阳王大婚,只是先前预备的贺礼,是因为高阳王乃梁帝唯一之弟,想来梁帝该格外爱重些才是……不过下官出发前,封贵妃却另外备了一份礼,原本下官打算离开前拜别太妃再献上,如今善福公主的谣言纷纷烈烈,下官进宫不易,不如现在就先为太妃奉上!”

    温太妃闻言不喜反怒,轻斥道:“我见你,这是因为惦记着姑母故人,你这话说的,倒仿佛是我与高阳王,都过不下日子去了么?陛下与太后待我与高阳王,到底也是顾着体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