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仙鹏 > 仙鹏第1部分阅读

仙鹏第1部分阅读

婆娘,快将天赐抱出来给大师看看!”

    “当家的,来啦!”或许是早有准备,一个花枝招展的妇人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娃娃,挑帘走了进来。这姚天赐今次打扮的粉雕玉琢,仿佛图画中的散财童子,脖子里带着一个亮闪闪的银项圈,手中抱着一个冰糖葫芦啃的正欢,三两下将衣服染的红斑点点。

    姚承启满脸堆笑,皱成了一团狗尾巴草,道:“大师,您看小儿可能入您的法眼么?”

    圆觉胖和尚看着这个狗屁不通的小孩,无言以对。

    这么一打岔倒是解了唐不归的尴尬,他搓了搓手,道:“大师,高台已经搭好,还请您登台为我等凡夫俗子讲

    道解惑!”

    “前面带路!”圆觉如蒙大赦,大袖一挥,肥胖的身体轻盈的站起。姚承启见圆觉欲走,和自己浑家一起忙不迭的喊道:“大师,您还没说的,小儿到底行不行啊?”

    圆觉挥了挥手,道:“以后再论,以后再论!”唐不归急忙上前两步为圆觉撑开帘子,两人鱼贯去了!姚承启和妇人满脸不甘,狠狠的一跺脚,急忙跟了上去。

    酒馆又复变得空荡荡一片,寂静的很!

    唐城弯腰捡起那一锭银子放在斑驳的柜台上,便要默默的离开。不防甄瑶忽而开口,娇声叫道:“唐城!”

    “怎么?”

    “你父母只得一个独子,你竟要弃家求道吗?”

    “我今生只慕大道,若不得长生,一生一世都不痛快!”

    “听说那修道成仙,动辄千年!等你学成回来,这青姚村都不在了,你,不后悔吗?”

    唐城沉默不语,良久之后,方才用干涩的道:“若十年内,我学无所成。我必归来,在二老膝前尽孝。”

    “既然如此,这十两银子你便拿去吧!若是你修道有成,记得回来渡我成仙哦!”

    唐城诧异之极,转过身来看着甄瑶,只见女孩灿然一笑,小小年纪便艳若桃李,道:“这银子是里正丢下的,他若问起,我推说大师拿去了,他也是无法可想。修道成仙,也不知会遇到什么,留些银钱在身上,总是好的!”

    唐城想了一下,忽然笑道:“你这生意倒也做得,慷他人之慨,便要人渡你成仙。”甄瑶嘻嘻一笑,尽显其妩媚风流,道:“你唐城男子汉大丈夫,就不要和小女子计较啦!”

    唐城哈哈一笑,伸手将银子收入囊中,道:“倒是我太过小家子气了。你的要求,唐城应下了!”说完,挑帘而出,向荆溪赶去。

    荆溪从乌蒙山之颠潺潺而下,过青姚村畔,流经七县三十三乡,最终注入迳水,合计一百六十二里。乌蒙山上多生枫树,每年入秋之后,漫山红叶,灿烂繁华之极。

    当年‘书画双绝’王摩诘应姚师古之邀秋游乌蒙,留下了‘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名句,这首诗被他亲笔题在了姚师古的折扇上。从此,这折扇被老夫子视作至宝,轻易不会给人把玩。

    乌蒙山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做龙背山。后来,某一任县令游览龙背山时,为拍皇帝的马屁,讳龙字,特意下令改名乌蒙山。乌蒙山并不高,却总是雾蒙蒙一片,叫这个名字倒是更加贴切,久而久之,龙背山也就变成了乌蒙山。

    唐城走到溪畔的时候,这里已经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即便是每年庙会的时候,也不见如此喧闹。唐贵和唐赵氏也少见的来凑一凑热闹,放学之后,他二人到处找不着唐城,正在着急,此刻看到,连忙将其一把拉住,狠狠的数落了一顿。

    这时,圆觉胖和尚从侧面出现,忽隐忽现,凌空步虚,轻松迈上了三层高台。高台约丈许,由三张枫木制成的方桌草草搭建而成。

    圆觉甫一出手,便震慑全场,乡下人家何曾见过‘隐身’这种仙家手段,顿时对圆觉视若天人。原本喧闹的现场顷刻间鸦雀无声。

    圆觉甚是满意,俯视桌下众生,道:“我归一禅寺普度众生,有缘人皆可听讲,诸人听真。神即是性,气即是命。人体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诚能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视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然人心杂念繁多,一刹那有九百六十念,一日夜一十三亿念,故难聆听妙音。今日,我归一禅师传下佛法助众生斩却杂念,可得神通,可证大道。”

    说道这里,圆觉顿了一顿,耷拉着眼皮向下扫了一眼,见众人屏气凝神,生怕漏过一句,唯有老夫子姚承启深深不忿。

    圆觉继续讲道:“安那般那,开诸智慧。念念分明,息息清楚。循环往复,无有始终。”念完了歌诀,圆觉又详细的将数息观讲解了一遍,深入浅出,仔细分明,即便是最愚笨的乡人也不会有什么疑问。圆觉虽不能舌绽莲花,让顽石点头,铁树开花,但这点肤浅的本事还是有的。

    台下众人都在琢磨数息观的奥妙,忽然一人排众而出,戟指大喝道:“哪里来的妖人,胆敢在这里妖言惑众,不怕老夫拿你去见官吗?”开口之人正是姚承启,圆觉的话他听得清清楚楚,一直找不着什么错漏之处,但是最后他看众人一个个入彀,终于忍不住大吼出声。姚师古在青姚村任夫子二十余年,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他当年弟子,故而威望素重。姚师古话一出,众人立刻便有几分退缩。

    圆觉在台上,并不加以辩驳。这种时候,由第三方出面效果才是最佳,他目视唐不归,笑而不语。

    唐不归顿时领悟,这是他表现的最佳机会。唐不归抖擞精神,上前两步,转身面对村民,清了清嗓子,道:“众人听真,这是兖州归一禅寺高僧圆觉大师为僧官选拔挑选徒儿,千万不要被人蛊惑,错失良机才是。”

    唐不归平时便看姚师古十分的不顺眼,这老儿仗着秀才的身份屡次顶撞与他,尽管甚其不忿,却因姚师古威望极重,不好翻脸。今日能够仗着高僧的身份,训斥他几句,立刻觉得通体舒泰。

    唐不归仗着做里正时锻炼来的牙尖嘴利的本领,将僧官的好处大大宣扬了一通,然后又以僧官不是僧人打消了众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顾虑,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件事是好处多多,坏处半点没有。

    当官!当官哪!这是何等遥远的梦想,如今却似乎触手可及,这等利益,谁不心动?故而,众人脸上不免露出动摇的神色。俗话说:趁热打铁。见状,唐不归和姚承启轮番上阵,以将稻草讲成黄金的泼皮手段,驳得的姚师古言屈词穷、愤然离去。

    唐城对这一切都看在眼中,对夫子的背影露出一个歉意的眼神,他对做僧官半点兴趣也无,但这圆觉已经是唐城见过的最有可能教他成仙的人,怎能放弃?怎舍得放弃?

    圆觉胖和尚在高台之上,拈花微笑,做佛祖状,淡淡的道:“众位施主即已明了数息法,当可现在搬运施行,成就最高的几人,可跟随贫僧修行,准备僧官斗法赛。成就不足之人也不用气馁,佛家大开方便之门,只需耐心修行,总有机会进入极乐天境,面见我佛。”

    亲见佛祖,这种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能够称为总领天下寺庙的僧官,那才是叫人着迷的所在,蒙童们虽然不耐烦练这劳什子数息法,却个个屈服在老爹的拳头下。

    霎时间,荆溪河畔尽是悠长的呼吸之声。

    第3章 将远游

    三更天。

    青姚村亮起了几盏灯火,和天上闪耀的群星交相辉映。

    唐城的父母正在厨房中忙碌。锅铲叮当作响,香气弥漫,一片片烧饼慢慢的出锅,放在一块干净的麻布包裹中,唐赵氏正在为唐城准备远行的干粮。她双眼通红,时不时的有泪水滴在烧饼上,也不知是烟熏的抑或是担忧自己的孩儿。

    “当家的,你说城儿这么小就要出远门,能成吗?我看那胖和尚很是形迹可疑!不如,我们去报官将他抓起来,也好断了城儿的念想!”

    唐贵一边照顾着火势,一边抽着烟袋。烟叶浓重的呛人味道弥漫在整个厨房。听了唐赵氏,磕了磕烟灰,闷声闷气的道:“妇道人家,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姚夫子以前就说过,城儿的心思完全不在读书上,让我们好生管教。若不是你一直宠着他,何至于有今天?

    现如今,他想求道已经入了魔,若是你这样鲁莽,他的一辈子就这样毁了。还有,这胖和尚看上去却像是个有神通的样子。若是能够修行,自然更好;若是不能,也好趁这个机会破了城儿的念想,好让他专心读书,将来出将入相,为我唐家光宗耀祖。”

    唐城整夜未眠,隔墙听着父母的声音,心情复杂异常,既有惭愧,也有不安。儒家讲究父母在,不远游。他作为家中独子,做出这种事来,可谓不孝,不得不惭愧。而天亮便要离开青姚村,去迎接未知的挑战,心中更是一片的忐忑不安。

    天色渐亮,青姚村也随之热闹起来。

    昨日,在变幻莫测的晚霞见证下,圆觉胖和尚以数息观的修行进度为标准,挑选好了弟子,共有七名入围,尽是孩童,其中就有唐不归的大儿子唐非凡。

    之后,圆觉胖和尚洒然离去,橙色的阳光不仅照的他的光头亮闪闪的,也将他的背影拉的老长。配合着飘然舞动的长袖,翩翩似佛。离去之前,圆觉与众人约定,次日清晨,所有人在高台之下相会。

    河水滔滔,两岸垂柳如丝如缕,绿意盈人。清晨的浓雾将青姚村变成了一片神秘的未知世界。天色尚早,被选定的众人便已来到河畔等候。留侯张良屺桥三进屣的故事广为流传,仙缘来之不易,青姚村众人又有那个胆敢迟到呢?

    湿润的雾气沁人心脾,昨日的一切在众人觉得仿佛是一场幻梦。然而,三张木桌垒起的高台仍在述说着昨日的种种。父母絮絮叨叨,在殷勤的叮嘱自己的孩子,唐城的父母却沉默无言。该说的一切在家中都已说尽,此刻,唯有难言的伤感淤积于心。

    忽有一人激动的道:“大师来啦!”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圆觉踏着朝霞,如风而至,人还尚远,一阵大笑声便飒飒飘来。

    “哈哈哈哈,贫僧来迟了!诸位施主见谅!昨夜,贫僧到青阳山上除妖,那妖物实力不凡,斗战良久,难以功成,还是贫僧请出了师尊赐下的法宝,方才一举降魔,如此,方才让众位施主久候了!”圆觉走近之后,爽快的解释道。

    众人倒抽一口凉气。青阳山乃历代天子封禅所在,声名极著,可谓是妇孺皆知,距离青姚村所在的吉罗州超过八百里。而圆觉和尚竟然能够在一夜之间走个来回,还能降妖除魔,当真是神仙手段,叫众人高山仰止。

    唐不归砸咂嘴,拱手赞道:“大师真乃神僧,我等凡夫俗子能够得见佛颜,此生无憾了!”如此肉麻的马屁圆觉是照单全收,眯着眼睛道:“施主过奖了!众位弟子可都在吗?”

    “弟子在!”唐非凡长身而立,恭敬的站在圆觉面前,躬身施礼。其他几个孩子也陆陆续续的离开父母,走到唐非凡身后。

    唐城噗嗵一声跪下,向唐贵夫妇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话也不说,转身走了开去。他怕一开口,便忍不住当众落泪。

    圆觉大袖一挥,迎着朝阳走去,朗声喝道:“徒儿们,跟在为师身后!”

    朝阳普照天下,无远弗届。荆溪上波光嶙峋,鱼虾潜行,几艘渔舟正迎着朝阳驶去。圆觉一行人沿着河岸迤逦而去。若是远远的看去,这队伍就像是一头肥鸭正带着一群雏鸭出巢觅食。

    村旁,绿柳林中。姚仙儿躲在合腰粗的柳树后,探出脑袋望着渐行渐远的队伍,泪雨滂沱。姚师古在一旁叹息道:“想见就去,今日过后,不知还能不能再见面!”

    “此等负心之徒,见不到最好!”姚仙儿狠狠的跺了一下脚,掩面而去。姚师古摇头,暗暗为姚仙儿发愁,他就此一个独女,可还指着她养老送终呢。

    唐城挨在队伍的最后,磨磨蹭蹭的,一步三回首!他心中除了对父母的不舍之外,还有对姚仙儿没有出现的失落。

    可惜,无论他怎生观望,看到的只有姚最那如释重负、欣喜若狂的样子。姚最的表情让唐城更加的气闷,昨夜的种种再度涌上心头。

    昨夜,残月挑在枝头,微风拂来,搅碎一地的银辉。

    仙人授徒,哄传了整个村庄,姚仙儿得知唐城被挑中的消息,立刻赶来求问真相。月色清冷,两人之间的对话,却只有更冷。

    姚仙儿泫然欲泣,问道:“你一定要走?”

    “不错!”唐城亦是愁肠百结。

    “只为了那虚无缥缈,从来没有人见过的修仙成道?”

    “是!”

    “你对得起我爹爹的拳拳爱护之心吗?他老人家平时纵然责备你,也是盼你上进,满心好意!你就是这样报答他吗?你可知父亲准备在你束发之后,便将我许配给你。如今,你一去不回头,对得起谁?”

    唐城默然,心中有无限言语,却无法出口。

    “我恨你!一辈子!”泪水洒落在唐城的脸颊,冰凉冰凉的。那轻盈奔跑,仿佛受惊小鹿般的背影就是姚仙儿留给唐城的最后的印象。

    ※※※※※※

    初离青姚村时,众蒙童兴致勃勃,左右观看,对一切充满了新奇,恨不得多生出一双眼睛。可是,半日后,他们的细胳膊细腿便酸麻一片,却恨不得多生出两条腿。

    这一日,他们跟着圆觉胖和尚走了不下五十里,粒米未进,滴水未尝。无论是唐非凡携带的牛肉还是唐城背着的烧饼,在离开青姚村之后,便被圆觉收走,理由当然非常的充分。

    “我禅宗虽鄙薄苦行问道,但芸芸众生的一言一行,俱含佛理。你等须细细体会,若想在三年后的僧道斗法中获胜,主持一州僧道事务,必须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只有更加的理解佛法,数息观才会突飞猛进。”圆觉如此谆谆教导,所说尽是微言大义,众蒙童无不钦服。

    当晚,他们夜宿荒郊。略一停步,众蒙童便鱼贯倒下,他们实在是累坏了!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是不得安宁。在月光之下,圆觉详尽的为他们解说数息观的修行法门,让他们盘坐整晚,连续几日都是如此。

    自从离开青姚村,唐非凡便不当自己是里正的少爷,他不管再累,都会殷勤的服饰圆觉,取来清水,打扫卫生,分发干粮等等杂务一应全包,圆觉落得清静便听之任之。

    唐非凡很快便凭借着和圆觉更加亲近的关系慑服了一众蒙童,倒是深得他老夫唐不归的真传,唯有唐城不屑于唐非凡的觍颜媚上的表现,并不理会。

    唐城等人因为白日赶路,夜宿荒原,很快就变的浑身脏兮兮的,酸臭不已,看上去比乞丐更加落魄。每每从乡村小道中走过的时候,过往农人往往掩鼻窃笑,而唐城他们却还茫然不知何故!

    日影西斜,圆觉一举手,喝道:“今晚就此打坐修行!”

    唐城闻言,心中一紧,连忙止步,却不防被人猛地一推后背,脚下一勾,嘭的一声便趴在了地上。

    唐城双手发麻,爬起来怒视两人。两人被唐城瞪的一阵畏缩,随即又反瞪过来。在学馆中,唐城是当之无愧的天才,两人素来要仰视他,而如今,他们的身份却掉了一个个。

    唐城是读书的天才,却非修行的天才。十几日之后,几乎所有的少年都修成了数息观,唯有唐城仍旧原地踏步。

    越是聪明人,越是年长,越是见多识广,杂念便越多,修行越难入门。这就是为什么修行的年纪要控制在十岁上下,那时,少年的杂念极少,修行便容易许多。

    又到了半月,唐城仍旧是杂念横生。唐城知道原因所在。他读了太多的书,而过目不忘的本领让他能够记住任何细枝末节的东西。

    唐非凡在一旁笑吟吟的看着,装作痛心疾首的道:“大天才,你如今丢人都丢出了吉罗州,我们青姚村因你而脸上无光。我若是你,早便挑一棵歪脖树,上去一吊了事!”

    唐城怒极,这唐非凡实在是不知所谓,不过是前翻没有捧他的臭脚,如今看来,好似两人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