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楚汉争鼎 > 楚汉争鼎第4部分阅读

楚汉争鼎第4部分阅读

身跃起,冷森森的大剑也已经来到了他的手里,只听铮的一声清吟,锋利的剑锋已经抵住来人咽喉,项庄再定睛看时,才发现进来的人竟然是虞姬。

    “虞姬?”项庄蹙眉道:“你来干什么?”

    虞姬的神情看起来非常之哀伤,才只一昼夜时间,整个人就已经消瘦了好几圈,长途行军虽然劳累,却不可能让虞姬这样,显然,这是因为思念项羽的缘故,项羽跟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能够传颂千年,还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上将军。”虞姬哀哀地道:“大王他,可有消息?”

    “王兄么?”项庄心下不禁叹了口气,如果不出现奇迹的话,项羽现在早已经在乌江边上自刎了吧,可这话怎么跟虞姬说呢?尽管项庄不是个怜香惜玉之人,却也实在不忍心在这个时候摧毁虞姬心中最后的那丝希冀。

    “回去吧,虞姬。”项庄叹息道:“一有王兄消息,我就会第一时间告知你的。”

    “搅扰上将军了。”虞姬幽幽一叹,再向项庄浅浅一福,然后身袅袅婷婷地走了。

    望着虞姬摇曳生姿的婀娜背影,项庄不禁也有些意动,不过很快他就把这丝杂念强行驱出了脑海,温柔乡从来都是英雄冢,便是项羽这样的豪杰,一旦沉迷于美色之中,不也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项庄可不想步项羽的后尘!

    虞姬刚走,项庄刚刚回到席上躺下,高初又回来了。

    “上将军,你真神了。”高初冲项庄长长一揖,又兴奋不已地道:“半夜时分,从寿春城方向果然来了一小队斥候,全被我们给宰了,哦不对,还抓了个活的,说是寿春县令武涉的外甥,叫什么秦渔的,就在外面,上将军要不要见见?”

    “武涉的外甥?”项庄闻言大喜,急道:“快请他进来。”

    “诺!”高初领命去了,很快又带着俩亲兵押着一个青年走了进来,那青年身材略显瘦小,一身甲衣穿在身上又宽又松,颇不像样,不过长得却颇为俊俏,皮肤又白又嫩,倒像个女子,只是被反缚双手,有些狼狈。

    项庄皱了皱眉头,下令道:“给他解开。”

    高初赶紧上前给青年松绑,那青年揉了揉手腕,这才向项庄长长一揖,脆声道:“小女子秦渔,参见上将军。”

    高初闻言愕然,还真是个女的?

    “免礼。”项庄肃手道:“秦姬,武涉先生还好吗?”

    “不好。”秦渔叹息道:“周殷叛楚后,我舅父就被下了大狱,说是等破了楚军,回来就要问斩了。”说此一顿,秦渔又道:“上将军,你们是不是大王派来收复寿春的?大王是不是已经在垓下打败了汉军和周殷的叛军?”

    “这个……”项庄面不改色地道:“大王正在垓下与汉军对峙,不过本将军的确是奉了大王之命前来收复寿春的。”说此一顿,项庄又道:“秦姬,你能不能跟我说说寿春城的城防情形,里面有多少守军,主将是谁?”

    秦渔道:“寿春只有不到两千老弱残兵留守,主将周咎,是周殷的侄子,颇有武勇,但是没什么脑子,而且嗜酒如命,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上将军若欲收复寿春,小女子可做内应,择机打开城门,引领大军进城。”

    “好,择日不如撞日,也不必等来日了,就今天吧,诈门!”项庄顿了顿,又回头向荆迁道:“荆迁,你挑选二十几名锐士,换上叛军甲衣,现在就跟秦姬去诈门。”

    “诺!”

    “诺!”

    荆迁、秦姬齐齐抱拳作揖,旋即转身扬长而去。

    目送两人的身影远去,高初不无担心地道:“上将军,万一其中有诈,荆迁和二十几个弟兄可就危险了。”

    “无妨。”项庄摆了摆手,自信地道:“秦姬心怀故楚,定然不会使诈!”

    说罢,项庄又吩咐高初道:“这样,你立即派出人手,传召桓楚、季布、钟离昧、萧公角、虞子期诸将前来议事。”

    “诺!”高初轰然应诺,领命去了。

    目送高初的身影远去,项庄淡淡一笑,在席上跪坐了下来。

    项庄原本就认为,出其不意攻取寿春还是很有希望的,不过事情会如此顺利,却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看来,楚国还真是气数未尽哪。

    ……

    夜色如墨,寒风似刀。

    看守城门的两名哨卒早就躲进了望楼,这会正围在火盆边取暖呢。

    两人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时,外面陡然传来了隐隐约约的喧哗声,赶紧起身来到城墙上,攀住垛堞往外一看,只见一支二十来人的小部队打着火把都快到城门下了,俩哨卒顿时警觉起来,个高的哨卒厉声喝斥道:“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郑大个,你瞎了狗眼了?”当先而行的秦渔娇叱道:“是我。”

    “哟,是秦姬啊?”高个哨卒顿时神情一松,又问道:“怎么样,袭扰盘船岙的那伙强人,摸清楚他们是什么来路没?”

    “少废话?”秦渔冷然道:“快开城门,否则贻误了军情,你吃罪不起。”

    “得,当我啥也没说。”高个哨卒讨了个没趣,赶紧招呼另外一名哨卒道:“阿九,你赶紧把绞盘摇下去,我去下边给他们开门。”

    旋即城楼上就响起了绞盘转动的嘎吱声,高悬的吊桥便慢慢落了下来。

    又过了不到片刻功夫,原本紧闭的城门也在刺耳的嘎吱声中缓缓启开。

    城门外,早就已经等候多时的荆迁铿然抽出大剑,再向前一压,身后二十余名锐士便纷纷亮出兵器,向着洞开的寿春城门蜂拥而入,刚刚打开城门的高个哨卒还没来得及闹明白这是什么状况,就已经被楚军锐士砍翻在地。

    荆迁再挽弓搭箭,将一支火箭:“唆”的射上了夜空。

    霎那之间,寿春城外便响起了山崩海啸般的呐喊声,旋即星星点点的火光便从无尽的夜空下鬼魅般冒了出来,忽明忽灭的火光中,数以千计的楚军将士嗷嗷叫嚣着,挥舞着冷森森的短剑,正向着寿春城潮水般漫卷过来。

    ……

    周咎被手下亲兵摇醒时,还是宿醉未醒,口干舌燥下便吩咐亲兵屯长道:“去,快给我找坛酒来,渴死我了。”

    “将军,还喝呀?”亲兵屯长苦着脸道:“楚军都杀进城了!”

    “啥,你说啥?”周咎这一惊非同小可,浑身酒意顿时间不翼而飞,回过味来后又不相信了,指着亲兵屯长笑道:“你小子,又编胡话吓唬我,楚军被七十万联军围在垓下,怎么可能到寿春来?再说我这寿春城高沟深,又岂是楚军说进就能进的?”

    “将军,小人说的都是真的!”亲兵屯长急道:“楚军真的进城了!”

    话音未落,外面就响起了潮水般的呐喊声,隐隐还有兵器撞击的声音,周咎这才信了,赶紧披挂整齐来到大街上一看,只见城内已经完全乱套了,到处都是火光,到处都在厮杀,到处都是仓皇奔走哀嚎的乱军。

    周咎正不知所措时,又有部将飞奔而至,喘息着道:“将军,大事不好了,城中大营已被攻破,各部各曲都被打散了!”说此一顿,部将又道:“将军,寿春已经守不住了,趁楚军还没有完全控制四门,我们还是赶紧走吧。”

    “走,赶紧走!”周咎跺了跺脚,转身就走。

    第14章 猛将樊哙

    项庄在桓楚、季布、钟离昧、萧公角、虞子期的簇拥下缓步登上了寿春城头,站在城楼上往下看去,只见整座城池都已经被楚军的人潮给湮没了,吃饱喝足又酣睡了大半个晚上的楚军残部已经恢复了体力,这会正在滥砍滥杀、纵情狂欢!

    包括荆迁、高初所率的两百多亲兵,也全部加入了狂欢的行列!

    到处都是杀伐声,到处都是哀嚎声,到处都是楚军残兵的狂笑声。

    昨夜屠村,项庄没有阻止,今早屠城,项庄同样没有制止的意思。

    还是那句话,这是乱世,乱世自有乱世的法则,项庄是人,而不是神,他不可能改变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他若执意制止楚军残部的狂欢,结果只可能引起哗变,这群乌合之众都已经成了丧家之犬,再不让他们发泄发泄,还怎么活?

    当然,项庄也谨守着自己的底线,进城之前,他就已经号令全军:粮食不可烧,孩子不可杀,女人尤其不可杀!

    粮食是生存的根本,绝对不能浪费!

    孩子是未来的兵源,绝对要加以保护!

    至于女人,更是民族繁衍的母体,又岂能滥杀?

    作为一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灵魂,项庄深知一个道理,每逢乱世,总是会造成丨人口的大量减少,可只要育龄妇女的基数还在,则无论战死了多少男丁,无论流失了多少人口,整个民族也仍然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崛起,历朝历代,概莫例外。

    相比项庄,桓楚、季布、钟离昧、萧公角、虞子期五人却是另外一番心境。

    桓楚五人绝没有想到,已经穷途末路的楚军竟然真的可以攻下寿春,而且还真如项庄所说的那样,根本就没费什么周折,甚至都没死几个人!他们原以为项庄只不过是在说说豪言壮语罢了,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竟然会变成真的!

    城高沟深的寿春城,终究让这群乌合之众攻下来了。

    “上将军!”桓楚深深地吸了口气,沉声道:“桓楚服了!”

    萧公角也大声附和道:“上将军用兵,虽孙武再世亦不及也!”

    季布和钟离昧并没有多说什么,可两人心里也在拿项庄跟项羽做比较,项庄虽不如项羽骁勇,却也差不太多,可是论智谋,项庄却要远胜项羽,寿春之战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若换成项羽领兵,又岂能想出如此奇计?

    项庄却道:“这次偷袭寿春得手,不过是侥幸罢了。”

    说罢,项庄又向虞子期道:“子期将军,还要麻烦你尽快收扰城中粮食,将其运进寿春西北的深山老林中密藏!记住,此事要暗中进行,尤其不能让人知道粮食的藏匿地点,参与运粮的士卒也务必精心挑选,绝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诺!”虞子期朝项庄恭恭敬敬地一揖,转身去了。

    尽管项庄的这道令谕有些没头没尾,虞子期却再没有流露出丝毫的犹豫。

    看到这一幕,项庄嘴角不由得绽起了一丝淡淡的笑意,寿春之战,不仅解决了三千残部近期的给养难题,也帮助他初步树立起了威信,至少,桓楚、季布、钟离昧、萧公角等楚军大将再不像此前那样公然质疑他的决断了。

    不过,楚军所面临的困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楚军虽在一日之内长驱三百里,却并没有逃出淮泗大地,刘邦、韩信的七十万大军仍旧像乌云般笼罩在三千楚军的头顶上,随时都可能围上来,更何况,项庄仅仅只是初步解决了楚军的领导权归属问题,更重要的军心、士气问题,仍未解决!

    在没有解决军心、士气问题之前,楚军是不可能恢复战斗力的。

    想到这里,项庄的心情便再次变得沉重起来,要想恢复楚军残部的战斗力,可着实不容易哪,一支军队要想瓦解很容易,只需要一次惨败就够了,可要使一支军队恢复斗志,那就很可能需要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胜仗!

    漫漫征途,这才刚刚开始,这一刻,从来就不信鬼神之说的项庄也只能对天祈祷,但愿刘邦不要派来太过难缠的大将,更不要派来数以万计的大军,若真是这样,他项庄既便拥有穿越者的灵魂,恐怕也只能窜进深山当野人了。

    ……

    樊哙两眼微眯,正靠坐在战车里假寐。

    樊哙刚刚四十出头,正是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时候,长得也是极为英武,一对虎目炯炯有神,颔下虬髯根根竖起,从头到脚透着英武骁勇气息,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樊哙不仅是刘邦麾下的头号猛将,更是楚汉时期仅次于项羽的二号猛将!

    樊哙身后,密密麻麻的旌旗几乎遮蔽了整个驰道,三千铁甲高举着戈矛铁戟,正浩浩荡荡地向着西方急进。

    铁甲兵负重数十斤,只有精锐才能急行军。

    撒出去的斥候兵不时有消息传回,尽管跟楚军溃兵间的距离正变得越来越远,可樊哙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一群残兵败将而已,既没有辎重又没有粮草,他们能逃多远?又能逃到哪里去?被追上、消灭,那是早晚的事。

    在樊哙看来,这次出征根本就是前来捡功劳的。

    事实上,刘邦安排樊哙出征,也的确是存了给樊哙送功劳的心思,从沛县起兵开始便追随刘邦的旧部有不少,可要说谁最得刘邦信任,绝对非樊哙莫属,从根本上讲,樊哙就是刘邦的头号心腹,所以,这种手到擒来的战功,刘邦不送樊哙还能送谁?

    当然,刘邦之所以派樊哙领兵出征,还有另外一个秘而不宣的原因!

    倏忽之间,前方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樊哙微微睁睁,只见一骑飞骑正从前方飞奔而来,堪堪到了樊哙战车跟前始才勒马止步,马背上的骑兵先向樊哙揖了一揖,然后才大声禀报道:“将军,斥候队在山道上又发现了十余名落单的楚军溃兵。”

    樊哙点了点头,问道:“拷问结果如何?楚军溃兵往什么方向去了?”

    斥候骑兵恭敬地回答道:“回禀将军,楚军的大队溃兵已经往西去了。”

    “还往西去?”樊哙又道:“再往西是什么地界?”

    斥候骑兵道:“将军,再往西二十里,就是曲阳县城了。”

    “曲阳县城?”樊哙敲了敲战车车辕,旋即回头下令道:“传令,加快行军速度,今天中午之前务必赶到曲阳县。”

    ……

    在寿春大狱里,项庄见到了武涉。

    武涉曾是项羽麾下的重要谋士,只是后来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对麾下文臣武将大加猜忌,武涉正是在那时候被项羽贬到寿春来当县令的,而现在的项庄,则是在之后才穿越过来的,所以两人还是头一次见面。

    不过作为一个穿越者,项庄当然听说过武涉的大名。

    韩信在潍水打败楚国大将龙且后,项羽曾派武涉游说韩信自立,与汉、楚三分天下,不过最终遭到了韩信的拒绝,但是武涉能被项羽派去游说韩信,可见他的口才是很不错的,至于他的谋略如何,史书上就没有明确的记载了。

    两人见了礼,武涉幽声问道:“三将军,大王他还好吗?”

    项庄默然,好半晌后才叹道:“先生,大王他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周殷叛楚,武涉居然惨遭囚禁,足见他的心还是向着楚国的,所以有些事情也就不必瞒他了,再说也瞒不住,只要历史不出现太大的偏差,那么楚军兵败垓下,项羽自刎乌江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天下了。

    “啊!?”武涉闻言顿时脸色大变。

    项庄又将楚军兵败垓下以及后续的情形从头到尾说了,武涉听了半晌无语,显然,他一时间很难接受这样的变故!项羽生死未卜,数十万楚国大军而今只剩三千溃兵,这岂不是说楚国气数已尽,这天下马上就要姓刘了?

    看到武涉如此的失魂落魄,项庄不禁大为失望。

    看来武涉仅仅只是个辩士,而不是个合格的谋士。

    作为谋士,最基本的素养就是冷静,虽泰山压顶而不色变,只有做到这点,才能透过错综复杂的表象,发现事物的本相,譬如范增、张良、陈平三人,就是极为优秀的谋士,只可惜范增已死,张良、陈平却是刘邦的左臂右膀。

    武涉很快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失态,当下向项庄告罪道:“上将军见谅,在下骤闻如此噩耗,已然乱了心智了。”说此一顿,武涉又道:“而且在下智质平庸,除了稍具辩才,实在不堪大用,不过在下知道城北有一隐士,可为上将军出谋划策。”

    “隐士?”项庄不以为然道:“先生可知这位隐士的姓名?”

    “此人姓名不详。”武涉摇了摇头,又道:“不过在下曾数次与其谈论兵法,此人在兵法上颇有独到见解,在下自愧不如。”说此一顿,武涉又道:“还有,在下曾于其案头看到从未曾传世的《尉缭子》第32篇,因此在下怀疑他很可能就是故秦太尉,尉缭!”

    “你说什么,故秦大尉,尉,尉缭!?”项庄闻言霍然起立,满脸震惊。

    尉缭可是与孙武、吴起齐名的大兵家!在秦国的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