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楚汉争鼎 > 楚汉争鼎第83部分阅读

楚汉争鼎第83部分阅读

    不足?在下临行之前,我王曾专门叮嘱,如果上将军有需要,我王可以派谴一员上将领一支偏师,假道江陵,配合临江大军共击南阳。”

    “哦?”公孙武怦然心动道:“上大夫,楚王真是这么说的?”

    临江国的壮丁足有二十多万,不过经常集训的更卒却只有七八万,短时间内能够召集的更是只有不到五万人,这点兵力用来偷袭衡山国那是足够了,可若是用来攻打梁国那就远远不够了,但若再加五万楚军,那又是大不相同了。

    “当然。”武涉点头道:“这支偏师的兵力多寡由上将军来定,只要不超过五万,一切都好说,至于这支偏师的粮草供应……”

    五万也是项庄用来远征巴蜀的实际兵力数量。

    项庄之所以决定带五万精兵远征巴蜀,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原因有二:首先,巴蜀平原现在已经超过关中平原成了大汉国最大的粮仓,如此重要的战略基地,刘邦肯定会留下重兵驻守,楚军的兵力如果少了,就很难得手;其次,江东跟巴蜀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个临江国呢,楚军兵力如果过多,则难免引起临江国的恐惧,临江王就很有可能拒绝楚军过境。

    权衡再三,项庄决定带五万精兵远征巴蜀。

    至于为什么要违背远交近攻的铁则,放着梁国不打却要舍近就远跑去远征巴蜀,这也是项庄跟项他、毕书、百里贤等大臣反复讨论、反复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

    首先,巴蜀是大汉国最大的粮仓,而楚国正面临着粮食不足的困局,在楚国的成丨人数量没有大量增加之前,开垦再多的荒地也是改变不了粮食短缺的困窘局面,可如果能够一举拿下巴蜀平原,则粮食不足的难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因为巴蜀平原不仅有千里良田,更有足够的壮丁和妇女。

    其次,巴蜀难攻却易守,如果楚军远征巴蜀得手,则只需少量兵力守住葭萌关,就能挡住汉军的反扑,假如楚军在夺得巴蜀之后,还能一举拿下汉中,巴蜀就将稳如磐石,而关中汉军却需时时提防楚军的奇袭了。

    这一来,楚汉之间的战略态势就将完全逆转!

    再次,梁国是块硬骨头,而且夹在汉、齐两大强国之间!

    先不说以楚国现在的国力,能不能够灭得了梁国,既便楚国纠集了淮南军、临江军最后灭亡了梁国,最后只怕也是守不住,因为从三川郡攻击梁地,无遮无挡,而从梁地进击三川郡,中间却隔着虎牢天险,战略态势上严重不平等。

    当年项羽、刘邦相争,项羽在兵力、国力、人力、物力、财力都远胜刘邦的情形下却始终无法攻入三川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更何况,在梁地东边还蹲着个齐国!

    韩信虽然有了称帝的野心,可齐国至今没有解除跟汉国的盟约,韩信对刘邦的敬重也是丝毫不见变质,一旦刘邦邀约,韩信就有很大可能从东面夹击梁地,真要是这样,项庄纵有通天彻地之能,楚军再是骁勇善战,也绝对抵挡不住。

    所以说,攻击梁国看似符合远交近攻的铁则,其实却是下下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项庄之所以决定假道临江、远征巴蜀,其实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阴险目标!

    “五万,那就五万!”武涉话音方落,公孙武便赶紧抢着说道:“至于这五万楚军所需的粮草,皆由我国供应!”公孙武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在梁军主力被牵制在九江附近的前提下,临江大军再加五万楚军,拿下一个南阳郡却是绰绰有余了。

    “好。”武涉欣然道:“上将军,那就这么说定了。”

    ……

    次日早朝,武涉在朝堂上向临江王正式递交国书,并道明了来意。

    听说楚国、淮南国要跟梁国开战,并且邀约临江国助战,朝堂上的文官武将顿时间便炸开了锅,国相杜洪出班奏道:“大王,我国国小兵少,不宜介入此战。”

    公孙武皱皱眉,反驳道:“国相,我国兵少是事实,可楚王不是已经答应发兵五万襄助了吗?有了五万楚军为助力,再加上梁军主力势必会被楚军、淮南军牵制在九江、泗水两个方向,我临江大军乘虚而入,难道还拿不下区区一个南阳郡?”

    杜洪冷冷一哂,说道:“上将军,你莫非没听说过‘假道伐虢’的典故?”

    第299章 风起云涌

    “假道伐虢?”公孙武闻言茫然,他还真没听说过!

    朝堂上顿时响起了轻轻的哄笑声,公孙武在进宫当侍从之前原本就是个屠户,只是进了宫之后才骤然得到了当年还是太子的共尉的赏识,在共尉继位之后,公孙武便如火箭般窜了起来,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便当上了上将军。

    不过,公孙武的学识却是丝毫没有长进。

    国相杜洪面露鄙夷之色,耐着性子说道:“假道伐虢是四百多年前的典故,虢跟虞是晋国附近的两个小国,晋军借道虢国灭了虞国,却又在回国的途中顺势灭了虢国,这么著名的历史典故,上将军竟然没听说过?”

    公孙武神情尴尬,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应对。

    旁边的武涉也替公孙武的孤陋寡闻感到脸红,却还要硬着头皮替他辩解:“杜国相此言差矣,上将军博闻强记、学识过人,此在下素知,只是最近军务繁忙,上将军一时之间才想不起来这个典故,这却也是人之常情。”

    “对对对对,上大夫所言极是,极是。”公孙武还没说呢,坐在首席的临江王共尉已经连声附和道:“上将军定是军务繁忙给忘了,忘了,呵呵。”

    杜洪转身,向共尉揖了一揖,道:“大王,项庄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哪。”

    亚相步鄙跟着出班,大声附和道:“是啊大王,国相所言甚是在理,楚军假道伐梁恐怕只是假象,趁机图谋我临江国才是真哪!”

    武涉皱了皱眉,极为不悦道:“两位这话,却未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也罢,既然临江国不愿出兵,就当在下没来过江陵,也没说过这话!”说此一顿,武涉又向临江王共尉斜斜作揖,说道:“临江王,在下告辞了。”

    “上大夫留步!”公孙武大急,待唤住了武涉又转身向共尉道:“大王,我临江国跟楚国乃是友邦,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又岂有互相攻伐之理?国相、亚相适才所言,未免令友邦寒心,如此做派,天下还有谁肯做我们的朋友?”

    共尉目露柔和之色,问公孙武道:“上将军,那你的意思呢?”

    “臣以为,楚王绝无欺我之心!”公孙武道:“而我临江国也绝不可错失良机。”

    “嗯,上将军言之在理。”共尉点点头,道:“这样吧,此事就由上将军全权负责,克日召集大军,调拨粮草,协同楚军、淮南国共击梁国!”

    “喏!”公孙武闻言大喜,当下轰然应喏。

    武涉嘴角也绽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

    当梁王彭越得到消息时,楚国的十多万府兵已经在寿湖附近完成了集结,至少二十万石军粮也已经解到了寿湖大营,在楚国率先完成集结之后,淮南军也开始行动,大约五万左右的淮南军,正向城父方向秘密集结。

    不得不说,在情报搜集方面,楚国已经远远走在了各国的前面!

    早在十几年前刚入主江东时,项庄就秘密组建了黑木崖,黑木崖借助商业掩护,对中原各国不断地实施渗透,到了现在,黑木崖已经组建了覆盖整个华夏的庞大情报网织,中原各国但凡有个风吹草动,项庄很快就能得到消息。

    梁国彭越也有自己的耳目,但他的耳目根本无法跟黑木崖相比。

    所以,当彭越得到消息时,楚军差不多已经完成集结,淮南军也已经开始集结了,彭越得讯大惊,赶紧召集国相张说、上将军刘寇、军师赵炎前往王宫议事。

    “项庄小儿这是在找死!”彭越刚通报完军情,刘寇便勃然大怒道:“大王,臣只需五万精兵,就能将寿湖附近的十几万楚军杀个片甲不留,项庄小儿不来便罢,他若敢来,臣定叫他来得回不得,哼!”

    赵炎说道:“上将军骁勇,世人皆知,不过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军师,你这话什么意思?”刘寇愣了愣,问道,当初赵炎刚入梁营时,刘寇很是瞧他不起,不过自从九江兵变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大为改善,到了现在,两人之间的交情已经只能用交称莫逆来形容了。

    赵炎分析道:“我大梁跟楚国早有积怨,这是事实,可前几次我梁军挑衅在先,项庄却屡屡忍让,然而这次,项庄却是一反常态,竟然要主动攻击我大梁,这难道不可疑?”

    “这有什么可疑?”刘寇不以为然道:“前几次,项庄小儿之所以忍让是因为楚国的变法还没有完成,楚军也没有准备好,现在项庄小儿主动挑事,那就说明楚国的变法已经完成了,楚军也已经练成,所以找咱们大梁试剑来了!”

    “刘寇,注意你的言辞。”彭越蹙眉不悦道:“什么试剑?他楚国算不得什么宝剑,我大梁更不是任由劈砍的试剑石,两国真要打起来,谁死谁活还是未知之数,哼!”

    “喏。”刘寇赶紧低头作揖,连声应喏道:“臣失言,还请大王责罚。”

    “寡人不是这个意思。”彭越摆了摆手,又道:“先听军师把话说完。”

    说罢,彭越又冲赵炎肃了肃手,赵炎揖了一揖,接着说道:“项庄如果真有意攻伐我大梁,前面两次他就绝不会息事宁人,这次一反常态暗中挑唆淮南军合击我大梁,必然定有所图,只是,臣一时间也想不出项庄想要图谋什么。”

    彭越道:“军师是说,项庄只是在虚张声势,所以不必理会?”

    “必要的防备还是需要的。”赵炎摇了摇头,道:“项庄往寿湖附近调兵,多半只是虚张声势,然而我大梁若是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则楚军就极有可能作戏真做,联合淮南军甚至是临江国攻入我大梁国境,如此一来,可就大事不妙。”

    “嗯,寡人明白了。”彭越点头,又向刘寇道:“刘寇,你这便召集十万精兵,前出陈郡进驻汝阴,楚军若不进攻,你也不要轻举妄动,更不要去招惹他们,楚军若进攻,则给寡人迎头痛击,将他们击灭在陈郡境内!”

    “喏!”刘寇轰然应喏,起身去了。

    ……

    咸阳,长乐宫。

    几乎是彭越知道楚军集结、淮南军异动的同时,刘邦也得到了消息,刘邦也同样向关东各国渗透了大量的细作和眼线,虽然没能够像乌木崖那样形成一个系统,但从事情报搜集的细作却也不在少数,因此刘邦的消息要比彭越灵通许多。

    而且,刘邦知道的比彭越还要多,他知道临江国也在秘密集结军队。

    书房,待萧何、张良、陈平、白墨传阅完了细作送回来的绝密情报,刘邦才道:“看来关东也不怎么平静,这倒也不错。”言下之意,我大汉国在打仗时,你们关东各国也别再养精蓄锐了,都跟着打仗吧,打得越热闹才越好。

    陈平捋了捋颔下柳须,道:“项庄应该是别有所图。”

    张良笑笑,不屑地道:“这不过就是‘假道伐虢’的伎俩而已,纠集淮南、临江军共伐梁国只是噱头,借机吞并临江国才是项庄的真实意图。”说此一顿,张良又道:“项庄极具谋略又颇有见识,所以楚国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攻伐梁国。”

    陈平也道:“除非彭越是个笨蛋,明知楚国已大军压境,也是浑不在意,这样的话,项庄还真有可能假戏真做,趁机攻灭梁国。”陈平这话当然是笑话,梁王彭越可不是笨蛋,而是仅次于汉王、齐王、楚王的绝世枭雄。

    “不管他,让他们打去。”刘邦摆了摆手,又问萧何道:“丞相,周勃大军所需的两百万石军粮什么时候可以解往肤施?为了这个事,周勃可是谴飞骑催了寡人好几次了,还说什么再不解粮前往,将士们就要饿肚子了。”

    萧何忙道:“若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军粮早在十天前就该解往肤施了,不过大王放心,臣已经从周边各县紧急征调二十万民夫清扫直道,最多再过半月,军粮一定能够解到肤施,绝对误不了征伐匈奴的战事。”

    “这便好。”刘邦点了点头,又问张良、陈平道:“子房、陈平,昨儿晚上吕台才刚刚谴飞骑回报,说他已在河西募集了六万胡骑,现在正从北地前往榆中,并打算在榆中跟周勃的大军汇合,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这次北征匈奴,刘邦不打算亲征了,不过张良、陈平还是要去的。

    虽说周勃也算得上是身经百战的宿将了,吕台更是后起之秀,可真要把五十万大军交给两人统帅,刘邦还真是不放心,这五十万大军可是大汉国的根本,一旦北征匈奴失利,那大汉国可就是元气大损了,所以,张良、陈平还是得去。

    至于刘邦自己,却是真的不能去了,刘邦现在年事已高,说不定今晚上脱了靴子明天就再没有机会穿上了,所以,是时候让周勃、吕台他们独当一面了,否则,哪天他刘邦突然死了,汉军就没了主心骨了,那可大事不妙。

    第300章 齐国的机会

    齐王韩信也从未放松过对中原地区的关注。

    自从得到秦王玉玺之后,韩信的心思就不再是做个王、衣锦还乡了,陈涉在大泽乡发动暴乱时曾经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在,韩信想说,三皇五帝,宁有种乎?赢政可以做皇帝,他韩信为什么就不能当皇帝?

    既然要当皇帝,自然就得像赢政那样一统天下。

    所以,在变法、积蓄国力之余,韩信也从未放松过对天下大势的关注。

    不过,韩国的变法从本质上讲只是一种有限度的改良,其彻底程度远远无法跟楚国、汉国的:“均瑶役、平算赋”相提并论,娄敬也曾向韩信提议,效法楚汉在齐国推行均瑶役、平算赋的国策,却遭到了韩信的拒绝。

    因为齐国如果效法楚汉均瑶役、平算赋,就必须对齐地的豪强士族、勋戚显贵下手,然而韩信却是个很念旧的人,他认为,齐国的豪强士族曾经帮助他登上齐王大位,对他韩信是有恩的,而那些勋戚显贵更是他的故旧部曲,他下不去这个手。

    从这方面看,韩信在政治上的腹黑程度是远远无法跟项庄、刘邦相比的。

    项庄、刘邦这两位就绝对没有这样的妇人之仁,关中上百家士族、上千颗人头,刘邦说砍就砍了,项庄更是将江东的宗族、士族及世家势力彻底清洗了一遍,在楚汉两国,项庄和刘邦现在基本上已经是一言九鼎了。

    但在齐国,韩信至今还没有完全得到齐地士族的支持。

    亚相娄敬看在眼里是急在心里,十年过去。楚汉两国无论是国力、人口还是军力。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齐国却还在原地踏步,迄今为止,齐国人口也没超过三百万,太仓积储也是不足百万石,这跟咸阳太仓的积储可是差远了。

    再这样等待下去,齐国跟楚汉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娄敬很清楚,齐国要想横扫天下、兵吞列国,已经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效法先秦奖励战功,激励齐军将士去斩立战功,然后不断地对外发起战争,通过战争来掠夺财富、土地和人口。然后给予将士们巨额奖励,然后继续发动战争!

    娄敬不愧是娄敬,也不愧是历史上的大牛人,这家伙曾经向刘邦献上:“和亲”这样的超级腹黑国策,眼光还真不是一般的毒辣!

    事实上,此时汉国、楚国的变法已经告一段落,国力、人力、物力已经显著增长。而且基础已经筑下,将来的势头只会越来越强劲,齐国再想效法楚汉推行变革,时间上已来不及了,现在齐国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奖励战功、以战养战。

    奖励战功、以战养战,这也就是所世所说的军国主义路线了。

    当初项庄其实也考虑过这个,不过其时楚国与整个天下为敌,如果还要推行以战养战的军国主义路线,不断对外挑起战事。那就肯定会招致天下诸侯的联兵讨伐,这样一来,楚国绝对是凶多吉少,所以最终项庄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但齐国没有这个顾虑,到目前为止,齐国只跟楚国、淮南国关系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