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韩娱夙缘 > 韩娱夙缘第11部分阅读

韩娱夙缘第11部分阅读

去了,就会觉着无聊了吧,她答应我来爬长城想来更多地怕是为了迁就我。

    我把她扶上一点,让她能更舒服,继续游览着。

    这西峪楼,开辟旅游景点的时候故意保留了历史原样,那颓坍的烽火台、千疮百孔的城墙、地上堆积着的砖瓦碎片,触目惊心,透射着无尽的沧桑,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抚摩长城上那颓废的城砖,我开始努力地在长城中找寻历史,在历史中感怀长城,仿佛看到了群雄争霸的金戈铁马,看到了远古将士们的弓矛箭铳,看到了长城堞楼中袅袅升腾的烽火狼烟,却不知道这里是否依然游荡着那被统治者强制修筑长城所劳累致死的冤魂?是否曾风干过孟姜女那千年让人吟叹的泪水?秦始皇、朱元璋等一个个帝王都走远了,能诠释他们背影的,也许就是这条他们倾力修筑的盘盘绕绕的长城……阳光从门洞里射进来,将断垣残壁的影子投在破败的地砖上,远处是连绵的群山和缭绕的晨霭,更显示出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沉淀。凝视长城,不知怎么,我的心中潮涌的竟是一种失落和酸楚。

    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我背着孝渊继续向前,也许是开发不够、徒步难走的缘故,整个长城除了我俩没有其他游客,显得特别幽静。来到沙岭口的时候,看到前边耸立的黑楼,我忍不住向黑楼跑了过去。

    黑楼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当年戚继光主持修筑金山岭长城时,nx的一位老将军夫人过世,身边只有黑姑这个独生女,她担心父亲年迈体弱,支撑不住,再三请求,随父亲一同前往金山岭。每天,黑姑看到士兵们早出晚归,不畏艰难险阻,深受感动,便不顾父亲和士兵们的劝阻,毅然投入修长城的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还抽空帮士兵缝补衣裳,深得士兵的爱戴。谁料,有一天一座刚修好的敌楼被雷击中,燃起熊熊烈火。黑姑冲进火海奋力抢救时不幸被烈火烧死。士兵们把黑姑的遗体埋葬以后,又在原来敌楼的基础上,重建一座砖石结构的敌楼。为了永远纪念黑姑,士兵们把这座敌楼命名为“黑姑楼”。后来,传来传去年代久了,少了个“姑”字,就叫成“黑楼”了。

    感动之余,我发现黑楼的建筑很是特别,其它敌楼大都是双层,而黑楼分上、中、下三层,东西两侧各设一个楼门,西面的楼门设在地下,是地门。地门内有一条狭窄的暗道,暗道内用砖头砌成的台阶,直通二楼和三楼。战争时期,地门紧闭,暗道口用木板盖严。敌兵难以攻入楼内。万一地门被攻破,守卫在二、三楼的士兵,也可以居高临下,将敌兵消灭在暗道之中。

    忽然我见到一个身穿红色上衣的人背着摄影器材,跛着脚,走了过来。我仔细端详了一下,没有记起他是谁,和我错身走过了。

    我继续往前走了一段路,转身看见那人已经走到库房楼脚下的障墙,正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忽然想起,他应该是著名的农民摄影家周万萍先生。

    周万萍先生,住在这长城脚下,双腿有残疾,但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人到拍摄长城风光中,而且他拍摄的长城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各种影赛中获奖。他用摄影赞美着自己的家乡,用图片弘扬着历史和文化,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长城的精神和灵魂。

    又回头凝望了那人的背影,见日已渐中,就叫醒孝渊:“渊宝,渊宝,醒醒了。”

    她睁着朦胧的眸子迷糊地说:“怎么了,opp?”

    “马上中午了,我们就从这里下去吧?”我询问着。

    “opp你看完了么?没看完的话继续看好了。”她有些清醒了。

    我笑道:“不用了,我们就从沙岭口下山。”

    下山走到金山宾馆,打的回停车场取车,我问孝渊:“渊宝啊,饿了么?饿了的话我们先在这里吃饭?”

    见到孝渊点头,我就在近旁找了个干净整洁的餐馆走了进去。

    吃完饭离开金山岭长城的时候,我买了两本中国摄影出版社发行的《我的家乡——周万萍摄影》画册,从作者的近照确认了刚才在长城上遇到的那人果真就是周万萍先生,遗憾的是我与他擦肩而过……

    到家,把孝渊让进屋子坐下,我问道:“累了吧?腿还疼么?”

    她轻轻点了点头:“有点儿。”

    我拿了个小凳子走到她椅子前边坐下:“来,把腿放在我膝盖上,我帮你捏捏。”

    她神情扭捏,脸色微红,但还是听话的伸出腿放到我的膝盖上。我小心翼翼地帮她揉捏着,运气帮她疏通着经络。

    “好了,今儿累了,我就不留你吃饭了,早点回去洗洗休息休息吧。”我放下她的腿,又问道:“明天想去哪里玩?”

    她仔细考虑了一会儿,说道:“我们去故宫?”

    我揶揄道:“今儿有人走了一会儿就说累了,明儿又要走那么多路,受得了?”

    她捶了捶正在笑的我:“坏opp,明天我累了你还是要背我。”

    “好了,走吧,送你回学校。”我说道,“不过明儿可一定穿运动鞋啊。”

    她今儿吃了苦头,只得点头:“好了,别啰嗦了,我知道了,回学校吧。”

    送她回学校。

    绿色小说lwen2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第三十二章 唱游

    依旧一早去接她,从新街口外大街出发,经由新街口北大街、南大街、西四北大街、府右街就到长安街了。

    正值五一黄金周,短短的10公里路竟然开了一个多小时,中国的人多可见一斑。天安门正对着的是毛主席纪念堂,孝渊指着那边拍着长队缓缓走入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人群问我:“opp,他们排着队干什么?那儿是什么地方?”

    “那是毛主席纪念堂,是一代伟人安眠的地方!”我并不压抑自己从心底涌出的敬仰,“没有他啊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真真是人类思想上的一座灯塔,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呢。”然后指着天安门城楼前悬挂的巨幅画像,“渊宝,那就是毛主席哦。”

    她仔细端详着,画像上的毛主席看上去神采奕奕,慈祥而又庄严,随即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道:“opp,你很崇拜他?”

    “嗯,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的丰功伟绩呢!”我缓缓地说,拉着她的手去买票。

    旁边有人问要不要导游,被孝渊拒绝了。由于游人实在太多,我们就决定不登城楼,直接进去看故宫。

    经过端门,便来到了故宫的正门——午门。午门的讲究很多,它是由三面墙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广场,正面三洞门,两旁各设一洞门。走在正中间的大道上,我对孝渊解说着:“这正中间儿的大门古时候只有皇上可以走,皇后在新婚当日也可以走一次,再有就是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走一次。”又问她:“渊宝,你知道慈禧太后么?”她摇头,我无奈:“那就算了,不说她了。”其实当时慈禧太后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从正中间儿的大门走一次,因为她进宫的时候并不是皇后的身份,而只是个秀女身份。

    走过午门,孝渊很惊讶:“怎么有五个门?刚才正面看只有三个啊?”我道:“这叫“明三暗五”,因为这边有东西两观城墙,不能像前面的端门那样在正面开五个平行门洞,而只好用左右的掖门来补足啊,这是因为啊中国古代要求“天子五门”。”见她还有疑惑,我也没办法解释了更细,不由也很是苦恼,这就是文化差异啊。

    进了午门便真正算是进了紫禁城,首先要跨过内金水河,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广场,正中有个宫殿式的大门。故宫里所有的门其实就是一个宫殿式的建筑,这个门叫太和门,门两旁蹲坐着一对大青铜狮,这一对狮子号称中华第一狮,威风八面。我问孝渊:“你知道这两只狮子怎么分辨雌雄么?”

    孝渊走上前,仔细打量着,摇摇头:“opp,我看不出来。”

    我摸着狮子的脚,指给她看:“你看这头狮子脚下压着的是绣球啊,另外那头脚下肯定是一头小狮子,不信你自己去看?”

    孝渊走过去,惊奇地问:“opp,你怎么知道的?”

    我解释着:“绣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小狮子则象征着母仪天下啊。”

    我正说着,旁边过往的游客听到了,也不禁恍然大悟。旁边一位脖子上挂着单反的大爷走过来和我攀谈:“小兄弟,年纪不大倒懂得真多!”

    我摇着手,忙谦虚道:“大爷诶,您呐过奖了,不过是多来过几次多听过几次罢了。”孝渊听到人夸我,比听到人夸她自己还高兴,俏脸笑成一朵儿花:“大爷,您帮我和opp拍张照吧?”

    大爷欣然同意,我和孝渊摆着poss,说着茄子,然后画面定格。

    穿过太和门,又见到一个更大的广场,前面是一座更大的宫殿,也是故宫里地位最高的宫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上升朝的地方。太和殿真真是气派,九为阳数之极,而太和殿的殿檐上则设有十个走兽,由此可见太和殿的地位已经用九这个数字都不能代表了。太和殿建于三层汉白玉石阶上,是当时bj的最高建筑。

    大爷随着我走着,此时也关了租来的电子导游机,听我说着。孝渊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跟她也解释不着,现在有这位大爷愿意倾听,我不禁也有了兴致。我说着:“这底座汉白玉石阶上的龙头有1142个呢,龙头的嘴通于地面,每逢下雨时,积水便通过这1142个龙头流到地面上,所以便有了“千龙吐水”这一奇观。”

    太和殿的后面是中和殿和保和殿,这三大殿构成了故宫的前宫。再往后便是,我对大爷卖着关子:“大爷,清朝时的故宫每个殿的牌子上都有汉满两种文字,而现在从午门到保和殿所有的牌子却只有汉文,您知道为什么吗?”

    看到他摇头,我说道:“这是因为啊当时袁世凯当了83天皇帝,下令把前宫所有的满文抠掉了,这也算是袁世凯窃国的铁证吧。”

    沿着保和殿这条中轴线一直朝里走,路过乾清门,就到乾清宫了。来到乾清宫前,通过门窗向内望去,那正大光明的匾额高高悬挂其上,其下便是皇帝御座的金銮宝座,这座宫殿是顺治和康熙两个皇帝的寝宫,到雍正帝的时候,雍正帝为康熙帝守孝27个月,才把寝宫搬到了养心殿。从那之后,历代皇帝就正式住进养心殿了。穿过交泰殿便来到坤宁宫,这里在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是皇帝大婚的婚房。现在坤宁宫的摆设都是按光绪皇帝结婚时的原样复原的。

    在故宫里面也有一块九龙壁,这块九龙壁是仿制北海九龙壁建的,所以没有北海的九龙壁精美。我指着从东边数第三条白龙的身上的那块与众不同的琉璃瓦说道:“大爷诶,这上面也有故事呢。”我组织着语句:“当年在故宫建九龙壁时需要烧制270块琉璃砖,每一块琉璃砖都不一样,组合起来才是一块完整的九龙壁,所以少了一块就全部作废了。当工人们烧砖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块,这可是杀头之罪啊!这时有位木匠师傅叫马德春,冒着生命危险,花了两天两夜的工夫用一块上好的楠木雕刻了一块仿制品,刷上油漆,瞒过了官员的检查,工匠们才免去了一场灾难。但是这块木制品毕竟经受不住岁月的洗礼,现在已经腐烂了。”

    我娓娓地叙说着,孝渊认真地听着,大爷则是用单反努力地记录着,我们顺着人流一路缓缓地走。

    走到御花园,我又介绍道:“古时候一些重要的节庆活动都在这举行,像是端午粽子节,八月十五中秋祭月,九九重阳登高,皇帝率领后妃们登临御花园最高处的堆秀山御景亭,望远祈福,祛邪避秽等等。而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宫中都要在这儿祭祀牛郎织女,拈香行礼,举行乞巧活动。”

    孝渊挽着我的胳膊,走在我身旁,时不时对周围的景物发出“哇”得赞叹。徜徉在诸多苍松古柏和翠碧的老槐中,各种盆景、铜像更是相映成趣,我不由暗想,要是此地有一张躺椅,一把茶壶,真真才是享受啊!

    御花园是的汇合点:北面绕过大影壁是顺贞门,出此门即是神武门广场,到达紫禁城北门。南面是坤宁门,通往后三宫的入口。西南角是阆苑右门,由此进入西六宫;东南角是阆苑左门,由此进入东六宫。

    我们从阆苑右门走,依次参观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然后出内右门回到乾清门广场,东行进入内左门,依次参观东六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乘乾宫、钟粹宫。之后沿东长安街再回到乾清门广场,向东穿过景运门进入锡庆门,然后再进入皇极门,参观皇极殿、宁寿宫、扮戏楼、畅音阁、养性殿、乾隆花园、珍妃井,最后出贞顺门西行出神武门离开故宫。

    其中孝渊最想看的的宫殿是还珠格格小燕子住过的漱芳斋,到那儿才知道漱芳斋正处于修缮过程中,暂时不对外开放,憾憾!

    打的,去长安街取车,看看时间已经三点了,我问孝渊:“饿了吧?”

    她点点头:“刚才玩的时候倒是没觉得,现在一闲下来就觉着饿了。”

    我抚摸着她的秀发:“今儿带你去全聚德吃全鸭宴去。”

    驱车前往全聚德前门店,这店已有142年历史,始建于1864年,是全聚德的正根儿。当年,全聚德创始人杨全仁先生就是在这里起的家。

    所谓“全鸭宴”,顾名思义,每道菜都以鸭为原材料。全鸭宴是“全都有鸭”而非“全部是鸭”,以鸭为线索,展示厨师对菜肴的把握。像水煮鸭心走的是川味路线,干锅手撕鸭里的红辣椒摆出正宗湘菜的架势,萝卜丝饼则是典型的维扬小点,夹上一点点鲜美的碎鸭丁,滚烫地进嘴,鲜香无比。

    既是美味儿,又走了一天的路,孝渊吃得很是快乐,连带着我也多吃了两口。出来的时候店里给了张烤鸭的身份证,上写着你吃的是全聚德第多少只鸭子,上面有全聚德第五代传人杨宗满先生的签名。据传,全聚德烤出来的鸭子已经一亿多只了。这些烤鸭首尾相连排成队,可以绕地球好几圈。

    送孝渊回学校,问她:“明儿还想玩哪里?”

    孝渊摇头:“opp,这两天蛮累的,这时候人又多,我明天不想出去玩了。”

    我点点头:“那好吧,如果以后想玩儿了,就找个周末我陪你去?”

    孝渊又问:“opp我明天去你医馆找你?”

    “那行吧,我这医馆开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确实不合适,以后还是得经常开着。”我琢磨着。

    绿色小说lwen2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第三十三章 治癌

    时间很是聊赖,孝渊八月回韩国,趁这段时间是得把韩语恶补一下,还得了解一下风土人情,毕竟入乡就得随俗,不然会被人排斥得找不着北。

    天气渐渐热起来,孝渊也没了一到周末就来我这儿的精神,只是寻着早晨或者傍晚稍微不那么热的时间过来,我也乐得清闲,给人看看病,看百~万\小!说,日子倒也充实。

    雯姐在拍戏和活动间隙偶尔会回来,现在和孝渊好的像亲姐妹一般,每次回来都带给她很多的纪念品,一点也没有初见时的火药味儿,女人尤其是美女总是奇怪的生物。

    这天下午,没什么病人,估摸着整天宅着也不是什么事儿,就到邻居家串起门。本想去张大爷家和大爷大妈扯扯闲话,到他家门却关着,敲门也没人应,我不由暗自奇怪。

    正踱着步子,正好旁边有人跟我打招呼,就问起张大爷家近况,只见来人叹了一口气:“张老师他老伴儿癌症了,正住着院呢。”

    我闻言一怔,大妈身子骨本事极其硬朗的,只是稍微有些胖,有点高血压,本也不算什么大的症状啊,来人解释着:“这是六月里的事儿了,那天晚饭后,张老师俩人正在马路上踱着步,有熟人打招呼:“老嫂子最近在减肥么,怎么瘦了?”。本来只是句玩笑话,可夫妻俩回家没几天,张大妈却是说胃里不舒服,也没什么食欲,这才送到医院里检查。做完胃镜才知道,有瘤子。”

    我点点头,谢过他的消息。

    回到家接待了几个病人,大约到傍晚的时候,看到大爷的大儿子走过,我叫住了他:“大哥诶,大妈没什么要紧的吧?”

    大儿子在一家国企做部门经理,听到我的询问也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