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正德王朝 > 正德王朝第10部分阅读

正德王朝第10部分阅读

    下最大的事情。

    虽然她的男人是皇帝,按国法家规,都应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上万宫女,不过女人的心眼比针尖还小,这也是由女娲娘娘造人时决定的。

    上天规定的最大,因此王昭妃很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待遇,对夏皇后等人的明枪暗箭,不屑一顾。

    在保定呆了几个月,那鸟不生蛋的荒野地带,洗个澡还得等半天的乡下地方,王昭妃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了,整日里缠着自个男人,想回到京师的无限繁华中去。

    但是朱寿对她的宠爱,似乎也仅限于床上。大多数时候,皇帝的心思,还是放在那群土包子少年们的身上。

    这种情形,一直到正德二年的十月初,才宣告结束。

    王昭妃清楚的记得,那天,窗外的北风,吹得呼呼作响,冬天已经来了,越来越冷的天气,让她的心情也越来越差,她一天也不想呆在雄县这个破地方了。

    张永张提督抱着一堆奏折,跑进跑出,满头大汗。夹墙内的暖气很足,负责供暖的大小太监们看来没有偷懒,这让王昭妃很不爽,因为其中有个小太监是夏皇后的眼线,她想搞死这个家伙,已经等了很久。可惜那小太监除了是夏皇后的眼线外,居然还是刘老大的干孙子,这下子王昭妃也拿他没了办法。

    不过这点小挫折还难不倒王昭妃,皇帝的身边,各种眼线,不计其数。

    寝宫中,在下令处死了一个吴德妃的宫女眼线后,穿着一袭单衣的王昭妃听见皇帝在大声吩咐张提督:“朕要回京!”

    这话听到王昭妃耳朵里,真是比什么药都要管用,立即青春焕发,扑到朱寿的怀里,然后伏在自个男人的胯下,香唇微张,做了那件朱寿要求了她好几次,她都没有做的事情。

    朱寿很惊讶于自己女人的开放程度,要知道这是五百多年前的大明朝,就算他是皇帝,有些事也是敢想却没人愿意配合做的,比如眼下这种男女情趣,再比如横推日本的战国群雄。

    皇帝和昭妃正在进行造人大计,围观的太监和宫女们自然是大气也不敢出的,只有负责推臀擦汗的小宫女们,随时准备进入战斗状态。

    张永捡起皇帝扔到地上的一个折子,面带微笑,退到了帷幕之后。他虽然也是太监,不过地位和作用早就超出了一般的大太监,皇帝两口子的私事,他是没有兴趣围观的。

    作为八虎排名第二的人物,张永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儿,这个折子就是他故意送给皇帝的,果然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折子中讲述的事,是这半个月来对海州之乱的调查结果,由锦衣卫都指挥使石文义亲笔撰写,再由西厂提督谷大用、东厂提督丘聚作备注,最后由刘老大亲自审定,才送到了白洋淀旁的张提督手里。

    紧跟着皇帝的张永看着刘老大的圈阅,不屑地笑了一下。老刘已经落伍了,如今大明朝最了解皇帝的,只能是他张提督。

    那日接到海州之乱的折子,张提督就敏锐地感觉到皇帝的兴趣,虽然朱寿掩饰得很好,但怎么能逃得过张提督的双眼?

    跟着朱厚照十几年,张提督不等皇帝开口,便调动自己的关系,将海州之乱查了个底朝天,事无巨细,都落到了这个折子中。

    可笑那刘老大还认真看了一次,也只认为这是一起涉番事件罢了,了不起程度大了一点,死的人多了一点,对于每日都能看到成百上千人死亡的刘老大来说,的确是件小事。

    但刘老大忘记这折子中有一条很重要的信息,那是一句话:“生不能为大明人,死也愿为大明鬼!”

    这句话,才是折子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是张提督最期待的那种结果。

    说出这番话的人,是一个名叫龟寿丸的倭人,他在海州之乱中,以一人之力,在十天之中,斩杀了十余名倭人、二十余名朝鲜人,以及十余名汉人,最后独自走进海州州衙,投案自首。

    说起来那海州吴知州也是个妙人,居然没有立即砍了龟寿丸的脑袋,安抚各方势力,反而将这件事,大张旗鼓地闹上了京师,并且还为龟寿丸树了个“忠义之士”的名号。

    忠义?张提督啐了一口,吴知州的心思,无非就是想重提海禁罢了,这种逆皇帝心思而动的家伙,早晚是被砍死的份儿。

    二十口通商一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同,反对的朝臣也是数不胜数。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更何况是整个大明那以千万计的黎民百姓?

    但皇帝跟前走私犯集团早已勾结在一起,这几个月的开海,所产生的利益,足以让前走私集团为之疯狂。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内陆派与沿海派之间、晋商与徽商之间、南北文官集团之间,斗争此起彼伏,让朝中的阁老和八虎头疼不已。

    本应处于漩窝中的皇帝,反而跑到保定去搞什么大明武学院,这让有见识的文官们腹诽不休。

    说归说,事总是要做的,抓住开海中所产生的问题,大肆宣扬,成了禁海派们攻击的重点。

    开海派们也不是吃素的啊,海州吴知州这种小爬虫不是要翻天么?他的顶头上司,淮安府蒋知府也不甘落后,不仅把“忠义之士”的提法落到实处,而且还提出了废除正德勘合符这一激进主张。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这事,就不得不提一下明朝的勘合贸易制度了。

    五百年前的明朝,处于一个闭眼yy的自我膨胀时代,郑和的辉煌早已过去,西、葡两国正在满世界乱跑。大明的官僚们出于唯我独尊的复杂心理,在实行半开半闭的禁海政策时,还留了一条小门缝:朝贡勘合贸易。

    这是中华文明,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独特体现,没有读过《论语》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能理解这种制度。

    抛弃它那拗口的规章不提,简单说一下它的操作模式吧,大致是这样的:在朱寿的二十口通商之前,大明朝的商人,是决不允许私下与外国人做生意的,没有任何条件可讲。

    只有朝贡勘合贸易是合法的,也就是当外国商人跟着外国的“贡使”们,来大明办事时,市舶司就可以把这些商人所带的货物,以贡品的名义,免费朝贡给大明朝庭,在这儿没有商品这一说法。

    总不能白拿人家的吧?因此在大明方面呢,就会把国内商人的商品,以回赐的名义,不要钱地赏赐给这些“仰慕天朝神威”的外国商人。

    于是中间猫腻就产生了。

    两条途径都是不要钱的,外国人给得少了,大明人就吃亏;外国人给得多了,外国人就不干。

    于是大明朝庭就很大方地从自己的腰包中,掏钱贴给外国人!以此来维护天朝的威严。

    这下大明商人们不干了,朝庭就这么贱?

    行,你要贱也可以,老子走私去!

    于是,大明朝的朝贡勘合贸易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怪现象:外国商人跪着爬着,求爹爹拜奶奶的要来大明贸易,而大明商人根本就不鸟朝庭,直接下海当走私犯和海盗了。

    因此套用句后世的术语来讲,哪里有贸易壁垒,哪里就有走私!

    大明的海禁越强烈,朝贡勘合贸易越正规,走私贸易的利润就越高,大明的走私集团和海盗集团就越强大。

    朱寿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开了二十个口岸,用宽广的胸怀,迎接无数的走私集团和海盗,让他们从阴暗角落里走出来,投入大明母亲的怀抱,大家一起去海上捞银子。

    因此从正德二年的四月份开始,朝贡勘合贸易就成了废纸一张,没人鸟这个制度了,这下子,独占明、日朝贡勘合贸易的大义家族不干了。

    老子要废了细川澄元!和族第一文化人大内义兴发出了怒吼,顺便还联系了一下细川澄之,发出邀请:我们一起干掉你兄弟,然后推你当细川家的老大,你看怎么样?

    这事跟细川澄元有什么关系呢?

    他那便宜老爹刚被人乱刀砍死在温泉里,按理说他不应该去惹大内义兴才是。

    不过历史总是有其内在的偶然性与必然性,雄据京都的细川家,在正德元年,失去了大明勘合符,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弘治勘合符过期了。

    而得到大明勘合符的是谁呢?就是在日后雄据本州西部和九州的七国守护大名、幕府管领代大内义兴。不过眼下的义兴,还只是六国守护大名,正在同丰后的大友氏开战。

    手执正德勘合符的大内义兴才高兴了两年,朱寿穿越了!

    二十口通商,让大内义兴手中那价值连城的正德勘合符成了废纸一张,抓住机会的细川家,开始利用大内家的内乱,插手明、日贸易。

    不过大内义兴的怒气暂时不敢发作,因为细川家还执掌在细川政元手里,号称有统一天下能力的政元雄才伟略,不是大内这个文化人兼半个政客所能匹敌的。

    但不久前,细川政元居然跑去河内天井温泉洗澡,你洗澡也就洗吧,还带上了细川澄之的家臣香西元春。这下好了,早就对澄之被废除家族储君地位不满的香西,乱刀砍死了他的好基友政元,史称永正之变。

    于是,老储君澄之和新储君澄元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狗咬狗战争。

    这下大内义兴的机会来了,他发出密令,指使在海州的手下,寻机干掉细川家的贸易商,一泄心头之恨。

    不过盛行“下克上”的大内家族,也不是铁板一块,他的指令居然落入了细川家的家臣龟寿丸手里。

    于是,龟寿丸挥舞着他的唐样横刀,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海州之乱。

    第三十三章 木下吉和龟寿丸

    正德二年九月初三,海风卷着无数的细沙,将咸咸的海雾灌入海州城外的郁洲山中。

    明朝时,郁洲山岛和海州城是隔海相望的,自从正德皇帝开了海州作通商口岸后,南来北往的海商们,在郁洲山岛的东端形成了自己的聚居地。

    此处背山临海,在数百年后,这儿成为了亚欧大陆大动脉的东:连云港。

    在这个聚居地的最南边,有两个相对而立的营盘,一个住着来自堺市的倭人,另一个住的也是倭人,不过他们来自于博多。

    同样的对立形势,在其余十八个民用通商口岸中,也是很常见的。

    有些大明商人就不明白了:都是出门在外的同族,怎么搞得跟生死仇敌一样?

    不过倭人的死活,大明商人才不会真的关心呢,有对立,就可以砍价。j商们恨不得日本有一万个守护大名,然后每个都扑倒在大明海商们的脚下,求着汉人欣赏自己的老婆。

    “倭女腿太短!”后世阅女无数的张叔大,曾经这么评价过日本女人,然后由李如松补充了一句,“脸上铅粉也太厚。”

    为后世死宅们沉溺的倭女,在这个时代,就是无盐女的代名词,狠下心来睡倭女的汉人,都是豪杰一流,比如郑芝龙什么的。

    堺市,也就是后世的大阪,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摄津、河内与和泉三国的境界,故称为堺。又因为临海,各国的商人都会聚集在此处做买卖,逐渐成为东日本的经济中心。

    而博多呢?

    位于筑前的博多,是日本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从公元七世纪起,就是与大陆来往的门户,遣隋使、遣唐使、遣新罗使皆从此出发,是整个日本的海运中心。

    那么正德二年的时候,这两个地方又在谁的手里呢?

    十四年前的明应之变中,细川政元率军攻入京都,逼足利义植出走,扶植足利义澄为将军,从此掌握了京都一带的大权,堺市自然也落入了细川家的手中。

    而十年前在肥前晴气城下,击败了筑前少弐政资父子的大内义兴,也成功掌握了博多的大权。

    细川和大内这两大家族,在十六世纪的前三十年,是日本最出名的一对基友,他们对抗的时候,织田信长的老爸,也才刚刚出生。

    因此从这两个地方出来的商人和武士们,相互对立,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更何况自从弘治勘合符过期后,细川家的武士们,早就看拿着正德勘合符的大内家不爽了。

    据一个幸存下来的大内家武士回忆:那一天,天很蓝,真的很蓝,比长门的海边还蓝。

    这个名叫木下吉右卫门的大内家武士,站在营地的大门口,看着那半扇厚重的木门横倒在地,门下还压着两具自家武士的尸体,立即飞快地朝营寨大屋跑去。

    大内家的营地里,只有不到十名武士,还有十多名商人及其随从,负责照看岸上货仓,剩下的人,都守在海边的大船上,守着退路。

    而细川家上岸的武士,就有二十多人,商人和随从也高达数十人,在南直隶的其余三个通商港口,大内家都占优势,唯独只有海州,最近是细川家占优势。

    不过前些日子,从博多传来消息,要他们偷袭细川家的营地,虽然是主人的意思,但木下吉右卫门还是觉得这太疯狂了。

    远在千里外的家主,并不清楚海州眼下的形势,因此木下吉决定,暂时不教训细川家,等他们这批货走了之后,再偷袭驻守的细川武士。

    不过该死的内藤三郎,居然敢把家主的密令,卖给细川家!

    看着大门口的武士尸体,木下吉立即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内藤三郎出卖了大内家,细川家的武士来报仇了。

    内藤三郎跟木下吉一样,都是长门国人,不过木下吉是忠诚于大内家的武士,而内藤三郎却是内藤家的直系后代。

    自从惨败给大内义兴后,内藤弘矩父子交出了周防和长门的大权,但内藤家族一直都对主家抱有深厚的敌意,眼下出卖自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木下吉只恨自己的愚昧,被内藤三郎的同乡情谊所骗,汉人有句话说得没错:老乡见老乡,背后插一枪。

    悔恨充斥于心的木下吉抽出腰间的太刀,尽管他的武艺不错,但要对付二十多名细川家的武士,却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算是死,也要光荣的死去,这就是木下吉右卫门此时的想法。

    有些人为了生存,会不择手段;但也有些人,会为了自己心中的道义,而放弃生存,木下吉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作一个堂堂正正的武士,而不是一个苟且偷生的懦夫。

    他握紧了手中的太刀,猛地向前奔跑,风一般的冲进了议事大屋。

    一股刺鼻的血腥味,迎面扑来,让他的肠胃一阵翻滚。

    当看清了眼前的景象后,木下吉右卫门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呆呆地站在血泊中,望着对面那个身形雄伟的大汉。

    宽阔的房间中,全是尸体和血,大内家所有的武士、商人和随从,都躺在血泊中,在他们的尸首上,站着四十多名细川家的武士和商人,虎视耽耽地望着他。

    日本的海商,大多数都是破产的中下级武士,因此临时充当一下杀手,完全是才艺再现。

    领头的那个大汉,不似普通的倭人,身高近六尺,很宽的肩膀,隆起的颧骨,饱满的天庭,眼窝深陷,一对刀把似的眉毛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环形大眼。他身穿一件青布长袍,外罩一套皮甲,上面沾满了血迹。

    在他的背上,还斜背着一张长弓,腰间挂着一个大明出产的牛皮箭囊,里边还插着十来支利箭。

    最恐怖的,是这个大汉手里握着的长刀,不是一般的太刀,而是唐样横刀!

    碧云天,黄叶地,血色满天涯。

    木下吉右卫门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闪现出一副诡异的图案。

    “你是谁?”木下吉将刀往胸前一横,望着满屋子的细川家武士,既不跑,也不躲,沉声喝问道,“为何杀我下属?”

    “好胆识!”那大汉的眼中射出锐利的光芒,不屑地望着眼前的这个忠贞武士,“某山城太秦二郎!”

    京都第一武士东仪龟寿丸?!

    木下吉愣了一下,这小子什么时候投靠细川家族了?

    东仪龟寿丸,出自山城国葛野郡太秦邑的东仪氏,是太秦姓的一个分支。而龟寿丸,就是族中最出名的武士,曾经打遍京都无敌手,刀下不知杀死了多少知名武士!

    对了,细川政元攻入京都之后,控制了周围的所有大名,挟将军以令诸侯,怪不得龟寿丸也被他收罗到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