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妙手生春 > 妙手生春第14部分阅读

妙手生春第14部分阅读

响亮,笑着笑着看向六王爷说:“敬玠,这里没人不用再端着了。”

    说罢,慧思公主就如同燕子一般扑进了六王爷杜敬玠的怀中,表兄妹从古至今就是天底下最暧昧的关系。当年六王爷在京中学习多少年,他们俩的暧昧关系就保持了多少年,寂寞而有不受宠爱的少女就此对那样禁忌的恋情难以割舍,抵抗过、舍弃过、但终情酿成了不计后果与无所顾忌。

    抱着怀里的慧思公主,杜敬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手轻轻地碰触着慧思公主的眉眼,眼神温和且柔软:“玉儿,你回来了。”

    “嗯,敬玠,我回来了,我活着回来了,完好无损的回来了。敬玠,在沉国我没有一刻不想念你,没有一刻不想回来像现在这样被你抱在怀里。好在……好在我终于回来了,敬玠,他们欠我们的,我们终于可以一一收回来了。”慧思公主由着杜敬玠的手指掠过她的眉眼、鼻尖乃至下巴和锁骨,她的眼里有恨,深切地恨。

    只见杜敬玠的手停在慧思公主的肩上,然后紧紧地把她带入怀中,一丝缝隙也没有的抱着:“好,他们欠的也是该还的时候了。”

    在杜敬玠的怀里点了点头,慧思公主忽然有些羞涩地说:“敬玠,我的身子还是清白的,不像外面传的那样已是残花败柳之姿。当年我们都不曾越雷池一步,又怎么会让他碰呢,那不过是可又可恨又可怜的老头子而已。”

    这话让杜敬玠的眼里流露出不自觉地惊喜,于是搂得更紧了:“玉儿……”

    “敬玠……”

    两人对望间,月色忽然隐入了云里,一阵风带着寒意渗过来,两人却丝毫不曾察觉。

    这世上没有永远不被人知的秘密,在太平院面前,除了皇帝要藏的秘密之外没有任何秘密,更何况慧思公主和六王爷的陈年旧事虽然隐秘,却终因年少不经事留下了些尾巴被有心人揪出来了。

    太平院的暗房里此时正在进行着一些相关的对话:“目标见过面了,晚饭后在太平里人慧思公主住处的花园里,谈了一些没什么意义的话。”

    “嗯,把记录拿给我,你继续派人盯着,那里一刻也不要疏忽。”说话的自然是乔致安,接过卷宗后就让人出去了,他静静地看着手里的卷宗,从杜敬玠进城门开始,到刚刚一语不差一步不落地详细记录在上边。

    看到慧思公主仍旧保持清白之身时,乔致安的脸上露出了极其怪异的笑容,在没有人的时候,乔致安放任自己流露出很少的情绪来:“要是小言知道了,肯定很有意思……”

    只是他知道了也不会让言行云知道的,言行云有时候还是太过不成熟,尤其在处理感情的事上更加不成熟。从前乔致安就觉得言行云是需要被关照的,现在加了一个杜敬璋,杜敬璋曾是铁板一块,但现在到底有了一个名叫“海棠”的缝隙。虽然他自己不曾察觉,但存在就是存在,不会因为自身不知道而自然愈合。

    因为年下里各府会招待客人,自然会向外招一些丫头,然后次年开春再把年纪到了的放出府去嫁人,东朝的规矩向来是这样的。

    眼看着立冬后快要招人了,姚海棠却忽然有些犹豫,她虽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但她并不能确定自己的决定就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错误的时候。

    但是六王爷的到来实在让姚海棠不由得想起自己两次被绑架的事儿,都是这六王爷干出来的,她是天生八字跟六王爷犯冲:“这个人很危险,而且每次危险都让我的生活发生一些改变,第一次让我跟杜和的关系有很大的进步,第二次让我见识到了杜和的另一面,事不过三,我不希望出现第三次。”

    反正每一次都是杜和,这回干脆点自己上赶着去至少不会出什么意外,不会有太多她掌控不了的事情。

    几天后各府招人,人头涌动间真正到那位人人称道的四公子府上去的却没几个,姚海棠疑惑地问身边的姑娘说:“怎么四公子那边没什么人啊?”

    姑娘白了她一眼答道:“招厨娘,又见不着四公子,谁去啊如果不是冲四公子去的,不得想想四公子那个名闻天下的属下。”

    名闻天下的属下,大概是指乔致安吧,姚海棠觉得乔致安可以跳出来举个牌牌喊几句冤枉,乔致安人确实不错啊,就是被传着传着给误解了。

    这时姚海棠又换了张脸,易容的手法只是骗不过杜敬璋和乔致安,别人是看不出来的,这点自信她有。只是在身份上想了很多主意,最终特不好意思的跟刘罗生说自己倾慕四公子,就想在回去前悄悄进去看看,不想被人知道。

    刘罗生极其了然地点头,然后在她说要拖个他那的出身时,就想了想答应了。

    不过正到了这时候,和园招人的管事却只看了她几眼压根没问出身姓名之类的,就问了一句:“会烧大菜还是烧小菜,红案还是白案?”

    “大菜小菜都会一点,红案白案各懂一点。”答完了姚海棠才想起来,一来和园有太平院的背景,没人敢以身试险,二来就是厨房连灶房里都可能出不去,也构不成什么威胁。

    是此,姚海棠算是半只脚已经踏进了和园,另一只脚么,还得再看看……()

    55.入厨房

    到和园报道是第二天,姚海棠在刘罗生比较暧昧的眼神里去了和园,从侧门进园子里时当头就被管事叫住了,还是昨天那招人的管事,看了她一眼说:“你跟着老方去厨房,新来的先不要乱走,这时节上忙也没谁有工夫领你到处熟悉,只记住除了厨房和卧房外不要乱走动,到时候出了什么差错,和园的事想必你也清楚,自己掂量着办。”

    那管事说的老方是厨房里的厨子,姓方名满仓,其人看起来倒是笑眯眯的挺好相处:“这边走吧,听管事说你叫姚春雨,以后叫我方师傅就行了,跟着我置办些小菜,做些姑娘们爱吃的点心和果盘。平时你就置办府里几个大丫头的早饭,午饭、晚饭还是我来。”

    原来都不是给杜敬璋做,一想也是,随便来个人都能给杜敬璋做饭,那杜敬璋就不知道被毒死多少回了:“是,我听方师傅的。”

    当方满他把她领到厨房时,她才知道和园的厨房有多么巨大,下人的在西外侧,而和园里的“中层管理”则在南侧,东侧则是给主人和客人做日常饮食的。

    进了南侧的厨房后,方满仓指着屋里说:“要是你能留下,以后你就跟着我在这里,府里一共三个大丫头和两个管事的婆子,还有管事房里的饭菜也是从我们这出去,每顿是十八个人的饭菜。你现在先做一样小菜,早点已经准备好了,你的去留就在小菜做得成与不成,大家伙喜欢不喜欢上了。”

    听完这话姚海棠就想了想问道:“请问方师傅,这十八个人各是哪里人,平时偏好什么口味,又有哪些忌讳?”

    “嗯,知道先问这些,那就还不错。最怕的是自以为做得好,做了就让人吃的,一样米养百样人,百样人自然是百样口味。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记录,你先看了然后再做,侍候完公子早膳后就到咱们这出膳,你有两刻钟多一点的时间,我在外边坐会儿,等做好了再叫我。”方满仓指了厨房一边的墙上挂着的一本小册子,一边说一边往外边走,似乎并不在乎姚海棠能做出些什么来。

    等厨房里只剩下了她,姚海棠就先打量了一番,然后再去看那本小册子,看完了以后才去看有什么材料,总算是大园子食材准备得多而且新鲜,看了一眼姚海棠想着早上也就能吃些味道比较清淡而又爽口的。

    “豆芽、笋、酱黄瓜、豆笋、酱肉、鸡肉……”一边看着一边嘴里念各类食材的名字,完全是姚海棠无意识地举动。等看完了念完了,姚海棠就想到了做什么小菜了。

    丝丝入扣,蔬菜、酱菜、肉各自熟后切丝,再淋上密制的酱料,中间再放一碟酱,蔬菜过水后切丝,酱菜酱肉切过了油锅,鸡肉则下水煮到软烂再手撕成丝。酱碟放中间,用蔬菜叶子垫着,旁边各类菜丝肉丝围成圈儿,再按颜色调配一下,淋上酱料后放进有保温作用的灶柜里。

    除了摆进灶柜里的,姚海棠还备了一小碟出来,端到外间跟方满仓说:“方师傅,已经准备好了。”

    这时那方满仓先是看了看时间:“两刻钟少一点,端来我看看是什么。”

    说着姚海棠就把调盘递了过去,对此方满仓又是一点头:“知道用调盘,总算不是手端着来,算是见过场面的,这样很好。”

    然后方满仓就端起小碟,看着五颜六色的丝儿有些怔,然后尝了尝问道:“这有什么名堂?”

    “回方师傅,官叫丝丝入扣,其实我们惯常叫十二样儿,一般是用十二样蔬菜和肉摆在盘儿里,再调上酱料就得。只是每样蔬菜和肉的处理手法各有不同,所以这虽然是一盘菜一样酱料,但却是各有各味儿互不相串。”一边说着一边微微侧着身,避免自己说话时对着菜碟儿。

    这些小动作看在方满仓眼里,方满仓满意地笑了笑说:“行了,以后就跟着我吧,这里还有几个帮厨的,平时洗菜洗碗清扫的活儿是他们来做,你只管先试着做做小菜、小点,以后我慢慢地教你园子里的饮食习惯和规矩。”

    闻言姚海棠点了点头,这时外头忽然响起了说话声,方满仓站起来说:“是姑娘们先来了,你去准备吧。”

    来的是大丫头们身边的小丫头,这是给大丫头和婆子们拿饭菜来了,一个个领了食盒儿后就走了。接着是管事那边派了小厮来,等一一把食盒领走后已经是半上午了,方满仓已经选好了中午的菜谱,菜谱定了就让姚海棠看看下午做什么点心。

    “这天冷,做点儿八宝茶和赤豆饼、金瓜饼、白茶糕吧。”姚海棠想着冬天的时候,最愿意吃的就的桂圆红枣八宝茶了,这东西暖身子,而且对姑娘家好。至于管事们,准备白茶糕配茶喝那是再舒服不过了。

    各自安排好午饭和点心,午饭取完后才算有了片刻的歇,算起来午后两点到六点都是空闲的时候,而上午大概是十点至十二点歇,除了厨房里的人,都得等杜敬璋用了饭才能用,如果杜敬璋不在,那也是按这个时间来做饭菜,这些已经成定例了。

    午后歇的时候,方满仓就跟她讲里里外外的规矩:“早上咱们南厨房里是卯时到厨房来,厨房里一般先吃饭,吃过了备好饭菜后大约辰时会有人过来取……”

    说完了厨房里的,再说园子里的:“你不熟悉路,近来就在屋里和厨房里走走,别的地方不要去,立冬一过府里的贵人就会多起来,你要是不熟冲撞了,到时候救都没得救。”

    这厢姚海棠老老实实地听规矩,茶点也已经送到了各管事和大丫头、婆子们那里。杜敬璋这一园这主自然有专门准备点心茶果的地方,只不过杜敬璋惯来不怎么好用午点,只喝些茶罢了。

    午后管事过来请事,问的是几天后请各蕃王们来府里的小聚怎么安排饮食,不能用宴请两个字,是因为只有宫里才能宴请各蕃王,这里头讲究多,平时在一块吃饭就只说是小聚:“公子看是去宫里请几位御厨来帮忙,还是依着旧例去天外楼叫人过来?”

    “按旧例办,一切从简,不要盖过谁去,只干净、清淡、暖和就得了。几位蕃王的饮食习惯你也当明白,有什么忌讳先想一遍。”虽然是小聚,但因为每年只一回,又多少有些其他原因在,所以每年杜敬璋都会过问。

    “是。”管事的应声,再问了一些事就要退下去。

    这时杜敬璋忽然问道:“杨大回来了吗?”

    闻言,管事连忙答道:“回公子,杨先生已经回了,正在事务房里,需要小的替公子传杨先生过来吗?”

    摇头说不用,杜敬璋想了想说:“我去看看杨大。”

    那杨大是和园里的大先生,杜敬璋的武师傅,也是侍卫长,在和园里算是地位超然的,杜敬璋说去看也在情理之中。

    “是。”

    说着管事地打开门,旁边自有小厮把厚厚的外氅披在了杜敬璋身上,管事跟在杜敬璋身后一路到了事务房里。那位杨大先生在围在炉边喝茶,一边喝着茶一边在那说:“这鬼天气,出门一脚泥,在家一脚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放晴。”

    说完就见门帘子开了,光线从外边投照进来,杨大一看是杜敬璋赶紧起身叫了一声“公子”。杜敬璋挥手示意他坐下,接着也自不拘束地坐了下来:“坐吧,师傅总是师傅,在和园里再怎么也有您的座。”

    只见杨大呵呵笑一声,指着茶碗说:“公子也喝杯茶吧,这是刚从桐里带回来的甘露茶,是今年的冬茶,虽不如春茶细嫩,也别有一番风味在。”

    有人呈上甘露茶来,杜敬璋就接过喝了一口,放下茶盏后说道:“这一路上太平吗?”

    端着茶也喝了一口,杨大答道:“没什么太平不太平的,路上有些蛇虫鼠蚁也都好打发,只是公子这里的大虫们可不好打发。”

    “不好打发是正常的,过了年后你就常留在京里中吧,你年龄也到这了,我不能总让你奔波。”杜敬璋放下茶盏后,忽地一眼瞟到了炉边的一小点心,看着似乎不像是府里冬天常用的,却是看着眼熟。

    见杜敬璋看着点心出神,杨大什么也不知道,只看了眼旁边侍候的管事,管事连忙上前说:“这是南厨房里新来的厨娘做的,是白茶糕,说是用白茶嫩叶磨得细了,放在糕粉里做出来的,味道倒是清新,不似一般糕饼那么甜腻。记得公子惯不爱甜的,这白茶糕倒是可以尝一尝。”

    说着管事让人取了切糕饼的刀子,切了放在小盘里,又取了小竹签子来。杜敬璋看着尝了一口,心道:“这点心看着像见过,味道也有几分熟悉……”

    当然熟悉,从前在云泾河知道杜和不爱吃太过甜腻的,姚海棠经常做了让他带在船上配茶喝。

    因为姚海棠记得船上走多了容易得败血症,多喝茶可以预防,其实她记得不太清楚,行船久了少吃了蔬菜水果才会这样,不过这无意之举倒是留下了这余味在,总是不错的……()

    56.小趣味

    尝过了茶点后,杜敬璋并没有多说什么,只让管事让南厨房准备准备,过几天小聚时上几道心思巧一些的点心。管事的只以为杜敬璋尝得好了,转过身去就交待了话给方满仓:“方师傅,今天姚春雨做的点心不错,公子偶然尝了一点儿,然后就让我过来说过几天蕃王们过府小聚,你们南厨房也准备几碟点心过去。”

    听了管事的话,方满仓有些愕然:“是说让姚春雨备大席上的点心?”

    管事的听了自然是点头:“看来是刚好不甜腻,配着茶喝味道干净清爽,公子吃了还算适口。”

    点头应了事,方满仓转过身回了南厨房里,这时姚海棠在那儿备明天早点需要用到的一些东西,一看正在那揉得了面往面上盖湿的纱布呢。方满仓叫了姚海棠一声,然后姚海棠就转过身来,方满仓看了两眼说:“管事让你准备准备,过几天蕃王们来和园小聚,你做几样点心到大席上去。”

    本来方满仓以为姚海棠肯定会有些不知所措,哪知道她一听完就笑着应道:“是,我会准备好的,请方师傅放心,一定不给咱们南厨房丢人。”

    这么一来方满仓还有什么可说的,只得“嗯啊”了两声,然后说:“你准备吧,要做什么到时候告诉我一声,我看看行不行得通。”

    细想了想,姚海棠知道自己或许答应得太过顺溜,得留点余地才对:“还要请方师傅多指点,我毕竟初来乍到,又懂得不多,方师傅如果不指点,我可是两眼一抹黑的。”

    话一说出来方满仓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也有了笑:“说什么指点,你的点心做得不错,拟好了告诉我就行了,要真有什么要帮忙的你再跟我说。”

    见自己的话有了效用,姚海棠也挺高兴,人情世故总要一点点明白,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不强悍起来怎么能行:“好,先谢过方师傅。”

    “不用客气,南厨房里就我们俩上灶,当然要相互帮衬。”说完话方满仓挺高兴地走了。

    留下姚海棠一个人在那儿有些笑不出来了,做什么呢,这还是个事呢她答得好是因为脑子里点心确实有不少,但真到了大席上一般的点心肯定是不成的。美味可口在一边,精致漂亮也是必需的,而且还得有点让人惊艳的地方在。

    水晶蒸饺、时蔬春卷再加上南方的雪梨冻、蜜制浆果,或者再来一碟炸鲜花儿?想着就开始准备材料,但在这之前先得把明天的包子做出来。

    东朝有包子有馒头,只是包子种类很少,北方多以面食为主,这算是吃惯了不新鲜的。但姚海棠知道的包子各类多得很呀,不管是菜包、肉包、三鲜包还是什么馅儿的,总之一样包子百样味,总能尝出不同来。

    第二天早早起来先试做了一笼,配上粥吃下去方满仓也连说很好,等各院里的丫头小厮来取了,过了会儿竟然有杜敬璋屋里的人过来了:“公子说今天东厨房里做的早饭吃着有些腻,没吃两口就搁下了,听管事大人说南厨房的包子做得不错,我想着过来取几个给公子垫垫,不知道还有没有。”

    一般是要多做的,这时候当然还有,只是这些馅儿都不是杜敬璋最爱吃的,杜敬璋喜欢是没有一丝肉星的蔬菜馅儿,可剩下的除了三鲜包就是灌汤肉包,菜馅的本来就做得少。

    但是这时候现做也不行了,就剩下一团老面儿现在也发得过了,只得捡了几个包子,配了一碟酱菜、一碟现?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