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洪荒之蝠王本纪 > 洪荒之蝠王本纪第8部分阅读

洪荒之蝠王本纪第8部分阅读



    冉一夜第一次看到这两句话时,简直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他也籍此将帝俊定成了诗人哲学家的始祖。

    闲话暂时搁下。让我们再次将目光放在帝俊兄弟身上。这兄弟俩此时正站在紫宸山的脚下。望着云遮雾掩的紫宸山,帝俊压不住心中的喜悦,长啸了一声,一拉太一就投入到茫茫大雾之中,顷刻便抵达了半山腰上。这时,太一突然叫了一声,一个跟斗跌出了很远很远,之后便不见了踪影。这一情形完全出了帝俊的意料,于是他喊着太一的名字,飞身上前,欲看个明白,却不料一步踏出,周围的景色立变。只见滔滔毒水,不见边际,漫天恶雪,铺天盖地,哪里还有紫宸山的影子。

    帝俊愣了一下,接着便明白自己是落入了别人的算计之中,于是当即祭出洛书,并从泥宫中放出一道金光来。那金光直冲云霄,形成了数亩大的花盖,花盖上浮现出众多栩栩如生的兽纹,有鸟有兽,凡洪荒妖族无不囊括其中。之后,一只硕大无鹏的三足乌傲然现身于华盖之顶,张口喷出一大口太阳金火。这金火本身就具有克制天下万邪的奇效,于是刹那间便在帝俊身边开出了一方世界。之后沉声凝气,厉声喝问道:“是哪位道友在此,帝俊在此有礼了!”

    四周一片寂静。没有人回答,甚至没有一点回声。仿佛这片黑暗的空间能够吸收一切,屏蔽一切,就连声音和光线也例外。但帝俊能够清晰感觉到这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大阵,因为它少了一种浑然天成的道韵。

    于是他再度喝道:“请道友撤去此阵,现身一叙,否则帝俊不留情面了。”

    “嘿嘿,从一开始我就没想过让你留什么情面,如果你能破开此阵,老夫见你一面又何妨?”一个空洞阴森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挤压过来,给这个空间平添了几分寒意。

    帝俊明白此事不能轻易了结了,加之太一此刻也不知下落,于是心中一急,一连打出数道法诀,将洛书催展开来,几百亩方圆的毒水恶雪立即被卷入了洛书的空间。

    站在山顶上主持法阵的鲲鹏见状也一声万啸,顷刻间,玄冰、冥霜、阴露、幽雾,在玄元控水旗的调动下从天地八方云集而来,劈头盖脸地向帝俊兄弟打将过去。

    帝俊见形势骤然转恶,心中欲发焦急,于是狂捏法诀,头顶华盖上兽纹瞬间活转过来,一时间,亿万妖兽吼声四起,直接传至洪荒众生的耳中,天下妖兽同时心生感应,不约而同地面向天庭发出最强悍的咆哮。

    于是妖族众生的愿力直接加持在了帝俊的华盖之上,其威力即使圣人遇之也得避开三分,所以只见的,万丈金光从帝俊的头上发出,这片由毒水恶雪组成的大阵哗啦啦应声崩溃。但帝俊的这一击,也用尽了积蓄数万年的愿力,直接导致华盖上的诸多兽纹模糊了下去,甚至不见踪迹。此外帝俊这一次至少损失了数百年的法力,也不知得用多长时间才能补充起来。

    鲲鹏见势不妙,一头扎进虚空中隐了起来,他没有想到帝俊这么生猛。他开始有点后悔这一次冒失的行为了。

    但正当他准备拍拍灰尘溜之大吉时,突然耳边响起了一声钟声。

    这钟声幽扬、堂正、气势磅礴,如天地至尊莅临,似百亿雄师起征,众生闻之,无不心生崇敬之心,一音所至,天下尽为不二之臣。

    何况这是在鲲鹏没有丝毫的防备下响起,而且不偏不倚,正在他的左耳边上。于是乎,一向习惯于躲在暗处阴人的鲲鹏就这样糊里糊涂地眼前一黑,晕过去了。

    之后,只见金光一闪,太一现出身来,他一手拎着一只古朴的小钟,一手顺手提起鲲鹏,呵呵地笑了起来。

    “就你这样,还跑出来阴人,看我一会怎地拾掇你!呵呵……”他一边笑,一边又在鲲鹏的耳边摇了几下钟。对这个死胖子,太一多少还是有点放心不下。

    原来,太一手里的小钟大有来头,它是由盘古的开天斧柄所化,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混沌钟,是一件攻防一体,开天定鼎的好东东。而且太一虽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但生来就胆大心细,决算无遗,所以当他不小心触到玄元控水阵的机关,并与帝俊失去联系时,并没有丝毫惊惶失措,他觉得此事大有蹊跷,于是直接遁入混沌钟内,并将它缩成一粒微尘,在玄元控水阵中四处游荡,一探究竟。结果就在帝俊破掉此阵的那一刻,他发现了鲲鹏。于是便尾随而去演出了以上的一幕好戏。

    这时,帝俊也发现了这边的异状,于是一步跨进了虚空之中,焦灼地看着太一问道:“弟弟,你没事吧。”

    “没事啊,我这不好好的吗?”太一笑嘻嘻地将手中的胖了扔了过来。帝俊见那人是与他们兄弟俩同在紫霄宫听道的鲲鹏,不禁一楞,他没想到这人竟栽到了太一的手里,于是便问道:“你是怎么逮住他的,这可是鲲鹏啊,正面交手我也并不见得能占到多少便宜。”

    “呵呵,我也认得这个死胖子,”太一又笑道,“我只是想让他听听钟声,清醒一下,告诉他阴人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没想到他就晕过去了。”

    “呵呵……”帝俊也拊掌大笑了起来。

    第一卷 洪荒行 第二十五章 天庭门前

    更新时间:2011-10-13

    接过太一扔来的鲲鹏后,帝俊随手在那个家伙的元神上设了几道强大的禁制,他可不想让鲲鹏有任何暴起伤人的机会。但对于如何处理这个死胖子,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因为无论如何,这胖子也是妖族的一员,虽然妖族历来奉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而且强妖猎食弱妖在洪荒中是一件极为寻常的事。但帝俊身为妖族最高领袖,他所考虑的是整个妖族的大势,而非个人恩怨得失。

    当然,如果能够收服鲲鹏是上上之选,帝俊知道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收服此獠,都对妖族有极大的意义,尤其是在天庭初立,各方面都在用人的时候。再者,他非常清楚,此时天庭已成了洪荒的焦点,各方面的势力都在虎视眈眈,尤其是巫族,更不可能善罢甘休的,而鲲鹏的实力在妖族之中,是绝对屈指可数的,如果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说不定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可是,这胖子虽然在平日里胆小慎微,但骨子里却有一种桀骜不驯的傲气,用怎样的方法来收服他的确是一个问题。

    “打他!”太一在旁边出主意说,“打到他服!”

    “问题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好帮手,而不是一个跟班。”帝俊说,“我们必须使他从心底折服,并成为天庭的一大助力。”

    “那就不理他呗,让我将他扔进混沌钟的空间里,并将空间内的时间调至刹那千年,困上他几百万年,并且每天给他敲敲钟,让他听听音乐,直到他自动求绕为止。”太一仿佛漫不经心地又拿出了一个主意。

    帝俊眼睛一亮,他怎么就想不到太一居然能说出这样的一个绝妙好法。于是,鲲鹏的恶梦就开始了,几天之后,糊里糊涂地在混沌钟空间里困了上千万年的鲲鹏,终于心神崩溃,乖乖地交出了自己的一缕元神,向帝俊兄弟递上了降书,并以心魔发誓,说了一大串誓死追随帝俊兄弟之类的无比肉麻的话。

    而帝俊此时呢,却义正辞严地拒绝了鲲鹏的乞求,他说自己兄弟何德何能,绝不敢让鲲鹏这样伟大的妖物效忠的。而鲲鹏则痛哭流涕,再三陈情,帝俊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他的请求。

    他说:“鲲鹏兄,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天庭建成妖族的乐园。”然后,他与鲲鹏歃血盟誓,并面向洪荒宣布:“今天,我帝俊以万妖之主的名义,立鲲鹏为万妖之师,妖族大统领,直统妖族水师,自成一军。”

    原以为从此以后必会命运悲惨,自由全失,甚至会沦为坐骑的鲲鹏,闻言大喜,立马双膝跪地,再次向帝俊呈上了誓死效忠之类的已让帝俊兄弟早就听得耳中生茧的话,之后便欣欣然参于到天庭的建设筹划工作中去了。不过,这段惨痛的经历,却令这个巨无霸永远无法忘记,以致于许多年后他还是一听见“钟”字,就心有余悸,头疼欲裂。

    当然,以上的这段文字不见于任何经传。据《天庭史略》记载:天庭元年,帝与皇于紫宸逢妖师,相谈甚欢,因心系妖族众生,帝执师之手曰:“至此日起,吾为妖帝,汝为妖师,共为同谋,生生世世,永不相背。”

    鲲鹏从此在名义上就成了与帝俊兄弟比肩的另一妖族巨头。

    与天庭相比,此时的洪荒更不平静。不周山巅,天庭之门依旧紧锁着,门上道纹密布,任凭群巫想尽办法也没有任何开启的迹象。谁也不知道帝俊兄弟是如何率先进入天庭的,但可以肯定是,妖族一定找到了其他通往天庭的秘道。所以,巫族若不抓紧时间,便会在天庭大争中优势全无,甚至连毛都捞不上一根。那可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啊,谁也不知其中将会出现怎样的机缘。神农氏虽说不很喜欢争斗,但在这件关系到巫族的整体利益的大事前,他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立场,全力投入谋划工作。

    这时,除了冥河,洪荒中的其余大能几乎全赶来了。首先来的是后土娘娘,她挥挥手,让一众神巫退到身后,站在天庭门前,仔细地研究了半晌,然后将神农氏唤了过来。

    她说:“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钥匙,否则就得用秘法重现盘古真身,以开天之力,一击奏效。”

    “钥匙?”神农氏闻言,不禁想到了那个鸟模鼠样的混沌原兽,想到了那枚令牌状的玉质石碑。然而,在天庭之门现身之前,它们便不知消失到何处去了。想到这里,他的老脸不禁又有点发红。毕竟,一个堂堂的巫王居然吃了这样的一个瘪,的确令他一时难以接受。

    接着到来的是以元始为首的三清,他们与后土见了一礼,然后也站在天庭门前看了一会,便寻了块清静的地方坐了下来,旁若无人地开始闭目修行。没有谁知道他们下一步将会干什么,也没有谁敢对他们有任何不恭。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在这一刻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第三拨到来的是镇元子,与之同来的还有一大帮散修,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形貌各异,千奇百怪。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大罗金仙以上的神通,在洪荒中算得上一方霸主,是一些名字能叫得响的角色。这伙杂牌军一到,不周山巅顿时热闹了起来。他们有的吵嚷,有的争执,有的气焰嚣张,有的四处抢掠,大有将不周山当作自家的后花园之势。后土见状,不由冷哼了一声。一应散修闻之,无不如遭雷击,心神大震,修为稍弱的差点吐出血来。他们这才仿佛明白了这是谁的地盘,于是一个个闭住了嘴巴,并寻机找了些偏僻的地方躲了起来。好不容易来到了这里,他们可不想错过发财的机会。

    只有镇元子是个例外,他一到来,便与后土、神农、三清一一见礼,之后又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金盘,上面一溜摆着六颗婴儿状的水果。然后朗声道:“这是贫道自家产的一点灵果,名为人参果,又名草还丹,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一成熟,所得灵果也恰为三十,勉强算得上一点好东西。贫道此次前来,没有拿出手的礼物可带,便打了几个果子想给诸位道友尝个新鲜,万忘不要见弃。”

    镇元子的语言工巧,却不卑不亢,诸位大能听了不禁心生欢喜,加之又同是紫霄宫听道之人,于是不约而同地心生结交之意,所以尽都揖首告了个诺,各自上前取了一颗果子过来。

    当那人参果一入手后,他们便感到了此物的不凡之处,就连一向尊严板板的三清也眉心一舒,露出了愉悦的神情。所以,这几位在洪荒中数得上的人物也不再去管四处投来的各种目光,一个个喜滋滋地吃了起来。这情景,使得在场的群巫和散修眼珠子都要掉了出来,如果冉一夜在场,肯定会浮想联翩,甚至联想到自己第一次听到老师放屁时脸上露出的那种有点不解,有点错愕,还有点……的神情。

    人参果一入腹内,三清便觉得一股灵气直冲灵台,全身升起了一种暧洋洋的感觉,如是一连九转,直沁心肺。他们甚至感到自己对道的理解突然又有了长进。这一发现,使得三清从心底对镇元子的好感更多了一层,于是又一齐向镇元子点头致谢。镇元子也忙不迭地还了礼,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这几颗果子与三清结了怎样的善缘,以致于在后来的一系列大劫中,三清不止一次为他挡住了灭顶之灾,使他得到保全。

    巫族不修元神,所以后土和神农并没有三清那样的收获,但人参果味道绝佳,也引起了他们由衷的赞叹。

    最后到来的是伏羲和女娲兄妹,这俩兄妹本来离不周山最近,起程也较早,只是女娲虽生性贪玩,一路上不管见到什么新奇的东东也要研究一番,所以反而落在了后面。

    女娲一到场,便瞧见了镇元子手中剩下的那枚人参果,于是尖叫了一声,扑了过去,将那枚果子抢到了手中:“你这老头,从哪儿拐来的小孩呀,啊,多可爱的宝宝,小鼻子小眼的,你告诉我,那老头没有欺负你吧,如果有,姐姐这就去扯了他的胡须。”

    看着女娲那小样儿,镇元子有点哭笑不得,于是连连解释道:“女娲道友误会了,这是贫道自家产的人参果,根本不是什么小孩。”

    女娲闻言定睛一看,方看才出了异样来,但这下子,她更将人参果抓得紧了,第一次见如此好玩的东东,不研究个透彻她会睡不着觉的。

    一旁的伏羲见状大窘,他一边向镇元子拱手道歉,一边向女娲喝道:“别闹,你以为你还是个小孩,还不快将人参果还给镇元子道长。”

    “不给,就是不给!”女娲白了哥哥一眼,然后将人参果藏在了身后,嘴里气鼓鼓的仿佛在场的人都欠了她二两银子。

    “伏羲道友且慢,那颗人参果就归女娲道友吧,我来的时候本就给令兄妹准备着了。”镇元子看见伏羲就要出手从女娲手中夺取人参果,于是一边出言阻止,一边忙不迭地从袖中又取出了两颗人参果来。

    第一卷 洪荒行 第二十六章 插曲

    更新时间:2011-10-13

    女娲的到来,给不周山平添了几分情趣。这少女天生就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使人一见,便会心生亲近之感。加之她天真无邪,性格爽朗,给在场的大能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心境,所以天庭门前,沉闷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就连神农氏也乐哈哈地看着她,仿佛浑然忘了她也是妖族中的一员。

    就这样,大伙儿任由女娲折腾着,这女孩仿佛对什么都兴趣盎然,她从老子的扁拐研究到神农的葫芦,从后土的头饰考查到元始的如意,十足的一个好奇宝宝,直到她再也研究不出新意,并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地方的时候,不周山巅方重归平静。

    “女娲不知天高地厚,让诸位道友见笑了。”伏羲拱拱手,向三清等告了个罪。

    “无妨,无妨。”诸位大能无不含笑应答。

    之后,神农氏这才仿佛想起了什么,于是向伏羲拱手问道:“道兄请了,神农有一言相询,还望能得到确切的答案。”

    “何事?巫王但问无妨。”伏羲愣了一下。

    “我想妖帝宣布独占天庭之事,道兄已经知道了吧?”

    “这事天下皆知,伏羲当然知道,只不知巫王此问有何用意。”

    “无他,我只是想知道,妖帝是从何处抵达天庭的?要知道天庭之门就在我们面前,而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办法开启。”

    “我想应该就在东方。”伏羲想了一想,然后说,“这段日子没有听到过妖帝离开过扶桑,所以如果天庭还有入口,那一定就在东方。再说,我虽与妖帝神交已久,但往来甚少,此事只能作此推测。”

    神农氏闻言,低头沉吟了一下,然后转身面向后土,突然双膝跪地。

    “神农有请娘娘为巫族谋划,望娘娘慈悲!”

    “唉!”后土发出了一声叹息,然后双手扶起神农道,“巫王请起,这本就应当是后土之事。”

    言毕,她又向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