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名门艳女 > 名门艳女第38部分阅读

名门艳女第38部分阅读

球一样,专心认了真都打不中。

    无意去打几枪,人家还认为你是老内行,枪枪都要中。

    军训是入学新生的第一课,具说今年是第一次。

    说过去没有过,要不是上半年那一伙人闹架。

    全国学校不会搞这个台子,也不会这么让人不放心。

    别的学生在叫苦连天的时候,我却不以为然。

    觉得军训并不苦,吃得好,穿得也周吴郑王。

    而且听军人们讲起军营故事,还特别过瘾。

    热爱祖国的话题,是许多新生最爱争论的。

    有的认为是军人把大学生当成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

    有的认为是过去只顾了考学,忘了对国家的认识,有的认为热爱祖国是大套话。

    第一卷  346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正文]346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

    话说我离开边城进九江大学后。

    阿爸、汉今都对阿妈大发雷霆。

    说明明知道我在耍把戏,却要去给钱,简直是老得不懂事。

    还说我的行为,一家人早就该察觉。

    这回可好,又让我骗走了一千多,对那天说不给钱的事。

    反复强调了好久,没钱,说我跑哪儿都跑不动。

    全家人要好好教育我一下,让我不要在外鬼混。

    跳啥狗屁舞,没听说过这样能进大学的,种庄稼的都比我强。

    可阿妈说:“相信老三肯定在成都读书,一千元钱不要你们管,我自己喂猪卖来还,就算她骗了我,也心甘情愿。”

    汉今叹气解释说:“她不可能进大学,就算是真去读书了,也是不正规,户口是农民户口,迁不走,转不了,工作没有,跟我当初的农校有什么两样?”

    阿爸气愤极了:“骗了我八千五,骗了你一千,一共九千五,那天再看到她,打死她。”

    阿妈坚决不相信,走开不想听。

    她认为我不可能说假话,认为这是她从我眼神里看出来的诚实。

    原来,胡清泉给了我钱,阿妈又将钱还给胡清泉。

    等于我的钱是阿妈给的,是她在全村一元两元借出来给的。

    ……

    过了整整一个月时间,都不见我来信。

    阿妈才开始有点怀疑,阿爸更是认真起来。

    时不时对着阿妈发脾气,可是又没过几天,我的信就到了。

    信封上明摆着“九江大学”几个字。

    阿爸拆开一看,内容很简单,希望家里人相信我是一名真正的大学生。

    信中还谈了感谢胡清泉的不少话,阿爸耐不住气。

    上街来找汉晨问情况:“老三去成都读书,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汉晨漫不经心地说:“您自己去想吧!我反正认为她是真的。”

    阿爸重新摊开信,看了一遍。

    “她写信说的是因军训误了写信时间,军训完了刚回学校就给我们写信来,害怕家里人对她说三道四。这一年她已经被折腾怕了,被骂怕了,被欺骗怕了。惟一的愿望,就是希求大家信任她,还说这一年劳苦至少让她少活五年,大喜大悲的事她不想再见到,只想专心读书,三年专科不容易,在经济上也渴望有所支持。”

    阿爸还是怀疑事情不应该这么简单,说:“等茶场冬休了,我要去成都看,到底是怎样。”

    ……

    二区茶场在汉今的经营下,稳步上升。

    而红村茶场的处境开始下滑,阿爸不愿面对这种局面。

    千方百计想将茶场的颓势改变过来,无奈工人因人心不齐,整个秋季茶叶的产量跌到几年来的最低点。

    这天,阿爸不得不召开员工大会。

    “你们明年就要下场,但是大家现在还是厂里的职工,应该加紧为下一届工人留下一个好结局。虽然今年分不到工钱,但是,只要你们带好头,我相信,最多明年一年的时间,就会付清。如果大家不认真干,下一届工人就不会干好,到时,不但你们领不到工钱,连他们也不会有多少收入。”

    一个女工大声说:“把你的存款取出来补给我们就行了,何必讲大话来哄人。”

    其他工人也跟着唱和,要阿爸当年就付钱。

    这些工人想的是,反正都干不了两月,就将不再是茶场的职工,开罪阿爸也无所谓。

    再说,这二年间的老板头头们,哪个没有私自存点钱。

    既然要下场,就得逼着要。

    第一卷  347来年做老母叶砖茶

    [正文]347来年做老母叶砖茶

    ------------

    在台子上的阿爸把脸一丧,吼道:“钱我没有,老命有一条,存款?什么是存款?我姓汉的何时有一张私人存款?要不要去法院告我贪污?嗯?”

    有几个胆大的工人说:“不付钱,就要告你。”

    阿爸提起笔,在本子上记下这几个闹得最凶的工人名字。

    心想:“你们跟老子斗,将来付钱的时候,你们就排在最后。我就不信你们敢来拆我的房子,赶我的肥猪。我怕个屁,老子一清二白。”

    又一名老女工说:“从今天开始,汉老板你就别想让我们采茶,不付钱,有你好看的。”

    阿爸嘲笑起来说:“几年前,你们在干什么,五十元钱一张的票子一年都挣不到,老子接过茶场,让你们尝了甜头就啥都忘了?谁帮你们家里购置了电视机?谁帮你们修了房子?忘恩负义!惹火了一分钱不付,又怎样?有本事就去告,老子不怕,今天大家听好,愿走的,自己走,我不阻拦,到我这儿来签个自愿离场的名字,我也不想误了大家回家搞秋冬生产的时间,工钱年底再说,现在我绝对付不起钱。”

    阿爸是在骂话的同时,想到了合同。

    因为用工合同上有一条是:“职工在合同期内自动离场,将不享有当年的任何工资,茶场有权提出相应的处罚。”

    阿爸刚讲完,觉得该更加明了一点,便接着说:“秋茶的收入也不高,算起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如果大家不愿做,我就不打算收秋茶,让它留在茶树上,来年做老母叶砖茶。”

    这时,几个闹得最凶的工人赌在气头上。

    不知道正中了阿爸的下怀,纷纷走上台子写字。

    “&215;&215;&215;自愿提前离场搞农业”。

    其他工人也糊里糊涂地跟着签字,有五分之四的人签好字,就收拾起自己的东西离开了茶场。

    最后只剩下与阿爸贴得近的六名工人没签名字。

    坐在板凳上,呆看着阿爸的一举一动。

    等签好字的工人全部走了后,阿爸问:“你们,为什么不走?”

    一名小龄女工说:“我家有做庄稼活的劳动力,回家还是耍,不如留在茶场做点事。”

    另一名技术工说:“都走了,你咋办?总不可能你自己守茶场吧!一起干了几年,多少还是要讲点人情。”

    村长的女儿却说:“不推你的掉台子,要认真在茶场干下去。”

    阿爸点头不已:“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如果你们几个人真心要留在茶场,改天回家写个申请,我保证再让你们连续留在茶场上班。”

    村长的女儿问:“你不是已经招满了工人吗?留下我们六个人会不会激起红村人的怀疑。”

    “不会,你们留下来在我这儿挣不到钱,我可派你们去汉今的茶场上班,并且凭你们的采技和制技,可以解决汉今的一些困难。”

    几名工人顿时眉开眼笑起来,从这一天起,阿爸不得不停止了生产。

    六名工人中,除一名管伙食和喂猪的老大姐天天留在茶场料理卫生厂务外。

    其他五名工人轮流守厂房和茶园。

    茶场员工集体离场的消息,一时间在红村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议论的热点。

    多数人家都认为这回要整倒阿爸,尤其是汉国这样的人。

    更加暗中传谣诋毁阿爸的所作所为,生怕阿爸倒不下一样。

    见人就说:“我早就劝他不能严压工人,他却不听,这下好了,把茶场的钱拿去帮他的大娃承包茶场,又拿钱给他的三女出门去鬼混,这回他才晓得工人的厉害了。”

    第一卷  348不希望家里有闲人

    [正文]348不希望家里有闲人

    ------------

    很多人都把分不到钱,归于阿爸自己家里用光了钱。

    忘了他们自家修房和红村的电力设施。

    就是想到这些,也认为是村干部们在银行贷款来办村里的事,与阿爸丝毫无关。

    当然,大家更忽略了工人们已经被阿爸拴住了小脚脚。

    十多天来,阿爸心中一直没表态,呆在家里坐厌了就上街去找熟人吹牛,或看望汉收的学习生活。

    他要等到十一月三十日这天,所有用工合同终止时,才正式向工人宣布,下课的到底是谁。

    一种无声的计划,让阿爸好像在一夜之间年轻了许多。

    当汉今在茶场得知这些消息后,也在暗自庆幸阿爸的英明。

    专门回来请阿爸去茶场走耍,去汉今的茶园阿。

    爸不无感触地说:“这才是属于自我经营的茶场,谁也过问不了。红村茶场的经营权,还有一半被大队卡着,根本就放不开手脚,说话轻了没人听,说话重了又有人闹情绪,出了点小事又有村干部都来过问,真不是滋味,一分钱没贪污,却老是认为我用了好多钱。”

    汉今抓来一把茶问阿爸:“过去每二十五斤鲜叶就制一锅茶,在上灰的时候又不降低火温。你看看,我这茶叶是按每锅四十斤鲜叶制的,上灰的程度行不?”

    阿爸细看了一阵子后说:“你这制法可是可以,卖干茶瞒得了人,如果要开汤来辨好坏就不行了,红梗和暴眼在开水中一眼就能看见,当绿茶卖不行,当素丕茶可以,没有高火味的茶叶,就没有板栗香,懂吗?”

    “如果按你的方法来制茶,产量不高,鲜叶多了制不赢,我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阿爸突然说:“不如这样,你将今年的总收入拿去杭州买几台新机器,明年新老机器一起上马,一定能赢得鲜叶的堆积时间。”

    “不行,我想今年最少要还一万元钱给农业局,现在工人的开支占了收入的近半个指数,这儿是月月关钱,不能急于去买新机器。”

    “有了新的设备,产量质量都提高了,还怕还不起吗?春茶一来,就抓住名茶不放手。明年王贤虎他们还要进边城来收茶叶,我叫他多住些时间,等你这儿开场了再收一些茶,他出的价相当高,不会出错。明年我把老五教会制名茶,然后交给你带他,我不希望家里有闲人。”

    汉今反问:“为什么?他在家帮妈做事很好嘛!”

    阿爸摇头不止:“我有一种预感,红村茶场我顶不了多久,我想乘机会还没完全过去,将你五兄妹全部送出红村,那地方不应该是你们生活的地方。把老五交给你,将来长大,就在这村外帮他找一位独女的人家当上门女婿,红村有我和你妈留着就行了。”

    汉今明白了阿爸的意思后说:“好吧!我争取这么做好,都出来干事情管他村里说啥。”

    汉今领着阿爸在茶园里四处走走看看。

    一些采茶工称阿爸为总老板,惹得阿爸心里难受。

    便问汉今:“老三的将来你有何安排?”

    阿爸走出厂房,观看了一阵子被整理好的一片片茶园。

    回头对汉今说:“你应该听我的,由于你没遇上早春时期的茶叶,所以不知道到哪一时期的出茶率高得惊人,三台老式杀青机根本就无法完成任务,万一哪台机器出了毛病,咋办?鲜叶采回来过上两夜就完了,制的干茶老是浑汤,这一点你应该知道。”

    汉今想了想问:“农业局的钱不还了吗?如果全部放到明年还,会不会增加明年的负担呢?”

    第一卷  349你来说这些话等于放屁

    [正文]349你来说这些话等于放屁

    ------------

    “只要她安心下来,不东跑西跑,我就想办法在另外的地方帮她承包一个茶场来让她管,一家人都吃茶叶这碗饭。”

    阿爸帮一工人边采茶边说:“恐怕她不听你的安排,她从小就是喜欢自成一派,又不合群。我是这样想的,只要她一回来,就帮她在坝区找一个人家,过一年把,她就有家的感觉了,先把她拴在边城,然后再帮她出些事业的主意。老四读高中考大学的事,我完全失去了信心,考中师都考不上就不要说考大学,等他三年毕业后,去承包一个茶场来让他干才是不错的,老四听话,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糊涂。”

    离开汉今,阿爸到了汉晨家。

    小住了几天,准备回红村正式终止用工合同。

    刚走过北门大桥,就碰见了老同学刘政昌。

    两人寒暄了几句话后,刘政昌问:“你是不是有个女儿在九大读书?”

    阿爸迟疑了一下,走到街边蹲下来说:“是的。”

    刘政昌做作有点过逾,说:“哎呀!你还不赶快把她喊回来,在九大呆着白费钱财!”

    阿爸大吃一惊:“白费钱财?”

    “我有个四儿刘小鹏十月二十六号去九大读过几天书,前天他回来说不愿读了,说明年开始,国家不再包分配,学校又不补贴。他说他读的那个年级就有一名叫汉艳的学生是边城人,我一猜想肯定是你女儿,边城姓汉的少,过去你又说过,有五个子女在读书。”

    阿爸不理解:“你儿子?是怎么进九大的?交多少钱?”

    “考的嘛,四百三,专科,马列专业,交了三千多。”

    “不可能吧!我老三才交八百多,该不会她又在别的地方借了钱去?”

    刘政昌拉过阿爸的手说:“现在挣钱不容易,好多学校都为了整钱,什么政策,居然不包分配,那这书读来有何用?还不如早点回来顶我的班。”

    听了这话,阿爸反而确定了我是在九大读书。

    但对那种不包分配的做法,却气上加气。

    刘政昌又说:“把你女儿喊回来好点,白费时间不说,供不起!我儿子就懂世,自己不愿读。”

    阿爸心想:“只要不拿钱,看她能混多久。”

    回到家里,阿爸首先对阿妈发话:“从今以后,不许你寄钱给老三,已经搞清楚了她的情况,原来硬是真的骗我们,是不包分配的。”

    阿妈放下手中的针线活问:“你又没去成都,搞清楚啥?”

    阿爸不耐烦地说:“我的同学已经把老三的情况全部告诉我了,他的儿子就在九大读了几天书回来的,说是同老三在一个年级。不晓得她还在哪儿骗了几千元钱来交学费,三千多元钱啊!急死我了。”

    “本来我已经身无分文,要寄钱也没办法,你来说这些话等于放屁。”

    就这样,刘政昌及其儿子的瞎话,害得我在母亲的眼中也渐渐失去了信任。

    正当我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汉晨身上的时候。

    又接到汉晨寄来的坏消息,说是胡清泉在岷山的工程卡了壳。

    已经被省上的机关,清除出了岷山市。

    理由是无证施工,要巨额罚款。

    幸好被一些官场上的朋友帮着解围,算是扯掉了。

    现在胡清泉呆在气象局吃老本,无事可做,支援的事就只有用心情来表达。

    第一卷  350就像是上刑场一样

    [正文]350就像是上刑场一样

    ------------

    我看完信,对一切都反感得无法控制。

    一连饿了两天,宿舍里的其他六位同学,还以为我在害毛病。

    吃不下饭,在该吃饭的时间里吆喝一声算了事。

    直到第四天,我不得不将自行车骑到会府市场低价卖了。

    换回一点生活费,才算吃了一顿好饭。

    为了不让人知道底细如何,我很少与宿舍里的同学来往。

    有时连话都不搭一句,其他同学也没介意。

    以为我是过于内向的人,不说话和不想说话就不勉强。

    在我的眼里,这几名大学生不值得一提。

    平时的学习问题,都难不住我。

    最让我头痛的,就是外语课。

    一旦遇上了外文课时间,就像是上刑场一样。

    叽叽咕咕闹了半天,还是搞不明白外文教授的嘴巴在变什么鸟叫。

    有同学就给我出主意:到了过级考试时,请外语好的同学小帮一忙就过关。

    我本人自然不知道这个忙的帮法是怎样,但认为学编导的学生,被强制学外语。

    有点中国人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就像卖鸡肉的人非要去养几只鸭来看游水一样。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