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列强路 > 列强路第41部分阅读

列强路第41部分阅读

月只有一斗米,二千文大钱,这种白锡钱三文当一文都用不出去,再这样下去,家中非饿死人不可。”。“唉,谁要我们不是满人呢,那些满人什么事都不做,过的日子比我们还好。”。“就是,那此满人一来,我们的粮饷就下降了,当初这些人怎么没有………,……”“嘘,这话不能乱说。…”“要说,还是汉军境内好,听说普通工人只好做得好,一个月可以拿十块银元。…”“十块银元,我一个月只需要三块就好了,有三块银元就可以天天吃大米饭。…”“要不,我们也去南边罢了。”。“住口,胡说八道什么,你们不要脑袋了?。”一个严厉的声音响起,清军稍作沉默,其中一人道:“大哥,我们刚才只是开个玩笑。”“对,大哥,我们只是开个玩笑……”其余人也跟着道。“快看,江面上是什么?…”一名清军突然大声叫起来。其余人连忙转头看去,顿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突然之间,江面上一下子涌现无数船只,每艘船上全是密密麻麻身穿绿色军装的汉军。(未完待续。)。。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零三节 被吓到了

    “大哥,要不要回去报信?”一名清浑愣愣的问道。

    一声,小头目在问话的清军后脑勺拍了一下:“报什么信,汉军打过来了,报信有用吗,咱们投降。”

    “投降?”其余九人都不敢相信的望向小头目,没想到一向表现的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大哥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那名小头目露出一丝尴尬,道:“我这是为兄弟们着想,难道你们还愿意过一个月只有一斗米,二千白锡钱的日子?”

    众人顿时一齐摇头:“当然不愿。”

    “那还不投降?”

    众人这才恍然大怪,将刀兵丢下,面对江面,高举着双手。

    “好多船,爹娘,我们能过江了。”草丛中一名十余岁的男孩跳了起来。

    其余人吓了一大跳,连忙向刚才巡逻的那队清兵望去,看到清兵放下兵器,对着江面举起了双手,这才松了一口气。

    男孩父亲,一名三十余岁左右男子摸了一下男孩的头,道:“傻孩子,我们不用过江了,汉军打来了,我们这里也很快会成为汉军的治下,以后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过起来。”

    到不用过江,这名男孩顿时有点失望,不过很快又高兴起来,他可以继续和大丫、二狗他们玩了。

    江北码头,一支汉军连队刚刚登上码头,就发现码头上跪着数百清军,倒是让他们又惊又喜,这些码头守军正是上次汉军将满人老弱运过来时守码头同一批人,自从数万满人老弱来到扬州后,为了供养这批满人,他们薪饷降低了不少,以至这次看到汉军过来,他们干脆逃也不逃,直接投降。

    汉军这次调集了上千艘船只,趁着起霎时会面渡江,本以为上岸至少会与清军发生一场战斗,没想到哗啦啦清军就直接投降了。

    亮功踏上了江北码头的土地,他的上岸,说明汉军渡江已经完成大半。

    “给殿下发报,就说我算顺利渡江,没有发生战斗。”

    军的电报员把无线电台搬入一座空屋中,一番忙碌后,“滴滴答答。”的声音响起,王亮功的话转换成电波传送了出去。

    汉王府勤政殿,王韶正在着急的等待消息,这次渡江作战汉军准备充足,双方水军实力更是相差悬殊,按理绝无问题,只是没有得到确切消息时,总有一点难安的感觉。

    脚步声响起,傅善祥出现在门口,她的脸上罩着一层寒霜,语气冰冷的道:“殿下,收到前方电报。”

    王韶对傅善祥的表情却没有注意:“快给我看。”

    善祥将电报递过。

    王韶接过一看,心中一块大石顿时放下,这才注意到傅善祥脸色有点不正常,心中一转,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道:“怎么,在生孤王的气?”

    “回殿下,你是王爷,妾身不过是一个小女子,哪敢生殿下的气?”

    “呵呵,是不敢,那说明还是生孤王的气了,说出来,孤王要怎么补救你才不生气?”

    傅善祥气得扭过身去,这种事她一个女孩子怎么能说出口,分明是汉王没有把自己姐妹放在心上,想到此,眼泪不由吧嗒吧嗒掉下。

    只是正当她伤心时,身体突然一僵,原来她的纤腰已被王韶揽住。

    “王爷,不要。”傅善祥的声音轻如蚊子的道。

    王韶当然不会将傅善祥口中所说的不要当真,他索性将手臂揽的更紧,感受到傅善祥纤腰传来的惊人弹性,忍不住想道:“没想到这个丫头腰肢如此有力。”

    傅善祥身上穿的正是绿色的军服,这种军服穿在傅善祥身上,恰好将她丰胸细腰的身材展现得淋漓尽致,即刚烈尖不失妩媚,看得王韶一阵口干舌燥,若不是现在是白天,又是在勤政殿,随时会有人进来,他恨不得将傅善祥就地正法。

    轻轻擦去傅善祥脸上的眼泪,王韶几乎咬着傅善祥的耳朵道:“傻丫头,你放心,孤很快就会让你们姐妹进宫。”

    王韶的动作,让傅善祥忍不住发出一声呻吟,只是得到承诺,她的心却放了下来,为怕自己会被看轻,连忙挣脱王韶的怀抱,离王韶数步远才道:“王爷,你说话算数。”

    “当然。”王韶回道。

    傅氏姐妹掌握了汉军太多机密,就凭这一点他也不会放傅氏姐妹出宫,任由她们嫁人,何况他自己早就对傅氏姐妹有意,之所以迟迟没有采摘这对姐妹花,无非是担心引起陆琼和叶蔡两人不满,如今既然多了一个郁紫衣,等于为傅氏姐妹入宫铺平了道路。

    “好,那我们姐妹都等着。”说完,傅善祥仿佛生怕王韶作出什么举动,急匆匆如同逃一般走出勤政殿,只是原本脸上的寒霜变成了红云。

    扬州府衙,这里已经变成钦差行辕所在,和春已经入驻杨州城半个月,这半个月来,和春却没有过一天顺心的日子,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他授命组建江北大营,从京城抽调的兵力不过五千人,五千人自然组不成江北大营,只是他见到那些本地兵样子后马上就放弃,这些兵丁全无一丝精气神,穿得象叫花子,完全是一幅混吃等死的样子,这样的士兵上了战场除了冲乱自己阵地外,根本没有丝毫作用。

    本地兵丁不行,那就只有再从民间募兵,募兵需要钱粮,和春本以为扬州的富裕,即使没有上百万两银子也会差不多,哪知查了一下府库才发现,诺大扬州,存银只有区区二十万两,粮数万余石。

    二十万两银子若是放在其它府县,肯定会让官员欣喜若狂,可这是扬州,两淮盐商聚集地,天下财富占三分的扬州,怎么可能只有区区二十万两银子。

    和春不由怀疑是不是知府世棍故意作梗,或者干脆被他贪污了,大量公款,查了一下帐和春才彻底死心,原来扬州大量赋税都填了满人铁杆庄稼这个无底洞。

    汉军将四万多满人老弱妇孺驱逐到扬州,扬州只有会盘接受,这四万多人不劳动,又没有丝毫财产,完全靠扬州府供养,作为大清根基,满人不能过得太寒酸,绿营兵加起来每个月都有二两银子,满人每月发二两五钱不为过吧,四万多人,每个月这笔开支就要达十一万多两,一年就是一百三十多万两,加上奉年过节还要赏赐,在这四万多人身上,一年要花掉一百五十余万两。

    这冻一大窟窿,扬州即使再富也难予堵上,不得不削减绿营兵军饷,又增加民间捏刮,搞得军中怨声载道,一下子垮了下来,成为和春看到的样子,而且更是使得百姓不断逃亡。

    二十万两银子如果全部提出来也能做不少事,只是府库却让世棍护住,坚决不让和春会部提走,只给和春五万两银子。世棍的理由很充分,四万多满人老弱,一个月要开销十一万多两子,另外还剩不到四万两银子要供整个衙门运转,扬州府总不能停了吧,至于下个月怎么办,到了下个月再想办法解决。

    世棍是满人,无论如何也要维护八旗的利益,和春同样是满人,他也不能看着数万满人老弱饿死,只得同意世媲的安排。

    五万两白银,不足他辖下军队三月之用,更不要说募兵,好在和春舍下老脸,对城中富户一番威胁利诱,又有数万银子入帐,如今半个月时间过去,总算招了五千人的军队,正在日夜训练。

    可是就算这五千人训练出来,会军加起来也才一万人,离江北大营组建目标还差得远。

    为之,和春不得不绞尽脑汁,整天想着如何搜刮更多的钱粮供募兵使用。

    “驾!”

    一匹快马直奔钦差行辕大门,直到大门口快马才人立而起,马刚停稳,马上骑士已是一个翻身跳下马背,向里面跑去,边跑边喊:“紧急军情,紧急军情,短毛贼已经大举过江了。”

    一声,和春手中的茶杯掉到地上摔碎,顾不得碎了的茶杯,和春从位置上站起,从里面抢出,一把抓住报信骑士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回……回钦差大人,短……短毛大举过江了。”

    春放下报信骑士,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他嘴里哆嗦的道:“短毛贼,短毛贼怎么在这个时候过江?”

    和春只觉得自己十分命苦,在直隶时,二万多大军被长毛一举突破,若他不是满人,又得到僧格林沁遮掩,恐怕早被皇帝一纸诏书解职。如今来到江北不到半个月,短毛贼既然就打了过来,自己手头才一万兵力,其中五千还是丙刚募集而来,如何能抵抗短毛贼进攻,难道自己又要败一次。

    “钦差大人,现在该如何是好?”跟在和春身边的几名文官也是六神无主。

    “如何是好,对了,过江的短毛贼有多少人?”和春问道,心中又涌起一丝希望。

    “回钦差大人,短毛贼过河的船只铺天盖地,估计不下十万人。”

    “十万人。”和春顿时被这个数字吓倒。

    昨天月票最接近时只相差一票,只是一个晚上过去,月票一下子拉开了近三十票的差距。

    离本月结束只剩三十多个小时,老开单章大家也烦了,今天就不开单章,不管月票形势如何,今天依然三更,恩,支持《列强路》的兄弟姐妹们,大家都查看一下自己手中还没有月票,如果手中还有,请大家将月票投给《列强路》,《列强路》能不能重去,完全掌握在大家这么轻轻一投当中!(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138百~万\小!说网》--,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贴吧简单爱提供。。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零四节 李氏的对策

    和春虽然没有与汉军交战过,不过清军不少宿将屡败于短毛,胜保更是一次落败身死,向荣在杀长毛时还屡立战功,面对短毛却一次胜利也没有过,这样一算,短毛战力至少不在长毛之下。他手中有二万多军队时还被长毛打败,如今手中只有一万军队,十万短毛打过来,他用什么抵挡?“钦差大人,据下官所知,短毛兵力一向不多,十万之数或不确切,需要再作探查。…”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官员越众而出,向和春禀道。这句话让和春心中一松,他望了望这名官员,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回钦差大人,下官李鸿章。“哦,你就是那个办团练的庶吉士。…”和春顿时想起。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当年入选翰林院为庶吉士,只是这个庶吉士却放着好好的京官不当,去年和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一起到安微办理团练,引起不少热议。几天前,和春接到吕贤基的书信,信中把李鸿章大大夸赞了一番,说他是一名知兵的难得人才,把李鸿章推荐到他帐下任职,如今李鸿章自己一提,和春马上想了起来。“不敢,下官正是。”“你说短毛贼或许没有十万人,可敢出城探查?”和春的话正合李鸿章心意,他大声应道:“有何不敢?”。“好,李翰林,你速速出城,查清短毛贼人马确数再回报。”。“遵令。…”李鸿章应道,匆匆下去。看着李鸿章下去的背影”和春心中一阵欣慰,国难识忠臣,大清并没有失却读书人之心。若是他知道李鸿章出城后的去向,恐怕马上会气得半死。汉军过江的消息就象长了翅膀一样,传得飞快,汉军还没到,城中已乱成一团。许多贫民百姓兴高彩烈”如同过年一般,暗暗准备迎接汉军到来,自汉军起事后,双方民间的变化,早已让清廷在江北失去民心。城中官员和富户则如丧考姚”尤其是那些满人,一个个失魂落魄,他们不由想起在南京的遭遇”如果短毛攻下扬州,这一次他们又会被短毛驱逐到哪里去,说不定干脆不驱逐,来一场屠杀,这种事他们祖先对汉人没少干,如今汉人重新翻身”还有他们的好吗?不少满人都被自己这种想法吓到,纷纷回家收拾了一点东西就走,他们本来就是从南京赶出来的,在扬州一年多时间也没有积下多少财物,房子更是简陋”即使丢了也没有什么可惜。一时之间,扬州城各个城门都挤满了想逃出城之人,除了富户就是满人,守城的兵丁也不敢随便关门”只能尽量维持秩序。当李鸿章带着三人来到扬州城西门时,一下就被黑压压的人群吓了一跳,看这架式,至少有数千人挤在城门口。“大人”怎么办?。”张树声问道。张树声是安微豪强出身,其父张荫谷在周公山下殷家吸筑堡察自守”去年李鸿章回安微办团练,张氏一族投靠了李鸿章,如今张树声、张树珊、张树屏、张树税等人都在军中任职,这次李鸿章来到和春帐下有心一展抱负,把张树声、张树珊、周盛波三人带在身边。“走,咱们到南门去。…”李鸿章马上拨转马头道。张树声等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按说汉军从南面来,如果要打探虚实,刚才就应该从南门出,不该到西门来,如今又得往还一次,简直是耽搁时间。出于对李鸿章的信任,三人并没有多问,默默跟在李鸿章身后,向南门而去。不要说李鸿章是他们的领头上司,荣华富贵全部系于李鸿章身上,单是李鸿章这个翰林身份就足予让张、周这样的武夫死心踏跟随。为了赶时间,李鸿章也顾不得许多,打马在街上奔驰起来,沿途不知撞翻了多少摊子,杂物,终于赶到南门。与西门人潮涌动不同,南门却没有什么人影,大门已经紧闭,兵丁们守在城墙上,一个个神情紧张。李鸿章心中顿时一惊,难道短毛已经来了,若是如此,情况不妙,他连忙向城头大喊:“奉钦差大人之令,本官要出城查探敌情,快开城门。…”城楼上一名三十余岁,满脸胡子的军官探出头,他恰好认识李鸿章:“原来是李翰林,既有钦差大人之令,放开城门,容李翰林出城。…”那名军官没有怀疑什么,也没有向李鸿章要钦差手令,这个时候从南门出城,不是向敌人投降,那就真是查探敌情了,堂堂的李翰林自然不会投降,顿时军官心中对李鸿章升起一股敬意,在大门打开时,军官还好心提醒道:“李翰林,若贼势离得太近,还清早回城,标下再为李翰林开门。”“多谢!”李鸿章嘴里应付着军官,双眼紧盯着大门,看到大门开了一半,再也忍耐不住,打马从半开的城门出去。出了城,李鸿章立即打马狂奔,直到数里之后”他才慢慢放缓速度,把马头一偏,向西面而去。张树声追上李鸿章的坐骑,问道:“大人,为何又往西面去?”“树声,你以为我们真要去查探敌情,扬州已不可守了,若是留在城中只会困死,咱们这是回安微。”李鸿章这才道出自己出城的用意。“原来如此。”张树声等人很快反应过来,只是心中却还有一点疑感:“大人,扬州城高墙厚,又有一万余兵马,即使本地兵和新募之兵无用,我看和大人的五千兵丁颇为精锐,我们又不知短毛实际兵马有多少,为何一口断定不可守?”“是啊,大人,万一扬州守住了,我们这么离城而走,钦差大人追究起来,如何是好?”周盛波担心的问道。“短毛火器犀利,直起事以来,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