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毒麦 > 毒麦第27部分阅读

毒麦第27部分阅读

    来说,恐怕眼前是黑的,不知所措。只希望快捷,拿到机票就行。

    机场离这里有二十里八,地图上表明的有,但是德志根本没有兴趣也没有精力、时间和金钱坐飞机,如果有钱,也不会坐,那样貌似太危险。

    车终于来,真不出他们所想,车上果然只坐了一半人,如果两部车上的人坐上一部车,不多不少,没准儿刚好坐满。

    司机和随车服务小姐一招呼,大家开始收拾行李上车,手里都拿着船票,随车服务小姐一一验票上车,招呼说道:“随便坐,按顺序坐。”

    大家鱼贯上车,德志将行李箱放在车一侧,还好有位置,就这样,安排妥当,妻子抱着孩子已经找好座位,并且给德志留了一个。这样,大家都有了座位。

    没有座位只有等下一辆车,即便到了码头上了船,船还是不开,要等后面一辆车到了之后,乘客都上船之后才开。所以,快船公司有足够的车辆送乘客上船。乘客了解这一点,也就不慌不忙,倒是那些第一次坐快船的人,以为是坐火车,要先占座位才行,实际上坐过一回快船的,大概都明白过来,用不着那么紧张。

    上车之后,随车小姐开始介绍公司,和他们提供的服务。

    然后顺着三峡工程专门公路,朝茅坪方向而去,德志不是第一次坐这车,对小姐的介绍也就没有在意,另外,车穿隧道,一个接一个,总觉得车一直在钻洞,开始还觉得新鲜,经常钻洞,就习以为常,麻木了。

    那些山洞,严格来说就是隧洞,都是沿着长江而建,当穿过隧道,就很容易看到长江了。

    对三峡大坝也麻木了,不知道负责解说的小姐会不会麻木,每天往返多少次,无法统计,船公司每小时一次,来回地送乘客,车船之间不停地变换,车轮滚滚,人也变得老练。这些解说词,成年累月地重复,不知晚上做梦会不会突然讲出来。

    武警还是站立,对船公司的车,常常看着,还是直立,似乎是雕塑。每次德志经过岗楼,武警依旧站立,很少看到他们挪移地方。这些人,目不转睛地看着来往的车辆,还有江面上来往的船只,既枯燥又乏味,不知将来复员之后,他们对三峡大坝是什么印象,没准儿就是车辆和船只了,在这个偏僻的地方,能看到的也就是车船了。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138百~万\小!说网- 13800100co ,您的最佳选择!

    正文 第090章 将别巴东

    在茅坪港,车停在了停车场,人们起身,下车,拿各自的行李,过安检,坐缆车,下到江边船坞,然后,上了舱门口有迎宾小姐的快船。【!138百~万\小!说网

    德志随着人群下去,当然,坐缆车每人两元,小孩免费,德志的儿子尚不会走,肯定也属于免费的对象。江水混沌,肯定是垃圾池了,上游的漂浮物,被大坝一拦截,已是厚厚的一层,清洁工人日夜加班,打捞船在江面游弋不停,还是捞不胜捞,捞不干净。

    三峡工程的优劣不属于争辩范围,但是,受利益集团的利益的驱使,三峡工程还是上马了,并且已经完工,长远的弊端看不到,短期的弊端已经很明显,德志所看到的那些垃圾,已经证明了这是个失败的项目。

    当然,撇开信仰层面不说,单说这工程,让全国老百姓都出钱,每一度电费里都列出了这一项,全国老百姓支持的三峡工程,到最后临到受益的时候,却没有老百姓什么事了。电费不降反升,这就叫老百姓弄不懂了。为什么三峡工程都完工了,用电还是那么贵、那么紧张?

    有钱人倒无所谓,一度电长几分钱,不关痛痒,如果落在像德志这样的穷人身上,那就难受了。这双看不见的手,总是把德志腰包里不多的钱偷走几个,反而总是照顾那些有权有钱的人。他们一直以他们的幸福来看待老百姓,总认为老百姓现在富了,可以负担得起涨价后的电费了。

    要知道,中国自古都是穷人多,到现在仍没有改观,还是老样子。

    这个长江上的垃圾不是很少,而是很多,总让人感觉到,船不是在碧绿的江水里走,而是在沼泽地里艰难地爬行。那些垃圾,那些漂浮物,啥都有,生活垃圾居多,还有一些木头、树枝、泡沫、衣服等等,其中,白色垃圾最多。不知道这样清理要到何年何月?

    这个事,交由专门的人去做,虽是同做清洁的工作,在水上做和在陆上做,截然不同,马路上的清洁工穿着很亮,水上的却一般,因为穿鲜艳的衣服目的不是自己好看,而是让别人好看,特别是那些喜欢醉驾的人。

    这个醉驾,应该是指那些醉得不很的人,如果酩酊大醉,那可麻烦,不是鲜艳的衣服就能救命的。

    在江河之上,鲜艳的衣服仿佛已经失去意义,在广大的水面上,船撞人的几率比在陆地上车撞人的几率要小得多。

    快船在江面上摇晃,直到船尾发动了硕大的机器马达,轰隆的声音穿过玻璃门,从门缝里穿了进来,船身开始有节奏地震颤时,船体停止了摇晃,变成了如同在火车上的平稳。这船据说是俄罗斯制造的,非常先进,叫做“水上飞机”,因其速度快,平稳而闻名。

    这样的船,符合李白写的“千里江陵一日还”那种气魄,没错,三峡的宏伟,浓缩在这一句诗里,在大山里,交通最快的先是属于飞机,然后当然属于飞船。山不转水转,在崇山峻岭中,惟独水是最灵活的东西了,顺着水流的方向,绝对可以走出大山,智者乐水,不是毫无根据,这个说法,是个不错的诠释。

    即使飞机,在大山深处,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整个鄂西山区,有机场的恰在恩施,其他地方因山高沟深,恐怕无法满足飞机起飞降落的需要,如果遇上恶劣天气,比如雨雪雾霭,可视度很低,就无法坐飞机出行了,要么是船,要么是汽车,更有甚者,可能是马车或者马匹,或者轿子。

    德志爬山辛苦的时候,真的想申请买一架直升飞机,但那是做梦,首先国内没有开放领空,买得起飞机,不可能天天在天上飞吧。所以,只好忍耐,爬山,爬山,再爬山,然后下山,再下山。在山里转来转去转久了,竟然连做梦都还在走路。

    坐快船从茅坪到巴东最多需要一个多小时,但是坐车就需要六个多小时,坐车非常难受,德志坐过的,在山上盘旋上升、下降,左右不定,山路颠簸,山谷深邃,不见底部,车在山路上爬行,总觉得在山中飞行,速度非常缓慢,慢到人几乎在车上要睡着了,再醒过来,再睡着了,再醒过来,如同漫漫长夜里失眠的人,总在和睡眠打仗。

    这次坐船,应该是特批的,领导没有意见。德志的妻子也最怕坐车,非常难受,倒是坐船,还比较平稳。上一回坐慢船过三峡,也是更深刻的体验,那个教训就是,不要坐慢船过三峡大坝,船过三峡大坝船闸,所花费的时间,差不多是从巴东到宜昌走山路的时间,太漫长了。

    五级船闸,一级船闸需要一个多小时,五级就是五小时,从巴东坐慢船顺水而下,非常通顺,可是一到船闸,就卡了壳,非要等到那个时间到了,船才得以通过,才得自由。

    即便如此,还是有些人坐慢船,因为船票分等级,差别大,便宜的船票有,贵的船票也有,一艘大船,上面的乘客仿佛一个社会,什么层次的人都有一些,在船上,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层次来。有钱可以享受,无钱或者钱少可以痛苦,但还不至于死。因此,看上去都平安无事,相处和谐。

    一般农民工外出打工过三峡,首先还坐慢船,只要不赶时间,船票又分等级,比较划算。坐火车比坐慢船要贵一些,又挤,有时候黄牛党倒卖火车票,哄抬票价,很不划算。打工打的钱,都贡献给了铁路部门,不如坐慢船,过三峡大坝,走过一回船闸,就像死过一回一样,急得尿流,就是不给力。他们为了省钱,也愿意去死一回。况且,走过幽暗的船闸,就可以迎来光明的一天。

    快船到了巴东港,因着水位上升,水面离公路越来越近,从而影响了码头苦力的生意,苦力比以前少得多了。

    他们的生计,因着三峡大坝的修建而受到了影响,这个也是三峡工程上马前评估的时候,忽略的地方。包括纤夫,包括船长,那些在三峡世代生存的人,因着三峡工程,纷纷失业。

    纤夫没有活儿干,船长不需要水平。纤夫的活儿,由机器代替了,船长?不需要技术多么过硬,只要能把船开走就成,三峡里面的水位升高,以前的激流险滩不复存在,船在江面上走,非常平稳。长江两岸的悬崖峭壁看起来没有以前那么险要,两岸的名胜古迹因着水位的升高,变成了水下之城。

    德志下了船,负责拿行李,基本上只让他妻子背着一个背包,剩下的全归德志来拿,他妻子只负责抱孩子。

    因为请苦力的钱没有预算,德志也不想为这点事请示刘小姐,德志很清楚,刘小姐绝对不会允许他花钱请苦力,帮忙拿行李到码头停车场的,因德志知道,本来让家属到巴东就是一个负担,分心,对项目不利,但是当初招聘他来的时候,曾经说过,要给安家费,可以解决交通费,可以添置一些家居必需品,但是这些到后来都打了折扣。

    德志清楚,领导的变数,无法捉摸,与其捉摸,不如不做,不费这个心思,也就无欲无为,不会因为提出希望,反而得到更大的失望。

    德志没有约圆脸来码头接他们,因车费不贵,不想承她人情,本身在和她交往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分寸,做好“身稳”的,结果还是犯了戒,这身体的引诱,最终没能把握住,失了阵地,丢掉了贞洁,每每看到他妻子,自然感到羞愧难当,说话就没了底气。

    圆脸自然不能和德志的妻子相比,从身材还是脸蛋,都比不过德志的妻子。但是,圆脸没有生育过,底下自然不同,显得更加温润、紧绷和舒适。这些念头一闪即过,不能回味,免得再次犯错。德志一直在告诫自己。

    当然,码头载客的司机不少,当德志决定自己拿行李上台阶的时候,就有拉票的妇女下来,帮他拿东西了,她们专门负责拉客,将才下船的旅客邀请去坐她们的车。

    这样的妇女要么是司机他妈,要么是司机他妻子,总之,码头上跑城内客运的大多是夫妻同工,或者母子(女)同工,她们这样合作,才能赚到钱,从事这一行当的多了,竞争激烈,如果坐在车里不动,等乘客主动去问,现在恐怕不行,以前还行。

    从前,车子比较少,路况比较差,人也少,有车是很了不起,许多人都认为司机很了不起,占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不敢得罪,坐上车,看到别人都在路上辛苦地走路,自然感到有一种优越感,司机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故意摁响车喇叭,将路边好好走着的人吓一大跳,连忙躲闪,司机和乘客的那种幸灾乐祸的快感不能言表,非常兴奋。

    如今,这会跑的铁疙瘩不算啥了,各种各样的车辆进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神话,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家庭出门靠走路、或者骑摩托车或者搭乘客运车,交通工具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更让人产生拥有的渴望。

    德志一家以及行李被车送到了家门口,德志付过车费,那车松开手闸,让车向坡下滑行下去,德志提着箱子,背着背包,向下面走去,打开房门,一股湿气迎面扑来。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138百~万\小!说网- 13800100co ,您的最佳选择!

    正文 第091章 讲艾滋病

    房间里长期不住人,门窗不开,空气不流通,结果就是有一股湿气,从地里上来的气,关在房间里,就会使家具发霉,德志放下行李,就开始查看家具和衣物,果然,上面都长了一层细细的毛,还有一股霉味,德志笑着说:“看,我们家培养的细菌。【13800100 /文字首发138百~万\小!说网”

    德志的妻子说:“你又没投资什么,还养细菌,连我们娘儿俩都没办法养活,还大言不惭地说养细菌。”

    “那是,你贪心不足了,其实吃饭应该没问题,就是除了吃饭如果存钱给孩子上学,或者保险,医疗啥的,的确没有什么钱了。”德志说道。

    他妻子不再说什么,孩子只要坐车,就爱睡觉,刚才那小子在船上睡了一会儿,下船的时候醒了,坐上车又睡着,这不,到家了,还睡着呢。德志想接过孩子放下来,让其好好地睡,这地方马上就要离开了,从来到巴东,到离开巴东,差不多有三年的时间了,怎么说,也在这个地方耗费了青春岁月,应该说,值得回忆的东西还挺多的。

    谁知道,当德志接了孩子刚准备放下的时候,孩子“哇”一声醒过来了,他可能也不习惯于不打扫房间就睡,这不就提出了抗议,虽不说话,但哭声已经说明一切。

    德志重新把孩子让给了他妻子,就开始打扫房间。德志很清楚,拖地的活儿他不能干,也干不好,原因是,他干了之后,他妻子要重新来一遍,因她要求高,做得活儿好,比较干净,而德志只是拿了拖把将地面打湿罢了,根本谈不上是拖地,充其量就是拿拖把把地面弄得湿润。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德志也受过他妻子教导,说怎样拖地才拖得干净。比如说,往一个地方拖,拖把不要弄得水淋淋的,要半干不湿的,这样才能将地上的灰尘带走,然后将拖把抖一抖,让渣子集中到一块,然后再将渣子清理出去,这样拖过地之后,地面就显得干干净净的了。

    德志做不好,只是因为态度问题。德志的毛病是自己做不好,又不爱听别人唠叨,别人在旁边说三道四的,他就烦了,不想再听。

    德志在做这个时候,的确太伤脑筋,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妻子的褒奖,他就干脆不再主动去做。他妻子也明白了这点,也不计较,只要德志能把天上的东西弄干净,地上的东西就交给她做好了。

    这样的分工相得益彰,大家合作愉快,平安无事,非常融洽,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德志才去拖地,比如万一他妻子回娘家一个礼拜,这地就得拖,不拖的话,就无法进来的人。

    还好,德志根本不在乎谁来家里不来家里,他在单身时代的时候,无所谓谁来谁不来,因他喜欢安静的生活。来客人是挺麻烦,客人走了德志就喜欢。后来结婚后,亲戚就多了起来,父母辈的亲戚就不说了,单是平辈的亲戚就不少,德志这么姐姐弟弟,德志妻子那边的哥哥姐姐妹妹,如果从周一到周五,每家每天来一次,那么德志的一个星期就算白过了,天天都有客人来,惟独周六和周日才有空闲。

    打扫完卫生,楼上有人开门,声音很响,应该在最顶楼的主人家,老夫妇也听得到,他们的耳朵,因为年老,听力下降,但对于这样“砰”的一声响,想必听得很清楚。

    肯定是他们回来了,十有是余哥,这一点,德志很有信心猜对。

    “姚弟兄,你们来了啊?”余哥在楼上喊着。

    “来了,来了,一家人都来了。”德志探出头去,看见了余哥,就此回答道。

    “余哥辛苦了,你来了,尹大哥来了吗?”德志接着问。

    “他也来了,在买菜。马上回来。”余哥说。

    说到买菜,德志一惊,哎呀,晚上吃什么呢?不是也得买点菜才行。

    德志弄完卫生,对他妻子说:“我去买点菜啊!”

    德志的妻子说:“去吧,早去早回。”

    德志就去买菜,家里交给她来打理。德志沿着台阶往超市方向去,走得并不觉得累,可能年轻,有力气,也可能习惯了山区的路,走起来不再像初来的时候感到费力。

    他想,现在大家可能都很穷,放假之后到巴东,所有的东西都蒙上了一层灰,关键是家里啥都没有,需要清洗和买菜买粮,真的很麻烦,如果有钱,大大方方地到餐馆吃一顿,也没啥了不起,说来说去不还是穷吗?

    自己是扶贫者,本身都穷,还要去帮助别人,怎么说,心里都有点发虚不是?但是,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戏剧还在上演,到什么时候闭幕,现在还不得而知。

    德志这么想,很快就到了超市,从家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