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毒麦 > 毒麦第43部分阅读

毒麦第43部分阅读

不好解释。在内心里,德志却要证明点什么,给孩子一个好的交代。

    吃完了饭,外面天已经黑了。

    那小朋友果然闹着要吃。小杨赶紧给他弄吃的。小杨弄好吃的,让小家伙自己吃,小家伙不肯,非要让小杨喂饭不可。小杨无奈,只好屈就。

    小杨边给孩子喂饭,边说:“这家伙吃了饭后,还要玩一会,然后看动画片,那个破喜洋洋灰太狼,放了很多年了还在放,竟然没有剧终的时候。然后就洗洗睡了。”

    经过一天的折腾,德志也感到累了。九书记说:“两位先生,时候不早了,你们今晚就在小杨家休息。我下去了。明早再过来。”

    “九书记,你不住这里啊!”小杨问。

    “我家就在下面不远,走惯了山路,不怕天黑路滑,两位先生第一次来,不方便走夜路,就暂且委屈一下吧!明天早晨你通知村民来开会,我来参加。项目开始前,基金会有要求的。不要忘了啊。”九书记说着,就拉了拉德志和尹懋的手,说了两句客套话,就离开了小杨家。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138百~万\小!说网- 13800100co ,您的最佳选择!

    正文 第148章 夫妻房事

    九书记走后,小杨家的开始给尹懋倒水洗脸。【wen2,138百~万\小!说网尹懋十分不愿意,但他看德志没有走的意思,加上自己也懒得走路,只要就范,说声:“谢谢!”就开始洗了。

    接着,小杨家的又给德志倒热水洗脸洗脚,德志说:“不要麻烦你了,我自己来。”

    但说归说,真正轮到德志去做,还真不习惯,哪个毛巾是洗脸的,哪个是洗脚的,都分不清,毕竟在人家家里,做什么事都不方便。

    毛巾基本是看不出本色了,可能和房间里常年累月烤火有关,这间木屋如果把烟雾排到外面去就好了。他们没有这个习惯,就是把烟雾放在家里到处缭绕,习惯了这种被动呛的滋味,这种感觉是家的感觉。对德志来说是一种折磨。

    德志不是蜗牛,可以背着房子到处旅游,这种忍耐还是有必要持续下去的。忍耐,只要体会主人的一片热心就行。小杨家的很少说话,把滚烫滚烫的洗脚水端到德志面前时,德志就感到特别温暖,他们觉得给客人端洗脚水是对客人最好的尊重。

    晚上吃了又辣又香的火锅骨头汤,又品尝了当地农家小炒,德志真的佩服他们住在这里竟然怡然自得,不会有竞争,没有任何压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真是不错的选择。一家人在一起,不贪恋城市的繁华,是多么好的选择。

    洗完了脸和脚,德志并不想此时就上床睡觉,德志已经养成晚睡的习惯,一时半会也改不了。

    小杨的儿子小小杨早已睡着,这小家伙白天闹人,一刻也不闲着,总是让人不得安生。小杨脾气好,小杨的爸爸老杨脾气更好,总是乐此不疲地哄着小小杨开心。老人因为孙子的搅扰,变得更加年轻,除了在九书记面前表现得像个顺民以外,在背着书记的时候,在他的孙子面前,他自己倒像个孙子,怎么玩都不觉得厌烦。

    小小杨在隔壁的房间里,和小杨夫妻在一起睡,白天不愿意和小杨妻子在一起,到了晚上就开始黏着她了,习惯了睡在他妈妈的怀里,早忘了白天里被他妈妈痛打的经历。

    德志和尹懋不在一个房间住,尹懋住在偏房,底下是牛栏,牛栏旁边是猪圈,再过去是厕所,这也是德志上厕所的时候,才发现的,原来侗族人喜欢这样,将房屋设计得比较合理。人在上,牲畜在下,严格区分。

    德志突发奇想,既然厕所就在尹懋所住房屋的下面,只要将卧室的木地板挖个洞,不就可以直接解决了吗?何必要从楼上绕了一大圈,最后才到厕所,那多麻烦啊!这个想法,萦绕在德志的头脑中,不好意思问。

    木头做的房子是德志的最爱,这是小杨家,如果能说服妻子在山里买一幢木房子,那是多么好的事情!要考虑到孩子,孩子将来要上学,该受的教育让孩子接受,到以后看孩子如何选择。

    作为老人,住在寂静的山中,的确是非常好的。考虑到养家糊口的责任,德志不得不想办法克服自己的,只能暂时在这个机构混着,看以后有没有什么发展。

    山中本来很安静,到了晚上更是安静,小木屋的任何一点动作,都听得很清楚。在才来这里的时候,德志发现了家里有两只黄猫,有了猫,老鼠自然会逃走。

    山里人养的猫和城里的猫不同。山里的猫要靠抓老鼠才有的吃,城里的却不用,有专门的猫食。久而久之,城里的猫见了老鼠就怕,变得不是猫了,而是懒猫或者宠物猫,只能玩玩或者观赏,不能用来抓老鼠。山里的猫要生存,出门就要爬山,因此变得矫捷,身手不错,家里没有哪个老鼠敢来挑战,故,小杨家听不到老鼠的吱吱声,只有老牛在牛栏里反刍的声音。

    夜深人静的时候,隔壁传来的声音的确勾人心魄,那是小杨俩口行房事的声音,德志借着昏黄的灯光百~万\小!说到深夜,那边的声音渐渐没有,惟独那小小杨做梦的惊叫声和哭啼声,然后是给小家伙把尿的声音,然后,一切都归于沉寂。德志渐渐困乏,眼皮也变得沉重,有了尿意,他下了楼,摸着墙壁上的拉线开关,一拉,院子和走廊都亮了起来。

    德志发现两位老人在堂屋的另一边偏房里住,那是泥巴垒成的房屋,这边是完全的木头搭建的房子,父母爱儿女,可见一斑。老人还没睡,房间里没开灯,可能是节约电,但听得到他们说话的声音。

    德志下了楼,到了牛栏,过了猪栏,拉开电灯,厕所里的灯亮了。所谓的厕所,也非常简陋,便坑上盖了有木柄的板子,将其拿开就可以使用。厕所收拾得很干净。旁边放着卫生纸。

    德志上完厕所,竟然非常羡慕起这样的家庭起来,如果能和家人团圆有多好啊!免得在外地,饮尽许多孤独。

    上完厕所,德志将灯关了,走完猪栏、牛栏,走过了走廊,上了青石板垒砌成的台阶,这样的台阶大概有上百年了吧,石头已经被磨得如同镜子。

    再将外面的电灯关掉,德志回到自己的房间,这一点还比较好,德志在晚间记得曾经走过的路,没有摸错房间。

    小杨夫妻和孩子住的房间里传出鼾声,不知是谁发出的,可能刚才都很疲累,孩子也睡得香甜了,于是便肆无忌惮地打起鼾来。

    这个难不倒德志,德志早已经受过类似的折磨,好歹尹懋鼾声第一响,习惯了就好,如果尹懋不打鼾,倒还让人担心不已。小杨的鼾声或者他妻子的鼾声,隔着木板,经过木板一挡,传过来已经减少不少威力,到达德志耳中已经不算什么。

    德志睡觉前有默想的习惯。

    明显地,写日记在这样的灯光下肯定伤眼睛,又不好意思让小杨更换灯泡,也许他家里根本没有更亮的灯泡,看得出来,小杨没有阅读的习惯,孩子还小,更不用台灯或者帮助阅读的灯具。

    没有记日记,只有记在脑袋里,回到宿舍再补记了,在这样的人家里住,很有家的温馨,但也有诸多不便。懒得想多了,明天还有许多事要做,想多了影响睡眠。

    院子里的鸡叫和小鸟的交替歌唱让德志从梦中醒来,一抹阳光从窗户外面射进来,照亮了整个小屋。

    德志起床,小杨家的正在生火,看得出来,她是一位很勤奋的媳妇,老人怕冷,早晨起来先生火,让老人感到舒适,这是做媳妇的本分。

    然后开始喂猪、喂牛,鸡不用喂,到了日落西山是时候再喂,白天尽量让它们自己找吃的,山里的虫子特别多,吃了虫子的鸡,下的蛋更好吃。有些比较笨的鸡,到傍晚时没吃饱,主人再给它们包谷吃。

    公鸡和母鸡在院子里追逐打闹,非常热闹。小杨家的看见德志从房间里出来,连忙问道:“怎么样?昨晚睡得好吗?”

    德志吓一跳,小杨家的不爱说话,一早晨对德志说话,德志感到有些意外,连忙回答说:“还好,还好!”

    小杨家的说:“我去给你打洗脸水吧。”

    “不用,不用,我还要上厕所呢。”德志说着,就下了青石板的台阶,到厕所去了。

    上完厕所,火坑已经燃起大火,火舌舔着黑色的水壶,水壶冒出白乎乎的热汽。小杨家的看见德志,赶紧将热水倒在脸盆里,拿来了昨晚德志用过的毛巾,原来并非是全棉的毛巾,德志昨晚没看清,今天早晨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毛巾若是纯棉的,一个是贵,再一个不经用,而带点化纤的比较结实,又比较便宜,他们喜欢。因他们勤俭节约惯了的,一时两时还认识不到化纤的缺陷。

    这个不能求全责备了,连德志的同事,金莲也喜欢用化纤的东西,除了毛巾,还有内裤,不知道穿那化纤的内裤,那个地方会不会发痒,德志是不用的,即便再穷,也不能让敏感部位受苦。作为男人就这样,作为女人更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故,德志觉得许多妇科病都和不干净的内裤有关系,当然,女人的男人不讲卫生,抑或女人本身不讲卫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德志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对小杨家的递过来的毛巾和脸盆,看着热气腾腾的水汽,德志豁出去了,还是用了那化纤的毛巾。

    洗完脸,德志用自带的茶杯当漱口的口杯,刷了牙,突然发现小杨不在,于是问小杨家的:“小杨哪里去了?”

    “哦,他一大早就出去通知村民,不是今天要开会吗?九书记也要来。”小杨家的说。

    正说着话,九书记上来了,他看到德志,说:“姚先生,早啊!”

    “九书记早!”德志赶紧打了招呼。

    小杨家的给九书记让座,沏茶,忙得团团转。她问:“九书记,您吃饭了吗?”

    “没有,一大早就起床了,我伙计还没起床,没有弄饭给我吃。”九书记说。

    德志清楚,他的伙计就是他的老伴儿。是啊,从他家走到这里来,按照九书记的行走速度,起码需要一个小时,按照德志他们的速度,走上来恐怕要两个小时。且在两个小时内走上来,肯定要汗流浃背。

    “咦,奇怪了,尹先生呢?”九书记问道。

    “他应该起床了,他每次起得比我早。”德志说。

    “是啊,尹先生去散步去了。”小杨家的说。

    “这倒是个好主意。每天起早散步,对身体有益处,姚先生怎么没去啊?”九书记问。

    “我没那个习惯。”德志说着,抬头一看,尹懋站在了他们面前。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138百~万\小!说网- 13800100co ,您的最佳选择!

    正文 第149章 动员大会

    尹懋突然出现在面前,无声无息,的确吓人一跳,如果背后说他坏话,不全听到了吗?还好,刚才都是正常的对话。【ka”13800100 /文字首发138百~万\小!说网

    小杨回来了,脚上的解放鞋已经湿透,裤脚也湿了一片,原来早上露水大,打湿了裤子和鞋,他笑着对九书记说:“来了,吃饭没?”

    “没吃。都通知了吗?”九书记问道。

    “通知到了,有两弟兄住得太远,没有通知。有电话又住得远的,我就打电话通知了。”小杨说。

    “很好。你辛苦了。有些地方电话信号不好吧。”九书记问。

    “是啊,有几户离我家不远,就是没信号,必须要走过去才行,这不,早晨露水大,全湿了。”小杨说。

    “以后就会好了。”九书记说。

    “为什么?”小杨问。

    “马上移动电话公司要在我村建立基站了。”九书记激动地说。

    “那太好了,这样我们联系起来就方便多了。”小杨高兴地说。

    德志心里也高兴,这是好事,将来要考虑换成移动的号才行。德志用的是联通的号。三大运营商,大同小异,区别就在信号的覆盖上,看谁的厉害。资费都差不多,说来说去还是运营商赚钱,用户永远都是亏本的。除非不用电话,而是用信鸽,那就省事多了。只不过一要会认字,二要会训练信鸽,三要养活信鸽,总不能让信鸽去山上捉虫子吃吧。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小杨家的已经把饭做好,九书记不喝酒,这一点比德志在白虎坡村遇到的宫支书要强得多。宫支书是早晨起来就想喝酒,不是酒鬼是什么?不知道德志是怎样和那位酒麻木支书打了一年多的交道。真是奇怪至极,德志居然还硬挺了下来,现在到了新的环境,面对新的支书,感觉就有些不同。

    早餐其实就是正餐,早晨九十点钟吃饭,都快中午了,吃了午饭再吃不进。好在都是这样,难怪九书记要上来吃饭呢,在家等饭吃,恐怕要误事。

    通知完来开会的村民,当他们吃完早饭,还要喂猪,喂完猪,再忙点别的,就是不上坡田里做事,走路过来开会,也需要大概一两个钟头,等第一名到会的村民到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

    开会时间定的是十一点,能准时到的没有,延长半个小时到的有一个,其他都到的时候已经是十二点半。还有两名单身兄弟,住得更远,在山的那一边的对面山上,又没电话,有电话也没信号,没办法通知,只好让和他们住得最近的人开完会,回去抽空去通知他们了。

    这是现实情况,德志已经习惯,要想让村民准时到会,恐怕非常难。经历了巴东几个乡村的项目,德志已经有了一点经验,对村民更多了包容心。这是为他们做好事的项目,尚且来得晚,更别提其他的政府项目,一般更是来得晚或者不来。

    九书记说:“我看人来得差不多了。小杨,开始吧。”

    “好的。”小杨有点紧张地说,但他马上恢复平静,这些人都是熟人,亲戚,伙伴,长辈们,都熟悉得很。

    他说:“今天请大家来,是有好事宣布。下面请九书记讲话。”

    开场白就是这么简单,九书记看着小杨,大家都盯着他,现场除了公鸡追母鸡的叫声,再无别的声音。大家都以为小杨要长篇大论一番,谁知道就说了一句话,讲完之后,把皮球踢给了九书记和德志或者尹懋。

    九书记没法,接过话头来说:“大家都很辛苦了。盼了多年的饮水项目终于来了。这是援助我们村解决饮水困难的两位先生,他们从很远的地方来,为的是要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祖祖辈辈都想吃上自来水,现在终于有人愿意帮助我们了,真是感谢他们!”

    九书记站了起来,拍起巴掌来,村民不明就里,机灵点的也跟着九书记鼓起掌来。弄得德志和尹懋倒不好意思起来。

    九书记很健谈,从中央政策到县里、乡里的具体部署,到今年村里的任务,村里的大事,张家长李家短,引经据典的,洋洋洒洒地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有带孩子来开会的爷爷奶奶,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九书记还在讲,德志佩服,尹懋侧目,不知九书记从哪里搞到这么多素材,像是在做政府工作报告了。

    小杨掏出手机,德志以为他要打电话,谁知他不打,只是拿出手机来看看时间,然后又把手机放进腰间的假皮手机袋里。德志一看那手机袋边缘磨损后露出的经纬线,就知道那手机袋买亏了,外边看完全看不出来,还以为是真皮的,但是假皮做得像真皮一样。小杨贪便宜,出了真皮的价结果买回假皮的手机套。

    这样的假皮手机套一般用不到一年,过细用的差不多要用二年或三年。

    九书记口若悬河地演讲,德志相信不少人已经魂游天外,根本就是心不在焉,不过,为了给九书记一个面子,让他过过演讲大王的瘾。村民代表对九书记的演讲表示欢迎。

    一组来的人不多,大概有三十个,也就是说,整个一组大概有三十多户人家,九书记在三十人面前发言跟在一个人面前发言一样,比较自由,游刃有余。据说,九书记以前担任过小乡的乡长,这乡长在小组里发言,还是一套一套的。村民听说了好事,大家都很高兴,真是几辈人盼望不来的好事,做好了水利项目可以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