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毒麦 > 毒麦第55部分阅读

毒麦第55部分阅读

    家,在家,吃可口的饭菜,锅里有煮的,胯下有杵的,生活过得惬意。灯下观美人,越看越动心,哪怕是老夫老妻,也是看不够。

    有一天他骑摩托车回家,走到一段路时,有人在施工,修路,经过几年的呼吁,政府终于答应给人们扩宽一条乡级公路。

    前方施工,骑车过去肯定不行,只好推车过去,没想到顺着边走,踩着了浮土,一声尖叫,连人带车一起滚下山坡。

    当施工的民工呆若木鸡地站在一边时,男教师已经没有任何声音。队长得知后,下去一看,那人已经血肉模糊,摩托车将男教师活活砸死。

    施工队队长赶紧报警,让急救车来,医生一看,已经死亡,但医生既然出了车,还是要有所收获,将死人运回医院,装模做样,将死人抢救了一回,在场的人有的人认出来,说是红田村美女的老公,是老师。

    医院就和死者家属联系,谁知联系不上,医院经过打听,联系到了红田村卢支书。

    原来,美女叫谭晶,据说是卢支书的初恋,这是捕风捉影的事。

    谭晶的家在山凹里,信号不太好,多次打电话,都打不通,卢支书赶紧去通知谭晶。

    谭晶听到这个消息,正如晴天霹雳,当时歪倒在卢支书的怀里。

    谭晶的婆婆赶紧过来,她掐着谭晶的人中,又是呼唤又是摇晃,过了一会,谭晶终于醒过来。

    谭晶醒过来,看到婆婆流着泪,她赶紧伸出手去擦,但手举起来又放下了,她实在没力气。

    卢支书不知道怎样安慰她们,只有说:“节哀顺变吧!去医院看看,该料理后事了吧。”

    谭晶一听,又要晕,幸好她婆婆还坚强,说:“算了媳妇,去看看吧,最后再见一眼。”

    说完之后,卢支书叫了一辆农用车,再喊了几个热心的村民。男教师的姊妹都在外地,一时赶不到医院。毕竟是女人,遇到这种大事,真的像疯了一般,不知从哪里着手。

    一车人颠簸着去了医院。

    谭晶看到身上插满管子的丈夫,又要晕倒,被她婆婆扶住。

    人已经死了,医院向死者家属要钱,卢支书说:“我不是家属,我是村支书,死者家属在那!”

    谭晶听说在要钱,就问多少,院方拿出计算器啪啪啪地敲打了一通,说了数字,卢支书不要插言,心里有点怀疑。

    当他弄清楚是施工路段时,问:“谁是施工负责人?”

    有一人站出来,说:“是我!”

    卢支书一看,明白了,说:“死者住在我们村,我是村支书,这两位一个是死者的母亲,一个是死者的妻子,孩子们还小。你看这事怎么办?”

    “抢救费我们出,其他费用,不能出。我们是为国家修路,找政府吧。”队长说。

    “比较干脆,但,事情没这么简单。你还是把现在的帐结了吧。以后的事再说。”卢支书说。

    “好!你稍等!”队长说,然后拿出电话,拨弄了几下,将听筒对着耳朵,貌似发着脾气说:“快,送两万块钱来?什么,借也要借来,出人命了。少废话,快点!”

    电话关了不久,有一人慌张过来,穿着也是民工,脏兮兮的,提着一个蛇皮袋,从里面拿出一个鞋盒子,然后再从鞋盒子里拿出钱,交给队长。队长拿着钱跟院方结了帐,结完帐,队长对走过来的院长说:“你们可真够狠,赚病人的钱,赚活人的钱,还赚死人的钱。”

    院长说:“医院不是慈善机构,也要挣钱养家,不容易啊!现在物价这么贵,不弄点零花钱,怎么过得去?大钱都都让大医院给赚跑了,我们赚个零头总可以吧。”

    既然院长这样说,队长不好说什么,只当是发发牢马蚤罢了。

    他们和院方结完账后,接着是将尸体运回到村里。

    队长将剩余的钱全部交给了谭晶,连连赔不是,说没有设置警示牌,这点钱算是一点安慰,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节哀顺变。

    谭晶没有收钱,她婆婆将钱收了,除了医院拿走的五千元,剩余的一万五千元,算作男教师的安葬费用。

    卢支书既高兴又不能表现出来,既然有钱,就在县城里租了车,将遗体运回村里,然后安排村干,成立治丧委员会,分别通知相关的人。包括男教师所在学校的老师还有他的亲属。

    男教师的亲人和同事接到通知,纷纷赶来,送钱的送钱,送花圈的送花圈,还有教师的学生,也赶来吊唁,下葬那一天,还算热闹风光。

    除了队长给的一万五以外,加上送的礼钱,算是风风光光将丧事给办了。

    但是,赡养费和抚养费却没有着落。因男教师尚有老母和幼子。

    谭晶厚着脸皮去找施工队,辗转多次,却毫无结果,在咨询律师后,谭晶将施工单位告上法庭,择日宣判,谭晶赢了官司,可是,一直没有执行到位。

    第一卷  第188章 强制执行

    谭晶赢了官司,却输在了执行上。只好将此案无限期地搁置起来。

    孩子渐渐长大,养孩子、教孩子,孩子们还算争气,一个接一个考上了大学,在亲戚的接济下,读完大学,找到了单位,其中一个还被分在了省电视台。

    谭晶很发奋,在农业上丝毫不敢马虎,早起晚睡,侍奉婆婆,非常殷勤,渐渐还清了外债。

    但是最揪心的还是丈夫的执行款何时到位。

    总是努力,却没结果,谭晶在失望中,还有一点希望,就是学校每月发一点抚恤金,可以帮助她暂时缓解一下经济压力。有时候,她去申请执行的时候,执行法官总是埋怨山路难走,需要烧很多汽油,就不愿意去。

    谭晶不太懂,其实法官说的都是客观情况,只是没有明说,如果法官明说要给汽车加油,谭晶也就认了,问题是法官不明说,这就难以猜测,只好自认倒霉。

    后来,经过别人指点,谭晶再去找执行法官,法官见了她就不见,她只有死皮赖脸的再三再四地求,最后法官终于开恩,答应去执行。

    谭晶喜出望外,看来这些点子还是有用的。当说到要加油的时候,谭晶立马说她来埋单,法官听了,很是高兴,谁知道加了油,谭晶就后悔,原来,油箱里是空的,真是难为了谭晶,法官早就知道有人为汽油埋单,所以,在来之前,将油箱内的油差不多排空,只留一点可以勉强开动的就行。

    就像要赴宴之前吃少点,好空着肚子猛吃猛喝,弄个痛快。

    去了三次,那施工队是挂靠的一家公司,公司是另一家单位的转包单位,另一家转包单位是上家的单位,上家的单位和发包单位签订了合同,这样,经过层层发包转包,最后到了施工队手里,出事刚好出在施工队那里。

    队长来自农家家庭,还比较实在,出了这事,他自己垫钱出来,弄了两万元钱,就找上一级单位,却被告知不赔。队长本来指望卖点力气,指望这个工程翻翻身,做个原始积累,等有钱了,再成立一家建筑公司。

    没想到,在这件事上,他竟然栽倒了,先赔了钱,想再找个赔他的可就难了。

    后来,队长带领弟兄们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干活的人,到哪儿都是干活。他心里一直对教师的死负有犯罪感,不是他故意的,也难免良心的谴责。

    谭晶再也没有办法得到判决书上写的数字,那是一个理想,或者说是一个童话。童话的结果不是《格林童话》,却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或者罗密欧与朱丽叶,以悲剧结束。

    卢支书非常高兴,经常去谭晶家安慰安慰她,只是在那里不能呆的时间太长,要不然,谭晶的婆婆就会出现,一会儿请卢支书吃这个,一会儿请卢支书喝那个,或者书记长、书记短地乱叫,卢支书自然懂得,赶紧找个理由离开。

    过不了多久,卢支书又找个理由去,开会也一般选在谭晶家。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一点没假,时间一长,就有人议论,不过,苦于没有证据。

    后来,德志才搞清楚,谭晶是本地人,男教师是上门女婿。谭晶在结婚前,和卢支书关系不错,只不过卢支书那时候还不是支书,只是一般的村医,普通村民,因读书在一起,毕业后各奔东西,但是在一个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早晚见了面还是有点不好意思。

    卢支书当时已经定亲,但新媳妇没有进门,谭晶也有人提亲,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又是独生女,就找了一个上门女婿,当时在务农,后来恢复高考后,老师不够用,就招聘了一批,她的未婚夫就报名参加考试,没想到一考就中。再后来,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人民教师。

    谭晶的老公说,是谭晶给他带来了福气。要不然,还在老家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呢。谭晶说她老公很会说话,其实,她老公很爱读书,很爱学习,即便不和谭晶结婚,考试也不在话下。

    结婚后,夫妻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的,非常和谐。谭晶漂亮,勤俭持家,是村里难得的好女人。后来,谭晶的亲娘去世,谭晶就将她婆婆接过来同住,反正她老公那边也只有一位亲人,孤零零的,不如住一起热闹。

    谭晶的老公担心年轻人和老人生活习惯不同,怕看不惯,反而影响夫妻感情,紧张夫妻关系,就迟迟不肯,总找理由拒绝。要知道,婆媳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的太少了。

    经过再三再四地做工作,她老公受不了了,就将老母从另外一个村搬来,与媳妇同住。

    谁知道婆媳关系非常好,很是融洽,这也证明了卢支书的眼光没错,可惜没有坚持,终于将这么好的女人拱手相让给了外乡人,后悔都来不及。

    卢支书的现任妻子显然不能和谭晶相比。

    卢支书的现任妻子其实也认识谭晶,且关系一直不错,只是因为同一个男人,自然要生分了许多,谭晶最终没和卢支书结合,不知道原因是什么。

    这个事情,看来不是谁能决定的。

    感情这个东西,真的不好说清楚。

    因为一念之差,就会酿下终生的酒,是美酒还是苦酒,都由自己慢慢地品尝。

    卢支书的妻子貌似不会作人,与公公的关系就不说了,比较敏感,少提也罢;与婆婆的关系,就像很多婆媳关系一样紧张。卢支书站在中间,还真有些麻烦,亲哪个、疏哪个,都难以取舍。最终,公婆离开卢支书家,到云南昆明投奔卢支书的弟弟去了。

    走之前,曾对乡亲们大造舆论,说昆明暖和,四季如春,适合老年人居住。

    舆论造完之后,顺理成章地走了,没有给媳妇留下什么不好的东西,卢支书的妻子虽有些羞于启齿,可是已经成为事实,只好认命,故意装作无辜之状,尽量给人以比较好的印象,继续和村民保持较好的关系。

    德志观察到,卢支书的现任妻子貌似不满意在山村居住,即便有了良好的口碑,这个口碑来自她的公婆的努力才得以建立,实际上要想维持或者发扬光大,恐怕还得要由自己付出努力。

    谁知道,她自己有些愚笨,不善于交际,许多年过去,她与除亲戚以外的村民,包括邻舍,交往得越来越少。最后,形成固定交往对象的一是她的姐姐,二是她的婶娘,也就是卢支书的半路上嫁上山的婶娘。除了他俩,再也没有其他人常来常往了。

    在山村,卢支书经常要给登门的病人看病,他妻子不懂,里里外外都要由卢支书亲自来操作。卢支书的妻子也想忙点事,可惜不知道怎样帮忙,一见来人,心便发慌;人越多,心越慌;卢支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开始还抱有希望指望他的妻子以后改变,一二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改,就逐渐失去了希望,留下的徒有失望了。

    后来卢支书当上了书记,管理整个村庄,上级或同级、包括一些朋友,黑道白道的都有,来家作客,自然要招待,在做饭方面,卢支书显然没有什么恩赐。惟独要依靠别人帮忙才行。卢支书马上就想到了他的婶娘。

    对于他幺爹来说,他婶娘做农活儿不行,可是,做饭还行。他幺爹看着很脏,就是不做饭,往厨房一坐,让人看见,见的人就想上厕所。

    他婶娘看起来头去腰不来的,煤气坛子一般的腰身,做活儿看着就累,但总比他幺爹和他老婆要强。

    另一方面,做饭做得好的,一般来说,对吃都挺讲究的,善于把握火候和盐分,至于其它作料,可以不放,即便放,也是一种点缀。

    卢支书当官之后,自然经常以工作的名义接触村民,其中就包括谭晶。谭晶的丈夫出事前后,卢支书跑得特别殷勤,仿佛古书说的那样,就是红颜薄命,谭晶正当年的时候,丈夫意外死亡。

    当料理完谭晶亡夫的后事,卢支书被他老婆警告,说是“寡妇门前是非多”,少去谭晶家。遇到非去不可的时候,至少要和村主任同去。

    卢支书满口答应下来,实际上,红田村根本没有村主任,虽有个老主任,但一般不管事,大小事还是卢支书说了算。老村主任不容易请得动,经过无数次碰壁,卢支书索性就不求老主任了,大小事一律自己来扛。所幸的是,红田村不大,走完整个村子,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不像其它的村,走完整个村,三天时间都不够。

    卢支书还是去见谭晶,他的妻子一旦追问,卢支书就如实回答,经过数次交锋,卢支书逐渐变得更加真实,他的老婆也逐渐变得不怎么爱吃醋了。仿佛他的老婆是最后的胜利者!

    德志听说这件事后,总觉得很多事情不是仅凭文字就能完全记载和反映的。

    到后来,谭晶竟然被选为村妇女干部,配合村主任工作。

    宣布之后,其他人都觉得没什么变化,惟独卢支书的妻子醋劲大发起来,总让人不消停,加快加紧了对卢支书的监督,甚至包括卢支书下山到城里进货,她也要借故跟着一同前往。

    卢支书进货,主要是一些药品和医疗用的器械,比如注射器等工具,都要靠自己采购。

    采购过程中,他妻子如果不下山同往,恐怕卢支书就会节外生枝,多买一些小礼物,趁他妻子不注意,偷偷地送给谭晶。

    谭晶一开始就不要礼物,又不好意思让所有人都知道赠送礼物这件事,就悄无声息地收下了。

    谁知道越是这样,事情越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还是让卢支书的妻子知道了。于是就有了新的命令,一般情况下双飞双宿,特殊情况下,进货后先要入库,然后将物品清点清楚,登记,查找有无遗漏之物,再放卢支书出门。

    第一卷  第189章 寡妇门前

    卢支书为人热情,但心里总好像有点什么事,这不仅让他老婆怀疑,就连尹懋也有些担心。

    卢支书其实和谭晶没有什么故事,可人言可畏,传来传去,就神乎其神了,像是真有这事了。

    尹懋不喜欢德志称呼卢宇阳书记为书记,他只觉得卢宇阳只是一个小小的村书记,只能算是村支书,称呼其卢支书是最恰当的。为了和同事保持和谐,为了避免尹懋背后在领导面前不被告状说他不团结,德志决定从今往后,就称呼卢书记为卢支书。

    德志不想在这个细枝末节上与尹懋计较,这本不是个问题,何必要动肝火,让他过着非常累的生活呢?

    次日早晨,卢支书家来了人,是个女人说话的声音,德志一看,长得模样周正,打扮得普通,衣服看上去干净整洁,朴素大方的女人,面容姣好,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的年龄,实际经过卢支书一介绍,大概已经明白个不离十了,年龄已经过了四十五岁。

    看起来比卢支书妻子的年龄还大,看来,人靠衣衫马靠鞍,是好是坏,看看装束大概就能明白。卢支书家的条件应该比谭晶家的好,毕竟卢支书的家是个完整的家,不像谭晶家孤儿寡母的,两个寡妇在一起住,孩子们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家里靠着这两个寡妇来料理。

    谭晶的婆婆早已守寡,谭晶现在也守寡,两个寡妇,每天在一起,除了种地、收拾家居,看电视,聊天,也没什么事,今天是赶场的日子,谭晶要去乡政府办点事,顺便在办完事,要去街上买点东西回来。这一大早,是来找卢支书来开个证明的。

    这个事简单,早晨卢支书本来比平